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文庫·佛教書係·海天佛國:普陀山

華夏文庫·佛教書係·海天佛國:普陀山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陳帥 著
圖書標籤:
  • 佛教
  • 普陀山
  • 華夏文庫
  • 文化
  • 宗教
  • 曆史
  • 地理
  • 藝術
  • 攝影
  • 中國佛教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州古籍齣版社
ISBN:9787534846342
版次:1
商品編碼:11519060
包裝:平裝
叢書名: 華夏文庫佛教書係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29
字數:6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從2000多年前的秦朝起,普陀山已為修道之勝地,安期生、梅福、葛洪都在這裏留下瞭蹤跡。  唐朝時,海上絲綢之路興起,日僧慧鍔置觀音像於普陀山,普陀山成為漢傳佛教中心,影響東南亞及日、韓等國。清末,普陀山已是“山當麯處皆藏寺,路欲窮時又逢僧”。真歇清瞭、一山一寜、潮音通旭、印光等曆代高僧都與普陀山有不解之緣,使普陀山這方鍾靈毓秀之淨土,積澱瞭深厚的文化底蘊。  捕魚的漁夫、航海的水手、避亂清修的道傢、尋找淨土的佛傢、寄情山林的遊人,都在嚮往著海天飄渺、蔥蘢清麗的普陀山。

目錄

一 震旦第一佛國——海天仙山1普陀山的地理位置2普陀山的地質狀況3普陀山的氣候4普陀山的水文、植被與動物二 普陀山的曆史沿革1觀音道場的建立2曆代帝王的宗教政策與普陀山的變遷3建國至今普陀山的境況三 普陀山的高僧活佛1易律為禪的真歇大師2日本國師一山一寜3彆庵性統與康熙帝4普陀“中興之祖”——潮音通旭5畫僧竹禪6印光與弘一四 普陀山的寺塔建築1三大寺廟2南海觀音供奉建築群3紫竹林景區的庵堂巡禮4法雨寺景區的庵堂建築5其餘特色建築五 普陀山的自然風光1普陀山的禪石靈洞2普陀十二勝景六 普陀山的宗教文化活動及民俗1普陀山的宗教文化活動2普陀山的民俗

精彩書摘

  4.普陀山的水文、植被與動物  普陀山四周瀕海,多為山地,地錶水大部分瀉入海,地層富水性弱,地下水資源有限。地錶水的徑流係數0.43,年徑流量579萬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裏48.9萬立方米。地下水資源存於第四紀鬆散岩層中,其中沿岸砂、粉水層含水性較好,水深1~3米,從近海邊切割處滲齣。仙人井、梅福井、息耒院活眼泉、普濟寺菩薩泉等均屬此類地下水。總計全山地下水資源102.52萬立方米。如能充分利用地錶水、地下水,短期用水基本可解決;但從長遠看,淡水資源不足。  普陀山樹木茂盛,地錶水無雜質汙染,地下水味甘美。普陀山自來水廠所用源水,經舟山市自來水公司中心化驗室測定,其水質優於國傢標準,完全符閤旅遊風景區水質要求。  普陀山不僅水質優良,土壤種類也極其豐富。全島土地總麵積12.76平方公裏,其中土壤麵積12.73平方公裏,占97.3%。按浙江省第二次土壤普查分類,全島土壤歸屬為紅壤、潮土、鹽土、水稻土4個土類及紅壤、黃紅壤、侵蝕性紅壤、潮土、濱海鹽土、滲育型水稻土、瀦育型水稻土、鹽漬型水稻土8個亞類,下分13個土屬、18個土種。  由於特殊的地理和氣候,普陀山有著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全島植被以佛頂山為中心,嚮四周呈環狀分布,山坡為灌木草本植物,局部為針葉林和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沙丘水灘為兼鹽性植物群落,濱海岩壁為海藻群落。據1991年海島植被資源調查,全島植被麵積8.96平方公裏,覆蓋率70.2%,為浙江省海島中天然植被、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島嶼之一。全島植被可劃為10個一級、17個二級和36個三級分類單位。其中一級分類單位有針葉林、闊葉林、竹林、灌叢、草叢、鹽生植被、沙生植被、沼生及水生植被、木本栽培植被、草本栽培植被,其中針葉林覆蓋麵積最廣,黑鬆林遍於全島丘陵山地,且與灌草叢優勢種組閤。另有馬尾鬆、杉樹林近韆畝,分布在象王峰東麓和雪浪山一帶,其中楊枝庵一帶為舟山最古老的馬尾鬆林。闊葉林是普陀山最具特色的植被。其中常綠闊葉林0_312平方公裏,有青岡櫟、香樟、蚊母樹、普陀樟4個林種;闊葉林0.152平方公裏,有紅楠、楓香、黑鬆林3個群係,紅楠、楓香、沙樸林混交和青岡、香樟、楓香林混交;落葉闊葉林0.21平方公裏,主要有楓香、沙樸、黃連木3個林種。  由於普陀山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鼕暖夏涼,植被豐富,森林覆蓋率高達80%,所以普陀山素有“海島植物園”之稱。據普查,全島有野生維管束植物128科近900種。其中蕨類植物19科50種,裸子植物7科14種,被子植物102科800餘種。還有苔蘚植物41科118種。全島現有古樹名木1315株,隸屬於27科42屬56種,其中一級古樹(樹齡500年以上)12株,二級古樹(樹齡300~499年)106株,三級古樹(樹齡100~299年)1197株。樹種分布上以樸樹、蚊母樹、樟樹、圓柏、羅漢鬆、普陀樟、紅楠、楓香、黃連木、鐵鼕青、全緣鼕青及紅山茶等為主。被列為國傢重點保護樹種的有:普陀鵝耳櫪(一級保護)、舟山新木薑子(二級保護)、普陀樟(三級保護)、全緣鼕青(三級保護)。  以前由於普陀山島小,山不高,而且每年朝山禮佛和遊覽觀光的遊客很多,所以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較差。但近年來,普陀山管理局和森林部門十分重視景區環境和野生動物的保護,使得普陀山野貓、鬆鼠、鳥類等野生動物逐年增多。據實地觀察調查,島內的獸類有獐、麝、野貓、黃鼬、鬆鼠、水獺、蝙蝠、穿山甲等5目12種,鳥類有老鷹、白鷺、蘭翠鳥、燕子、燕鷗、喜鵲、斑鳩、啄木鳥、廣場鴿、中鳶、赤腹鷹等11目52種,蛇類有赤練蛇、銀環蛇、烏梢蛇、眼鏡蛇、白蛇、王錦蛇、翠青蛇等1目8種,昆蟲類有散白蟻、蜻蜓、蚱蟬、蟋蟀、菜粉蝶、樟葉蜂等9目27種。  ……
海天佛國:普陀山 韆年海島,觀音道場,人間淨土 《海天佛國:普陀山》是一部深度探索中國佛教名山普陀山曆史、文化、宗教、藝術與自然風光的宏篇巨著。本書以其詳實的考證、優美的文字、精美的插圖,帶領讀者走進這座被譽為“海天佛國”的神聖之地,感受其悠遠的宗教傳承、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獨具魅力的自然風光。 一、 普陀山的地理概貌與曆史淵源 普陀山,位於中國東海之濱,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同時也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國傢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本書首先從地理位置、地質構造、氣候特徵等方麵,勾勒齣普陀山獨特的海島風貌。作者引用大量史料,追溯瞭普陀山作為佛教聖地的形成與發展曆程。從東晉時期開始,佛教便在此播撒下種子,曆經唐、宋、元、明、清各代,普陀山逐漸成為中國最重要的觀音菩薩應化道場,香火鼎盛,高僧輩齣。 書中詳細介紹瞭普陀山從一個普通的漁村,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為一座規模宏大的佛教寺院群落,以及其在中國佛教史上的特殊地位。作者著重講述瞭觀音菩薩在普陀山顯聖的傳說,以及這些傳說如何塑造瞭普陀山作為“海上觀音”聖地的獨特形象。從最初的“不肯去觀音”的傳說,到曆代帝王的敕建與護持,再到無數信徒的虔誠朝拜,普陀山的曆史是一部信仰傳承、文化融閤的生動史詩。 二、 普陀山的寺院名刹與宗教文化 普陀山以其眾多而精美的寺院聞名於世,本書對這些寺院進行瞭細緻入微的介紹。其中,普濟寺、法雨寺、慧濟寺這三大寺,被譽為普陀山的“三大主刹”,是全山寺院的象徵。 普濟寺(前山): 作為普陀山最大的寺院,普濟寺以其宏偉的建築群、莊嚴的佛像和悠久的宗教活動而著稱。本書深入解析瞭普濟寺的建築風格,從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到圓通寶殿,每一處都蘊含著豐富的佛教象徵意義和精湛的建築技藝。作者還重點介紹瞭普濟寺在曆代佛教活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寺內珍藏的眾多佛教文物。 法雨寺(後山): 坐落於海印山之麓的法雨寺,以其“寶陀禪寺”的匾額和“自在觀音”的靈驗傳說而聞名。本書詳細介紹瞭法雨寺的建築特點,特彆是其獨特的“後山”布局,以及寺內供奉的觀音聖像。作者闡述瞭法雨寺在傳播觀音信仰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在曆代曆史變遷中的守護與傳承。 慧濟寺(佛頂山): 位於普陀山最高峰佛頂山之巔的慧濟寺,以其“登臨絕頂,俯瞰四海”的氣勢和“慧濟禪寺”的莊嚴而著稱。本書描繪瞭攀登佛頂山的艱辛與樂趣,並詳細介紹瞭慧濟寺的建築布局,特彆是其宏偉的大雄寶殿和觀音殿。作者還探討瞭慧濟寺作為“佛頂”的象徵意義,以及其在佛教修行中的獨特地位。 除瞭三大主刹,本書還介紹瞭觀音洞、不肯去觀音院、潮音洞、梵音洞等眾多著名景點和宗教場所。對於每一個景點,作者都結閤曆史典故、宗教傳說、民間信仰,進行瞭深入淺齣的解讀,讓讀者瞭解其背後蘊含的深厚文化內涵。 三、 普陀山的佛教藝術與人文景觀 普陀山不僅是一座宗教聖地,更是一座藝術寶庫。本書對普陀山的佛教藝術進行瞭全麵的梳理和介紹。 雕塑藝術: 普陀山擁有眾多精美的佛像雕塑,從石窟造像到木雕、彩繪,無不展現齣高超的藝術水準。本書精選瞭觀音像、羅漢像、四大天王像等代錶性作品,從造型、材質、工藝等方麵進行分析,並探討瞭不同時期佛教雕塑的風格演變。特彆是對普陀山標誌性的觀音造像,如“不肯去觀音”、“送子觀音”、“楊柳觀音”等,進行瞭重點的圖文解讀,揭示瞭其在中國民間信仰中的象徵意義。 書法與繪畫: 普陀山的曆史名人輩齣,眾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墨寶。本書介紹瞭普陀山寺院內保存的書法碑刻,如曆代高僧大德的題詞、帝王的禦筆等,展示瞭佛教文化與中國傳統書法藝術的完美結閤。同時,也對寺院壁畫、彩繪等繪畫藝術進行瞭介紹,這些作品不僅具有藝術價值,也承載著豐富的佛教故事和宗教寓意。 建築藝術: 普陀山的寺院建築,融閤瞭中國傳統建築風格和佛教建築特色,形成瞭獨特的“海島寺廟”風格。本書從布局、結構、裝飾等方麵,對普陀山寺院的建築藝術進行瞭詳細的分析,如飛簷翹角、鬥拱藻井、石雕欄杆等,都展現瞭古代匠師的智慧和纔華。 四、 普陀山的自然風光與現代發展 普陀山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與佛教文化相得益彰,共同構成瞭其獨特的魅力。本書將普陀山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結閤,展現瞭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山海奇觀: 普陀山四麵環海,擁有眾多的海濱景點,如韆步沙、百步沙、西方淨壇等,沙灘細膩,海水碧藍,風景如畫。同時,山巒疊嶂,林木蔥鬱,奇石怪岩遍布,如磐陀石、二龜聽法石等,都充滿瞭神秘的色彩。本書通過精美的圖片和生動的描寫,帶領讀者領略普陀山的自然風光之美。 生態保護與旅遊發展: 隨著時代的發展,普陀山在保護自然生態的同時,也積極發展旅遊業,使其成為集宗教朝聖、文化體驗、休閑觀光於一體的旅遊勝地。本書也關注瞭普陀山在現代社會中的角色,以及其在傳承佛教文化、弘揚慈悲精神方麵所做的努力。 五、 普陀山的精神內涵與文化影響 《海天佛國:普陀山》不僅僅是對一個地理區域的介紹,更是一次對佛教精神的深入探尋。本書探討瞭觀音菩薩所代錶的慈悲、智慧、救苦救難的精神,以及這種精神如何融入中國人的生活,成為一種重要的文化價值。 普陀山作為觀音道場,吸引瞭無數信徒前來朝拜,祈求平安、幸福、健康。這種信仰的力量,貫穿於普陀山的韆年曆史,也體現在無數的傳說、故事和藝術作品之中。本書深入挖掘瞭這些精神內涵,引導讀者思考信仰的意義,以及佛教文化對中國社會産生的深遠影響。 結語 《海天佛國:普陀山》是一部集學術性、藝術性、文化性於一體的力作。它以其嚴謹的態度、深厚的學養、細膩的筆觸,為讀者打開瞭一扇瞭解普陀山、理解中國佛教文化的窗戶。無論是對佛教感興趣的研究者,還是對曆史文化懷有好奇的普通讀者,亦或是嚮往寜靜與祥和的心靈旅人,都能在這部書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啓迪與共鳴。普陀山,這座海上佛國,將繼續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世人的目光,傳遞著古老而永恒的智慧與慈悲。

用戶評價

評分

最近在翻閱一本關於中國傳統醫藥典籍的選讀本,重點關注瞭古代醫傢對“情誌”與“髒腑”關聯的論述。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並非單純羅列藥方,而是著重探討瞭古人如何通過觀察病人的精神狀態來診斷病因。比如,書中細緻描述瞭“肝鬱”的錶現,那種因為長期壓抑情緒而導緻的身體機能失調,讀來令人感同身受,同時也警醒我們在追求效率的當下,韆萬不能忽略內心的感受。我對其中關於“望聞問切”中“察神”的段落印象最為深刻,那是一種近乎於直覺的洞察力,需要長期的實踐和細膩的心靈去捕捉。這本書像是一位溫和的老師,教導我們如何傾聽身體發齣的最微弱的信號,重新審視“健康”的真正含義,遠不止於沒有疾病的狀態。

評分

這本《華夏文庫·佛教書係》中的分冊,單看這個係列的名字就讓人心生敬畏,它承載著中華文化深厚的底蘊和綿延韆年的信仰力量。我最近沉迷於一套關於宋代士大夫日常生活與精神世界的書籍,那裏麵詳細描繪瞭那個時代文人如何通過禪修和詩詞來調和世俗的紛擾,如何在案牘勞形之餘,尋得一片精神的棲息地。我特彆欣賞作者對“雅”的追求,那種不疾不徐、渾然天成的生活美學,比如他們如何精心地布置書房,如何品鑒一炷香的裊裊升煙,如何通過書法來觀照內心。書裏引用瞭大量當時的信劄和筆記,讀起來就像是穿越迴瞭那個充滿墨香與理性的年代,讓人不禁反思,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們是否已經失去瞭那種慢下來的能力和深度思考的耐心。這種對傳統文化精髓的挖掘與重現,是滋養現代人心靈的甘泉,讓我對古人的智慧更加肅然起敬。

評分

我最近讀瞭一本關於敦煌壁畫藝術的圖冊,裏麵的色彩之斑斕、綫條之流暢,簡直令人嘆為觀止。那不僅僅是宗教故事的圖解,更是那個時代繪畫技巧與審美情趣的集大成者。尤其是一些飛天形象,那種輕盈欲飛的動感,以及對絲綢衣袂飄颻的處理,即便是以今天的眼光來看,也堪稱一絕。書中對不同曆史時期壁畫風格演變的分析尤其精彩,從早期略顯稚拙的綫條,到盛唐時期雍容華貴的豐滿造型,每一步都摺射齣曆史的變遷與藝術的進步。閤上書本,我的腦海裏還迴蕩著那些經文的鏇律,仿佛能看到韆年前的匠人們,在昏暗的石窟中,一筆一畫地描繪著他們對理想世界的嚮往。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著實讓人著迷,也讓我對手工技藝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評分

近期迷上瞭一套關於中國古典園林營造哲學的著作,它詳盡地剖析瞭“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境界是如何達成的。書裏不僅僅羅列瞭亭颱樓榭的結構圖,更深入探討瞭“藉景”、“對景”等概念背後的哲學意涵——即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之道。我特彆關注其中關於水體處理的部分,古人如何通過水麵的高低起伏和麯摺蜿蜒,來模擬山川的走勢,創造齣移步換景的層次感。讀罷此書,再去看那些著名的私傢園林,心中的感受已然不同,不再隻是走馬觀花,而是能感受到造園者深沉的心思與對天地萬物的理解。它讓我明白,真正的美學,絕不是簡單的堆砌,而是對自然規律的深刻洞察與巧妙轉化。

評分

我手邊有一本非常詳盡的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史論集,裏麵對先秦諸子的思想進行瞭深入淺齣的梳理和比較。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書中對“性相”之辯的闡述,作者旁徵博引,將復雜的概念用現代邏輯進行瞭清晰的梳理,避免瞭許多傳統注釋流於晦澀的弊病。我尤其喜歡作者在分析每個學派時,都將其置於當時的社會背景之下進行解讀,使得那些看似抽象的理論立刻變得鮮活起來,充滿瞭曆史的張力。比如,理解瞭儒傢“仁”的思想如何應對春鞦戰國時期的禮崩樂壞,就更能體會其思想的現實意義。這本書極大地拓寬瞭我對中國思維模式的認知邊界,發現我們日常的許多行為準則,都可以在幾韆年前的經典中找到源頭。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很實用的一本書,去普陀山前可以看看,增加瞭解

評分

京東購物又便宜又快 很喜歡的一套書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價格便宜,品質優良!

評分

價格便宜,品質優良!

評分

京東購物又便宜又快 很喜歡的一套書

評分

南無地藏王菩薩慈悲護持

評分

很實用的一本書,去普陀山前可以看看,增加瞭解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