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本從社會史和概念史角度研究“中國近代”之輪廓的著作。第一編涉及清朝統治之下滿漢關係的變化。從社會史角度關注“中國近代”的復雜性,並非要將中國近代打入另冊,而是為瞭更準確地在全球視野下把捉中國如何應對來自西方的衝擊。第二編從東西關係討論西方近代知識的傳入與再生産之問題。第三編選擇宗教/基督教題材,討論內在於中國近代的自他關係。第四編討論瞭上述不同麵相與論者持有的方法之間的關係。
##每一篇論文都是經得起推敲的紮實作品,像細小的鑽石。用教來翻譯Religion是不閤適的,這一點我過去從來沒有想過;人種五分背後的觀念因素,其實更告訴瞭我們20世紀的頭10年,中國人頭腦中的世界圖景是什麼樣的。但是,我個人卻最喜歡橘樸和魯迅那一篇。隻有一個非常細膩的學者纔能捕捉到魯迅和橘樸之間,若即若離的那種感覺吧。彼此的知識底綫非常接近瞭,但在一點點關鍵的問題上錯開瞭,後來似乎礙於社交,又沒有深入下去。作者能把這樣一種關係描摹齣來,我非常佩服。大概是鼠年的最後一點閱讀瞭。
評分##視角和方法論在國內比較新,但論述過程有些邏輯問題,而且似乎對曆史建構和社會記憶的分析不夠深入,需要更多的思考。
評分##我也開始這樣瞭,一下午翻一本書…… 知識考古,概念演變。
評分##基督教
評分##學術燈塔。每次讀孫江老師的論文都能讓你息心,並覺得做學術是件自然且幸福的事情。
評分##這也太有意思瞭吧
評分##這也太有意思瞭吧
評分##概念史方法研究中國社會的案例閤集,第一章“想象的血”通過敘述盟誓的發展曆程強調站在中國本位立場研究古代宗族社會不能套用西方的“摹擬血緣”;隨後對明季紀念崇禎而設置的太陽誕辰日到近代逐漸失去記憶主體支撐,可見概念的本相隨著記憶建構過程中的忘卻而發生變化。包括後麵對“東洋”地理概念的知識建構過程的考辨也是如此。正如評論所言,主題很有意思,可讀性強。
評分##此前已經讀過《太陽的記憶》《黃帝自巴比倫來》,這次又選讀瞭《想象的血》《東洋的變遷》《錶述宗教》,在知識考古、文化記憶的考證裏,最感到有意思的反而是《錶述宗教》裏彭光譽的中英文對比:P297“彭的英文本是給歐美人閱讀的,將英文本和中文本進行對照,有助於理解作者是在什麼樣的語境下使用religion一詞的。”用另一種語言翻譯自己的母語,實際就是一種“把內在思想說齣來”的過程,並且這個過程往往還是無意識的,這簡直是瞭解一個人的思想世界最好的路徑。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