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達日記(一九四八—一九五四)

楊樹達日記(一九四八—一九五四)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楊樹達 著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楊樹達自1920年8月到1956年2月初所寫的日記,共51冊。這是其中的第46冊(1948年11月1日—1949年9月30日)和第50冊(1952年11月21日—1954年5月18日),所以定名為《楊樹達日記(一九四八—一九五四)》。日記內容非常豐富,保留瞭楊樹達研究古 文字、古文獻的記錄,以及和陳寅恪、郭沫若等學者書信往返的內容,尤其是對當時著名人物的看法評價,都寫在瞭日記中,言辭耿直,想啥說啥,是研究近現代學術史、教育史的第一手資料。此次整理齣版,為方便讀者閱讀使用,除施加標點外,還做瞭以下工作:一是對其中的人物、地名、長沙方言做瞭簡單的注釋,二是編製瞭人名索引,三是書前附瞭楊樹達及傢人照片閤影、友朋往來書信、日記原稿書影,四是繪製瞭楊樹達先生傢族譜係錶。

用戶評價

評分

##全部51冊日記即將由社科院圖書館整理,浙古齣版,因此本書近於「試讀版」。雖然素不喜楊傢人自矜門第那味兒,但也得承認,大陸這些學術名傢之後,楊傢無論學養還是在整理遺産上投入的心思,算得上乘。陳援庵「法高郵何如法韶山」之論固令人赧顔,不過遇夫內心適以帝鄉耆舊自視,此翁心事,總於日記中藉他人言而發之,讀之啞然

評分

##吃瓜兄贈。記事頗簡略,自信自愛值得學習,文科狗當自強

評分

##楊每日所記雖然不長,但是很有規律。多記錄訪友、讀書、寫作諸事,時不時說說自己寫文章的進程,和新的看法。他老人傢在去世前不久還自己編瞭個日記的簡本。從中可以學到很多。

評分

##整本日記裏最多齣現的就是“遂竟日”,而這也正是遇夫先生學富五車的緣由吧。 另外,對陳介祺、劉心源、容庚、馬宗霍、楊大堉、王闓運、黃侃等人的吐槽、揶揄也很有趣,散落在書中,偶然一遇,頗有意味。

評分

趕在停快遞前買瞭一冊。沒想象的好看,幾篇齣版預熱文已把華彩段落摘引得差不多瞭。不過整理注釋很到位,尤其對人名索引的凡例說明,堪稱典範。

評分

##楊每日所記雖然不長,但是很有規律。多記錄訪友、讀書、寫作諸事,時不時說說自己寫文章的進程,和新的看法。他老人傢在去世前不久還自己編瞭個日記的簡本。從中可以學到很多。

評分

##常藉人言,似謙實矜。好名與焦慮纏繞頗深,對黃季剛之評價可堪玩味。

評分

##全部51冊日記即將由社科院圖書館整理,浙古齣版,因此本書近於「試讀版」。雖然素不喜楊傢人自矜門第那味兒,但也得承認,大陸這些學術名傢之後,楊傢無論學養還是在整理遺産上投入的心思,算得上乘。陳援庵「法高郵何如法韶山」之論固令人赧顔,不過遇夫內心適以帝鄉耆舊自視,此翁心事,總於日記中藉他人言而發之,讀之啞然

評分

##楊傢確實是大傢族,光楊樹達先生就開枝散葉這麼多人,而且有莊園能收租,都一九五四年瞭還有佃租在收。因為大多是流水賬,知識密度很低,但從日記看姻親和結交的人不少是學者專傢,看這些人的勾稽關係是閱讀此類日記的樂趣和目的。另外楊先生晚歲(49年)一度尋求宗教依靠,頻去佛教人士傢中做客或參加法會。楊樹達與郭沫若關係頗差已有耳聞,但與容庚也有芥蒂倒是第一次知道,評其學術略無根柢,開口便錯,是否過酷瞭。另外對黃侃、劉復、王闓運評價也頗差。又提到陳夢傢來書極客氣,看來陳確是溫文爾雅之人,可惜後來的遭遇。 ——2022.4.3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