書名:隱動力:中國歷史中的金錢遊戲
作者:馮學榮
齣版社: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齣版日期:2015年02月
ISBN:9789888310241
頁數:228
尺寸:
裝幀:平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內容簡介
北洋軍閥、革命黨人、以至於紅軍,當兵打仗、臨陣倒戈收一個怎樣的價碼?近代的偉人們,又是花瞭多少錢在緊要關頭逃得瞭性命,終於在其後改變瞭歷史的走嚮?人們讀史往往隻留意舞颱上的刀光劍影,可是對幕後的各種修眉粉飾、陰謀算計,卻一無所知——在某些關鍵的時刻,改變歷史的,往往並不是那些娓娓動聽的唱戲颱詞,而隻是區區幾個臭銅闆——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作者於浩如煙海的史料當中,挖掘主流意識形態之外,推動歷史發展的另一股重要力量:金錢。我們透過錢眼去看看歷史,看到的是不太一樣的有趣風景。
作者簡介
馮學榮
作傢,學者,1970年代生於中國廣東省,現居香港。關注中國近代史,著有《歷史其實很雷人》、《潛歷史》、《原來如此 —— 鮮為 人知的近代史》,被譽為當代中國至客觀講述近代史的民間知識份子
目錄
自序 透過錢眼看歷史 iv
引 子 總能賣個錢 002
第一章 左右勝負的銀彈
馮玉祥與一百二十萬小洋錢 012
吳大帥:六十萬毫洋 018
義勇軍的軍餉 025
齣手闊綽的孫中山 036
先發錢,後衝鋒 043
工資是大事 049
第二章 各行各業的報酬
為什麽當兵 058
槍桿子裏齣白銀068
當官有什麽好處080
為什麽當太監 087
第三章 推動歷史的銀彈
革命的隱動力 104
義和團要的是什麽 110
關鍵時刻要捨得花錢 118
虎口餘生的故事 126
花錢容易籌款難 135
第四章 各種顏色的收入
中國老闆真大方 146
入鄉要隨俗 154
發票的故事 159
第五章 權錢命的交易
雞犬升天記 168
有錢買個安生日 180
一條人命值多少錢187
封口費的故事197
肉彈的故事 206
總要有點兒甜頭 212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有意思,那種略帶斑駁的紙張質感,配上古樸的字體和一抹若隱若現的金色綫條,一下子就把人拉迴到瞭那種充滿曆史厚重感的氛圍中。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的學術著作,但翻開扉頁後纔發現,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引人入勝。他不像是在陳述曆史,更像是在講述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那些穿梭在曆史長河中的商人、官員、乃至普通百姓,他們的財富積纍和流失,都活靈活現地展現在眼前。特彆是他對宋代商業革命的描述,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精彩,那種從小人物的視角切入,展現宏大敘事的手法,讓我對金錢在曆史進程中的驅動力有瞭全新的認識。讀著讀著,我甚至能想象齣當年汴京城裏,那些鱗次櫛比的店鋪和絡繹不絕的客流,那種撲麵而來的生活氣息和商業活力,非常震撼。
評分這本書的論證結構非常嚴謹,但閱讀體驗卻絲毫沒有打摺。作者似乎非常擅長捕捉那些被主流曆史敘事所忽略的細節,然後將這些碎片化的信息巧妙地編織成一張宏大的網。比如,書中關於明清時期白銀輸入和地方財政變遷的分析,簡直是鞭闢入裏。我一直以為我對這些經濟史有點概念,但這本書提供的視角,尤其是從區域差異和地方豪強資本運作的角度切入,徹底顛覆瞭我固有的認知。文字的張力十足,每一次轉摺都仿佛在為揭示一個深層秘密做鋪墊。讀到後麵,你會有一種強烈的代入感,仿佛自己也成為瞭那個在曆史岔路口徘徊的決策者,思考著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保全或擴張自己的“金錢本錢”。這種代入感,是很多嚴肅曆史讀物難以企及的。
評分我對作者這種跨越時空的比較研究手法深感佩服。他並沒有局限於單一朝代或特定事件,而是將目光投嚮瞭更廣闊的範圍,特彆是對某些關鍵的曆史節點——例如唐代的榷茶製度改革、清代鹽政的演變——的剖析,總能觸及到貨幣、權力與社會結構之間微妙的平衡點。書中某些章節的語言風格非常犀利,用詞精準,不帶一絲含糊,尤其是在批判某些根深蒂固的經濟迷思時,那種近乎“打臉”式的論證,讀起來酣暢淋灕。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注釋中引用的一些罕見史料,這些佐證讓他的觀點更具說服力,也讓我對那些“隱藏在文本背後的故事”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感覺自己像是在參與一場考古挖掘,不斷發現新的綫索和證據。
評分這本書的行文節奏掌握得恰到好處,時而如疾風驟雨,直擊核心矛盾;時而又緩緩鋪陳,描摹時代背景下的細微變遷。對我這種對經濟史有興趣但又害怕陷入專業術語泥潭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完美的平衡點。作者在解釋復雜的經濟現象時,總能找到非常形象和貼切的比喻,讓這些抽象的概念瞬間變得可感可知。特彆是書中關於不同地域間財富流動性差異的討論,讓我對理解近代中國的區域發展不平衡有瞭更深刻的認識。閤上書本時,腦海中浮現的不再是孤立的帝王將相,而是無數雙在算盤後撥弄著金錢、影響著國傢命運的手。這是一種非常成熟和深刻的史學錶達,讓人讀後久久不能忘懷,甚至會引發對當代經濟現象的聯想。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最大感受是“顛覆性”——它毫不留情地挑戰瞭許多傳統史學對“士大夫”和“官僚體係”的理想化描繪。作者以一種近乎冷峻的現實主義筆觸,揭示瞭在國傢機器背後,那些圍繞資源分配和財富控製的復雜博弈。讀完之後,再去看那些歌頌清官廉潔、頌揚文人風骨的傳統史籍,總會多瞭一層審視的目光。這種視角轉換非常寶貴,它迫使我們重新思考:在權力運作的底層邏輯中,經濟因素究竟扮演瞭多麼核心的角色?書中對不同曆史時期金融工具的演變脈絡梳理得極其清晰,從早期的信用憑證到後來的票號係統,每一步的創新都與當時的政治氣候緊密相關,簡直像是一部微縮版的中國金融史教科書,但比教科書有趣太多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