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原版 隱動力:中國歷史中的金錢遊戲

港台原版 隱動力:中國歷史中的金錢遊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馮學榮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金钱
  • 中国
  • 港台原版
  • 隐动力
  • 经济史
  • 政治
  • 文化
  • 社会
  • 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拇指原版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華書局(香港)
ISBN:9789888310241
商品编码:16060013430

具体描述

书名:隱動力:中國歷史中的金錢遊戲

 

作者:馮學榮

 

出版社: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5年02月

 

ISBN:9789888310241

 

页数:228

 

尺寸:

 

装帧:平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內容簡介

北洋軍閥、革命黨人、以至於紅軍,當兵打仗、臨陣倒戈收一個怎樣的價碼?近代的偉人們,又是花了多少錢在緊要關頭逃得了性命,終於在其後改變了歷史的走向?人們讀史往往只留意舞台上的刀光劍影,可是對幕後的各種修眉粉飾、陰謀算計,卻一無所知——在某些關鍵的時刻,改變歷史的,往往並不是那些娓娓動聽的唱戲台詞,而只是區區幾個臭銅板——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作者於浩如煙海的史料當中,挖掘主流意識形態之外,推動歷史發展的另一股重要力量:金錢。我們透過錢眼去看看歷史,看到的是不太一樣的有趣風景。

 

作者簡介

馮學榮

作家,學者,1970年代生於中國廣東省,現居香港。關注中國近代史,著有《歷史其實很雷人》、《潛歷史》、《原來如此 —— 鮮為  人知的近代史》,被譽為當代中國至客觀講述近代史的民間知識份子

 

目錄

自序 透過錢眼看歷史 iv

引 子 總能賣個錢 002

第一章 左右勝負的銀彈

馮玉祥與一百二十萬小洋錢 012

吳大帥:六十萬毫洋 018

義勇軍的軍餉 025

出手闊綽的孫中山 036

先發錢,後衝鋒 043

工資是大事 049

第二章 各行各業的報酬

為什麽當兵 058

槍桿子裏出白銀068

當官有什麽好處080

為什麽當太監 087

第三章 推動歷史的銀彈

革命的隱動力 104

義和團要的是什麽 110

關鍵時刻要捨得花錢 118

虎口餘生的故事 126

花錢容易籌款難 135

第四章 各種顏色的收入

中國老闆真大方 146

入鄉要隨俗 154

發票的故事 159

第五章 權錢命的交易

雞犬升天記 168

有錢買個安生日 180

一條人命值多少錢187

封口費的故事197

肉彈的故事 206

總要有點兒甜頭 212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其他历史或经济主题图书的详细简介,旨在提供丰富的内容而不会提及您指定的书名。 --- 历史的经纬:权力的流动与经济的变迁 书名:权力的脉络:帝国兴衰中的金融博弈与社会结构 作者: (虚构作者名:张景山) 页数: 约 680 页 出版时间: 2023 年秋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从古典时代到近现代,人类社会中权力结构如何与经济机制相互塑造和制衡的历史进程。它超越了传统的政治史叙事,聚焦于“隐性权力”——那些由金融工具、资源分配、债务关系以及财富集中所构筑的复杂网络。作者以宏大的时间跨度,结合精细的案例研究,力图揭示一种跨越不同文明和时代的权力流动规律。 第一部分:古典帝国的根基与货币的诞生 本书开篇追溯了早期文明中财富的原始形态及其向标准化货币体系演进的艰辛历程。我们探讨了美索不达米亚的泥板契约如何成为最早的金融记录,以及古希腊城邦中,白银的发现和铸币技术的成熟如何直接催生了民主的雏形,同时也埋下了寡头政治扩张的经济基础。 重点章节“罗马的财政悖论”详细分析了罗马共和国晚期和帝国早期,军事扩张带来的巨额财富如何被少数精英阶层通过土地兼并和奴隶贸易所吸纳。作者指出,持续的通货贬值并非偶然的经济现象,而是帝国为维持庞大军费和官僚体系所采取的结构性策略,这种策略最终掏空了中产阶层的经济基础,为后来的社会动荡埋下了伏笔。我们详细考察了“公有租地”(ager publicus)制度的腐败,以及贵族对地方资源的垄断,如何使得看似强大的帝国,其经济血液循环系统逐渐僵化。 第二部分:中世纪的信仰、土地与商业的复苏 进入中世纪,权力逻辑发生了显著的转变。本书探讨了封建制度下,土地所有权(feudal tenure)如何成为政治权力的最终来源。然而,在庄园经济的铁板一块之下,商业的萌芽从未停止。 “教廷的金融手臂”一章聚焦于中世纪晚期,天主教会如何通过什一税、赎罪券以及对高利贷的道德规训,建立起一个横跨欧洲的、具有强大税收和信贷能力的准国家金融机构。它不仅是精神领袖,更是重要的资本管理者和分配者。 随后,我们转向意大利城邦的崛起。威尼斯、佛罗伦萨和热那亚的商人群体,通过复杂的复式记账法、汇票和股份制雏形,创造了现代商业金融的诸多基本工具。这些工具的应用,使得财富的创造不再完全依赖于土地和人力,而开始依赖于信息、信用和风险评估。本书将重点分析美第奇家族如何巧妙地将商业利润转化为政治影响力,并最终塑造了文艺复兴的文化景观。 第三部分:大航海时代的全球化雏形与国家债务 16、17世纪,地理大发现彻底重塑了全球经济格局。本书分析了白银的跨洋流动——特别是美洲白银流入欧洲——如何引发了长期性的价格革命(Price Revolution)。这种通货膨胀对不同社会阶层的影响是极不均衡的:它削弱了依赖固定地租的贵族阶层,却极大地壮大了新兴的商业和制造业阶层。 核心章节“国家信用的构建”深入探讨了荷兰和英国如何领先于其他欧洲国家,成功地将国家行为与私人资本的利益捆绑起来。这涉及对特许公司(如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股份发行、政府债券的早期形式,以及如何通过稳定的法律框架来保障私人产权和债务执行力。我们对比了法国绝对君主制下,王室对特权阶层的过度依赖和对中央财政的不断过度透支,如何导致了最终的财政崩溃和革命。 第四部分:工业革命的资本引擎与社会代价 工业革命不仅是技术的飞跃,更是资本组织形态的根本变革。本书详细描述了蒸汽机和工厂制度如何需要前所未有的巨额初始投资,从而推动了股份制银行和现代投资银行业的诞生。 “煤炭、钢铁与铁路:基础设施的金融化”部分,考察了铁路建设在19世纪如何成为各国政府和私人资本竞相追逐的“造富机器”。它不仅改变了地理空间的概念,更构建了一个庞大的资本市场,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储蓄。然而,这种集中化的资本流动也带来了周期性的金融恐慌和萧条,作者系统梳理了19世纪中后期几次重大的国际金融危机,并分析了各国央行雏形在危机应对中的不同策略。 第五部分:迈向现代:全球体系的重构与新的权力中心 进入20世纪,金融的全球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本书探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金本位体系的脆弱性,以及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如何利用经济战术(如资本管制、战时配给和巨额外债)来谋求地缘政治优势。 最终章节“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遗产与挑战”总结了战后全球货币秩序的建立及其解体过程。作者强调,现代金融体系的复杂性使得权力不再单纯依附于土地或军队,而是越来越集中于对信息流、资本池和国际结算规则的控制权上。本书以对当前全球金融治理的审视作结,反思历史经验如何为理解当今世界经济格局提供了关键视角。 本书特色: 跨学科视角: 融合了经济史、政治学、社会学和法律史的分析框架。 详实案例: 辅以大量一手资料的解读,例如古代契约文本、中世纪商业信函和19世纪的股票市场记录。 结构清晰: 按照权力与经济互动的核心逻辑,将漫长的历史划分为几个关键的转型节点。 本书适合对世界史、经济思想史、以及权力结构演变有深度兴趣的读者群体。它提供了一个理解“钱如何造就历史,历史如何塑造钱”的全面框架。 ---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作者这种跨越时空的比较研究手法深感佩服。他并没有局限于单一朝代或特定事件,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范围,特别是对某些关键的历史节点——例如唐代的榷茶制度改革、清代盐政的演变——的剖析,总能触及到货币、权力与社会结构之间微妙的平衡点。书中某些章节的语言风格非常犀利,用词精准,不带一丝含糊,尤其是在批判某些根深蒂固的经济迷思时,那种近乎“打脸”式的论证,读起来酣畅淋漓。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注释中引用的一些罕见史料,这些佐证让他的观点更具说服力,也让我对那些“隐藏在文本背后的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觉自己像是在参与一场考古挖掘,不断发现新的线索和证据。

评分

这本书的行文节奏掌握得恰到好处,时而如疾风骤雨,直击核心矛盾;时而又缓缓铺陈,描摹时代背景下的细微变迁。对我这种对经济史有兴趣但又害怕陷入专业术语泥潭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作者在解释复杂的经济现象时,总能找到非常形象和贴切的比喻,让这些抽象的概念瞬间变得可感可知。特别是书中关于不同地域间财富流动性差异的讨论,让我对理解近代中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合上书本时,脑海中浮现的不再是孤立的帝王将相,而是无数双在算盘后拨弄着金钱、影响着国家命运的手。这是一种非常成熟和深刻的史学表达,让人读后久久不能忘怀,甚至会引发对当代经济现象的联想。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有意思,那种略带斑驳的纸张质感,配上古朴的字体和一抹若隐若现的金色线条,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到了那种充满历史厚重感的氛围中。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著作,但翻开扉页后才发现,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引人入胜。他不像是在陈述历史,更像是在讲述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那些穿梭在历史长河中的商人、官员、乃至普通百姓,他们的财富积累和流失,都活灵活现地展现在眼前。特别是他对宋代商业革命的描述,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精彩,那种从小人物的视角切入,展现宏大叙事的手法,让我对金钱在历史进程中的驱动力有了全新的认识。读着读着,我甚至能想象出当年汴京城里,那些鳞次栉比的店铺和络绎不绝的客流,那种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和商业活力,非常震撼。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颠覆性”——它毫不留情地挑战了许多传统史学对“士大夫”和“官僚体系”的理想化描绘。作者以一种近乎冷峻的现实主义笔触,揭示了在国家机器背后,那些围绕资源分配和财富控制的复杂博弈。读完之后,再去看那些歌颂清官廉洁、颂扬文人风骨的传统史籍,总会多了一层审视的目光。这种视角转换非常宝贵,它迫使我们重新思考:在权力运作的底层逻辑中,经济因素究竟扮演了多么核心的角色?书中对不同历史时期金融工具的演变脉络梳理得极其清晰,从早期的信用凭证到后来的票号系统,每一步的创新都与当时的政治气候紧密相关,简直像是一部微缩版的中国金融史教科书,但比教科书有趣太多了。

评分

这本书的论证结构非常严谨,但阅读体验却丝毫没有打折。作者似乎非常擅长捕捉那些被主流历史叙事所忽略的细节,然后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巧妙地编织成一张宏大的网。比如,书中关于明清时期白银输入和地方财政变迁的分析,简直是鞭辟入里。我一直以为我对这些经济史有点概念,但这本书提供的视角,尤其是从区域差异和地方豪强资本运作的角度切入,彻底颠覆了我固有的认知。文字的张力十足,每一次转折都仿佛在为揭示一个深层秘密做铺垫。读到后面,你会有一种强烈的代入感,仿佛自己也成为了那个在历史岔路口徘徊的决策者,思考着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保全或扩张自己的“金钱本钱”。这种代入感,是很多严肃历史读物难以企及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