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尚—克羅德.艾連納
出版: 漫遊者
页数:192
语种:繁体中文
装帧:精裝 
出版日期:2013-03-14
尺寸:13 cm * 21 cm   
ISBN: 9789865956370
艾連納之於香水,就像莫扎特之於音樂。——《金融時報》
莊卉家(前 Ralph Lauren 香水部門藝術總監、Tom Ford 美容特約設計顧問,現於瑞士主持Della Chuang Creatives)  專文推薦
「氣味一旦融合思想,我就是調香師了。」——尚—克羅德.艾連納
投身香水創作這一行將近五十年,愛馬仕專屬調香師艾連納不只是位技藝精湛的匠人,更是位藝術家。從各種氣味中物色新的面貌,讓他得以沉迷在試驗與新發現的趣味。「我要用尋常氣味讓人驚嘆不絕」他說。
艾連納形容自己是「氣味的作家」。他把日常生活的所見所思,包括在工作室裡的香氣試驗、外出尋訪素材、參與香水命名與產品發表會等等,寫入一整年的日記裡,揭露唯有調香師才能破解的密碼。
艾連納簡潔的文字,記錄了他漫步花園、市集,欣賞爵士樂、浮世繪、中國書畫時獲得的觸動與思考,也分享他運用符號喚起氣味,用故事來鋪陳延展香水,創造不同的氣味幻象之獨jia法門。
艾連納認為,香水從不只是喚起一種感官,而是刺激著所有的感官。他的創造不是要堆疊氣味,而是企圖讓氣味保持曖昧不明。「『如幻似真』這詞漠視現實與表象,將我的作品完整扼要的表達出來。」
這本日記既是他別具觀點的嗅覺經驗結晶,同時領我們進入充滿想像的氣味宇宙,窺見大師級的創意心靈。書末收錄了琥珀、櫻桃、葡萄柚、焦糖、梔子花等20種自然氣味的配方摘要,滿足讀者悠遊氣味遊戲的可能。
作者簡介
尚—克羅德.艾連納(Jean Claude Ellena)
一九四七年出生在法國香水之城格拉斯,其父也是調香師。十六歲時在當地精油製造工廠做夜工,二十歲時加入了現今全球第yi大的香精香料公司「奇華頓」所辦的調香師學校,儘管只上了九個月的課,zui後仍成為一名調香師。之後在當時的H&R;(德國zui大的香料公司)工作,如今已合併成為世界第四大香精公司「德之馨」。
二○○四年,受聘為愛馬仕(Hermes)旗下首位「專屬香水師」(perfumeur exclusiv),創造出許多熱賣的香水,從此愛馬仕的風格多呈大方自然,清新雋永。
艾連納知名的愛馬仕香水作品,包括花園系列:地中海花園(Un Jardin en Méditerranée)、尼羅河花園(Un Jardin sur le Nil)、印度花園(Un Jardin après la Mousson)、屋頂花園(Un Jardin sur le Toit),還有凱莉驛馬車(Kelly Calèche)、橘采星光(Elixir des Merveilles)、愛馬仕大地(Terre d'Hermes)、愛馬仕之旅(Voyage d'Hermes)等等。此外,他還創作愛瑪仕門市獨jia販售的精品香水「聞香珍藏系列」(Hermèssence collection)。他和女兒又發展了私家精品香水品牌The Different Company。
他目前定居於格拉斯,在卡布里(Cabris)擁有個人調香實驗室。
譯者簡介
張喬玟
淡江大學法國語文學系畢業,二○○二年入巴黎第四大學,主修現代文學。譯有《在我媽媽家的三天》、《我的愚樂舅舅》、《左撇子的殺意》等十餘本書。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最大的感觉是它有一种近乎仪式感的重量。我猜想,这本书的内容结构一定是非常精妙的,或许是按照四季更迭,或是按照某种香料的提取顺序来组织的。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平衡创作过程中的理性分析与感性直觉的。要知道,调香师的工作,一半是科学的精准计算,一半却是诗意的直觉捕捉,这种二元对立的统一,才是最引人入胜的部分。我总觉得,那些伟大的艺术品背后,都有一套旁人难以企及的“心法”。这本书,会不会就是揭示了艾连纳大师的那些不为人知的“心法”?我希望能读到一些关于“灵感枯竭时如何应对”的真诚记录,或者,是关于“如何训练嗅觉记忆”的独特方法论。如果仅仅是光鲜亮丽的成功故事,那便失了深度。真正的价值,往往藏在那些反复的失败、无尽的尝试,以及对“完美”一词的不断重新定义之中。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是什么支撑着一位大师几十年如一日地追求这种转瞬即逝的美。
评分说实话,我对“爱马仕”这个标签带来的光环效应保持着一份谨慎的期待。一方面,这代表着经过时间检验的顶级标准和无可挑剔的工艺;但另一方面,我也担心内容会过于倾向于品牌宣传,缺少对创作过程中真正挣扎和突破的描绘。我真正想知道的,是一个伟大灵魂如何保持其独立性和创造力的。在商业化和艺术追求之间,大师是如何划定界限的?是完全拥抱商业的平台来实现更大的艺术抱负,还是在其中不断进行自我保护和坚持?这本书,如果能坦诚地探讨这种张力,将极具价值。我希望它能像一面镜子,映射出所有追求极致技艺的人们都会面临的困境——如何在保持初心和适应世界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份关于如何在任何领域做到卓越的“人生指南”,而香水,只是它最迷人的载体而已。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我非常关注的一点。如果作者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那么他的文字本身也应该具有一种独特的韵律和质感。我设想,描述气味的文字,必然是极具挑战性的,因为它们必须超越形容词的贫乏,用精准的比喻和强烈的画面感来构建体验。我希望读到那种能让我仿佛真的置身于格拉斯的薰衣草田,或者在潮湿的森林中寻找珍贵树脂的文字。如果描述过于学院派或生硬,那便会让人出戏。我更期待看到那种富有个人色彩、甚至带点自嘲意味的叙事口吻。毕竟,一个能将日常视为“日记”的人,他的内心世界必定是丰富且充满矛盾的。文字的流动性,应当模仿香气的扩散过程——由内而外,由浓烈渐至悠远,最终留下持久的回味。如果这本书能做到这一点,它就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香水的书,而是一部文学作品了。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人,那种低调的奢华感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仿佛能闻到一股淡淡的、难以言喻的香气。我一直对那些隐藏在日常事物背后的精湛技艺和深邃哲学很感兴趣,而“调香师日记”这个标题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性和神秘感。我能想象,这本书里不仅仅是关于香水配方的罗列,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展现。也许作者通过对气味的描摹,揭示了某种对时间、记忆乃至存在的独特理解。我期待看到文字如何去捕捉那些无形却又如此深刻的感官体验,那种将化学与艺术完美融合的境界,想必是需要极高的天赋和长久的磨砺才能达成的。它让我联想到那些经典文学作品中对环境氛围的细致刻画,只不过这一次,媒介变成了气味。这本书的厚度和排版也透露出一种沉静的力量,让人愿意花时间去细细品味,而不是浮光掠影地翻阅。我希望它能带我走进一个完全不同的感官世界,去理解那些顶尖的创造者是如何将他们的生命哲学融入到他们日常的“工作”之中的。
评分从书名中“漫游者文化”的出版方来看,我立刻联想到他们一贯对人文深度和全球视野的把控。这让我对本书的哲学探讨部分抱有更高的期待。调香,在很多文化中都被赋予了超越物质的象征意义,比如宗教仪式、身份区隔,甚至是情感的载体。我希望作者能将艾连纳的创作放置在一个更宏大的文化背景下进行考察,而不只是局限在法国的沙龙文化之中。比如,东方对香的理解与西方有何异同?现代社会对“嗅觉记忆”的依赖是否在减弱,或者以新的方式复苏?如果书中能穿插一些历史轶事,关于古代埃及的熏香,或者中世纪炼金术士对芳香精油的研究,那就更完美了。这本书不应该只停留在“如何做”的层面,更应该探讨“为什么要做”的深层动机。它或许能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却又无处不在的嗅觉信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