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不发烧、不咳嗽、不积食+脾虚的孩子不长个、胃口差、爱感冒(套装共2册)

让孩子不发烧、不咳嗽、不积食+脾虚的孩子不长个、胃口差、爱感冒(套装共2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育儿
  • 儿童健康
  • 家庭医学
  • 儿科
  • 养生
  • 食疗
  • 预防保健
  • 脾胃
  • 感冒
  • 咳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哈尔滨出版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9047911
商品编码:10514913065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推荐购买:

 

罗大伦2015年最新作品:《图解舌诊:伸伸舌头百病消》(当当独家赠送《罗博士开给全家老小的实用方》)

 

★中国第一本专门教父母用食疗和心理学方法对症调理孩子常见病的书。

 

★中国第一本把孩子发烧、咳嗽、积食各个阶段的病因和症状讲得如此通俗、清晰,让一点医学知识都没有的家长都能明白的儿童健康书。

★孩子生病了,什么时候该自己调理,用什么简单、安全的方法调理,什么时候该送医院?如何让孩子疾病不再复发?这本书里讲得清清楚楚,家长只需照方调理或举一反三即可。

★家有此书,孩子身体一有风吹草动,父母心里就会有底,不再担心孩子受罪,求己求医皆有自信和良策。

 

内容简介

 

你知道孩子身上的大部分问题都是因为没有保护好肺和脾引起的吗?你知道孩子老爱发烧、咳嗽实际上是积食引起的吗?您知道孩子体质不好,可能不是天生的,而是被误治的结果吗?你知道孩子情绪不好,甚至会引起器质性病变吗?你知道孩子发烧、咳嗽有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吗?如果你没有掌握一点基本的医学知识,你只有看着孩子生病后心痛不已,只有把孩子的健康全部寄托给医院和药物。

这是一本帮助中国家长最快找到自己孩子发烧、咳嗽、积食症状的根源和应对疾病每个阶段的有效食疗方案的书。由著名中医博士,CCTV《百家讲坛》中医专家罗大伦和留澳心理学家,当归中医学堂特邀讲师罗玲联袂著作,教你最快成为孩子身体和心理上的全方位保护神。

作者简介

 

罗大伦:著名中医博士,CCTV《百家讲坛》中医专家,更是一位孩子的父亲和怀抱“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善心的医者和中医育儿智慧的传播者,他一直倡导:只有家长自己主动去学习了相关的医学知识,尤其是掌握了一些中医代代相传下来的的理念和方法,才能真正地作孩子的健康保护神。曾出版《阴阳一调百病消》《神医这样看病》等畅销著作。

 

罗玲:留澳心理学家,当归中医学堂特邀讲师,致力于将发展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与儒道佛传统文化相融合,并结合个人的育儿经验和生活感悟,系统地为家长们提供了应该如何疏导孩子的不良情绪,并以此提高孩子的情商、德商、健商的切实有效方案。

 

目录

 

前言:不知医不为慈

第1章 好父母应该是孩子的第一个医生

孩童阶段是人成长过程中最特殊的阶段。从出生开始到10岁之前,有一个最明显的生理特点,那就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在这个阶段孩子很容易得病,尤其是关于脾胃、肺方面的疾病。这就要求父母一定要懂得基本的医学知识,尤其是中医的育儿智慧。

1.懂中医的父母能给孩子一生带来什么好处

2.孩子老是生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乱吃东西孩子的第一特点:“脏腑娇嫩”

3.吃错了一定会影响孩子的发育孩子的第二特点:“形气未充”

4.孩子长得快,生病后恢复得也快孩子的第三特点:“生长迅速”

第2章 健康必须从保养好孩子的脾和肺开始

古人认为孩子很少有心肝之火等问题,只要保证肺和脾的健康,基本就能解决大部分健康问题了,所以肺和脾这两个脏器对孩子的身体来说太重要了,尤其是容易引发孩子感冒发烧的肺。所以,当外邪侵犯孩子的时候,父母要第一时间知道,然后想办法把它赶出去,让肺不受外邪的侵害。

1.把孩子的脾、肺护好,全家基本可以安枕无忧

2.孩子受外感,首先肺遭殃

3.空气污染,孩子的肺比大人的更容易受伤

4.让孩子远离装修污染

5.孩子咳嗽跟肺的功能“软弱”有关

6.别让孩子喝冷饮

7.鼓励孩子多晒太阳,多出汗,少让孩子吹空调

8.孩子大量喝水会导致心脏出问题

第3章 如何让孩子不发烧

孩子的肺部一旦被外邪侵袭,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首先孩子的皮肤会先感觉到寒冷,如果这时候没有及时处理,孩子就会开始打喷嚏、流鼻涕,再严重一些,甚至会引起发烧。这个过程的每个阶段,中医都有相对应的处理方式,父母一定要学会这些中医知识,及时观察孩子,让孩子在任何阶段都能得到最好的照顾。

1.正气不足,孩子就容易感冒

2.先杀外来病毒还是先强壮身体:中西医治感冒的思路

3.先找孩子的病因,小毛病自己调理

4.孩子感冒的第一阶段(外寒阶段),皮毛最先感觉到

5.孩子打喷嚏的时候尽量不要吃抑制喷嚏的药

6.孩子感冒的第二阶段俗称“寒包火”(外寒里热阶段)

7.孩子感冒的第二阶段会流清鼻涕、吐黄痰

8.孩子流绿鼻涕、白鼻涕是怎么回事

9.孩子感冒的第一阶段,不用吃药,用取嚏、泡脚等方法

10.孩子感冒的第一阶段,苏叶熬水喝或泡脚马上就好

11.别让孩子在饿着肚子的情况下泡脚

12.孩子感冒头痛, 喝葱白豆豉汤比吃药见效

13.孩子有寒湿,给他喝生姜葱白红糖汤

14.孩子受寒头疼,用生姜水配藿香正气水给他喝

15.孩子受寒肚子痛,冲服干姜粉喝

16.孩子感冒不想吃药,给他熏蒸鼻子

17.让孩子背部暖起来,感冒就能很快好

18.其他散寒的方法

19.调理孩子感冒第二阶段的药物有哪些

20.给孩子用药一定要轻

21.如何正确使用治感冒的中成药

22.治感冒的中药不可久煎

23.孩子嗓子痛是咽痛,还是喉痛

24.如果孩子发烧到38℃以上了,就要请医生处理

25.孩子感冒很重的第三阶段(表里俱热阶段) 有什么特征

26.孩子感冒的第四阶段(反复阶段) 有什么特征

27.孩子感冒的第四阶段家长该怎么处理

28.孩子受湿会得寒湿和暑湿两种感冒

29.孩子受湿引起的胃肠型感冒用藿香正气散很好

30.孩子感冒老不好,请给他调补脾胃

31.孩子感冒快好时的补脾方

32.常带孩子到郊外走走

第4章 如何养好孩子的脾胃

清代名医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里说,治疗小儿病“阴阳证,二太擒”。“二太”是指什么?一是膀胱经,一是脾经。中医认为,寒是从人的体表皮毛进入体内的,第一个侵犯的就是足太阳膀胱经;脾经对应人的脾胃。所以,“阴阳证,二太擒”的意思是:对于孩子的病,我们只要解决好外感的问题,养护好脾胃,孩子基本上就没什么大碍。这虽然是古代人的总结,但现实生活中,小孩子的病确实大多跟脾胃不好有关。

1.小孩子的病,大多跟脾胃不好有关

2.为什么很多孩子都贫血

3.孩子睡觉半睁着眼,四肢瘦弱是脾有问题

4.为什么孩子口味重,总觉得嘴里没味道

5.孩子为什么没胃口

6.为什么孩子睡觉流口水

7.绝不能用特别香的食物去调孩子的脾胃

8.一定让孩子少吃洋快餐

9.孩子胖起来容易瘦下去难

10.让孩子吃淡口的食物

11.少给孩子吃奇特的东西

12.孩子应该保持一种节食的状态

13.脾阴虚的孩子怎么食疗

14.脾阳不足的孩子怎么食疗

15.孩子不需要任何保健品

第5章 如何让孩子不积食

什么是积食呢?就是孩子对某些特定的食物摄入过量了,超过了脾胃的运化能力,结果导致脾胃功能减弱。

孩子就像金鱼一样,看到喜欢吃的东西,就会使劲地吃下去。此时,父母要担起阻拦的责任。可现在不少家长觉得爱孩子,就是要把他最喜欢吃的东西提供给他,让孩子吃个够,从医学的角度来说,这不是爱,而是在害孩子。

1.不要让孩子的脾“死机”

2.教你一眼分清孩子的积食

3.用什么办法最快调理好孩子的积食

4.不消除孩子积食,可能引发高烧等后患

5.给宝贝消积食的药不能常用,可以给他推拿

6.多带孩子接地气去

第6章 如何让孩子不咳嗽

孩子咳嗽了,中医认为,这是外邪伤到肺的表现。本来“肺为娇脏”,孩子的肺则更为娇嫩,如果处理不好,外邪就会留在里面,可能引发孩子肺部的其他毛病,比如哮喘等。

治疗孩子的咳嗽,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引起他咳嗽的原因,不能针对咳嗽本身去止咳。咳嗽是外邪入里导致的,正确治疗咳嗽的思路应该是往外走,往上走,不能用药强行往里面压,我们要找到引起咳嗽的根子外邪,把主要力量放在解决外邪上,把次要力量放在调理咳嗽上。

1.孩子一咳嗽不要马上想着止咳

2.不要夸大孩子的咳嗽,以免影响医生的判断

3.治咳嗽不能用药往里面压

4.孩子刚刚开始咳嗽时应如何调治

5.孩子受寒咳嗽的第一阶段(刚受寒的阶段),别用百合和川贝

6.妈妈如何观察孩子受寒咳嗽的第二阶段(外寒里热的阶段)

7.孩子受寒咳嗽的第二阶段怎么办

8.如果家长懂一点医学知识,孩子生病时就不会盲目求医

9.“咳喘”就是“肺炎喘嗽”

10.很多咳喘的孩子,被扣上了哮喘的“帽子”后接受激素治疗

11.孩子咳嗽的第三阶段(表里俱热阶段),家长一定要带孩子就医

12.孩子有很多黄痰怎么办?喝中成药复方竹沥口服液

13.孩子咳嗽的第四阶段(咳嗽快好时),用名方“止嗽散”泡脚防反复

14.感冒快好时孩子仍有寒咳,给他喝苏叶橘红饮

15.感冒快好时孩子仍有寒咳,给他吃烤橘子非常好

16.感冒快好时孩子仍有热咳,吃川贝炖梨

17.孩子有寒热错杂的咳嗽,吃花椒炖梨

18.秋天孩子受凉燥后咳嗽怎么办

19.秋天孩子受温燥后咳嗽怎么办

20.深秋时孩子咳嗽怎么办

21.孩子咳嗽快好的时候给他吃怀山药

第7章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

生活中,我们常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很多家庭一家人的表情、健康状态等都非常相似,而且往往会患同样的病。

孩子来到世上,最初是一张白纸。家长给他美好的东西,他这辈子就会健康、幸福;反之,常常传递给孩子的全是负面情绪,那么孩子从性格到身体都会出现问题。这怪谁?怪家长。要让孩子健康,父母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让孩子心理上不受传染,并避免由此带来的身体疾病。

1.不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可能会引发器质性病变

2.为什么一家人常生一样的病

3.情志失调会带来什么严重后果

4.从三五岁就教孩子养心

5.慈悲心能克制影响孩子身体的各种坏情绪

6.爱帮助人的孩子不生病

7.你的孩子有多少恻隐之心

8.如何让孩子明白“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的道理

9.和解的态度能降低孩子的压力

10.孩子跟人有了冲突, 别急着怨恨别人,先反省自己

11.以德报怨的孩子真强大

12.感恩之心对孩子的健康有重大意义

13.让孩子从知足和珍惜中学习感恩

14.所有欲望都得到满足的孩子, 快乐其实是更少的

15.引导孩子多了解各个学科的发展史

 

媒体评论

 

有时候看您的文章,会觉得您跟那些古代的神医其实是一个人,你就是他们的化身。

小季

 

“以前,只要女儿一感冒流鼻涕,嗓子发炎,先吃蒲地蓝什么的,一般没用,然后就是吃头胞,或是阿齐,再不好就打点滴,打完点滴,感冒好了,就是咳嗽。 后来,孩子又感冒发烧咳嗽,我按照罗博士书里面介绍的治疗感冒的小方子,非常有效的治好我女儿的感冒发烧,完全没用抗生素(必须补充一句,服用罗博士药方的同时,孩子发烧时,我还照着书给孩子刮痧了,刮的后背,当时,脊椎一侧的膀胱经刮出很多痧,另一侧却不出痧,感觉刮痧对退烧也起了很大作用,很推荐哦)。

kuailemother

 

我家宝宝的感冒咳嗽都是跟着罗博士指导治好的。推荐给各位妈妈潇潇溪枫

 

有用过烤橘子给孩子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用的是沙田橘,比较小很容易烤,吃了五天,一次很厉害的咳嗽就无影了。只用过初期,现在知道原来烤橘子还可以用在感冒后的残余咳嗽,谢谢罗老师。

淡淡V若水

过度治疗这个问题真是触目惊心,经常见闻周围同事朋友隔三差五为孩子跑医院,儿童医院急诊大厅后半夜还是人山人海人声鼎沸,现在人们的物质条件比以前好的很多了但是孩子为什么那么不结实?人祸,天祸?

新浪网友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1.懂中医的父母能给孩子一生带来什么好处

很多家长问我:“平常孩子生病就打针吃药,一般都是找西医来治,那找中医有什么好处呢?”我回答:“中医是我们老祖宗总结出来的一门关于治人和自救的伟大医学和哲学,有着自己独特的规律和关于健康、生命的态度,它不仅能治病,还能防病,更能救人,只要我们从中汲取一点精要,就能利子利己。”

懂得一些中医知识的父母,能给孩子的一生带来什么好处呢?

首先,你可以在孩子身体刚有不适的时候,就依靠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将疾病消除在萌芽阶段。

比如,孩子刚刚打了几个喷嚏感冒的初期,这时,少有家长会重视,其实,这是消除感冒威胁的重要时机(我在后面会详细地讲述其中的道理)。如果这个苗头你没注意到,孩子的感冒就可能越来越重,到那时,无论中医还是西医,解决起来都会比较吃力。

曾经有一位李先生找到我,说他的孩子每年秋天都会感冒多次,之后就伴随顽固性咳嗽,一咳就是一个冬天,到春天才会减轻。这位眉头紧皱的父亲说,他每到秋天,一看到孩子又感冒了,脑袋都会“嗡”的一下变大。

我告诉他,孩子患顽固性咳嗽的根源是他的脾胃不好。眼下首先是要治孩子的感冒,感冒好了,再好好调理孩子的脾胃。当时,我给孩子开了五副代茶饮,材料都是药食同源之品,有山药、莲子肉、麦冬等,让他回家冲了给孩子当饮料喝。

这样调理后,孩子感冒就没有再犯,一个冬天平平安安地度过了。

经过此事,这位父亲一下对中医充满了好奇,觉得这里面大有学问,于是就开始学习中医知识。不久,也可以试着解决孩子和他自己身上的一些小问题了。

前不久,他的孩子又开始打喷嚏,但他没找我,而是在第一时间采用一些小方法给孩子防治,很快孩子就好了。

所以,懂中医的父母,善于发现孩子疾病的苗头并会马上调理,不让其发展严重,这就是学中医的好处之一。

那么,父母学中医的第二个好处是什么呢?就是能够正确收集与孩子身体有关的信息,进而提供给医生。好父母胜过好医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要知道,医生不可能随时出现在孩子的身边,梅约医学中心是美国最好的医院,他们对总统的服务也做不到贴身跟随。

孩子生病了,他的每一声咳嗽,都牵扯着父母的心。如果你没有一点医学知识,就不知道孩子身上发出的信息预示着什么危险。如果等到孩子病情严重才送到医院,你就没法给医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从某种程度上讲肯定会耽误孩子的治疗。

其实很多时候,医生只要从家长嘴里掌握孩子发病前的一点点重要信息,就知道如何来给孩子治疗了。我之前就碰到过这样的家长,她跟我说孩子咳嗽,但是没痰。谈话间,只见孩子咳了一口痰出来,我一看,找到原因了!因为痰是黄色的,所以我立刻可以判断出孩子是痰热,然后知道应该往“清热化痰”这个方向医治。于是告诉家长一些调理的方法,没多久,孩子就好了。

从这个医案来看,如果父母不懂医学知识,又很粗心,不知道观察有痰没痰以及痰的颜色和特征,那就不能给医生提供什么有用的信息,可能就会影响医生的判断。

实际上医生和侦探很相似,您不能提供给侦探任何线索,那侦探也没办法,这案子就破不了。

负责任的好父母,一定要懂得基本的医学知识,尤其是中医知识。懂医术、懂中医之道的父母,才是真正的好父母。

2.孩子老生病,原因之一就是乱吃东西

孩子的第一特点:“脏腑娇嫩”

中医认为,孩童从出生开始到 10岁之前,有一个很明显的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但是生长迅速。”

我的一位老朋友有一天和妻子带着四岁大的儿子找到了我,要我帮他看看,他说这孩子一有什么风吹草动,立刻就会感冒。

我一观察,孩子的脸色不像健康的幼童那样好似红润的小苹果,而是萎黄色。我问:“孩子最近一次感冒前吃喝了什么东西?”他们仔细想了想告诉我:“孩子前不久过生日,办了个聚会,之后就感冒了。”

我大致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接着问:“当时孩子吃生日蛋糕了吗?” “吃了,剩下的半个都是他吃了。”

我告诉孩子父母:“生日蛋糕就是孩子感冒的根源,因为孩子脏腑娇嫩,还不能完全吸收这些‘美味’,所以导致生病。”

实际上,孩子的很多毛病就是因为其脏腑娇嫩,不能完全消化吸收食物造成的。脏腑娇嫩,意味着孩子的五脏六腑特别容易受外界的影响。

比如用药,正确使用的话,见效非常快,病可能马上就好;而如果用药不对症或用药量过大,孩子的身体马上就会受到损伤,而且有可能是长期性的,这会导致他长大以后阳气很弱。这就是对孩子用药为什么要特别慎重的缘故。古人说:“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不治一小儿”,就是在讲“儿科难治”的道理。

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吃了一顿奶油蛋糕就开始感冒了呢?

中医认为,小孩子的很多与肺有关的问题,都是吃东西引起的。在中医看来,脾胃是属土的,肺是属金的,土生金,简单地说,脾胃就是肺的“母亲”。

小孩子脏腑娇嫩,脾胃吸收、消化食物的功能没有完全形成,按照古代大医的思路打个比方,脾是“母亲”,肺是“孩子”,如果“母亲”出了问题,“孩子”也一定会有不足。所以,脾胃受伤,肺也会随之受到伤害。反之亦然。

我对朋友讲,他家孩子的情况不是偶然的。我碰到过很多生病的孩子,都是因为家长让其胡乱吃东西造成的。

小孩过生日,家长想着得给孩子定个大蛋糕。看着孩子吃得欢喜的样子,家长心里高兴:“我的孩子胃口真好。”殊不知现在的奶油蛋糕大多是反式脂肪做的,而反式脂肪本来就不是人体能够正常吸收的,再加上孩子的消化道黏膜还在形成当中,脾的功能还很弱,所以反式脂肪吃到嘴里香,进入孩子的脾胃就糟了。

很多孩子老是哮喘、过敏、感冒,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乱吃东西。孩子脾胃尚未发育完全,家长又让他吃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很容易让孩子脾胃受伤,而受伤之后必然又会影响到肺,结果导致了从消化系统到呼吸系统的一系列健康问题,父母们头疼不已,还不知道原因何在。

在脾胃和肺的关系上,中医和西医达成了一致。中医认为肺系统出了问题,可以用调理脾胃的方法来治疗,就是我们常说的“培土生金”,这也是中医调理肺系疾病的重要思路之一。

西医的分析发现,很多孩子过敏哮喘,是因为他消化道黏膜没有完全形成,吃进去的很多食物的蛋白颗粒直接从黏膜穿透过去,进入到了体内,身体的免疫系统以为是“敌人”来了,就开始攻击它,造成免疫反应,最终导致了过敏、哮喘等问题。

讲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很多孩子肺的病变,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和脾胃受损有莫大关系的。

3.吃错了一定会影响孩子的发育

孩子的第二特点:“形气未充”

前面讲了,孩子身体的第一大特点是“脏腑娇嫩”。那“形气未充”又是什么意思呢?

《庄子天地》里有一句话:“物成生理谓之形”,就是说我们生命的物质基础是“形”。“形”就是身体的本质。《列子说符》里也说了:“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在古代,“形”和“容”是两回事儿,“形”是指肉体、形体;“容”是指外貌。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良马,我们可以凭借它的形体、容貌、筋、骨去识别”。

什么是小孩子的“形”呢?看手就知道,只有大人的四分之一大。胳膊跟莲藕似的,身体没有强壮的肌肉,娇娇嫩嫩的,没有充实起来。这是孩子“形”的特点。

孩子的“气”又是什么?中医认为,形是我们身体的物质基础,气就是使身体里的物质动起来的那股力量。气推动的结果就导致了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可以正常运转。所以直观地理解,气可以认为是功能。

形是有形的,气是无形的。小孩子“形气未充”意思是:有形的形和无形的气,两方面都没有发育完全,很娇弱,在成长的过程中特别需要守护。

古代人形容小孩子的娇弱就跟小花小草一样。花草在冒出嫩芽的时候是很容易受伤的,因为没经过风霜雨雪,等它在长大的过程中经历了这些,就能扛得住风吹雨打了。

所以,孩子在成长当中,因为其“脏腑娇弱、形气未充”的特点,家长们在生活中要特别注意,什么都不能过分。比如给他(她)吃东西就不能过分,在给他(她)用药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太猛烈,以免影响了孩子的生长发育。

4.孩子长得快,生病后恢复得也快

孩子的第三特点:“生长迅速”

上两节分别讲到了孩子“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特点,家长们可能要忧心忡忡了,觉得自己每天都得提心吊胆地照顾孩子。其实不用担心,孩子的另外一个特点“生长迅速”给予了我们希望。

孩子每天都在长,都在变,几乎是一天一个样儿。我妹妹的小孩四岁了,我每次回老家都会发现侄女又有变化,小时候她咿呀学语的情形还在眼前,转眼就变得出口成章。以前随手一捞就能抱起来,可现在想抱起来却有点费劲。隔壁的孩子,前几天说感冒得很严重,家里担心得不得了,一转眼又看见她满院子跑了。这就是孩子成长迅速的特点:长得快,病后恢复得也快。

有一位妈妈来找我咨询,电话里说她孩子咳嗽断断续续有两三年了,吃了好多药老是断不了根,问怎么办。说实在的,在见到孩子之前,我都不相信孩子的咳嗽会持续好几年,哪有咳嗽病情这么严重的!等见到孩子,我有点相信了,大热天里,孩子一边玩耍,一边咳个不停。

我先问孩子以前治疗的过程:止咳镇咳、清热解毒的药物用了不少,但效果都不明显。

我问:“孩子咳嗽是不是从一次感冒开始的?”

“是啊,有一次天气突然转凉,他感冒了一次,后来就隔三差五地咳,晚上咳得更厉害,听得我心都揪起来了,上医院给他开了不少止咳的药,但就是断不了,好像还越来越严重,唉!”孩子母亲一脸担忧地回答。

诊断以后我分析了一下,当时孩子是被寒侵入了身体,但是用了清热解毒的凉药,寒就被憋在身体里面出不去,等于是寒上加寒。而人的身体一般在遇到外感侵袭时,会本能产生自然反应,想把外邪“咳”出去,但又因为给孩子用了一些止咳的药物,不断地收敛,这样寒邪总是没有办法排出,这意味着药物阻止了孩子身体的排邪过程。

我告诉孩子妈妈:“孩子咳嗽我们不能强硬地压制,而是要使用一些向外透发的药物,让体内的寒散出来。别担心,孩子生长迅速,恢复能力也很快,只要用对了方法,很快就会好的。”

随后,我给孩子开了一个宣肺透邪散寒的食疗小方子(具体方法可以参照第六章),让家长回家熬水给孩子代茶饮。

四天后,孩子家长来了电话,很无奈地说:“罗博士,孩子没有好啊。”我忙问:“有改善吗?改善了多少?”家长回答:“也就改善了百分之七十吧,还没完全好。”听完我心想:孩子咳嗽两三年了,这个小方子用了四天就好转了百分之七十,我的诊断应该是没问题的。于是我告诉她继续给孩子接着服用,结果又服用了三天,一共七天,孩子就彻底好了。

所谓“生长迅速”,意味着小孩子身体一旦有问题自己会调整。如果我们遏制他身体的本能,不让其往正确的方向走,那就等于是拿一块石头压住了小草。所以对小孩身体的调理,只需顺势轻轻一拨就可以了。

这就像我们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有时候顺其自然地解决要比逆势解决好得多、快得多。

 
呵护成长,远离病痛:家庭育儿智慧宝典 本书系一套精心编撰的家庭育儿指南,旨在帮助家长们掌握科学有效的育儿方法,从根本上提升孩子的健康水平,让宝贝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内容涵盖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健康困扰,如发烧、咳嗽、积食等,以及针对脾虚体质孩子容易出现的长不高、胃口差、易感冒等问题,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本套书以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大量真实案例和权威科学理论,让家长们在轻松阅读中获得育儿的信心和能力,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守护者。 第一册:告别常见病痛,守护孩子呼吸与消化系统健康 第一章:孩子为什么会发烧?科学认知与理性应对 发烧是儿童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不少家长一看到孩子体温升高就心急如焚。本章将从科学的角度剖析儿童发烧的成因,深入浅出地解释不同类型发烧的原因,例如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接种疫苗反应等。我们将详细阐述儿童体温调节机制的特点,以及为什么儿童比成人更容易出现发烧。 在此基础上,本书将引导家长们建立正确的发烧观。发烧并非洪水猛兽,在一定程度上是人体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的积极表现。我们将区分生理性发烧和病理性发烧,帮助家长们判断发烧的严重程度,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本章的重点在于提供一套科学、安全的家庭退热方法。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在家中准确测量体温,并根据体温数值、孩子的精神状态、有无伴随其他症状等因素,来决定是否需要采取干预措施。对于需要退热的情况,我们将详细讲解物理降温的有效方法,例如温水擦浴、酒精擦浴(需要注意使用安全和适宜浓度)、以及如何通过穿着适当、调整室内温度来帮助孩子散热。 药物退烧部分,我们将重点介绍儿童常用退烧药的种类、作用机制、正确的使用方法、剂量计算,以及重要的注意事项,如不同药物的禁忌症、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我们也将强调,药物退热并非万能,更重要的是查明发烧的根本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此外,本章还将深入探讨如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来预防孩子发烧,例如均衡饮食、充足睡眠、规律运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个人卫生等。我们将分享一些增强孩子免疫力的实用建议,帮助孩子更好地抵抗病原体的侵袭。 第二章:孩子咳嗽不停,如何辨别原因并有效缓解? 咳嗽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其原因多种多样,从普通的感冒到更严重的肺炎,都需要家长细致的观察和判断。本章将带领家长们深入了解儿童咳嗽的生理机制,以及不同类型咳嗽所代表的健康信号。 我们将详细区分不同咳嗽的特点,例如干咳、湿咳、阵咳、咳后呕吐等,并分析这些咳嗽可能与哪些具体疾病相关,比如感冒引起的咽喉部刺激、支气管炎、肺炎、过敏性咳嗽、哮喘等。我们将强调,准确辨别咳嗽的性质是后续有效干预的关键。 针对不同原因的咳嗽,本书将提供一系列家庭护理和缓解方法。对于感冒引起的咳嗽,我们将分享如何通过多饮水、保持室内湿度、食用有助于止咳化痰的食物(如梨、蜂蜜、川贝母等)来缓解症状。我们也会介绍一些安全的家庭止咳偏方,但会强调其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方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儿童常用止咳药、化痰药、平喘药的种类、作用原理、服用方法和剂量。我们也会强调,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勿滥用止咳药,以免抑制咳嗽反射,影响痰液排出。 本章还将特别关注一些需要警惕的咳嗽信号,例如高烧不退伴随咳嗽、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咳嗽伴有血丝等,并明确告知家长在出现这些情况时应立即就医。 除了针对性治疗,我们还会提供一些预防孩子咳嗽的日常保健建议,包括如何增强孩子呼吸道的抵抗力,如何避免接触致敏源和刺激物,以及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从根本上减少咳嗽的发生。 第三章:积食怎么办?调理脾胃,让孩子吃得香、睡得好 积食是导致儿童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腹痛等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章将聚焦于积食的成因、症状以及家庭调理方法,帮助家长们摆脱“喂养焦虑”,科学地喂养孩子。 我们将深入剖析儿童脾胃的特点,解释为什么孩子的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容易因为饮食不当而出现积食。我们将详细列举导致孩子积食的常见原因,例如喂养过量、食物不消化、进食过快、情绪影响等,帮助家长们识别自己可能犯下的“喂养误区”。 本书将清晰地描述孩子积食时的典型症状,例如腹胀、腹痛、食欲不振、口臭、大便异常(干硬或稀烂)、夜间磨牙、睡眠不安等,让家长们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 在家庭调理方面,我们将提供一套系统性的解决方案。首先,我们将强调饮食调整的重要性,例如减少高糖、高油、难消化食物的摄入,增加易消化、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粥、汤、蔬菜泥等。我们将介绍一些有助于促进消化的食疗方,例如山楂水、麦芽水等,并详细说明其制作方法和适用人群。 推拿按摩是调理孩子积食的另一重要手段。本章将图文并茂地展示一些简单易学的儿童腹部推拿手法,例如顺时针摩腹、捏脊等,并讲解这些手法对促进消化、缓解积食的原理和效果。 对于情节较严重的积食,本书将简要介绍一些儿童常用助消化药物的种类和使用方法,但会再次强调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此外,本章还将提供一系列预防孩子积食的长效机制,例如培养规律的饮食习惯,鼓励孩子细嚼慢咽,教会孩子识别饥饱信号,以及如何通过运动来增强脾胃功能。我们将帮助家长们建立一个更加科学、健康的喂养观念,让孩子真正爱上吃饭,告别积食烦恼。 第二册:关注脾胃健康,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第一章:脾虚的孩子为何不长个?揭秘脾胃与生长发育的奥秘 孩子的身高发育是家长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而脾胃的健康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章将深入探讨脾虚与孩子生长发育迟缓之间的密切联系,帮助家长们理解脾胃功能对孩子骨骼、肌肉、以及整体生长发育的决定性影响。 我们将从传统中医理论出发,解释“脾主运化”、“脾为后天之本”的含义,以及脾胃功能健全对身体吸收营养、输布精微物质的重要性。我们将详细阐述脾虚可能导致的多种不良后果,例如营养吸收障碍、气血生化不足、筋骨失养等,从而解释为什么脾虚的孩子容易出现生长发育迟缓。 本书将列举出脾虚的孩子在生长发育方面可能出现的具体表现,例如身高体重增长缓慢、骨骼发育不如同龄人、肌肉不发达、肢体瘦弱等。我们将引导家长们通过观察孩子的体征、生长曲线等,初步判断孩子是否存在脾虚引起的身材发育问题。 针对脾虚导致的不长个问题,本章将提供一套综合性的调理方案。食疗是基础,我们将推荐一系列具有健脾益气、益肾助长的食谱,例如山药、芡实、莲子、核桃、黑芝麻等,并介绍它们在食谱中的具体应用。我们将强调,通过均衡的饮食,为孩子提供充足的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是改善身材发育的首要步骤。 在药物调理方面,我们将介绍一些传统中医药中用于健脾益气的常用药材和成药,例如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丸等,并讲解它们的功效和适用范围。我们将再次强调,任何药物的使用都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 除了饮食和药物,本章还将探讨其他辅助调理方法,例如适当的运动,如慢跑、游泳等,可以促进气血循环,增强脾胃功能。还包括一些中医推拿按摩手法,针对健脾益气的穴位进行按揉,以激发身体的内在潜能,促进生长发育。 最后,本章将强调耐心和坚持的重要性。生长发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脾胃的调理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家长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配合专业的指导,才能看到理想的效果。 第二章:孩子胃口差,吃不下饭?脾胃虚弱的信号与改善策略 食欲不振、挑食偏食是很多家长面临的难题,而脾胃虚弱往往是导致这些问题的重要根源。本章将深入分析脾虚如何影响孩子的食欲,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改善策略,让孩子重新爱上吃饭。 我们将从生理和病理两个层面解释脾胃功能对食欲的影响。脾胃的受纳和腐熟功能是消化食物、产生食欲的基础,当脾胃功能减弱时,消化能力下降,食物滞留在胃肠道,就会导致孩子感到饱胀,从而不愿意进食。 本书将详细列举脾虚孩子胃口差的典型表现,例如食欲不振、挑食、偏食、吃得少、容易饱、进食后腹胀、恶心等。我们将引导家长们区分是生理性的暂时的食欲下降,还是由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长期问题。 针对脾虚导致的胃口差,本章将提供一套全方位的改善方案。在饮食方面,我们将推荐一系列能够健脾开胃、促进消化的食谱,例如粥品、汤羹、以及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菜水果。我们将介绍如何通过烹饪方式的改变,让食物更易消化,从而提高孩子的食欲。例如,烹饪得软烂的蔬菜,或者将水果制作成果泥。 食疗方将是本章的重点之一。我们将介绍一些经典而有效的健脾开胃食疗方,例如陈皮红豆汤、白术茯苓粥等,并详细说明其制作方法、功效和注意事项。 药物调理方面,我们将简要介绍一些儿童常用健脾开胃的中成药,例如保和丸、小儿健胃消食片等,并强调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除了饮食和药物,本章还将关注生活方式的改善。我们将讲解如何通过培养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来帮助孩子恢复脾胃功能。运动也是促进孩子食欲的重要手段,我们将推荐适合儿童的温和运动,例如散步、做操等,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强脾胃功能。 同时,本章还将探讨如何通过心理疏导,改善孩子挑食偏食的习惯,例如家长以身作则,营造愉快的用餐氛围,以及鼓励孩子尝试新食物等。我们将帮助家长们认识到,让孩子爱上吃饭,不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章:爱感冒的孩子,如何通过健脾固表,提升免疫力? 反复感冒是困扰许多家长和孩子的问题,而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孩子的“正气”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脾胃的健康。本章将深入剖析脾虚与孩子易感冒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提供通过健脾固表来提升孩子免疫力的有效方法。 我们将解释“脾主肌肉”、“脾统血”等中医理论,以及脾胃功能强大如何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能量和物质基础,从而构建强大的免疫屏障。我们将阐述,当脾胃虚弱时,孩子身体的抵抗力下降,就更容易受到外界病邪的侵袭,表现为频繁感冒。 本书将详细列举脾虚易感冒的孩子可能出现的常见表现,例如面色发黄、肢体瘦弱、容易出汗(尤其是在睡着时)、容易疲劳、精神不振等。我们将引导家长们识别这些“虚”的信号,从而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可能在于脾胃。 针对脾虚易感冒的问题,本章将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健脾固表、提升免疫力的调理方案。食疗将是基础,我们将推荐一系列具有补益脾气、益气固表功效的食材,例如党参、黄芪、山药、鸡肉、牛肉等,并提供具体的食谱示例。例如,黄芪炖鸡汤,党参炖排骨等。 在药膳方面,我们将介绍一些药食同源的配方,例如用少量黄芪、党参煮粥,或者用太子参、山药泡水饮用。 药物调理方面,我们将介绍一些传统中医药中用于健脾益气、固表止汗的常用中药和中成药,例如玉屏风散、补中益气丸等,并强调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以避免滥用。 本章还将重点介绍一些能够增强孩子免疫力的日常保健方法。例如,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于增强孩子身体的抵抗力至关重要。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户外活动、跑步、游泳等,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 此外,本章还将强调环境因素对孩子免疫力的影响,例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二手烟,以及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这些都有助于减少孩子接触病原体的机会。 本书希望通过提供一套科学、系统、实用的育儿知识,帮助家长们更好地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掌握应对常见健康问题的智慧,从而让孩子远离病痛,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本书不仅是一本育儿手册,更是一份对孩子未来的关爱与承诺。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作者,我想非常感谢您!我是一名非常焦虑的妈妈,每天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生病。看到市面上各种各样的育儿书,我总是觉得眼花缭乱,不知道该相信谁。直到我偶然发现了您的这套书,简直是我的救星!我孩子最近总是半夜咳嗽,反反复复的,我看着心疼,自己也睡不好觉。尝试了各种偏方,效果都不明显。读了您关于咳嗽的篇章,我才明白很多时候咳嗽并不是单纯的“上火”那么简单,而是和脾肺的功能失调有关。您书中提出的辨证方法非常清晰,举的例子也都是我平时生活中会遇到的情况,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枯燥。特别是关于食疗的部分,提供了很多简单易行的食谱,我尝试了几款,孩子确实没那么咳嗽了,睡觉也安稳多了。还有关于发烧的章节,我一直觉得发烧很可怕,总是忍不住要吃退烧药。但您书中解释了发烧是人体对抗病邪的一种反应,并且提供了很多物理降温的方法,让我不再那么惊慌失措,能够更理智地应对。现在,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手足无措的妈妈,而是有知识、有方法、有底气的育儿者。

评分

作为一名在育儿道路上不断摸索的父亲,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帮助我更科学、更系统地理解孩子身体状况的书籍。这套书简直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孩子之前时不时就会发烧,有时候晚上突然烧起来,全家人都跟着紧张。我尝试过一些网上的方法,但总觉得不够系统,缺乏理论依据。读了您关于“让孩子不发烧”的部分,我才明白了发烧的真正原因,以及如何根据发烧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您书中提到的“辨证施治”的思想,让我不再盲目地使用退烧药,而是能更从容地观察孩子的症状,并采取更温和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关于如何通过食疗和日常护理来帮助孩子提升免疫力,预防发烧,这让我觉得非常有价值。孩子现在生病次数明显减少了,即使偶尔有点小感冒,也能很快好起来。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也更加信任中医的智慧。

评分

作为一位对传统中医理论有着浓厚兴趣的家长,我一直致力于寻找能够将这些古老智慧与现代育儿实践相结合的资源。这套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我儿子体质比较弱,容易生病,而且个子长得比同龄人慢,食欲也时好时坏。我隐隐觉得这可能与中医说的“脾虚”有关,但一直苦于找不到一个系统、易懂的解释和指导。读了您书中关于脾虚的部分,我才豁然开朗。您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脾在儿童生长发育中的关键作用,以及脾虚可能导致的各种表现,比如不爱吃饭、消化不良、容易感冒、生长发育迟缓等等,这不就是我儿子吗?书中不仅详细讲解了脾虚的成因,更提供了非常实用的调理方法,包括饮食禁忌、推荐食物、穴位按摩,甚至还有一些简单的居家运动。我认真学习了其中的一些方法,并且开始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让我惊喜的是,最近我儿子的食欲明显好了很多,以前吃饭总是挑三拣四,现在也能主动要求多吃一些了。而且,他感冒的频率似乎也降低了。这些小小的改变,都让我看到了这套书的巨大价值。

评分

我是一位对孩子健康非常关注的家长,尤其是在孩子的成长和免疫力方面。这套书给我带来了非常大的启发。我一直觉得我女儿有点“挑食”,而且好像总是长不胖,我担心她是不是缺什么营养,或者是不是身体有什么问题。读了您书中关于“脾虚的孩子不长个、胃口差、爱感冒”的章节,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看似不相关的问题,很多时候都指向同一个根源——脾虚。您书中对脾虚的描述非常到位,不仅仅是身体症状,还包括情绪和行为上的表现,我发现我女儿很多方面都符合。更重要的是,您没有仅仅停留在诊断层面,而是提供了非常详细的解决方案。我学习了您关于如何通过调整饮食来健脾胃的方法,避免了一些我以前可能无意中犯下的错误,比如给孩子吃太多寒凉的食物。您推荐的很多食谱都非常适合孩子,操作起来也不复杂,我尝试着给孩子做,她也都很喜欢吃。最让我欣慰的是,自从我开始注意这些调理后,她好像真的胃口好了不少,而且精神也比以前更好了。

评分

我是一名职场妈妈,平时工作就很忙,回到家还要照顾孩子,真的感觉分身乏术。尤其是孩子经常生病,更是让我头疼不已。这套书简直是我的“育儿宝典”,让我事半功倍。孩子以前经常咳嗽,有时候咳得撕心裂肺,看着真是心疼。我试过很多方法,但效果都不理想。读了您关于“不咳嗽”的章节,我才了解到咳嗽的多种原因,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咳嗽类型来调理。您提供的食疗方和按摩手法都非常实用,我尝试了几种,孩子咳嗽的症状真的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且,您还提到了“不积食”的问题,这一点我之前一直忽略了,但读了之后才明白,很多消化不良的问题都会引起身体的不适。我开始注意调整孩子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多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让我惊喜的是,孩子最近吃饭也变得更香了,整个人都看起来更有活力了。这套书真的帮我解决了孩子健康上的很多烦恼,让我能够更安心地工作,也更有精力陪伴孩子。

评分

还没时间看

评分

书很好,物流也很快。

评分

看上去很实用………不错。看看试试………

评分

看上去很实用………不错。看看试试………

评分

书很好,物流也很快。

评分

看上去很实用………不错。看看试试………

评分

书很好,物流也很快。

评分

还没时间看

评分

书很好,物流也很快。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