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現象學》是西方哲學史上最重要的經典哲學著作之一,是黑格爾公開發錶的第一部哲學巨著,被譽為“黑格爾哲學的真正誕生地和秘密”(馬剋思語),亦是當代最受關注、最有影響力的黑格爾著作。
《精神現象學》新譯本首次完全基於黑格爾德語原文,積八年之功而完成。譯者畢業於北京大學( 哲學 學士、碩士)和德國圖賓根大學(哲學博士),現為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長期從事德國古典哲學 的研究和教學工作,不僅精通德語,對於黑格爾哲學更有深厚的理解把握。相比之前流行的産生於50多年前的舊譯本,新譯本準確可靠,文字平實通達而不失深邃,忠實地還原瞭黑格爾思想的原貌。
黑格爾6。先剛:“覺得我翻譯不好的人,要麼你不懂德語,要麼你不懂黑格爾。”
評分##再翻一些章節來讀。感覺讀過瞭黑格爾的“大邏輯”之後再讀《精神現象學》,有一種…挺容易的感覺。????????????
評分##看完啦!!太艱難瞭我
評分##專門選瞭評論說比較好讀的譯本,結果還是齣乎意料的繞,程度堪比《存在與時間》。 讀過康德叔本華,對“自在之物”,“意誌”有一些瞭解,讀黑格爾的“精神”還是有所不同,也真正理解瞭叔本華對同時期的黑格爾報以挖苦態度的原因。 黑格爾喜歡圓這個概念,喜歡循環,起點即終點,他將這個大象無形的“精神”故事化,加上敘述中不斷的從多角度,在我,自我,意識,自我意識等概念間頻繁切換,難免讀起來感覺發暈,實際上隻是繞。全書的整體論述,黑格爾也希望讀者能感受到各個章節循環,最後會到起點的意圖。 譯者序中提到,王賀版本的“共相”,當前版本譯為“普遍者”,這裏個人覺得“共相”明顯更好,呼應瞭佛學中的“共業”。 相比叔本華的通俗+廣闊,黑格爾的繞+循環,我還是喜歡囉嗦+剋製的康德。 有機會再讀其他譯本。
評分##黑格爾集德國古典哲學之大成 而後人則抓住體係漏洞開始抨擊 但如同譯者在譯序中提及的 :偉大前輩的光輝成就對於後人往往意味著不可承受之重,後人為瞭凸顯自己的些許價值,最便捷的做法莫過於歪麯、醜化、謾罵或直接無視前輩的功績。比如,提到“體係”這個概念的時候,一定要給它貼上“固步自封”“僵死”“人為捏造”“教條主義”“扼殺自由和創造性”等等標簽,這樣,任何擅長瞎扯淡和鬍思亂想的人不僅擺脫瞭縝密思維的艱辛勞作,而且可以在“體係哲學傢”黑格爾麵前重新獲得深深的優越感,甚至可以居高臨下展露齣一絲施捨的好心,在黑格爾哲學裏麵妄自區分“活的東西”和“死的東西” 後人在我看來隻有少有的幾位大傢可以評價黑格爾(鬍塞爾 馬剋思 羅素)而其他的看客們 我隻能說 諸神混戰時 請抱緊腦袋的時候 也要捂住自己的嘴
評分##48萬字 德文原著 2013.2.21—2013.4.10
評分##或許在《精神現象學》中嚴格尋找黑格爾後期邏輯學形式的辯證法結構不是必要的,黑格爾在《精神現象學》中並非將事情本身嚴格按照邏輯規定性呈現,而是揭示瞭精神現象得以齣現的整體世界,以及世界精神如何進入現實存在中成為自身的自為存在再返迴自身中成為自在自為精神的過程。那些在在本書中得到思考的各種主體,共同體的一般精神,以及對象如何以符閤意識自身的形式被改造更接近於一種存在論—考古學的考察方式。
評分##48萬字 德文原著 2013.2.21—2013.4.10
評分##難讀 拿來墊杯子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