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變與持存

流變與持存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曹青雲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西方古典學研究”總序1
序1
凡例1
第一章導論
第一節問題的背景與此書的計劃
第二節亞裏士多德論質料與變化的聯係
第三節問題的提齣——質料在實體生滅過程中持存嗎?
第二章《物理學》第一捲第七章的解釋 ——變化的第一模型
第一節對“持存”的意義的澄清
第二節變化的三本原
第三節《物理學》第一捲第七章的類比論證
第四節變化的第一模型的兩個問題
第三章質料的持存與變化的連續性
第一節“無中生有”與質料的持存
第二節“變化是連續的”與質料的持存
第四章“質料”概念的初步澄清
第一節基體(u(pokei/menon)與質料
第二節“先在質料”與“共時質料”的區分
第三節“從之而來者”與“質料”概念
第五章質料與潛在存在者
第一節質料的形而上學地位和存在的兩種方式
第二節du/namij的兩種意義:力與潛在性
第三節力、可能性與潛在性
第四節潛在者在存在上的雙重性
第五節潛在者對目的的指嚮
第六節質料在實體生滅過程中不持存的第一個論證
第六章潛在性與現實性之關係
第一節《形而上學》Θ6的類比與現實性和潛在性
第二節第一潛在性和第二潛在性的區分
第三節現實性對潛在性的三種優先性
第四節“質料”概念的再次澄清
第五節質料在實體生滅過程中不持存的第二個和第三個論證
第七章亞裏士多德對變化的定義 ——變化的第二模型
第一節《物理學》第三捲第一章、第二章的變化定義
第二節不完備的變化與質料在實體生滅過程中不持存的第四個論證
第三節對變化的第二模型和第一模型之關係的一些思考
第八章形式與實體生滅過程中的持存者
第一節實體生滅過程中必然有什麼東西持存嗎?
第二節不被生成的形式與實體生成過程中的持存者
第三節形式、第一本原和亞裏士多德的目的論
第四節全文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亞裏士多德的形式—質料關係與功能性質料和構成性質料的區分 ——論惠廷對形質關係的調和解釋
名詞索引
亞裏士多德原文引用索引
後記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形而上學是亞裏士多德哲學中最核心也是最艱深的部分,在形而上學(Metaphysics)中,亞裏士多德提齣瞭質料、形式、實體等核心哲學觀念,並對其做齣瞭深入的探討,進而發展齣亞氏的本體論等學說。由於其所特有的理論源發性,該部分始終是國際亞氏哲學研究界的重點和難點。其中,“質料”概念與他關於變化的理論關係非常密切,可以說質料是在變化的語境中得到定義的。圍繞著“質料在實體生滅中是否持存”,國際學界形成瞭兩派意見,雙方均有一流哲學傢參與討論,都舉齣瞭自己的文本依據。本書以B.Jones 和W.Charlton 已有的工作為基礎,論證瞭“質料在實體 生滅中不持存”。作者一方麵爬梳瞭許多古希臘文獻,另一方麵研讀瞭大量現代哲學傢的研究成果,包括與本書意見嚮左的學術論著,全麵而細緻地從邏輯、文獻依據等方麵建立起自己的論證。本書成稿後,作者給學界同仁分發閱讀,得到瞭非常高的評價。故經本書編委會推薦認可,納入國傢齣版基金項目“西方古典學研究”。

用戶評價

評分

兩個排版錯誤: (1)第98頁,“變化(kinmsis)”應是“變化(kinesis)”; (2)第237頁,“目的(letos)”應是“目的(telos)”。 肯定是國內研究《形而上學》最好的著作之一,雖然沒怎麼說服我。人們都習慣瞭亞裏士多德通過造物來探討形式和質料,很難不認為質料是kenesis中的持存物。

評分

##讀瞭一遍,之前已經讀過博士論文,一些地方的論證還可進一步討論。。有原文引用索引是個很大的進步

評分

##Nicely written

評分

##Nicely written

評分

##讀瞭一遍,之前已經讀過博士論文,一些地方的論證還可進一步討論。。有原文引用索引是個很大的進步

評分

##這個解釋無論符閤不符閤亞的原意,都是形而上學的道統:質料是形式對自身的“不”。要顛倒這個傳統,遠不是黑格爾到馬剋思能解決的

評分

##對質料的定義的目的論解讀……很新穎

評分

##這個解釋無論符閤不符閤亞的原意,都是形而上學的道統:質料是形式對自身的“不”。要顛倒這個傳統,遠不是黑格爾到馬剋思能解決的

評分

##@2018-05-29 23:23:45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