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推荐 | |
| 1、曾国藩诞辰200周年、《百家讲坛》10周年曾国藩首部抗鼎之作同步播出。今年是曾国藩诞辰20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也是《百家讲坛》节目开播10周年,是《百家讲坛》着力打造的一部有关曾国藩的抗鼎之作,有着非凡的社会价值。新书出书日期也是《百家讲坛》节目首播日期,为期一个月的节目连续播出,将有力地带动新书热卖。 2、众多名家力荐。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言恭达为本书封面题词"曾国藩家训"。王立群、唐浩明、阎崇年、鲍鹏山为本书撰写推荐语。其中唐浩明先生是我国写曾国藩历史小说的一人,他的推荐非常有分量。 3、曾国藩思想价值和名人效应。"当官要学曾国藩"是一句家喻户晓的谚语,清代曾国藩不仅精通为官之道,被称为清代"中兴名臣",又是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在治家,治军,治国,教育等方面都有重大建树。本书讲述了曾国藩的生平故事,修身治家的经历,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关注度。 4、与同类书相比可读性、故事性强。不同于其他同类书籍的是,新书一扫同类书的枯燥的、解读式的、学术味浓厚的风格,通过清新的文笔,故事化的讲述方式,讲述了曾国藩的生平故事,可读性非常强,是适合中小学生以上普通人群阅读的大众读物。另外,郦波在本书中延续了一贯诙谐幽默的叙事风格,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5、视角独特结合当下关注点。新书并不是单纯地传递曾国藩家训的智慧与思想:修身、养性、 自立、自达; 识人、用人,立人、达人等,还结合当代人关注的教育、励志、用人识人等社会热点进行视角独特的故事化阐述,对于当代很多问题都有启发意义。尤其对青少年、孩子的父母有很强的启发教育意义。 6、内容不限于曾国藩书信。当前市场上有关曾国藩家书的书一般停留在曾国藩的书信、日记内容上,而本书对曾国藩思想相关知识的解读不限于此,而是善于融会贯通,为本书的主旨所用,将曾国藩文集中的《冰鉴》、《挺经》等部分的内容也拿出来进行了解读,完善了识人、用人内容以及教育人们成长、成才的内容。另外,本书还充实了丰富的关联资料。收录链接了曾国藩家训的经典语录和对联,收集了丰富了人文历史知识,以及郦波的精彩点评,有着宝贵资料价值和保存价值。 |
| 内容简介 | |
| 曾国藩的一生,凭借一个"挺"字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斗中求挺实,历尽劫波,以坚韧挺劲的无畏精神而成就了"天下之大功"。 他潜心治学砺志,使他饮誉士林;他投笔从戎,奏陈时弊,敢于直面现实,赢得"中兴名臣"的美誉;也正是由于他顺应世界,首倡洋务,而为中国揭开了近代化的序幕…… 本书以郦波一贯的诙谐幽默的叙事风格,为读者全新揭示了曾国藩这个神秘人物的真实面纱,生动阐释了曾国藩家训的智慧与思想:修身、养性、 自立、自达; 识人、用人,立人、达人,这正是曾国藩家训的智慧精华所在。让我们随着郦波老师的娓娓道来,去切身感受具有普适性价值的曾国藩家训人生智慧与教育思想。 曾国藩出身耕读之家,资质平凡,但他凭借自己出众的品格修为和独特的处世哲学力挽狂澜,平定大乱,广揽天下英才,成就一番伟业。他的思想谋略精华、他的为人处事之道对后世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堪为成功楷模。《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结合曾国藩的思想精华,介绍了曾国藩在面对现实环境、处理具体事务时的超人智慧和谋略,对当代人成功为人处事、迈向成功有着非同寻常的启示。新书着重阐述了曾国藩家训思想中行动力与执行力的培养,曾国藩把其中的精髓归结为两个字:“柔”与“刚”。曾国藩的许多经典思想如知行合一、明强挺经都离不开这两个字,这也是他处世智慧的关键所在。新书具体阐释了柔和刚各自的丰富内涵,指出《挺经》之“刚”是一种临事之刚;强毅自胜的“自胜之刚”是一种克难、克惰之刚。它是一种临事、遇事时“刚”的智慧,更是一种安身立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刚”的智慧。因此,刚柔并济的内涵不仅有强大的行动力,还有完美的执行力。 |
| 作者简介 | |
| 郦波,1972年4月17日出生,祖籍江苏省丹阳市。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汉语言文学博士后。2009年10月初,他在《百家讲坛》主讲《大明名臣:风雨张居正》后一炮走红,被誉为百家讲坛"学术小生"。2010年8月,《百家讲坛》连续播出他主讲的《大明名臣:抗倭英雄戚继光》、《大明名臣:于谦》、《大明名臣:海瑞》,新书《抗倭英雄戚继光》、《清官海瑞》和《救时宰相于谦》也同步与读者见面,形成"大明四大名臣"系列。他在百家讲坛主讲的《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也将于2011年2月与观众见面,同名新书也将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同步出版。 |
| 精彩文摘 | |
| 一讲 从笨小孩到一代大儒 笨小孩 公元1825年,也就是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前的十五年,一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代,一个腊月里数九寒天的晚上,在湖南湘乡,也就是今天湖南双峰县一户人家的一个屋子里,一个十四岁的男孩儿正在刻苦地用功读书。 因为是在腊月里,天气很冷,一般人家早早地就熄灯上床睡觉了。这种天气下,只有被窝,才是理想、温暖的地方。这样寒冷的夜晚,可以说,几乎所有的人,能歇着就歇着,能不工作就不工作,连学生也不愿做作业了,也就只有一种人还愿意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工作,这种人,不是读书的孩子,而是小偷。 道理很简单,别人都睡了,小偷们的工作环境就变得理想了。 于是有这么一个贼,早早地就趴在这户人家的屋梁上,就等着这家人家都熄灯睡了,他好下来“上班”,下来偷东西。 说起来,既然小偷肯光顾,说明这户人家的家境还可以,还算富裕。但富裕人家的孩子往往吃不了苦,要不哪会有那么多的有关富二代的教育问题呢? 这个小偷也是这么想的,他正好就趴在这孩子读书的这间屋的房梁上。他想想这大冷天的,这孩子点着灯读书,大概读一会儿也就得睡了。所以他一直在房梁上候着,就等着这孩子读完书熄灯上床睡觉。 要说这个小偷的打算一点也没错,因为屋里这个十四岁的男孩不过在背一篇古文。这古文也不是很长,大概也就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那样的文章,这种文章我们现在的中学生都背过,也没什么特别难背的。按理说这孩子一会儿肯定就背完了,他背完了就该上床睡了,这样,总共也要不了多长时间。所以房梁上这位梁上君子就打定了主意,等这孩子背完文章再下来偷东西。 可没成想,这个在灯下背书的孩子特别笨,一遍一遍地在那儿背: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他是一遍遍地读,然后一遍遍地背。读嘛,读得慢得要命;背嘛,背得磕磕巴巴! 这贼听得着急啊,听这孩子翻来覆去地倒腾这篇文章,可就是背不会。按理说,这贼的文化水平也高不到哪儿去,可他听这孩子读一遍,背一点,再读一遍,再背一点,这样来来回回十几遍下来,这贼对这文章都熟了,他都快背下来了,可让他纳闷的是底下这孩子还是背不顺。 因为梁上这位是小偷、是贼啊,所以他也不敢贸然就下来。尤其是他原来打定了主意要等这孩子背完才下来的,要等黑灯瞎火了才能下来偷东西的,这也算是小偷的职业操守啊,所以在这种思维惯性下,这贼虽然等得很不耐烦,可他也只好在房梁上趴在那儿等着。 这样又过了大半夜,那贼在房梁上都趴着睡了一觉了,可底下这孩子还在那儿背课文呢,而且还没完全背顺溜呢! 等这贼睡了又醒,醒了又睡,睡了再醒,眼瞅着天都快亮了,他以为背了大半个通宵的孩子总该背会了,总该要去睡觉了!可出乎意料,这孩子还在那儿磕磕巴巴地背着呢,一点儿要睡觉的意思也没有。 梁上这位气不打一处来,心想:哪儿来这么笨一孩子?那首有名的《笨小孩》可不唱的就是他嘛!这可真够倒霉的,大冷天在房梁上都快睡了一宿了,这又不是练轻功,弄得什么东西也没偷着,这不是影响咱们小偷的工作效率嘛! 所以他后来是可忍孰不可忍,眼看着天也快亮了,再不走都走不掉了,所以他突然“蹭”的一下就从房梁上蹦下来了。 底下这孩子手上捧着个书本,突然看头顶上蹦下一大活人来,也吓了一跳,愣是没反应过来。 结果这贼劈手把孩子手里的书一把给抢了过来,然后啪地一下摔在书桌上,边摔边气愤地说:“瞧你笨得那样!你说这破文章有什么难背的!” |
这本《百年孤独》我得说,初读确实有点挑战性,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太迷人了,也太烧脑了。家族七代人的兴衰,人物名字的反复出现,让你得时刻准备好一张族谱在手边。但是一旦你适应了那种光怪陆离的叙事节奏,那种将奇迹和日常琐事无缝衔接的笔法,你就会彻底沦陷。无论是飞升上天的雷梅黛斯,还是预言成真的梅尔基亚德斯,都让你觉得,在马孔多的世界里,一切皆有可能。它讲述的何尝不是拉丁美洲的宿命感,那种孤独的循环、历史的重复。每次读到最后,那种强烈的宿命感和家族的悲剧色彩,都让人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的文字密度极高,需要反复咀嚼,才能品出其中关于时间、记忆和孤独的深刻况味。
评分这本《红楼梦》真是让人爱不释手啊!曹雪芹的笔触细腻入微,每一个人物的性格都刻画得入木三分。我尤其喜欢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描写,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金陵十二钗之首,她们之间的情感纠葛,那种复杂微妙的心理活动,看得我心头一颤。每次读到黛玉葬花的那一幕,总觉得自己的心也被一同埋葬了,那种对命运的无力和对纯洁美好的向往,简直是击中灵魂深处。而且,全书的语言艺术达到了一个高峰,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日常对话,都充满了韵味和哲理。读完一遍,感觉自己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金陵世家的繁华与落寞之中,那种大观园里的诗意生活,让人魂牵梦绕,又为之唏嘘不已。它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故事,更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揭示了那个时代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情冷暖。
评分翻开这本《瓦尔登湖》,立刻就被那种宁静致远的气氛包裹住了。梭罗的文字有一种魔力,仿佛能把都市的喧嚣彻底隔绝在外。他讲述了自己在湖边独居的两年,看似简单的生活记录,实则蕴含了极其深刻的哲学思考。他对自然的观察细致入微,每一片树叶、每一声鸟鸣,都被他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我特别欣赏他那种对物质的淡泊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在如今这个被消费主义裹挟的社会里,重读梭罗的“少即是多”理念,简直是一剂清醒剂。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富足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内心的丰盈和对生活本质的洞察。这本书不适合快速阅读,需要你放慢脚步,沉下心来,才能真正体会到那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禅意和超脱。
评分《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历史的既有认知。尤瓦尔·赫拉利这位作者的视角实在是太宏大了,他没有拘泥于某个朝代或地域的细节,而是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学革命这三大里程碑来梳理整个人类文明的脉络。最震撼我的是他对“虚构故事”力量的论述,无论是国家、法律还是金钱,都是人类集体想象力的产物,正是这些故事将我们从猿猴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这种从生物学、人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分析角度,让我这个历史盲都能轻松跟上他的思路,并且茅塞顿开。它让你重新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一切社会结构,引发对“我们是谁?我们要去向何方?”的终极思考。读完后,看待新闻和时事的感觉都变得不一样了,更具批判性和全局观。
评分我最近沉迷于这套《明朝那些事儿》,简直停不下来。作者当年明月真是个宝藏,他能把历史写得像武侠小说一样精彩,一点也不枯燥。朱元璋从一个放牛娃如何一步步走到权力巅峰,那股子狠劲儿和智慧,读起来简直让人热血沸腾。更厉害的是,他把那些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朝堂上的尔虞我诈,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给讲明白了。比如,解析靖难之役那段,把朱棣的心思和当时的局势分析得透彻到位,让你不得不佩服这位“强龙”。读完后,我对明朝的历史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不再是教科书上干巴巴的年代顺序,而是活生生的一群人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挣扎和选择。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人味儿’,把帝王将相都写成了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有缺点,有抱负,读起来特别过瘾,强烈推荐给所有对历史好奇的朋友们!
评分可以非常满意
评分书非常好!
评分可以非常满意
评分可以非常满意
评分可以非常满意
评分可以非常满意
评分书非常好!
评分可以非常满意
评分可以非常满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