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自然辯證法概論》為自然辯證法概論,主要用於研究生相關課程的教學。自然辯證法是馬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研究對象是自然界發展和科學技術發展的一般規律、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自然辯證法的創立與發展同哲學與科學技術的進步密切相關,是馬剋思主義關於科學、技術及其與社會的關係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總結。
《自然辯證法概論》主要作為研究生自然辯證法課程的教程,同時也可供相關人員參考。
內頁插圖
目錄
緒論
一、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的創立及其在中國的傳播
二、自然辯證法與馬剋思主義的關係
三、自然辯證法的研究內容
四、學習自然辯證法的意義
閱讀材料
思考題
第一篇 馬剋思主義自然觀
第一章 自然界的存在方式
第一節 自然界的物質性
一、實在的涵義
二、量子力學的測量問題
三、時間、空間與物質
四、量子態:一種新的資源
五、人工自然觀
六、馬剋思主義的物質觀
第二節 自然界物質的係統性與層次性
一、係統的涵義與描述
二、部分、整體與突現
三、結構與功能的關係
四、層次的涵義與層次的基本規律
閱讀材料
思考題
第二章 自然界的係統演化
第一節 序、信息與熵
一、演化的基本概念
二、經典信息、量子信息與實在
三、熵與熵增原理
第二節 自然界的自組織演化的條件
一、貝納德對流
一、自組織演化的條件
第三節 自然界演化的復雜性
一、混沌及其基本性質
一、復雜性的基本特點
第四節 曆史上的自然觀
一、樸素唯物主義自然觀
一、數學自然觀
二、機械自然觀
第五節 馬剋思主義的自然觀及其發展
一、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
一、生態自然觀
閱讀材料
思考題
第二篇 馬剋思主義科學、技術、工程觀
第三章 馬剋思主義科學觀
第一節 科學的本質特徵
一、經驗特徵
一、理性特徵
三、實踐特徵
第二節 現代西方科學哲學傢對科學本質特徵的研究
一、邏輯實證主義的科學觀
二、整體主義科學觀
三、證僞主義科學觀
四、曆史主義科學觀
五、建構主義的科學觀
閱讀材料
思考題
第四章 技術觀
第一節 技術的界定及其本質
一、技術的一般定義
一、技術與科學
三、技術的本質
第二節 技術的演化發展
……
第三篇 馬剋思主義科學、技術與工程方法論
第四篇 馬剋思主義科學、技術、工程與社會論
第五篇 中國馬剋思主義科學技術觀與創新型國傢
精彩書摘
四、曆史主義科學觀
一門成熟的科學是由單一的範式所支配的。範式為在它所支配的科學內閤理的工作規定標準。它協調並且指導在這範式內工作的一群常規科學傢“解決難題”活動。根據庫恩的觀點,有一個能夠維持常規科學傳統的範式的存在,是區彆科學與非科學的特徵。牛頓的力學、波動光學和經典電磁學全都曾經構成為也許仍然構成為範式,因而有資格被稱為科學。大部分現代社會學缺乏範式,因而也就沒有資格被認為是科學。
1.科學範式
構成一種範式的是:某一特定科學團體所采納的、一般性的理論假定和應用這些假定的定律和技術。例如,牛頓的運動定律形成瞭牛頓範式的一部分,而麥剋斯韋的方程式則形成瞭經典電磁理論範式的一部分。範式也包括把基本定律應用到各種不同類型情況中去的標準方法。例如,牛頓的範式將包括把牛頓的各種定律應用到行星運行、鍾擺、颱球衝撞以及其他諸如此類的現象上去的方法。為瞭使範式的定律能夠對實在世界産生影響所必需的儀器製造和儀器使用技術也包括在範式之內。牛頓的範式應用於天文學,包括各種閤格的望遠鏡的使用,以及使用望遠鏡的技術,和對用望遠鏡收集到的資料加以校正的各種技術。範式的另一個組成部分由一些非常一般的形而上學原則所組成,這些原則對範式內的工作起指導作用。在整個19世紀,支配著牛頓範式的,大緻是像這樣的一種假定:“應該把整個物理世界解釋為按照牛頓運動定律在各種力的影響下運轉著的機械係統,”而17世紀笛卡兒的綱領則包括這個原則:“虛空是沒有的,物質的宇宙是一颱大鍾,其中所有的力都錶現為推力。”最後,所有的範式都包含一些非常一般的方法論規定,如“認真努力使你們的範式與自然匹配,”或是“把使範式與自然匹配的努力的失敗看成是嚴重的問題。”
2.科學範式演化的一般圖式
庫恩關於一門科學如何進步的圖景可以概括為下列開放的圖式:“前科學-常規科學-危機-革命-新的常規科學一新的危機”。
常規科學包括作齣詳盡的努力來闡明範式,以改善它與自然之間的匹配。庫恩把常規科學描繪成按照某一範式的規則進行的解決難題的活動。而難題具有理論和實驗兩方麵的性質。例如,在牛頓範式內,典型的理論難題包括為處理處於一個以上引力影響下的行星運動問題涉及的數學技術,以及為把牛頓定律應用於流體而發展適當的假定。實驗難題包括改進望遠鏡觀測的精確度,以及發展能夠可靠測量引力常數的實驗技術。常規科學傢必須預先假定,範式為在範式內齣現的問題提供解決的手段。解決某一難題的失敗,被看成是科學傢的失敗而不是範式的缺陷。無法解決的難題,被看成是反常而不是範式的證僞。庫恩承認一切範式都將包含一些反常(例如,哥白尼理論與金星外觀的大小,或牛頓範式與水星軌道),並摒棄任何牌號的證僞主義。
一個常規科學傢必須對他在其中工作的範式不加批評。隻是由於如此,他纔能集中精力去詳盡地闡明範式和從事深入探索自然所必要的秘傳的工作。正是在基本原理上不再存在分歧,把成熟的常規科學和不成熟的前科學的相對說來雜亂無章的活動區彆開來。根據庫恩的說法,後者的特徵就是基本原理上的分歧不一和爭論不休,嚴重到詳細的秘傳的工作無法進行。幾乎是有多少人在這領域內工作就會有多少種理論,每一個理論傢都不得不重新開始和證明他自己獨特的觀點。庫恩舉牛頓以前的光學為例。從古代直到牛頓的時代,有過種類繁多、五花八門的關於光的性質的理論。在牛頓提齣並捍衛瞭他的微粒說以前,沒有達到過普遍的一緻,也沒有齣現過詳細的、普遍接受的理論。前科學時期的彼此對立的理論傢,不僅在基本理論假定方麵,而且也在和他們的理論有關的種種現實現象方麵意見紛紜,莫衷一是。
常規科學傢滿懷信心地在某一範式所規定的界限明確的領域內工作。範式嚮他提齣一係列明確的問題以及他相信對於解決那些問題是恰當的方法。如果他為瞭任何一次未能解決某個問題的失敗而抱怨範式,他將會像木匠抱怨自己的工具一樣受到指責。盡管如此,失敗還是會遇到的,這樣一次次的失敗終於達到瞭如此嚴重的程度,以緻對範式構成瞭嚴重危機並使這一範式被完全不相容的另一範式所代替。
根據庫恩的說法,要對科學危機時期的特徵作齣分析,必須在具備曆史學傢的纔能的同時,還具備心理學傢的素養。當反常終於被認為構成瞭某一範式的嚴重問題時,一個“明顯的專業上不安全”時期就開始瞭。試圖解決問題的努力變得越來越激進。而範式所規定的解決問題的規則卻變得越來越失去約束力。常規科學傢們開始從事哲學和形而上學的爭論,試圖用哲學的論據為他們那些從範式的觀點看來是可疑的革新辯護。科學傢們甚至公開對占統治地位的範式錶示不滿和不安。庫恩引述瞭沃爾夫岡·泡利對他所認為的1924年前後日趨增長的物理學危機的反應。惱怒的泡利嚮他的朋友坦率地承認,“現在,物理學又一次陷入瞭可怕的混亂之中。無論如何,對我來說是太睏難瞭,我倒寜願我是一個電影喜劇演員之類的人物,而從未聽到過物理學。”①一旦某一範式已經被削弱和動搖到它的支持者對它失去瞭信心的地步,革命的時機也就成熟瞭。危機的嚴重性將由於對立的範式的齣現而深化。“新的範式,也就是允許以後明確錶達的充分暗示突然齣現,有時是在半夜,在深陷於危機之中的某個人的頭腦裏。”②新的範式將和舊的非常不同而且互不相容。
……
《自然辯證法概論》:一部開啓思想閘門的啓濛之作 引言: 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總有一些著作,如同劃破夜空的璀璨星辰,以其深邃的思想和宏大的視野,為後世指引方嚮,啓迪智慧。《自然辯證法概論》便是這樣一部不朽的經典。它並非一本枯燥的學術論文集,也不是一本教條式的思想手冊,而是一場思想的盛宴,一次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普遍規律的深刻探索,一麯獻給辯證思維的壯麗贊歌。本書以其獨特的視角,將自然科學的最新成果與哲學思想的精髓融為一體,為我們揭示瞭一個充滿矛盾、運動和發展的世界,引導我們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去認識和理解我們所處的宇宙。 曆史的迴響與思想的萌芽: 《自然辯證法概論》的誕生,絕非空中樓閣,而是深刻植根於十八世紀啓濛運動以來,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偉大實踐之中。從牛頓力學體係的建立,到達爾文進化論的提齣,再到熱力學、電磁學等科學分支的蓬勃發展,自然科學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揭示瞭物質世界的內在聯係和運行規律。然而,僅僅停留在對事實的羅列和規律的描述,已不足以滿足人類對世界整體性、聯係性和發展性理解的渴望。 正是在這樣的曆史背景下,一種全新的哲學思潮開始孕育和發展。它不再將自然視為靜態的、孤立的構成,而是將其看作一個生生不息、變化無窮的有機整體。它關注事物之間的相互轉化,強調量變到質變的飛躍,洞察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這種思潮,便是辯證法。而《自然辯證法概論》正是這一思潮在自然科學領域的集大成之作,它以馬剋思主義哲學為指導,係統梳理瞭辯證法在自然科學中的體現,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理解自然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 思想的脈絡:對自然界普遍規律的深刻洞察 《自然辯證法概論》並非單純的哲學說教,它緊密聯係科學事實,從紛繁復雜的自然現象中提煉齣具有普遍意義的哲學原理。本書的核心在於其對自然界三大規律的闡釋,這三大規律不僅是自然界客觀存在的普遍性法則,更是辯證思維的基石。 對立統一規律(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 這是辯證法的核心。本書深入淺齣地闡述瞭任何事物都包含著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麵,而這兩個方麵又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例如,在物理學中,光既錶現為粒子性,也錶現為波動性,這兩種看似矛盾的屬性,正是光的本質的兩個方麵。在生物學中,遺傳與變異的矛盾推動著物種的演化。在宇宙的宏觀尺度上,物質的聚集與分離,引力與斥力,都在不斷地塑造著宇宙的形態。本書通過大量科學實例,揭示瞭矛盾的普遍存在性,並強調瞭分析和解決矛盾的重要性。理解對立統一規律,意味著我們能夠看到事物的復雜性,避免片麵性,從而更深刻地把握事物的本質。 質量互變規律(量變引起質變): 這一規律揭示瞭事物發展的普遍形式。本書指齣,事物的變化首先是從細微的量變開始的,當積纍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發生飛躍,産生質的變化。例如,水的溫度從零攝氏度緩慢升高,是量變;當溫度達到一百攝氏度時,水開始沸騰,變成蒸汽,這是質變。再如,生物的基因突變是量變,當突變積纍到一定程度,就能導緻新物種的産生。本書通過科學的例證,闡釋瞭量變是質變的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強調瞭耐心積纍和時機把握的重要性。 否定之否定規律(螺鏇式發展): 這是辯證法關於事物發展道路的規律。本書指齣,事物的發展並非簡單的直綫前進,而是經過否定之否定,呈現齣螺鏇式上升的趨勢。每一次否定都並非簡單的拋棄,而是在剋服舊事物局限性的基礎上,保留其閤理內核,從而達到一個更高的發展階段。例如,植物的生長過程,種子萌發(肯定)破土而齣(否定之否定,但保留瞭種子的生命力),長成植株,開花結果,又産生新的種子,形成一個循環,但每一次的循環都比前一次更加成熟和繁榮。本書通過對自然界中生物的世代繁衍、地質的演變等現象的分析,闡明瞭事物發展的麯摺性和前進性的統一,揭示瞭發展中的繼承性。 科學與哲學的交融:認識世界的智慧之光 《自然辯證法概論》的價值,絕不僅僅在於對三大規律的闡釋,更在於其將科學成就與哲學思維巧妙地融閤,為我們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認識世界的方法論。 科學的革命與辯證法的印證: 本書在撰寫時,正值科學史上的幾次重大革命。從機械論的自然觀到辯證法的自然觀的轉變,是認識的飛躍。例如,經典力學曾一度將宇宙視為一颱精密的機械鍾錶,一切都遵循著確定性的規律。然而,隨著熱力學、進化論、細胞學說的發展,科學開始揭示齣自然的生成、發展、偶然性以及生命體的復雜性,這些都與辯證法的思想不謀而閤。本書通過對這些科學前沿的梳理,有力地證明瞭辯證法並非脫離實際的空談,而是對科學實踐的深刻總結和哲學升華。 方法論的指導意義: 《自然辯證法概論》為我們提供瞭一套觀察和分析世界的強大思想工具。它教導我們,要用聯係的、發展的、運動的眼光看待問題,要善於發現事物內部的矛盾,要看到事物發展中的量變和質變,要理解事物發展的麯摺性和前進性。這種方法論,不僅適用於理解自然界,同樣也適用於認識人類社會、認識我們自身的思想活動。它能夠幫助我們避免固步自封,打破僵化的思維模式,以更開放、更靈活的態度去應對現實世界中的挑戰。 人與自然關係的重塑: 在《自然辯證法概論》之前,許多哲學思想或將人淩駕於自然之上,或將人視為自然的附庸。本書則在承認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的同時,強調瞭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以及這種改造過程中所應遵循的客觀規律。它提醒我們,人類的活動不能違背自然規律,否則必將受到自然的懲罰。這種對人與自然關係的辯證思考,在今天我們麵臨環境危機日益嚴峻的背景下,更顯其深刻的現實意義。它呼喚我們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超越時代的思想遺産: 《自然辯證法概論》並非一本已經塵封的古籍,它的思想光輝穿越時空,至今仍閃耀著智慧的光芒。 對科學研究的啓示: 對於科學傢而言,本書提供的辯證思維方法,有助於他們打破思維定勢,發現新的研究方嚮,更深刻地理解科學理論的內在聯係和發展趨勢。它鼓勵科學傢在麵對科學難題時,不畏懼矛盾,善於從對立統一中尋求突破,從量變積纍中等待質變的時機。 對社會發展的指引: 辯證法揭示瞭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包括矛盾的運動、量的積纍到質的飛躍、以及麯摺前進的道路。這為我們理解社會變革、認識曆史進程提供瞭重要的理論武器。它告訴我們,社會發展並非一蹴而就,需要耐心、需要鬥爭,也需要在剋服舊事物的同時,繼承和發展其閤理因素。 對個人成長的啓發: 在個人成長方麵,辯證思維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教會我們認識到自身的缺點與優點並存,要敢於麵對和剋服自身的不足(對立統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來提升自己(量變引起質變),並且要明白成長的道路往往是麯摺的,但隻要堅持,就能不斷超越昨天的自己(否定之否定)。 結語: 《自然辯證法概論》是一部偉大而深刻的著作,它以其磅礴的氣勢和嚴謹的論證,為我們打開瞭一扇通往深刻認識世界的大門。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自然科學的哲學解讀,更是一部關於思維方式的革命。閱讀本書,我們仿佛置身於一個充滿活力、不斷生成、變化無窮的宇宙之中,我們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現實,而是能夠以一種更加積極、主動、辯證的態度去理解和塑造我們自身以及我們所處的世界。它所傳達的思想,是一種永恒的智慧,是對人類理性探索精神的最高贊揚,是激勵我們不斷前進、不斷超越的強大動力。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科學如何發展,辯證法的基本原理及其所蘊含的深刻洞察,都將作為人類思想寶庫中最璀璨的瑰寶,繼續閃耀著不滅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