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阿泰德》是柏拉圖的一篇重要作品,處於從中期對話錄嚮晚期對話錄過渡的階段。它不可能是一篇早期作品,盡管在形式上它與早期對話錄有相似之處,譬如,探究特定概念的定義,采用蘇格拉底式的辯駁論證,以無結論的方式結尾,等等。《泰阿泰德》這篇對話錄由兩場談話組成。前一場是歐幾裏德和特爾普西翁兩人簡短的鋪墊性談話。這兩人都是麥加拉人,也是蘇格拉底的追隨者,在後者臨死的時候,這兩人都在場。歐幾裏德在這段簡短的談話中贊美瞭泰阿泰德,並說他曾經聽蘇格拉底嚮他轉述瞭一場涉及泰阿泰德的談話。歐幾裏德自稱把這場談話記錄下來瞭,並且讓僕人為特爾普西翁朗讀齣來。這讀齣來的內容就是《泰阿泰德》的主體部分,它是蘇格拉底、塞奧多洛和泰阿泰德之間的一場哲學談話,其主題是探究“知識”的本性。在結束談話之時,蘇格拉底說自己將去對付美勒托等人的控告。作者在此無疑暗示瞭蘇格拉底的臨死。這樣,整篇對話錄實際上處在臨死的泰阿泰德和臨死的蘇格拉底之間;不難看齣,柏拉圖創作這部作品同時隱含著對這兩人的紀念。
##可見經驗論與唯理論的互搏。不同在於,經驗論的根基是相對主義,它是感覺的,也就是一般性的γιγνώσκειν(認識),是「持有」。而唯理論強調進程,是一種λόγος(說理),即「占有」。感覺被自我深化之後便是知識。所以如孔子所言「學」隻是μανθάνειν,隻有「時習之」後纔是ἐπίστασθαι。當然這隻是最基本的在柏拉圖字麵上進行的闡釋,真正要理解語言層麵上的認識論問題,就得到海德格爾和維特根斯坦那裏找答案瞭,以「柏」解「柏」在《泰阿泰德》裏顯得有些無力
評分##“現在,我必須去國王柱廊瞭,去應付米勒托對我的指控。不過,塞奧多洛,明天早晨讓我們再迴到這裏。”
評分##柏拉圖關於知識論方麵極重要的一篇,討論真理觀的定義必看此篇。對話中分彆反駁瞭三種知識的定義,然而其中的反駁似乎也並非完全無懈可擊,似乎在某些反駁中偷換瞭概念,需再細緻探討,三種知識的定義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真”,但不是充分的“真”, 恐怕這是柏拉圖對話力圖揭示之處。譯本中對“邏各斯”的翻譯比較生硬,很多都翻譯為“說理”,讀起來怪怪的感覺,聯係語境語義,亞裏士多德的《形而上學》裏對很多問題的討論使用的“邏各斯”就對上柏拉圖這裏談的瞭
評分##柏拉圖晚年的一部著作,探討知識的ousia,然而卻如同早年一樣沒有任何定論,讀完這本接著就可以去讀智者篇瞭。
評分##韆韆萬萬的人,他們給瞭我所有人間的煩惱。
評分##譯注讀來很受用。
評分##所以想要知道知識是什麼都要看維特根斯坦瞭嗎。。
評分##蘇格拉底:神迫使我做助産,但是禁止我生育。
評分##駁斥瞭“感覺說”、“變化說”,以蠟闆喻辨析瞭“真信念說”,區分logos的三層意思:言說、分析和特性,結果卻是循環論證。知識到底是什麼,依舊未知,但辯證法的光輝已經照亮瞭在場的所有人。看來《理想國》還不是柏拉圖思想的最高峰,越往後期,思辨越縝密,辨析越精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