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罗大伦的养生书籍全2册图解舌诊救命之方中医保健书籍

中医罗大伦的养生书籍全2册图解舌诊救命之方中医保健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罗大伦 著
图书标签:
  • 中医
  • 养生
  • 舌诊
  • 方剂
  • 保健
  • 罗大伦
  • 图解
  • 健康
  • 医学
  • 全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人天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9052946
商品编码:1044832992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5-01
套装数量:2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诊断是分析疾病,保证健康的关键,这一步一旦错了,到了后面越容易出问题!
★现在,众多普通百姓有病往往遭遇过度体检,接受过度医疗,从而耗费大量精力与财力,同时还极大伤害了体质;这一切都因现代医学的局限和人们对身体的无知,所以疾病来临时不能未雨绸缪,终小病拖成大病,生命毫无质量可言。其实,任何疾病来临前舌头必有征兆,每天日观舌象就能未卜先知,继而用简单有效的方法快速将身体调理至正常状态!
★7种体质人群特征、一目了然的舌象的精准分析、有效的调理体质方法,让您随时知道自己和亲人们的身体状态如何,随时调整,随时改善。

内容简介

《图解舌诊:伸伸舌头百病消》如果说有一本书能帮助您避免医院的过度检查以及过度医疗,同时还能准确发现疾病的萌芽,并给出不伤害体质的有效调理方法,您是否有兴趣读一读呢?您是否愿意为有病就只知道求助于医院的年迈父母送上一本这样的身体自助手册呢?让父母不再担心自己的身体,把防治疾病的极简单有效方法踏踏实实交到他们手上,真的是善莫大焉!
愿这本由著名中医专家,中医诊断学博士罗大伦集数年心血铸就的生命健康学新作助您一臂之力。

作者简介

罗大伦 CCTV《百家讲坛》特邀嘉宾,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养生堂》前任主编,当归中医学堂特邀讲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博士,专门从事舌诊研究多年,博士论文亦为舌诊方向内容。在《百科全说》《养生》《X诊所》等多个电视节目中受邀做舌诊专题,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已出版《让孩子不发烧、不咳嗽、不积食》《脾虚的孩子不长个、胃口差、爱感冒》《阴阳一调百病消》等著作。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1.自从看了罗博士的书后,我每天都看舌头,也时不时地让儿子伸出舌头来看看,虽然似懂非懂,但多少还是看懂了一点儿。比如,我一发现儿子舌苔薄、偏点黄,就不让他吃温性的东西;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谁谈到身体不舒服,我也会让人把舌头伸出来看看,然后发表点意见。现在身体一有变化自已就很清楚,马上调理,一年多来没有什么大毛病。真是太感谢罗博士了!
——寒雨削香

2.我就是思虑过重的人,天天睡不着,眼睛还痒和干涩,对照罗博士说的舌诊方法看了。罗博士疏肝安神泡脚方超级有用,感觉才泡了两次,惊讶地发现眼睛明亮了很多,就连眼里的红血丝都消了很多!
——寻常之路

3.希望从此以后,这些诊断方法被更多的人掌握了,功德无量!
——青山绿水的家乡

目录

作者序 掌握舌诊,保障自己的健康

编者序 遇见罗老师是我们家的一大幸事

一章 好的体检专家是自己

1 掌握了中医诊断学里的望诊,就能看病如神/ 18

2 舌诊是望诊中直观的/ 20

3 日观舌象,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23

(1)看舌苔、舌质,随时保证身体不出问题/ 23

(2)什么是“闻、问、切”/ 24

4 希望这本书能帮助大家成为半个舌诊专家/ 27

第二章 如何在短时间内学会舌诊

1 在什么条件下观察舌象才准确/ 32

2 哪几种情况下看舌象没用/ 35

(1)吃了有颜色的食物时不要看舌象/ 35

(2)晨起不要看舌象/ 35

(3)尽量不要在饭后半小时内看舌象/ 36

(4)尽量不要在有色灯光下看舌象/ 37

(5)吃了某些抗生素、某些化学添加剂后不要看舌象/ 37

(6)月经期看舌象要说明情况/ 38

3 看舌象能看出身体什么问题/ 39

(1)身体虚的时候,舌象、舌头会有变化/ 39

(2)通过看舌象,我们可以判断体内的病是否严重/ 40

(3)看舌象还能看出人得的是哪一种病/ 40

(4)可以通过舌象判断所用的调理方法对不对/ 41

第三章 看舌象主要看舌质和舌苔

1 如何看舌质/ 44

(1)正常人的舌质和不正常人的舌质是什么样子/ 44

(2)舌质颜色朝淡白的方向发展,代表人血虚或体内有寒、阳气不足/ 46

(3)舌质颜色变红,说明感染了外来热邪或是体内的热在增加/ 47

2 如何看舌苔/ 50

(1)正常人的舌苔是薄白苔,很薄、很白,边上会露出舌质/ 50

(2)刮舌苔对健康不利/ 51

(3)舌苔厚了,说明身体湿气重;舌苔过薄,说明胃有问题/ 52

3 身体有啥问题,舌苔颜色就有什么变化/ 53

(1)得了外感,舌苔的颜色会加深/ 53

(2)身体湿气重,舌苔会由薄苔变得粘腻,然后变黄……/ 54

(3)身体血液循环好不好,看舌头颜色就知道/ 54

第四章 人活一口气:气虚体质的人如何保养

1 养气就是养命/ 58

(1)气足的人和气虚的人看上去截然不同/ 58

(2)伤气就是伤肾、伤脾/ 59

(3)很多孩子爱感冒,根本原因是脾胃功能差/ 60

(4)把脾气补足,才能真正补肾/ 61

2 气虚的人身体有哪些表现/ 62

(1)气虚的人一般脸色没光泽,体力差/ 62

(2)气虚的人少言懒语,容易神疲乏力 / 62

(3)气虚的人怕冷,怕被风吹,很容易感冒/ 62

(4)气虚的人吃东西容易腹胀/ 63

(5)气虚的人大便不成形/ 63

3 气虚体质的人舌象是什么样子/ 64

(1)舌头上有齿痕的人多半气虚/ 64

(2)舌苔铺满舌头,说明体内湿重/ 66

(3)舌苔越厚,说明体内湿气越重/ 68

(4) 如果舌头上的蕈状乳头偏大,红点集中在舌尖到舌中部,说明体内有湿热/ 70

(5)舌头胖大、有齿痕,舌上有两条唾液线,说明体内湿气很重/ 72

(6)如果舌苔都浮起,像是能刮掉,说明体内的湿气不严重/ 74

(7)舌头中间有裂纹,说明脾胃气虚/ 74

(8)气虚的人舌体胖大/ 75

(9)没有舌苔,或者舌苔极薄/ 75

4 气虚体质之人的保养方/ 77

(1)脾胃气虚之人的经典养胃茶/ 77

(2)气虚体质之人的经典除湿方/ 77

(3)气虚体质之人的经典补脾方/ 79

5 气虚的人不要做以下伤身的事/ 80

(1)早起喝凉白开会严重影响阳气的生发/ 80

(2)喝茶过多的,容易加重体内湿气/ 80

(3)冰镇饮料伤脾胃/ 80

(4)补脾金方:补中益气丸,“八珍糕”/ 81

第五章 贫血的人老得快:血虚体质的人如何保养

1 会养血的人不会老/ 84

(1)为什么会血虚?“吃饱了撑的”/ 84

(2)过度思虑也会伤血/ 85

(3)女性一生中失血的机会比较多/ 85

(4)熬夜耗血/ 86

2 血虚体质的人身体有哪些表现/ 87

(1)血虚的人短时间蹲下再站起来会头晕/ 87

(2)血虚的人所有与神智相关的功能都在退化/ 87

(3)血虚的人容易疲劳/ 87

(4)血虚的人,外边热身体就热,外边凉身体就凉/ 88

3 血虚体质的人舌象是什么样子/ 89

(1)如果舌边上颜色很浅,说明有轻微的血虚/ 89

(2) 如果舌质的颜色非常浅,甚至有一点透明的感觉,就是典型的血虚/ 90

4 血虚体质之人的保养方/ 91

(1)煲汤喝补血效果好:当归养血鸡汤/ 91

(2)千古养血名方:玉灵膏/ 92

(3)玉灵膏既能补血,还能安神/ 93

第六章 血瘀生百病:瘀血体质的人如何保养

1 什么原因会导致身体瘀血/ 98

(1)外伤会导致瘀血/ 98

(2)手术会导致瘀血/ 98

(3)生气会导致瘀血/ 99

(4)气虚会导致瘀血/ 100

(5)受寒会导致瘀血/ 101

(6)“热”也会导致瘀血/ 101

2 瘀血体质的人身体有哪些表现 / 103

(1)记忆力差/ 103

(2)身体很多部位会出现瘀斑/ 103

(3)经常感觉喉咙干,皮肤干燥,不光洁/ 103

(4)皮肤上有血丝/ 104

(5)身体有些地方常常疼痛/ 104

3 瘀血体质的人舌象是什么样子/ 106

(1)舌尖有很明显的瘀点,表明瘀血正在形成/ 106

(2)如果舌下两条静脉又黑又粗,说明瘀血很严重/ 107

(3)如果舌尖偏,体内可能有瘀血/ 108

(4)舌质颜色发青、发紫,都可能是瘀血导致的/ 109

(5) 如果女性的舌头上有瘀血的指征,嘴唇上汗毛很重,可能有子宫肌瘤、卵巢囊肿/ 110

(6) 如果舌头发紫、发黑,外边罩了一层白苔,说明湿气把瘀血罩在里面了/ 111

4 瘀血体质之人的保养方/ 113

(1)衰老就是身体瘀血增加的过程/ 113

(2)泡脚去瘀血的效果有时候比喝药还好/ 114

(3)腰腿受寒后的驱除寒湿泡脚方/ 115

(4)心脏瘀血危险,可用三七粉配西洋参粉化瘀/ 115

(5)骨折后的化瘀食方/ 117

(6)非常有效的治疗痔疮小方/ 117

(7)女性瘀血如何调理/ 119

第七章 不焦虑,不上火:阴虚体质的人如何保养

1 什么原因会导致人阴虚/ 124

(1)熬夜、吃过多辛辣的东西会阴虚/ 124

(2)情绪出问题,身体要阴虚/ 124

(3)不管什么体质,都要先调好脾胃再说/ 125

2 阴虚体质的人身体有哪些表现/ 127

(1)阴虚的人脾气大,手心脚心发热/ 127

(2)阴虚的人通常睡不好、盗汗/ 127

(3)阴虚的人大便干燥、尿黄、腰膝酸软/ 128

(4)阴虚的人脉搏跳动比较快/ 128

(5)阴虚的孩子,嘴唇会很红,有眼袋/ 128

(6)阴虚的孩子好动,容易感冒,一感冒嗓子就肿/ 129

(7)阴虚的孩子耐性差/ 129

3 阴虚体质的人舌象是什么样子/ 131

(1)阴虚的人有个明显特征:舌头红/ 131

(2)舌苔很薄或没有舌苔(萎缩),是阴虚的表现/ 132

(3)老人舌头上有很深的裂纹,是阴虚的表现/ 132

(4)舌苔分布不均、舌质偏红,绝大多数是阴虚引起的/ 133

(5)舌质由红变白,说明从阴虚体质变成了血虚体质/ 133

4 阴虚体质之人的保养方/ 134

(1)调理孩子阴虚的妙方/ 134

(2)调理成人阴虚的妙方/ 134

(3)肾阴虚,请用“六味地黄丸”/ 134

第八章 做人就要阳气十足:阳虚体质的人如何保养

1 阳气不足,自然活得畏畏缩缩/ 140

(1)为什么人会阳气不足/ 140

(2)受寒、作息不规律、其他脏器虚损,都会伤脾阳、肾阳/ 141

2 阳虚的人身体有哪些表现/ 142

(1)阳虚的人怕风、怕冷,尤其以腹部、下肢怕冷为主/ 142

(2)阳虚的人面色苍白、没有血色/ 142

(3)阳虚的人往往小便很频,尿清长,尿液很多/ 142

(4)阳虚的人腹部、胃部遇冷则痛/ 142

3 阳虚体质的人舌象是什么样子/ 143

(1)阳虚的人舌苔是白的,舌质很淡,不是红色的/ 143

(2)阳虚的人往往唾液量会改变/ 143

4 阳虚体质之人的保养方/ 145

(1)肾阳不足的人,可吃“金匮肾气丸”/ 145

(2)老人起夜次数多,请用“金匮肾气丸”/ 145

(3)一沾凉东西就胃疼,吃“附子理中丸”就会好/ 146

第九章 终生远离“三高”:痰湿体质的人如何保养

1 痰是人体内湿气的“结晶”,脾虚就会痰多/ 148

(1)脾一虚,人体的五脏六腑都会跟着虚/ 148

(2)体内湿重,归根到底是神志和情志方面有问题/ 149

2 痰湿体质的人舌象是什么样子/ 150

(1) 舌上有黏腻的水液,或是舌苔厚腻、白得像霜,要注意“三高”问题/ 150

(2) 舌苔很腻、很厚,舌质红,说明体内营养过剩,无法化热,会引起更加严重的失调/ 151

3 痰湿体质之人的保养方/ 153

用千年祛湿化痰古方 “温胆汤”来泡脚/ 153

第十章 安神才能强大:气郁(肝气不舒)体质的人如何保养

1 现代人大的毛病就是生气/ 158

(1)不管什么体质,都要调神才能强大/ 158

(2)压力大、长期焦虑,就可能得糖尿病等重大疾病/ 159

(3)一切治疗的终目的都是为了让人活得心安/ 160

(4)把火憋在心里不发出来的老好人容易得肿瘤/ 160

(5)家长的焦虑情绪一定也会让孩子肝气不舒/ 161

2 肝气不舒的人身体有哪些表现/ 164

(1)肝气不舒的典型指标/ 164

(2)胸闷、肋骨胀痛、心悸等问题,可能是肝气不舒引起的/ 165

(3)肝气不舒的人,脾胃一定不好/ 166

(4)肝气不舒,可能伤肺,引发严重问题/ 166

3 气郁体质的人舌象是什么样子/ 168

(1)人肝气郁结的明显特点:舌头伸出来是尖尖的/ 168

(2)舌头由尖变胖圆的人,多是肝气不舒、体内湿气很重/ 169

(3)舌头尖尖的,舌边、舌尖红,白苔/ 170

(4)舌尖变红说明有心火/ 171

(5)如果孩子生下来舌头是尖的,家长要重视/ 171

4 肝气不舒之人的保养方/ 172

(1) 肝气不舒会引起焦虑症、胃痛、胃溃疡,吃“舒肝和胃丸”、喝“黄芪建中汤”就能解决/ 172

(2)专治肝气不舒所引起失眠的泡脚方/ 174

(3)如果凌晨三四点钟早醒,要敲肺经上的痛点/ 175

(4)专治肝气不舒所引起的高血压泡脚方/ 176

(5)专治肝气不舒所引起的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的调理方/ 178

(6)情绪不好,喝“灯心竹叶汤”/ 180

后记:如何面对“无妄之疾”/ 181


精彩书摘

★为什么说舌诊料病如神
明代有个太医院的院长叫薛立斋,他在北京的时候发现有位大夫看病如神,效果比别人都好,就很惊讶,遂问大夫说:“你有什么本事看病这么准?”大夫不告诉他为什么。薛立斋就观察,发现这大夫看病的时候都会看病人的舌头,薛立斋就觉得奇怪了,这个方法以前没有见过啊——因为以前中医只是号脉,他又问大夫从哪儿学的这个功夫,但那人始终不说。
后来薛立斋到了南京太医院。一天在书库翻书,找到一本旧书——《敖氏伤寒金镜录》。他翻开一看,这本书里边有很多关于望舌头的内容,立刻就明白了,原来那位大夫看的是这本书。薛立斋的境界比较高,他没有把这本书藏起来,而是把书给翻印出版了,而且也是按照原书的颜色,怕颜色失真,还在图边标上文字说明,从此以后,舌诊才大行其道。
舌诊出现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舌诊。这个时候,恰恰又赶上了温病学说正在萌芽。那么,这温病学说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从金元以后到了明代,温病学说开始萌芽了。初温病思想的出现,是与瘟疫相关的,因为明代社会比较动荡,人民很贫穷,瘟疫不断,一旦瘟疫流行的时候,成千上万的百姓患病,瘟疫大规模蔓延。此时,按以前治疗伤寒病的散寒方法治行不通,医生发现患者多呈现热症,而过去的中医对此经验不足,此时急需新的理论的出现,于是,人们开始关心瘟疫的问题。
《敖氏伤寒金镜录》这本书正是把舌诊跟热症联系起来了。因为人体越热,舌象(包括舌苔和舌质)的变化越明显。
当时有位叫吴又可的医生写了一本书叫《温疫论》,当时人们还用温热的“温”,而不是病字旁的“瘟”。吴又可论述了瘟疫的来龙去脉,他认为,这些瘟疫热邪居多,需要鉴别,就把舌诊和瘟疫联系了起来。
研究瘟疫的医家怎么来标示热呢?之前人们认为所有的外邪外感病都是受寒导致的,而吴又可说不一定都是受寒导致,还有因为受热邪而患病的。那么怎么能证明病人是受热邪了呢?吴又可发现,舌诊是有力的证据,因为,人受热邪,舌象变化明显,舌苔会变黄、舌质会变红,而诊脉却未必有那么清楚。
就这样,明代后期到清代的时候,从瘟病里边又分出一个学术分支,叫温病。医生们发现,并非所有的情况都是瘟疫,热邪也会引起普通的外感,于是起名叫温病。结果温病学派发展越来越大,后来甚至把瘟疫的诊治内容收到了自己的体系中。这就形成了我们现在说的伤寒、温病两大学派。
然后,人们又慢慢发现:通过舌诊诊断,能把内伤病也看得很清楚,于是舌诊与内伤疾病也建立起了联系。这样一路发展到清代的时候,舌诊就基本成型了。
到清代晚期的时候,舌诊基本完成了学说的建立,体系非常完整。
到现代,人们运用更加丰富多样的科技手段来分析舌诊,分析它为什么会准确反映人体的变化。比如说,舌苔是什么构成的,舌苔里边到底有什么,等等。经过分析,人们发现舌苔里有各种各样的东西,有丝状乳头(编者注:数量多、体积小,遍布于舌背,外观白色丝绒状,具有一般感觉功能),还有食物残渣、各种微生物等。人们还研究了当丝状乳头充盈的时候,舌苔有什么变化等内容,分析得越来越细。这样,我们就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舌诊是非常灵敏的,它能更直观地反应我们身体的情况。
★每天看舌苔、舌质,就能随时保证身体健康
舌头就是这样的一个器官,可以通过半透明的黏膜观测到体内血液充盈的状态。这在舌诊中,叫观察舌质(舌质就是一个椭圆形舌体边露出来的、舌苔没有覆盖上的淡红色部分)。能够反映我们身体的正气是否充足。比如,人体血液足,舌质就变淡红了,血液不足就变淡白了;体内整个温度在下降,它又变白了,温度上升它又变红了,等等。通过这些观察,我们会了解身体的很多信息。
舌头的正中间铺的是薄白的舌苔,舌苔反映的是身体状态如何,功能正常,舌苔就是薄白苔;身体功能低下以后,舌苔向两个方向发展,要么变厚或变密,要么消失。同时,舌苔也反应身体里所受的邪气如何,比如湿气重,则舌苔满布、变厚;如果痰湿重,则舌苔变厚、变粘腻。
所以大家看,舌诊是如此直观。通过舌头能够看出我们身体内的正气是否充足,它的运行是否正常,能看出邪气的状态如何。因此,如果我们能学会看舌象,那么基本上就可以了解身体大概的情况。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真正的健康并不在医生手里,而在我们自己手中。随时知道自己的状态如何,随时调整,随时去改善,就能够达到真正健康的状态。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着维护自己和家人健康的重任,学会以后可以经常给自己和家人看一看,养成每天看看舌头的习惯,没问题当然好,有问题赶快调整一下,这叫筛查。我曾经看过一本法国的有关健康养生的书,让我很吃惊。作者是一位女士,电视台的主持人。她特别忙碌,身体一塌糊涂,几近崩溃,结果她就找了一位用自然方法进行健康调理的专家,专家看了她的舌头以后说你身体营养代谢出了问题,然后她按照医生的建议调整,后来身体的状态变得特别好。她觉得舌诊太了不起了,就跟专家学习,现在她成了著名的西方保健医学的专家。
★希望这本书能帮助大家成为半个舌诊专家
我是怎么开始舌诊的研究的呢?我之前学中医学了很久,主要研究的是历代医家的经验,硕士论文写的就是清代名医叶天士。当时我把叶天士的书《临证指南医案》都快翻烂了。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理论水平已经很高,但是如果要我去开个方子,效果还不太好。
硕士毕业以后,我也跟老中医学习看病、抄方子,当时,亲戚邻居总来找我咨询,大家觉得我都学到中医硕士了,就让我开个方子。可是我开完方子以后,下次再见面,别人都躲着我绕道走,我也不好意思去问为什么。我心想:按我所学的理论推断,我开的药方应该不会错啊,五行辩证、相生相克,很正确啊,到底怎么回事呢?有时候见面我就会问他们:“上次方子怎么样?”人家就很尴尬,不知道怎么回答我。直接说没效,那我学了这么多年等于白学了;说有效果,那是说谎。所以人家就说还行,吃了没什么坏处,但是病没好,这令我很难过。我想我理论已经学得够好了,还看了那么多古书,为什么看病效果那么差呢?我很困惑。慢慢地我就发现:自己的欠缺在于诊断。诊断好比是火车道的道岔,铺好了道岔,火车才能行驶。诊断是分析疾病,保证健康的一步,这一步一旦错了,后边技巧再高也没用。好比你要从上海去北京,你一上来就奔南边走了,大方向错了,你要是坐火车,只是慢点;你要是坐飞机一下子就到广州了,中间改都没法改。所以如果诊断不对,你技巧越好,到了后面越容易出问题,你开的药效果越猛、量越大,反而患者受害的越多。所以我发现诊断是一位的。我就决定,一定要在诊断上提高水平,于是我就报考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诊断学博士,经过努力,终于如愿考上。
报考博士选导师的时候,我就在想,该选诊断的哪一部分学习好?其实诊断里边两大部分都非常好,一部分是研究“问诊”的部分,专业叫证候学。研究证候学需要到医院填量表,填症状问卷,要求填得特别详细,证候后分成证,证候学学得好的人问诊特别高明,问了几个问题以后基本上就可以把病人归类了。另外一部分,我就觉得舌诊非常好,老中医看病,基本上看舌头都是特别重要的一个步骤,因为舌诊很直观,于是我就报了梁嵘教授的舌诊专业。
学了三年博士,对我影响非常大。在做舌诊的客观化、标准化研究的时候,我们拍舌诊照片的同时,把患者的诊断资料全都拿来,一一对照。病人有什么病,检查、诊断、问诊内容等,这些都要和他的舌头对照。
当时我一边收集数据一边练,我先看舌头,在心中分析患者的体质,然后猜他的问卷上症状描述应该是什么样的,后再拿着临床资料对照,看是不是这样的,这样反复地练习。学习了三年以后,我对舌象就特别熟悉了。
我电脑里边有三千多张舌头的照片,读博士的时候没事就闲着在宿舍里看。偶然看电视的时候,看歌唱家张嘴唱歌,别人听到的是美妙的歌声,我本能地看人舌头,就开始分析这个歌唱家的体质如何。
对舌象的研究有了一定基础以后,谁来向我咨询健康问题我都会看他的舌头,发现比较典型的我就会记录下来,慢慢整理,就这样越来越有经验。有好多外地的朋友,比如在美国的朋友身体有问题,他不可能飞回来一趟,那怎么办?我让他把舌头拍下来发我邮箱里,分析完舌象后我再问他一些问题,发现跟我的分析都比较吻合。后来我给人调理身体基本上都是先看他的舌头,号脉反倒成了一个辅助的诊断方法。
有的中医是先号脉,号脉以后再看别的,以此来验证号脉的结果。我是先看舌头,然后再号脉验证舌象的结果,包括问诊也是如此。如果什么条件也没有,我单凭舌象也会做出一些判断。慢慢地,我开始建立起来自己舌诊的优势。
对舌头了解以后,专业上确实令我受益颇多。现在我在诊断方面基本上很少犯错误了。所以我认为:舌诊学好了,一个中医大夫的临床水平马上就会提高,作为一名保健工作者,比如从事按摩、推拿,或者其他与健康养生有关的工作的人,学会舌诊以后,作用会更大。为什么呢?因为不是专业的医生,诊断的手段并不那么多,也不一定能像医生分析得那样详细,但舌诊就能帮助你更准确地分析客人的身体状态。除了疾病之外,通过舌诊来调整人们的亚健康状态也会更有效。健康的知识大家可以自己学习,掌握以后运用到生活中,给自己和身边的人进行健康筛查,这对大家的健康都有很大的好处。我希望借助这本书,帮助大家成为至少半个舌诊专家。
★不要刮舌苔,否则影响健康
有人读到这里会想:舌头里面很脏,把它弄干净多好?这是不可以的。如果真的给它弄干净了,益生菌会遭到破坏,食物的消化就会出现问题。
大家知道,肠道里面有400多种细菌跟我们一起生活着,把它们杀灭了是不行的,因为它们参与了食物的分解和消化。
为什么好多孩子抗生素打多了以后,都有脾虚的问题,要么脾阳虚,要么脾阴虚。西医的说法是肠道里边出问题了,也就是消化有问题了。但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就是孩子脾虚了,面色苍白、没有血色,表明营养吸收不进来。由于抗生素打多了,肠道里面的菌被消灭了,肠道变得干净了,但是消化功能也下降了。而且益生菌被消灭以后真菌开始生长(真菌是种非常顽固的微生物,脚气就是常见的一种真菌感染)。
真菌是抗生素很难杀灭的,它们的钩会钩在肠壁上,对肠壁造成破损,并且它们分泌的毒素会窜进血液,随血液循环到大脑,刺激大脑神经,诱发自闭症。
所以国外新发表的论文就说自闭症与过多使用抗生素有关。
我一次听到这个消息时,大吃一惊,因为我看到好多自闭症的孩子都有脾虚的问题,结果西医的研究居然也说明了这个结果。
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大环境,每一部分、每个构造、每个微环境都有各自的功用,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不可随便更改或拿掉。比如说阑尾,大家知道阑尾起什么作用吗?以前我们认为阑尾可以切除,实际上现在有研究说阑尾其实是一个诺亚方舟,里面储存了肠道里面几乎所有菌种,当肠道里面的菌被杀灭以后,阑尾里面的菌就开始繁殖,让你的肠道恢复稳定,所以阑尾对肠道起一个稳定作用,把它切了以后,肠道的恢复能力就会减弱。
舌体也是这样,有人说我把舌头搞干净多好看。其实完全没必要,因为它参与了食物的搅拌以及消化过程,尤其是它的微环境,对我们来说很可能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能是人消化食物的个阶段。

前言/序言

作者序 掌握舌诊,保障自己的健康
我做中医健康知识普及工作很多年,每次给大家作讲座,讲的都是舌诊,我希望大家用舌诊知识来自查,来分析自己的体质,这样才能对自己的身体有个初步的了解,才能不至于在调理的大方向上犯错,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调理
我讲课时,课堂上总是很热闹,大家都说收获很多。但是,每次课后他们都会问我,是否有我写的舌诊书?对此我是比较惭愧的。之前我虽然写过十多本中医书了,每天也在使用舌诊,却一直没有把舌诊的神奇变成文字与大家分享。
所以这本书的出版,是对大家的一个交待,网络上那些咨询多年、期望见到此书的朋友们,谢谢你们的鼓励!正是你们的推动,令我有激情笔耕至今,终于付梓。在写书的时候,我的脑海中不断闪现回忆。当年我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读博士,做的课题就是舌诊研究,记得当时经常天还没亮,我就出发去医院收集患者资料、拍摄患者舌图,然后对照资料分析舌图特征,是当年这些严谨的训练,让我对舌诊有了大量的经验积累,为日后的工作做了铺垫,现在想起北中医的点滴,仍然觉得那么温暖。所以,在此我也要感谢当年我的博士导师梁嵘教授的悉心指点,本书中有几张舌图,也是当年拍摄的,在此一并致谢!
舌诊的研究,尚有更大的空间,各位同仁如果有自己的心得,望不吝赐教,让我们共同努力,使舌诊有更大的发展!
舌诊是一个非常直观的诊断手段,老百姓可以多做了解,这样可以对自己进行健康筛查;专业工作者多多研究,可以明显提高诊断效率。本书是百姓普及版,以后我会整理出一个专业版,给医学同仁来借鉴,希望舌诊在未来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为百姓的健康贡献更大的力量!
寥寥数笔,惟愿大家身心安康,是为序!
? 编者序 遇见罗老师是我们家的一大幸事?
小编以前对舌诊不甚了解,总觉得很玄、很高深莫测。可是自从开始编辑《图解舌诊》这本书以后,我发现通过观察舌头就能知道自己的体质,还能发现一些重大疾病的征兆,而用简单的方法就能调理自己的身体,减轻了我们去医院过度体检、过度医疗的困扰。这让我对舌诊越来越感兴趣了。
我一有机会就给身边的人看舌象,特别是给自己和家人,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舌象确实变化非常快,而且能够及时转达身体发出的警报。有一次,外婆在电话里和我提起她这段时间总是浑身没劲儿、头晕,她以为是年纪大了的关系,但我发觉这有点像血虚的症状,就趁着过节回家的时候给她看了一下舌象,发现她舌头的颜色非常浅,甚至有种透明的感觉,这和书上说的血虚的舌象很像,就将外婆的舌象图发给罗老师,并取得了确认。于是,我们带外婆去医院检查,果然验出来她有些贫血。后来,我把书上的养血方玉灵膏的做法告诉妈妈,让她坚持做给外婆吃。两周之后,外婆在电话里告诉我,她感觉身体有力气多了,头也不晕了,而且连之前一直不大好的睡眠都得到了改善,这就是养足了心血的效果,外婆的身体好了,我们全家都非常高兴。现在,家人每次打电话都在问我如何看舌象、如何调理身体、这本书什么时候能问世……遇到罗老师、遇到这本书,真的是小编一家的福气。
罗老师通过这本书把他多年的舌诊经验心得分享给大家,让大家通过看舌象就能初步判断自己的体质和病情,并能通过简单的方法,比如泡脚、食疗或者吃中成药来调理自己的体质,让养生这件事更加接地气,对广大读者,尤其是工作忙、压力大的“职场金刚”和每天窝在家里的“宅男宅女”,以及所有关注养生健康的中老年人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件幸事呢?


养生之道,健康长寿的智慧秘籍 在纷繁复杂的生活节奏中,我们时常被各种压力和挑战所裹挟,健康问题也随之而来。然而,真正的健康并非遥不可及,它蕴藏在千年传承的养生智慧之中,等待我们去发掘和实践。这套精选的养生书籍,汇聚了中华传统医学的精华,将古老而实用的养生理念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为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您提供了一份珍贵的指南。 一、 洞悉身体奥秘,掌握养生主动权 本书系以中医的视角,深入浅出地剖析人体的运行规律,引导读者了解身体的内在变化,从而主动掌握自己的健康。 1. 认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与健康 中医的养生智慧,根植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它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个体的健康与自然界的节律息息相关。日升日落、四季更迭,这些自然的变化都会在人体产生相应的生理反应。本书将带领您认识: 四时养生法: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养生重点。春天,万物复苏,宜疏肝理气,舒展筋骨,让身体如同初生的嫩芽般蓬勃向上。夏天,阳气充盛,宜清热解暑,养心安神,避免心火过旺。秋天,天高气爽,宜润肺滋阴,调理肠胃,为身体储备能量。冬天,万物潜藏,宜温补阳气,固护肾精,让身体如同冬眠的种子般积蓄力量。书中将详细阐述如何在每个季节根据其特点,调整饮食、起居、运动,甚至情志,以顺应自然,达到养生的目的。 天地五行与脏腑的对应关系: 木、火、土、金、水五行,不仅是宇宙万物的基本构成,在中医里更是与人体的五脏(肝、心、脾、肺、肾)有着密切的联系。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每个脏腑都有其特定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本书将揭示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如何影响人体的平衡,以及如何通过调理五行来维护各脏腑的健康。例如,木能生火,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才能助心火的正常运行;水能生木,肾精充足,才能滋养肝木。反之,若肝火过旺,则会克制脾土,导致消化不良。了解这些内在联系,有助于我们更精准地找到身体问题的根源。 二十四节气与人体经络气血的联动: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它们不仅指导着农业生产,更是中医养生调理的重要依据。书中将详细解释每个节气与人体经络气血运行的密切关系。例如,惊蛰时节,阳气升发,人体肝气容易上越,需要疏导;夏至时节,阳气达到顶峰,人体心火最盛,需要清心降火。通过在特定节气进行相应的调理,如食疗、穴位按摩、艾灸等,可以事半功倍地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2. 剖析身体“信号”,辨识健康危机 人体如同一个精密的仪器,会通过各种“信号”来反映其健康状况。学会解读这些信号,是预防疾病、及时干预的关键。 舌诊的奥秘——身体的“晴雨表”: 舌头是反映人体内部状况的一面镜子。通过观察舌头的形态、颜色、舌苔的厚薄、润燥等,可以大致了解体内脏腑的虚实寒热。本书将提供详尽的舌诊图解,教您如何辨识: 舌质的颜色: 舌质淡白可能提示气血不足或阳虚;舌质红可能提示热盛;舌质紫暗可能提示血瘀。 舌苔的厚薄与颜色: 薄白苔多见于正常或表证、虚证;厚腻苔多见于痰湿、食积或内有湿热;黄苔多见于内有热;白苔多见于内有寒。 舌体的形状: 舌体胖大可能有水湿内停;舌体瘦薄可能提示阴血亏虚;舌边有齿痕多见于脾虚。 舌下络脉: 舌下络脉的粗细、颜色、曲张程度,也能反映气血运行状况。 本书提供的舌诊指南,将帮助您成为自己健康的“家庭医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对身体的细微变化有所警觉,及时调整,防患于未然。 面部气色与健康的关系: “望而知之谓之神”,面部气色是中医“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区域的面部气色变化,往往预示着特定脏腑的健康状况。书中将详细解读: 印堂(两眉之间): 颜色晦暗可能与心事重重、思虑过度有关;出现青色可能提示寒凝或气滞。 两颧(脸颊两侧): 红色过于鲜艳可能提示肺热或阴虚火旺;暗红可能提示血瘀。 鼻翼两侧: 颜色发青可能与肝气郁结有关;发黄可能与脾胃功能不佳有关。 下巴: 出现暗沉或痘痘,有时与肾脏或生殖系统功能有关。 通过观察面部气色,您可以初步了解自己身体的潜在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理。 其他身体“信号”的解读: 除了舌诊和面部气色,本书还将延伸探讨其他常见的身体信号,例如: 眼睛: 巩膜发黄可能提示肝胆问题;黑眼圈可能提示肾虚或睡眠不足。 耳朵: 耳垂的厚薄、颜色,耳廓的形状,都可能与身体的健康状况相关。 指甲: 指甲的颜色、纹路、是否易断裂,也能反映气血的盛衰。 排泄物: 大小便的性状、颜色、频率,是判断消化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 二、 药食同源,打造健康饮食生活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维持生命、滋养身体最直接、最根本的途径。本书将引导您构建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让食物成为治愈与健康的良方。 1. 辨证施食,个性化营养方案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饮食也同样如此。并非所有“有益”的食物都适合所有人。本书将帮助您: 认识食物的“四气五味”: 食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气”,以及辛、甘、酸、苦、咸五种“味”,每种“气”和“味”都对应着不同的药理作用。例如,性味辛辣的食物能发散,有助于驱散表寒;性味甘甜的食物能补益,有助于脾胃的修复;性味苦寒的食物能清热泻火。本书将提供一份详尽的食物性味表,并教会您如何根据自己的体质和身体状况,选择最适合的食物。 根据体质选择食谱: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体质,如阳虚、阴虚、气虚、血虚、痰湿、湿热、肝郁等。不同体质的人,对食物的适应性也不同。本书将为您提供针对不同体质的食疗方剂和食谱建议。例如,阳虚体质的人,适合食用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生姜、红枣等;阴虚体质的人,适合食用滋阴的食物,如梨、银耳、百合等。 四季饮食的差异性: 顺应四时,饮食也应有所调整。春季宜多食辛甘之品,以助肝气升发;夏季宜多食甘寒之品,以清热消暑;秋季宜多食滋阴润燥之品,以防秋燥伤肺;冬季宜多食温热滋补之品,以御寒蓄阳。本书将为您提供详细的四季饮食指南。 2. 穴位按摩与艾灸——点亮身体的能量开关 除了饮食,适度的按摩和艾灸也是中医养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们能够直接作用于经络,疏通气血,调和脏腑。 常见的养生保健穴位: 本书将介绍一系列简单易学的日常保健穴位,并配以清晰的穴位图示,让您轻松掌握: 足三里: 位于外膝眼下三寸,是健脾胃、调五脏的要穴。常按摩有助于增强消化吸收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 合谷穴: 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是治疗头面部疾病、疏风散寒的要穴。 内关穴: 位于腕横纹掌侧,两筋之间,是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的要穴。 涌泉穴: 位于足底部,足前部凹陷处,是滋阴补肾、引火归元的重要穴位。 通过日常的自我按摩,可以有效地缓解身体的不适,促进健康。 艾灸的温热疗法: 艾灸是以艾叶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穴位,达到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扶阳固脱的目的。本书将为您介绍: 艾灸的常用穴位: 如大椎穴(缓解颈肩不适)、神阙穴(温阳散寒、调理肠胃)、关元穴(培补元气、调理月经)等。 艾灸的注意事项: 如何选择艾条、掌握艾灸的时间和力度,以及哪些人群不适合艾灸等。 通过学习艾灸,您可以将这份古老的智慧带入居家养生,感受艾灸带来的温暖与疗愈。 三、 情绪与睡眠——身心合一的健康之道 健康不仅仅是身体的无恙,更是心灵的宁静与和谐。本书还将引导您关注情绪和睡眠,实现身心合一的健康状态。 1. 情志调养,平衡内心世界 中医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正常的情绪活动有助于身心健康,但过度或不及都会损伤脏腑,导致疾病。 如何识别和调适不良情绪: 本书将分析不同情绪对身体的影响,并提供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来调适情绪,如: 倾诉与沟通: 将内心的烦恼与信任的人分享。 转移注意力: 通过运动、阅读、听音乐等方式,将注意力从负面情绪中移开。 冥想与正念: 学习放松技巧,培养觉察当下的能力。 中医的“情志相胜”法: 例如,用“喜”胜“忧”,用“怒”胜“思”等,但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培养积极心态的重要性: 积极乐观的心态是最好的“良药”,它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促进疾病的康复。本书将提供一些培养积极心态的建议,帮助您以更豁达的态度面对生活。 2. 科学睡眠,重塑身体节律 充足而高质量的睡眠是身体自我修复和恢复活力的重要时段。 认识中医的“子午觉”理论: 子时(晚上11点至凌晨1点)和午时(中午11点至下午1点)是人体经络气血流注的重要时段,遵循“子午觉”的养生原则,有助于阴阳协调,精力充沛。 改善睡眠质量的实用方法: 针对常见的失眠、多梦等睡眠问题,本书将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如: 调整睡前习惯: 睡前避免剧烈运动、过度思考,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穴位按摩助眠: 介绍一些有助于放松和入睡的穴位,如神门穴、安眠穴等。 睡前放松练习: 如深呼吸、腹式呼吸、渐进式肌肉放松法等。 食疗助眠: 推荐一些具有安神助眠功效的食物,如小米粥、莲子、桂圆等。 这套养生书籍,将中医的深邃智慧与现代生活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为您打开一扇通往健康、长寿、和谐生活的大门。它不是一本简单的“操作手册”,而是一本引领您深入理解身体、尊重自然、关爱心灵的“人生导师”。通过学习和实践其中的理念与方法,您将更能体会到“治未病”的精髓,真正实现“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下工治已病”的养生最高境界,成为自己健康最智慧的掌舵者。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医养生有着浓厚的兴趣,总想找到一些能够真正指导日常生活的实用方法。接触过不少养生类的书籍,但总感觉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碎片化,很难形成系统性的认知。直到我偶然翻阅到这套罗大伦老师的养生书籍,才算是真正找到了“知音”。书中的内容,尤其是关于舌诊的部分,让我眼前一亮。我过去对舌诊的认识仅限于“舌苔厚不厚”这样非常基础的层面,但这本书却系统地、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舌头的各种形态、颜色、舌苔的厚薄干湿等,以及它们背后所代表的身体状况。书中的插图非常精细,几乎涵盖了所有常见的舌象,这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来说,是极大的帮助。我尝试着对照自己的舌头,发现很多细微的变化都能找到对应的解释,这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有了前所未有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书中提供的调理建议,大多取材于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非常容易实践。我感觉这套书不仅仅是关于疾病的预防,更是关于如何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达到身心和谐的状态。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舌诊救命之方”这个标题有点夸张的感觉,但读完之后,我不得不佩服罗大伦老师的真知灼见。这本书真的让我对中医养生有了颠覆性的认识。以前总觉得中医离我们很遥远,讲究很多复杂的道理,但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它用最直观、最易懂的方式,将舌头这个我们每天都会看到、但从未深入了解过的身体器官,变成了一本“活的健康说明书”。书里的图片太清晰了,各种舌头的样子,红的、白的、黄的、紫的,还有舌苔的厚薄、颗粒,都描述得绘声绘色。最让我惊叹的是,它能通过这些细微的变化,精准地指出身体哪里可能出了问题,而且给出的调理方案,都是非常接地气的,不是什么稀奇古怪的药材,而是我们日常就能接触到的食物。我试着根据书里的建议调整了一些饮食习惯,还挺有效果的。感觉这套书不仅是知识的宝库,更是一种生活哲学的启迪,让我们学会用心去感受自己的身体,并以一种温和而有效的方式去关爱它。

评分

这套书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对中医养生很感兴趣,但总觉得理论太多,实践起来有点摸不着头脑。直到我看到了这套书,才真正体会到中医的博大精深和实用性。特别是那本《舌诊救命之方》,简直是我的随身健康顾问。我以前总是觉得舌头只是用来尝味道的,没想到它竟然能反映出这么多身体的问题!书里图文并茂,各种舌象的变化都解释得清清楚楚,还有对应的调理方法,我尝试了几种,感觉身体确实有了些改善。我最喜欢的是书里那种化繁为简的讲解方式,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即使是中医小白也能轻松理解。而且,罗大伦老师的文字也很生动有趣,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就像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聊天一样。这套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引导,让我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学会如何通过日常的调理来保持健康。我把这本书推荐给了好多朋友,大家都说太实用了!

评分

这套书真是一股清流!我是一个对养生话题非常关注的人,但市面上很多养生书籍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就是一些道听途说的偏方,让人无所适从。直到我遇到了罗大伦老师的这套书,才算是找到了真正可靠、实用的养生指南。我最先被吸引的是《舌诊救命之方》这本书,我之前从未意识到舌头对于健康竟然如此重要。书里那些清晰的舌象图,配上浅显易懂的文字解读,让我豁然开朗。我原来以为舌头就是个“尝味道”的器官,现在才知道,它竟然是身体内部情况的“晴雨表”。我每天都会花点时间观察自己的舌头,对照书中的描述,感觉对身体的了解更深了一层。而且,书中提供的调理方法,不是那种需要花费大量金钱或者精力的,而是从饮食、作息等方面入手,非常贴近生活,也很容易坚持。我感觉这套书传递的不仅仅是养生知识,更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让我学会了如何倾听身体的声音,并用科学、温和的方式来呵护自己。

评分

我一直对传统的养生方法情有独钟,尤其对中医的智慧充满好奇。这套罗大伦老师的养生书籍,可以说是满足了我一直以来对中医养生知识的渴求。书的内容非常丰富,覆盖了养生的多个方面,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关于舌诊的讲解。我从未想过,我们每天照镜子时都会看到的舌头,竟然隐藏着如此多的健康密码。书中的图片质量非常高,每一个舌象都配有详细的文字解释,让我这个中医门外汉也能看懂。我尝试着对照书中的图例,观察自己的舌头,也给家人看了。很多时候,我们身体不适,但又说不清楚是哪里出了问题,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通过舌头就能给出初步的诊断和指导。而且,书中提供的养生方法,都非常贴近生活,易于操作,让我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我感觉这套书不仅仅是教会我如何“治病”,更是教会我如何“防病”,如何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保持身体的健康与活力。

评分

非常不错的一本养生书!

评分

书很好,浅显易懂,,有孩子的家长可以多看看。

评分

挺多

评分

东西挺好我喜欢

评分

很好

评分

正版书

评分

内容齐全

评分

非常好,物有所值!

评分

非常不错的一本养生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