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文學十五講》
作者:孫郁
出版社: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9888466139
分類:文學 > 文學理論 > 概論
出版日期:2017年05月
語言版本:中文(繁)
頁數:312 頁
版次:第 1 版
裝幀:膠裝
內容簡介
從清末民初舊文學,到中共延安新文學路線,
數十年精彩變化一氣呵成。
「孫郁的研究,從魯迅、胡適等人出發,觀察舊時代的文人氣象,審度當下的寫作風向。他儒雅溫潤的文辭,體察靈魂的苦痛,傳遞生命的悲喜,經他講述的思想和人生,沉重、真實,倍感親切……」
── 第十二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 年度文學評論家 授獎詞
本書為孫郁在大學教授現代文學課的講稿整理而成。話題的時間跨度為清末民初至1949年,內容涵蓋了清末民初文學生態、新文學運動、舊派小說、舊詩詞、魯迅、新詩、老舍、曹禺、沈從文、學人筆記、戲曲、左派小說、蕭紅、張愛玲、草根及政治與文學等十五個專門主題。其中有民國文學個別領域的論述,也有對作家的專門研究。作者獨到的個人趣味、視角,與精專的議論和發現,讓本書兼具閱讀趣味與學術價值。
作者簡介:
孫郁,1957年出生。曾任北京魯迅博物館館長、《北京日報》文藝週刊主編,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院長,《魯迅研究月刊》主編。主要著作有《百年苦夢》(1997)、《周作人和他的苦雨齋》(2003)、《寫作的叛徒》(2013)、《革命時代的士大夫:汪曾祺閒錄》(2014)等。
这本《民国文学十五讲》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对于我这种对那个特定历史时期充满了好奇的读者来说,简直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孙郁先生的文笔流畅且富有洞察力,他不仅仅是在罗列史实和作品,更是在深入剖析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和创作心境。我尤其喜欢他对几位重量级作家解读时的那种细腻和精准,仿佛能透过文字看到那个充满激情与矛盾的民国剪影。比如,他对某个作家的某一时期创作手法的转变,分析得入木三分,让我对那些耳熟能详的作品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的编排也很有章法,层层递进,不会让人感到枯燥。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回味那些深刻的见解,甚至会忍不住去翻阅那些被提及的经典作品。它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像是一位资深向导,带着你沉浸式地体验那段波澜壮阔的文学史。对于想要系统了解民国文学脉络的朋友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宝藏,那种港台原版的质感也为阅读增添了一份独特的仪式感。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都体现了港台原版的精良,拿在手上很有分量感,让人倍感珍视。我一直认为,阅读体验不仅仅是内容本身,载体同样重要。而《民国文学十五讲》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内容上,孙郁先生的视角非常独特,他似乎总能捕捉到那些被主流文学史略微忽略的细节和侧面,从而构建出一个更加立体和多元的民国文坛图景。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技巧,极大地丰富了我的认知。例如,他对某些边缘作家的深入挖掘,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文学光谱的广阔。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带着一种沉稳的古典韵味,但逻辑推进却又十分现代和清晰,这种融合处理得非常高明。我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位经验丰富的船长带领下,穿越迷雾重重的历史海域,最终抵达了一片片未曾踏足的文学新大陆。对这本书的评价,我只能说,它完全超出了我基于书名所设定的预期。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既深沉又充满人文关怀的审视角度。孙郁先生的文字有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他娓娓道来,却字字珠玑,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被深深吸引。我欣赏他那种超脱于简单褒贬的学术态度,他能够公正地评价每一位作家的历史地位和贡献,即便是那些充满争议的人物,也能给出兼顾时代背景和个人局限性的剖析。阅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被邀请进入了一个私密的、充满智慧的读书会,与一位博学的导师进行着一对一的交流。这种亲切感和学术深度并存的阅读体验,是极为难得的。特别是对于我这种希望跳出教科书式僵硬框架的读者来说,它提供了一种更具生命力和探索精神的解读方式。总而言之,这不仅仅是关于民国文学的一套讲义,它更是一份对那个特殊时代知识分子群体精神世界的深度回望与致敬。
评分说实话,拿到这本《民国文学十五讲》的时候,我有点担心它会过于学院化,读起来会很晦涩,毕竟“十五讲”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有点像大学里的必修课。但出乎意料的是,孙郁先生的叙述方式非常平易近人,他懂得如何将复杂的文学思潮用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例子串联起来。书中对不同流派之间的碰撞与融合,描绘得极具张力,仿佛能听到那个时代思想的交锋声。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引用原始材料时的恰到好处,既保证了学术的严谨性,又没有让普通读者感到吃力。读完某个章节,我感觉自己像是参与了一场高水平的文学沙龙,与一群才华横溢的作者进行了深度对话。它成功地弥合了学术研究与大众阅读之间的鸿沟,让民国文学不再是教科书上干巴巴的名字和标签,而是有血有肉的鲜活存在。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不仅告诉你“谁写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会这样写”,以及“这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的文学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我系统梳理民国文学脉络的工具书,市面上的选择很多,但大多要么过于侧重某个作家群,要么过于强调理论建构。而《民国文学十五讲》的平衡感令人赞叹。孙郁教授的讲授结构清晰,仿佛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导览图。他对于民国时期社会思潮如何反作用于文学创作的论述,尤其深刻,让我明白了为什么那个时期的作品会带着如此强烈的时代烙印和家国情怀。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进行了一次高强度的“思维体操”,每一讲都充满了需要思考和消化的信息量,但绝非灌输。每次合上书本,我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那些散落在历史角落里的碎片终于被有机地拼凑起来,形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为读者提供了深度理解民国的钥匙,它不仅仅是介绍作家,更是在解读一个民族在特定历史关口的文化精神肖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