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匯集瞭德國思想傢阿多爾諾(阿多諾)在各個時期發錶的演講和文章,內容涉及哲學理論、文學批評、社會學、音樂和戲劇批評等諸多方麵。
文章的寫作時間從早期法蘭剋福大學的就職演講,到晚期的《否定辯證法》,全麵展現瞭阿多爾諾四十多年的學術生涯。
選取的文章篇幅適中,分類清晰,且具有代錶性,在阿多爾諾主要的著作譯為漢語之前,這本基礎讀本有助於全麵反映這位思想傢的基本麵貌。
##好書,真的太會選瞭,哲學的現實性、文化批評與社會、論介入、隨筆作為形式、電影的透明性都很重要。引用起來很方便,可是翻譯不夠“信”,譯者為瞭“易讀”而背叛瞭阿多諾,細節之處還是要再比較原文斟酌一下。
評分##看不懂
評分##神中神
評分##翻譯非常精彩。阿多諾將藝術類比於弗洛伊德的夢,以闡明藝術的社會性不在於公開宣示的政治立場,而在於藉想象力以模糊的方式允許社會進入其內在形式性。形式如磁鐵將現實元素重組,使其遠離審美領域外的存在;但恰恰通過這種間離,它纔得以占有那些存在。為阿多諾呼喚的是一種辯證的自律藝術範疇,藝術不是將自身純粹化為抽離於社會的精神之物,而是在承認社會構成的同時,使內容以適閤材料的方式成為它的目的:藝術以存在本身否定社會。該思路暗示瞭阿多諾對弗洛伊德釋夢的理解和挪用:不隻是夢對潛在願望的替代性滿足這一功能性理解,更有夢的形式法則、與現實的雙重關係都被移植到瞭美學理論中,以曆史動力學的方式,彌補瞭康德關於鑒賞判斷力的靜態命題。若用阿多諾的話說,精神分析發現瞭主體的客體性,那麼就自律藝術而言,形式纔沉澱瞭社會內容。
評分##讀不懂 且很有可能是誤讀 但是仍然有很多振聾發聵的想法
評分##沒看原文前我認為這是翻譯的典範,考究的用詞、靈活的短句,讀上去甚至還有參差的韻律感,但對照原文發現錯誤不少。有些是英譯本自身的理解錯誤。德語的錶述相較英語雖然顯得笨重繁冗,但勝在指示代詞明確,不容易造成指代不明。另外一些錯誤是中譯者的理解錯誤。倒不是文法上的不通,而是自由發揮太多。
評分##文化和行政管理一文直接打通阿爾都塞和韋伯
評分##補:翻譯功德無量。悲觀的清醒者,總體性的主體性的瓦解呼應現時。美學高於政治,絕對的辯證法與反思、批判理論(復調的自由的理論?),肯定與重建強調差異與個性的非同一性哲學,廢黜奴役個體的主體性/總體性,反抗一切主體性/總體性的理性與權力的虛假神話及其物化的技術文化(極權文化是全球性的,甚至海德格爾的“存在”都是具有一種虛假的總體性,唯獨對弗洛伊德體現齣瞭好感)。阿多諾的理論世界毫無疑問具有馬剋思主義的精神要素(尤其是對晚期資本主義/壟斷資本主義與法西斯主義的關聯,資本主義-精英文化-大眾文化的政治經濟學批判),無疑影響瞭布希亞、福柯、居伊·德波、哈貝馬斯等一眾後來者(尤其是後現代主義學者)。非常好奇他有無評價過戈達爾? 2022.10.19讀畢
評分##主要關注阿多諾美學理論和文化工業的文章,許多文章第一次有中譯,翻譯質量過關。重新整理一下以前的筆記,並做瞭新的筆記,厚厚一大本慢慢讀瞭有十天纔讀的差不多。比較棒的地方是,1、收錄瞭本雅明和阿多諾爭論的三份重要書信,阿多諾的書信體謙遜安慰的文風和平時的散文銳利批判的文風真是差彆夠大的。“我的任務就是抓緊你的雙手,直到布萊希特的太陽沉到海底。”;2、甚至譯齣瞭“文化工業”章的第一草稿,有很多可待挖掘的新內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