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健康新知丛书:安全生产系统战略(第2版)》论述了安全生产系统战略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应用。在安全系统战略理论方面,主要论述了系统战略思想、系统战略原理、系统战略模型等;在系统战略方法方面,主要论述了安全生产战略方法体系,以及国内外安全生产战略系统的经验及做法;在系统战略应用实践方面,主要论述了安全生产监管战略、特种设备安全战略思维及系统对策、高危行业和企业的战略系统方法和对策。全书全面综合地反映了安全系统战略的基础与基本、宏观与微观、原理与理论、模型与方法、成果与经验等内容。
《安全健康新知丛书:安全生产系统战略(第2版)》可供各级政府和各行业、企业领导和决策者阅读,从中获得安全生产战略决策与系统对策的信息资源和理论方法。同时,也可作为政府安监部门和行业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人员、技术人员提升专业素质的理论及技术学习资料,还可作为安全工程及相关学科本科生、研究生提供专业理论和知识扩展的参考阅读书籍。
上篇 理论基础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安全生产的“战略系统”思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安全发展”是国家发展战略
二、国家“安全发展”战略内涵
第二节 战略思维的研究与进展
一、战略思维理论的起源
二、战略思维研究进展
第三节 系统思想的研究与发展
一、系统思想研究进展
二、系统思想的应用研究
第四节 安全生产战略系统方法的研究价值及意义
一、我国安全生产事故指标控制战略获得成效
二、安全发展从科学理念转变为国家重大战略
三、安全生产“五要素”战略得到推进和取得成效
四、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战略推动建立长效机制
第二章 “战略系统”思维与模型方法
第一节 战略与系统基本概念
一、战略思维基本概念
二、系统思想的基本概念
三、战略思维与系统思想的有机结合
第二节 战略系统方法对安全监管的作用及意义
一、战略系统方法提升监管能力及效果
二、掌握战略系统方法对安全监管的意义
第三节 战略系统管理模型
一、管理模型定义
二、管理模型
三、“战略系统”方法的目标模型
第三章 安全生产理论战略
第一节 安全科学基本原理
一、安全科学公理
二、安全科学定理
三、安全科学定律(法则)
第二节 安全科学方法论的发展
一、事故经验论
二、安全系统论
三、本质安全论
第三节 安全生产保障的“3E”对策
一、安全工程技术对策
二、安全管理对策
三、安全文化对策
第四节 事故防范的“3P”对策
一、事前预防策略
二、事中应急策略
三、事后教训策略
第五节 事故预防的“4M”系统要素战略
一、人因战略
二、物因战略措施
三、环境因素战略
四、管理因素战略
第六节 事故预防的战略思维
一、摸索型的事故预防战略思维
二、事后型的事故预防战略思维
三、综合型的事故预防战略思维
四、本质预防型的事故预防战略思维
第七节 安全生产现代科学管理策略
一、安全生产管理战略转变
二、安全生产管理战略发展
三、安全生产管理战略模式
第四章 我国安全生产监管战略的发展
第一节 我国安全生产监管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我国现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
第三节 我国安全生产战略对策
第四节 安全生产战略对策
一、国家安全生产战略系统模型
二、企业安全生产战略
三、企业安全生产战略内容
四、企业安全生产战略保障
第五章 安全生产监管系统理论发展
第一节 安全认识观的发展和进步
第二节 安全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安全哲学理论
一、安全方法论的进步与发展
二、从历史学的角度归纳安全哲学
三、现代社会的安全哲学观念
四、人类高明的安全哲学思想
第四节 安全系统科学理论
一、安全系统论理论
二、安全信息论原理
三、安全控制论原理
第五节 安全系统工程
一、安全系统工程概论
二、安全系统工程主要内容
三、PHA�参O招栽は确治�
四、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
五、故障树分析
六、事件树分析(ETA)
七、OS可操作性研究
八、致命度分析
中篇 战略实践篇
第六章 国外安全生产“战略思维”实践
第一节 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监管“战略思维”
一、美国安全事故状况
二、美国OSHA安全监管战略思维
第二节 日本劳动安全卫生监管“战略思维”
一、日本安全事故状况
二、日本劳动安全卫生监察“战略思维”
第三节 英国职业安全卫生“战略”思维
一、英国安全事故状况
二、英国“重振安全与健康战略”
第四节 ILO劳动安全战略思维
一、ILO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
二、ILO的职业安全卫生国际监察
三、ILO的工作范畴
四、ILO新世纪职业安全与卫生全球战略
第七章 国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策略
第一节 国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法规标准体系
第二节 国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与检验策略
一、特种设备主要安全监管策略
二、法定检验策略
三、特种设备主要安全监管环节和手段
第三节 发达国家和地区特种设备安全分类监管策略
一、欧盟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分类监管策略
二、美国特种设备安全分类监管策略
三、日本特种设备安全分类监管策略
第八章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战略系统
第一节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战略系统”体系
第二节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基本方针
第三节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基本原理
一、本质安全原理
二、事故致因原理
三、生命周期原理
四、分级监管匹配原理
五、基于风险的检验原理
第四节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使命
一、第一使命——提升监管质量
二、第二使命——提高监检绩效
三、第三使命——保障设备安全
第五节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关键要素
第九章 基于风险的设备分类监管模式
第一节 基于风险分类监管理论体系
一、安全工程学理论基础
二、风险管理理论
三、设备管理相关理论
四、设计原则
第二节 分类监管策略体系的建立
一、ABC分类监管策略
二、三期监管策略
三、监管策略方法体系
第三节 基于风险分级的检验检测策略
一、检验检测策略的研究
二、设备晚期策略研究
三、检验检测周期策略研究
第四节 设备综合监管策略
一、行政许可策略
二、使用运行监管策略
三、检验检测策略
四、附件校验监管策略
五、报废处理监管策略
下篇 系统方法篇
第十章 国外安全生产系统思想及方法
第一节 美国职业安全健康监管系统思想及方法
一、美国OSHA机构
二、美国安全生产监管系统思想及方法
第二节 日本安全生产系统思想及方法
第三节 英国职业安全卫生监管系统思想及方法
第十一章 我国行业安全生产系统与方法
第一节 煤矿安全监管系统思想与方法
一、我国现行煤矿安全生产监察监管体制概述
二、我国煤矿安全监管系统思想与方法
第二节 建筑安全监管系统思想与方法
一、建筑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及监管内容
二、我国建筑安全监管系统思想与方法
第三节 道路交通安全监管系统思想与方法
一、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系统思想与方法
二、高等级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系统思想与方法
第四节 职业健康监管系统思想与方法
一、当前职业卫生监管职能分工
二、职业健康监管系统思想与方法
第十二章 企业安全生产系统思想与方法
第一节 国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思想与方法
一、壳牌石油公司的安全管理系统思想方法
二、美国杜邦公司的安全管理系统思想方法
三、美国石化企业的安全管理系统思想方法
第二节 国内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思想与方法
一、安全管理系统模式
二、安全管理系统工程设计
第三节 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系统思想方法
一、“方圆”安全文化
二、“零风险”安全文化
三、“阳光”安全文化
四、“鼎”安全文化
五、“零和”安全文化
六、“知行”安全文化
七、煤矿“五行”安全文化
第十三章 基于“战略系统”模型的特设分类监管方法
第一节 领导与执行
一、政府行政分类许可监管
二、中介机构分类技术服务
三、企业单位分类过程管理
第二节 规划与战略
一、ABC三级分类监管策略
二、行政许可基础监管策略
三、4M要素管控体系
四、三期分类监管
五、八类专项监管
第三节 运行与系统
一、PDCA运行系统
二、3E、3P安全保障系统
三、安全责任体系
第四节 资源与技术
一、法规标准资源
二、基于风险的设备分类技术
三、分类评价软件技术
四、信息平台与网络技术
第五节 结构与流程
第六节 文化与学习
一、各地区分类监管方法借鉴
二、相关行业理论与方法借鉴
参考文献
这本书,特别是《安全生产系统战略(第2版)》的第二版,真的可以说是“干货满满”,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个在生产一线工作多年的老兵,我一直觉得安全生产是很重要,但有时候也觉得有些枯燥,很多东西都是重复强调。但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在这个领域看到了新的视角和可能性。我特别赞赏作者在书中提出的“预防性安全管理”概念,这比传统的“事后补救”要高明得多。它强调的是在事故发生之前,就通过各种手段将潜在的风险扼杀在摇篮里。书中对“安全绩效管理”的论述也让我耳目一新,它不仅仅是记录事故发生次数,而是如何通过科学的指标体系,来衡量和评估安全生产的整体效果,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持续改进。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提到了“安全管理的可持续性”问题,这让我思考,如何才能让安全生产的成果长久保持,而不是一阵风。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很多时候,安全投入是一项长期的、需要持续的投入,而这本书则为我们提供了实现这种可持续性的方法论。它就像一本“宝典”,里面蕴藏着提升安全生产水平的各种“秘籍”。
评分坦白讲,在读《安全生产系统战略(第2版)》之前,我对安全生产的理解还停留在比较基础的层面,认为就是遵守操作规程,避免事故发生。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让我明白了安全生产的背后,其实蕴含着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和管理智慧。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有条理,他层层递进地揭示了安全生产的各个维度,从宏观的企业战略,到微观的个体行为,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风险管理”的阐述,它不仅仅是识别风险,更重要的是如何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并制定出与之匹配的应对策略。书中提到的“主动风险控制”理念,让我认识到,我们不能仅仅被动地等待风险发生,而是要通过各种技术和管理手段,去主动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后果。此外,这本书还非常强调“信息技术”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这一点在当下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安全生产的智能化水平,书中给出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建议。阅读这本书,就像是获得了一张关于安全生产的“全景地图”,让我对整个领域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这本《安全生产系统战略(第2版)》真是让我耳目一新,尤其是它在探讨安全生产这个看似老生常谈的话题时,展现出的系统性思维和前瞻性。我一直认为,安全生产不仅仅是规章制度的执行,更是一种深刻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的体现。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停留在罗列各种安全事故和教训的层面,而是深入剖析了安全生产的底层逻辑,将它上升到了战略的高度。作者用大量的篇幅阐述了如何构建一个稳健、可持续的安全生产系统,从风险识别、评估到控制,再到应急响应和持续改进,每一个环节都被拆解得细致入微。特别是关于“系统思维”的引入,让我对如何从整体上把握安全生产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往我可能更关注某个具体岗位的安全操作,这本书则引导我思考整个生产流程的相互关联性,以及潜在的“蝴蝶效应”。它强调了预防为主,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被动防御,而是积极主动地去创造一个本质安全的生产环境。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将书中的理论与我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对照,发现了很多可以改进和优化的空间。这本书的语言也比较接地气,虽然涉及的理论深度不浅,但表述清晰,很容易理解,即使是安全领域的初学者也能从中获益良多。
评分《安全生产系统战略(第2版)》这本书,可以说是我近期阅读过的最具有启发性的安全生产类书籍之一。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本“行动指南”,为我们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安全难题提供了思路和方法。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安全生产的系统性”的强调,它告别了以往那种碎片化、孤立化的安全管理方式,而是将安全生产置于一个更大的系统框架下进行考量。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全局观”的重要性,即不能只关注某个环节的安全,而要从整个生产流程、整个企业运营的角度来审视安全问题。这一点对我触动很大,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工作方式,是否过于局限于局部,而忽略了整体的协同和优化。书中对“责任制”的探讨也很有深度,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分配责任,而是如何建立一种清晰、有效、能够层层传达的责任体系。还有,书中关于“安全文化的培育”的论述,让我看到了如何将安全理念真正融入到企业的DNA中,让安全意识成为每一位员工的自觉行为。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帮助我们从根本上提升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评分我不得不说,《安全生产系统战略(第2版)》这本书的视角之宏大,让我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在讲“怎么做”安全,更是在探讨“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做得更好”。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战略”二字的解读,它将安全生产从一个战术性的、应对性的工作,提升到了企业发展全局性的、前瞻性的战略层面。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很多时候,企业在安全投入上往往是“出了事才重视”,而这本书则强调了将安全战略融入企业核心竞争力,让安全成为一种内在驱动力,而非外部强制约束。书中对标国际先进的安全管理体系,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提出了许多具有指导意义的框架和模型。我尤其关注了关于“组织韧性”的章节,这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下显得尤为关键。如何让一个企业在面临各种突发事件时,不仅能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还能快速恢复正常运营,甚至从中学习成长,这些内容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这本书的内容并非空洞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实际操作的指导性和可借鉴性。例如,它在探讨“安全文化建设”时,提供了非常具体的步骤和方法,如何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和激励机制,让每一位员工都成为安全生产的参与者和守护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