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路》是20世纪德国伟大的思想家马丁·海德格尔的后期代表作品之一。它在当代学术界享誉甚高,业已被视为本世纪西方思想的一部经典著作。如其中的第一篇《艺术作品的本源》,原为海德格尔在1935年至1936年间所做的几次演讲,当时即激起了听众的狂热的兴趣——此事后被德国当代解释学哲学大师伽达默尔描写为“轰动一时的哲学事件”。书中斯诸篇也各有特色,均为厚重之作。若要了解后期海德格尔的思想,这本《林中路》是不可不读的。
##《艺术作品的本源》3h√ 不要急于解决问题,而应该去认识问题; 不要轻易停止追问,追问乃是思之虔诚。 (但是对于人而言,追问可能是一种暴力。) 《世界图像的时代》1.5h√(有点读得快了) 世界之成为图像,与人在存在者范围内成为主体,乃是同一个过程。 《黑格尔的经验概念》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导论原文+海德格尔逐节讲解 劝退,未读 《尼采的话“上帝死了”》4.5h√ 虚无主义不是最恐怖的客人,而是伟大的客人! 《诗人何为?》2.5h√ 语言是存在的家。 《阿那克西曼德的箴言》2.5h√ 存在之被遗忘状态乃是存在与存在者之区分的被遗忘状态。
评分##先读了《艺术作品的本源》和《诗人何为》两篇,不仅所阐发的观点深有启发,思考的推进过程也同样让人享受。译笔也好!赞叹!
评分##技术就其本质而言不是中性的工具,而是世界的一种显现方式。结合技术与艺术探讨了人的生存与生活,很多启发,同样难读。
评分##花一周时间看完了,对艺术和存在之存在本源的讨论非常过瘾,值得反复咀嚼!
评分##技术就其本质而言不是中性的工具,而是世界的一种显现方式。结合技术与艺术探讨了人的生存与生活,很多启发,同样难读。
评分##艺术作品的本源
评分##《艺术作品的本源》可常读
评分##《艺术作品的本源》可常读
评分##“物品通过被使用以实现自身的意义。”因此,“锤子”,“铁锯”处于“上手”状态。很有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