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國與中華的混迷

大清帝國與中華的混迷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平野聰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序章_「東亞」的疑點
◎黃帝紀元與神武紀元間的漫射
現代社會與春節/橫濱中華街的「黃帝紀年」/誰來決定「世界的時間」?/韓國、日本的時間與「正統」/統括的歷史與分割的歷史/從「中國史」來看中國與近代日本的聯繫/原本並無界限的中國文明/「天下」概念的崩壞與近代中國的成立/立基於「藉鏡」上的「傳統」
◎隨著經濟發展而產生的逆流
「東亞閤作」的機遇與陰影/「自由」與民族主義/民主化與自由化後就能冰釋嫌隙嗎?/「正確的認知」由誰決定?/想像歷史的必要性
◎「東亞」是不證自明的概念嗎?
「同文同種」地區意識下的產物/「東亞」形象有個普遍認知嗎?/「東亞」概念無法涵蓋的「東北亞」史/颱灣的定位?/跨越特定「國傢」與「民族」的框架
第一章_從華夷思想到大明帝國
◎「萬裏長城」的存在意義
皇帝權力的象徵──天安門/建築物與政治/橫亙東西的萬裏長城/發生於內亞大門「張傢口」的悲劇/虛幻飄渺的長城/西齣陽關/河西走廊的作用/萬裏長城在今日的意義
◎何謂華夷思想?
各個社會中的平等、不平等與近代國際秩序/「東亞」傳統社會中的不平等/華夷思想與漢人的形成/「文化」與「漢化」/儒學思想中的「華夷」/硃子學的形成與問題所在/以「淫祠」「邪教」為名的壓迫/科舉製度的成立與宗族結閤/科舉製度裡的「公」「私」矛盾
◎中華帝國──明的朝貢貿易係統
長江、黃河,以及北方的草原/名為「元」的帝國/硃元璋與明的建立/「中華帝國」的階層構造與朝貢貿易/受到恩惠的朝鮮與琉球/陽奉陰違與假朝貢/與濛古的摩擦
第二章_內亞帝國
◎大清的興起
女真人與努爾哈赤的崛起/大清的興起與「終結」之地──撫順/八旗製度與後金建國/統一南濛古/清澄的盛京──瀋陽展現齣的統治理念
◎明的瓦解與清遷都北京
朝鮮的屈辱/明末的悲劇/入主北京/辮髮與流血/鄭成功與吳三桂/從地政學角度看清初時代/從悲劇中創造齣的「傳統」
◎前所未有的版圖與藏傳佛教
是甚麼填補瞭明與近代中國間的落差?/藏傳佛教的發展與格魯派/達賴喇嘛政權的誕生/順治皇帝與第五世達賴喇嘛的會見/準噶爾的崛起/因「放蕩的達賴喇嘛」而起的危機/前所未有的版圖與「轉輪聖王」
第三章_盛世下的隱憂
◎雍正皇帝的苦惱
皇帝們「利用」瞭佛教?/在「中華」與佛教的夾縫間/雍正皇帝與奏摺製度/理藩院與軍機處/雍正皇帝的獨裁/杜絕奢華風氣/追求「滿洲人」的本質
◎批判歧視的《大義覺迷錄》
暗潮洶湧的反滿思想/曾靜的儒傢政治期望論/推翻華夷思想──雍正皇帝的審問
◎逐漸崩解的驕傲
「中外一體」的新時代與近現代中國的原型/乾隆皇帝時代/乾隆皇帝與「國語」/逐漸廢弛的勇武與「十全老人」的悲哀/紫禁城與「堂子」/萬裏長城下的猜忌/焚書與「平等」
第四章_徬徨的儒學傢與神聖的武力
◎籠罩布達拉宮的巨影
閃耀的青藏高原/承德的「外八廟」──乾隆皇帝的大伽藍/與第六世班禪喇嘛的會麵/朝鮮使節的冷漠視線/廓爾喀的入侵/成立金瓶掣籤製度/與中國共產黨抽籤
◎蛻變為經世儒學
「中華」的變質/何謂考證學?/顧炎武心中的矛盾──為何非得認同滿洲人?/瓦解的「盛世」/白蓮教之亂與嘉慶皇帝/於停滯時代中開花的經世儒學/日本的「經世」/被神聖化的乾隆皇帝與大清版圖──作為巨大轉捩點的魏源《聖武記》/鴉片戰爭與「重建人心」/屯田論中的「近代」徵兆
第五章_圓明園的啟示錄
◎東西文明的相遇
乾隆皇帝的祕密花園/廢墟的故事/實學的共鳴/禮儀問題
◎英國的亞洲政策與鴉片戰爭
「廣東體係」的形成/是帝國主義的壓迫,還是外交關係?/英國與清的接觸──博格爾與馬戛爾尼/鴉片貿易的關係圖與鴉片戰爭/通商口岸與租界
◎太平天國與第二次鴉片戰爭的麯摺
客傢與禁慾──洪秀全的王國/烏托邦的教訓/鄉勇與新一代的漢人官僚/第二次鴉片戰爭
◎洋務運動時代
北京條約與對等外交關係的開始/同治中興與洋務運動/洋務的極限與灑下的種子
◎近代東亞史的序幕
「天下」的終結/填補國傢主權空隙的爭奪戰/「近代中國」與乾隆皇帝的遺產
第六章_通往春帆樓的荊棘道路
◎走在近代史的傷口上
站在下關,遙想李鴻章/充滿怨念的獨立門/捨棄朝貢國立場
◎「適應」萬國公法
走嚮主權國傢時代/天津教案/英俄大博奕的升溫與對清的陸上交易線/馬嘉理事件與對英國看法的轉換/襲擊西藏的厄運/從佛光普照的聖地,成為「黑暗地帶」
◎未知國傢「日本」的齣現
「邊疆的喪失」/未知國傢──日本/琉球王國的一國二主/從琉球王國變成琉球藩/齣兵颱灣/琉球處分
◎清法俄的情勢緊張與曾紀澤的國傢主權論
俄羅斯的東進與南進/伊犁條約/清法戰爭/曾紀澤與近代主權國傢「中國」的誕生
◎朝鮮問題與甲午戰爭的醞釀
地區秩序轉換的悲劇/朝鮮與日本的上下關係/江華島事件/清積極的朝鮮政策/壬午兵變/不閤時宜的清帝國主義/從甲申事變到巨文島事件/東學黨起義/決裂
終章_未完成的清末新政
◎自強的波瀾
優勝劣敗的噩夢/三國乾涉/中俄密約──滿鐵的起源/「戊戌變法」的失敗/日本──孕育近代中國的搖籃
◎義和團事件與日俄戰爭的衝擊
義和團事件/清末新政的起步與「武士道」/日俄戰爭帶來的思想衝擊/過熱的立憲爭論/清末新政的意義
◎瓦解
濛古與西藏的情勢/何謂「中華民族」?/排滿的邏輯/孫文與中國革命同盟會/辛亥革命
後記
學術文庫版後記──未完待續的清末
參考文獻
年錶
主要人物略傳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清」的本質是什麼?

它如何從尊重藏傳佛教的「內亞帝國」,演化為用經世儒學自救的「近代東亞帝國」,再演化為一個叫「中國」的民族國傢?

製造齣「中華的混迷」的帝國又如何被「中華」史觀所吞噬?

華夷思想的大明.「中外一體」的大清.被「中華主義」支配的中國——包括颱灣、琉球、 韓國在內的,充滿矛盾和對立的現代東亞,如何處理乾隆皇帝的巨大遺產?

東北亞的梟雄、努爾哈赤率領的滿洲人國傢,越過長城而徵服漢人,建立瞭大清。大清之所以能擁有廣大領土,並非因為是「中華文明」的代錶者,而是因為獲得藏傳佛教支持,纔能治理西藏與濛古。大清的本質是「內陸亞洲的帝國」而非「中華帝國」。

然而,當十九世紀西方列強抵達東亞時,帝國麵臨到必須轉變為「近代主權國傢」的難題。在清末的混亂中,民族國傢「中國」的樣貌隨著排滿的思想逐漸浮現,但究竟「中國」該具有怎樣的型態,始終莫衷一是。

在如此「混迷」的狀態中,東亞最大的國傢,從「內陸亞洲帝國」演化為「近代東亞帝國」;從多元文化的帝國發展成「中華」社會的近代國傢。如今,東亞國際社會的矛盾與緊張關係,皆來自這個叫做「中國」的國傢不完全的轉型過程。

用戶評價

評分

##除此之外再順道標記《大日本·滿洲帝國的遺産》,這本觀點更新鮮一點

評分

##比想象的還要差。剛看瞭開始五六章就各種奇妙觀點,在這裏你能看到大清把國號弄成清是因為皇太極要建設一個清廉的世界;大明朝貢大撒幣就是為瞭同化全世界;朝貢是明朝財政崩潰的主要原因;新清史其實是日本最早發明的;李自成是土匪頭子這種萬年老痰更是數不勝數。而作者本身又是做藏密齣身的,書裏麵過度強調藏密對清朝外交關係的影響(平大小和卓都是為瞭他們的藏密信仰我也是信瞭)。建議改名:《日本老右法學人心中的藏密新清外交史》

評分

##解構「中華民族」!真的沒有「自古以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種東西啦!

評分

##解構「中華民族」!真的沒有「自古以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種東西啦!

評分

##這書放國內絕對齣版不瞭...特彆是最後的後記,充分讓人體會到國外對中國的看法,看得我“嗯?嗯?嗯嗯??”簡直和中國對朝鮮的看法差不多嘛...不過第一次從這個角度看中國,還是很有意思的,書本身作為中國近代史也是寫的非常易懂好讀瞭。

評分

##內亞史部分不如西方新清史一根毛,近代史部分遠不如國內細化的研究。前言裏討論自以為正確的曆史的危害,自己又在材料不足的情況下隨便批判指導。後記裏罵得倒是挺好的????

評分

##這是一本比較危險的書。談起兩個中華的轉化,和支那嚮中華的轉化一個意思,內亞色彩濃厚。藏傳佛教的相關是作者的專長,比岡田英弘敘述的更突齣,很有啓發性。從內亞帝國自我切換到東亞近代國傢,清的努力不應該被衊視,前近代政權的掙紮,譬如德川幕府,是值得尊重的。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時代裏,都有著自己無法改變的種種限製,從這個角度講,作者的傾嚮,錶述,態度,也就並非不可原諒瞭。

評分

##解構「中華民族」!真的沒有「自古以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種東西啦!

評分

##日本人總有謎之優越感,本書無甚新意,不過是耳熟能詳的事件梳理。日本學人對唐元清等朝所謂的“非漢民族”王朝的神往之情和對宋明等“中華主義”王朝的無視早已有之,但區彆是早期學人如羽田亨、佐藤長、榖川道雄等更專注史實梳理、實地考古探研,而這位作者卻慣於預設立場,紙上談兵,指摘是非。滿濛疆藏與漢地的關係是非常復雜的曆史研究,何必尬吹一番大清曾經輝煌,來斷言當今中國自命是”大清“的繼承者?莫非以日本人每每自傲的甲午之慘敗也要繼承?不知除瞭學術興趣之外,滿濛疆藏從曆史上看與日本人能有幾多關係?可笑的是八旗這套書好幾本的序言是”為瞭日本加入聯閤國常任理事國“...與天朝並無二緻,幾時能擺脫民族主義的可笑情感,幾時日本方能成為大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