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尼采思想仍然是西方哲学史、文学史、思想史上无法绕过的一个难解之谜。其核心观点也仍然具有巨大的理论价值:价值重估的社会观点,永恒轮回的宇宙规律,作为人类理想的超人学说,作为历史解读的权利意志。
《尼采思想传记》从尼采酷爱的音乐着手,依据他生平的重大事件与著述顺序,清晰地展示其思想的发展脉络与主旨,最后以提示其思想对后世之影响收束。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没有在书中掺入自己的“微言大义”,也不怎么做出“补正纠偏”,而是以尼采的思想发展为红线,辅以对其思想形成有特殊作用的生平材料,为读者提供了一部翔实和生动的尼采思想史。
##“严肃,稍有些过分倾向,热衷于严肃,在各方面的各种关系中,在悲哀和欢乐中,甚至在游戏时。他能从一旁打量自己……我是一株在坟茔近旁长出的植物……可他不愿虔诚和乖巧,他梦想着,有个扰乱他心绪和给他留下狂烈印记的命运。”他热爱过叔本华的深邃思想,忠诚过瓦格纳的音乐头脑,崇拜过伟大的父亲,眷恋过母亲和姊妹,然而到最后都一一抛弃了他们,头也不回把他们统统留在了身后的时光洪流中,毅然决然独自奔赴心中执念,即使并不勇敢也曾后悔贪念,但最终义无反顾一脚迈进了深渊的漆黑一片。1900年8月25日,世界永远拥有了超人,却丢失了它的造物主尼采。这次再没有对自我的反骨和背叛,也不再有恒久的头痛和疯狂,这个“超人”去到了本就属于他的地狱,找到了他的狄俄尼索斯约上一曲永无尽头的循环交响,成功作了悲剧掌门人。
评分##狄俄尼索斯 悲剧和音乐 文化的两院制 非常硬核的尼采传记 应该会重刷 (PS∶一人血书萨弗兰斯基出一本生命哲学的思想史著作,我必买爆)
评分##我想给三星,因为语言和描述实在太含混拗口了。有一些思想,我认为没有讲清楚,另有一些比较清楚,但无法博得我的信任,我不知它在多大程度上是“真实”的。所以实际上,作为文学读物是好的,至少对于整个尼采思想的脉络谱系有了梳理和把握。
评分##again.翻译实在是差劲。现在再看,觉得一般了,尼采后期几个重大主题,明显着力不够。几乎就没提到虚无主义,上帝之死和基督教分析。对权力意志、超人和永恒轮回概念的分析,也相当不够,而且特别流俗化。
评分读过尼采的大部分作品之后,再来读这本书,感觉做了很好的梳理。
评分##偶像果然还是适合给“深渊思想家”写传记。这本书能成功说服没有读过尼采的人(比如我)认真地去读他。尼采不愧为现代思想的一个关键人物,他有无与伦比的勇气和诚实,敢于注视“可怕之物”,而众多可怕之物,文明的暴力、审美的野蛮,也从他这泉眼涌出(当然,他本身并不是源头)。在康德的建筑术崩解之后,是尼采启发了现象学、认出了真理背后的权力、发现了世界的陌生本质,从现代到后现代,人们至今未能“吞食”这些全新的经验。尼采的风格与思想无法分离,但也正是从他开始,思想中审美与政治的维度,像两块加起来超过了临界质量的放射性物质一样,必须被小心地分隔开来。
评分##写作的文学性很强,或者说交互性很强。特别是在前面几章,作者把尼采的作品插入到自己的行文中,交织有序,情感十分充沛。不过这种写作难度也很高,到后面逐渐变成常规论述。相似的是,尼采的思想历程也大致如此,从接触瓦格纳的音乐,激情喷涌而出,到写作《悲剧的诞生》时达到顶峰。而后开始思考激情与科学的关系,逐渐冷静下来,但依旧没有丧失横扫一切的欲望。这本书把尼采思想历程贯穿、融合得很圆满,适合对尼采有一定了解的人整合用,较之普通思想导读,更显文笔
评分##最大的收获是查拉图斯特拉阶段前后尼采对科学(理性)和艺术(激情)关系的见解:只有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上的迷狂才有高贵性可言,即使投入到生命活力的寻求中也不能放弃理性而完全进入到情感的操控中,这种利用“意志”控制自身的方式才是应对必然性的法宝,因为意识本身和存在是不可分的,每个个体不同的意识面对的是不同的存在。尼采一生对抗的形而上学、基督教、自由主义世界观都太强大,以至于这一任务他自己都没完全完成,面向未来的哲学家是不是只能从未来而来,而不是像他说的那样用超人的上升完成呢?他似乎也没有答案,而讨论前后期尼采对悲剧的继承和处理应当是个很有趣的工作。萨弗兰斯基的写作风格颇有尼采之风,最大的疑惑是为什么「查拉图斯特拉」这部超人之书只有如此之少的篇幅解读,这种处理恐怕尼采本人不会喜欢。
评分##狄俄尼索斯 悲剧和音乐 文化的两院制 非常硬核的尼采传记 应该会重刷 (PS∶一人血书萨弗兰斯基出一本生命哲学的思想史著作,我必买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