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安·兰德丛书:谁需要哲学》是安·兰德临终前编撰的*后一部作品集。编写该书*初是一位加拿大客观主义者沃尔特胡波歇(Walte,Huebscher)提议的。1981年秋天,他在写给安·兰德的信中说:“你在文章中细致地描述了个人在日常表达中如何反映哲学观点……如果能把这类文章结集出版,我觉得可以更加突出客观主义哲学的影响,进而分析当前许多危险倾向的哲学根源,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工作。”安·兰德对胡波歇的提议很赞同,《安·兰德通讯》中收录了好多她*得意的作品,《谁需要哲学》*初是她在美国西点军校的一篇演讲稿。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中,她就和玻白斯一麦瑞尔(Bobbs Merrill)公司的出版商格雷思肖(Grace Shaw)、若干朋友和助手几次交流文集的构想和立意。她提出了文集的基本框架和内容要求,还指出几篇必须选入文集的文章,其他的则交由编辑裁量。但是不久后安兰德就去世了,终究没有看到文集出版。
作者简介
安·兰德(1905-1982),俄裔美国作家、哲学家。青年时代从苏联流亡美国,以其小说和哲学闻名于世。小说《源泉》(The Fountainhead)1943年出版后立即成为畅销书,并为她赢得了巨大的声誉,至今仍以每年超过10万册的数量再版。1957年《阿特拉斯耸耸肩》(Atlas Shrugged)出版,成为美国历史上仅次于《圣经》的超级畅销书,被誉为对美国影响大的10本书之一,全球累计销售近亿册。安·兰德推崇理性,认为人的美德便是理性;她不顾传统舆论的偏见,力倡个人主义,认为不能使个人利益得到伸张的社会,就不是理想社会。她的客观主义哲学自20世纪50年代起风靡美国,影响了几代美国人,她本人也成为美国青年崇拜的偶像。安·兰德一生著述百余种,根据她的生平拍摄的纪录片和故事片曾获奥斯卡奖。1982年安·兰德去世,此后美国创立了许多兰德书友会和专门研究安·兰德思想的机构。
目录
第1章 谁需要哲学——在西点军校的讲演
既然为人,你就无法改变需要哲学的既成事实。
第2章 哲学侦探
学习哲学的最好方法,应该像阅读侦探故事一样层层递进,最后得到真相。
第3章 形而上学和人为行动
上帝赐给我宁静,使我去接受我所不能改变的:上帝赐给我勇气,使我去改变我所能改变的;上帝赐给我智慧,使我去分辨事物的不同。
第4章 隐性的联系
科学家多年来一直在寻找人和动物之间的联系,也许反概念思想就是人和动物问的“隐性联系”。
第5章 没有自我的自私
人类本质上是自私的个体。
第6章 致斯帕斯基的公开信
你没必要自诩是邪恶的守护神,因为谁都清楚,你也是制度的受害者。
第7章 信仰和武力:现代世界的破坏者——在耶鲁大学的讲演理性和自由互为充要条件,不可分离。当一个人是理性的,他便获得了自由;当一个人自由了,他必然是理性的。
第8章 真是可靠的道理
十九世纪是西方历史上最好的时代,但同时也是哲学上最坏的年代。
第9章 康德和苏利文的对比
第10章 因果关系和义务
“义务”是哲学史上最具破坏性的反概念之一。
第11章 一封无名信
利他主义的理论根源是对有能力的人的嫉妒和仇恨心理。
第12章 平等主义和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人为的灾难,是人类难以理解的原因造成的。
第13章 刺激和反应
雨果明白,自由和尊严是人类立身的基本价值。斯金纳则知晓,如果要毁灭人之为人,就要釜底抽薪,破坏这两个基本价值。
第14章 制度的创建
科学和思想不能由投票或者民意决定。
第15章 审查:褊狭和快捷的制度性不是人类性格中独立的部分,也不是纯粹的生理需求,而是一个人基本价值观的复杂混合体。
第16章 教育公平
公平原则最大的问题在于难以公平地付诸实践。
第17章 我能做什么?
你要坚信,思想对于你和你的生命都很重要。如果你能将这种信仰贯彻在日常生活中,你就会发现很多启蒙别人的机会。
第18章 不要错失良机
毁掉一个国家有两种方法:独裁或者混乱。独裁意味着尸横遍野,混乱则会让文明机构瓦解。
精彩书摘
《安·兰德丛书:谁需要哲学》:
哲学不能直接回答你是在纽约还是在桑给巴尔岛([译注]位于坦桑尼亚东北部的岛屿),只能教给你怎样判断身处何方。哲学最基本的用处在于告诉你:你身处的世界是否遵循自然法则和知识。哲学帮助我们了解:世界是不是稳定的、坚固的、绝对的:或者我们是否身处在未知的喧嚣中、人类认识不了的神话中、不能预测难以知晓的混沌中:或者人类的认识能力在此是否无能为力,周围环境中日常所见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周遭事物是独立于人类存在的,还是由人类的思想建构的;客观存在是人类认识的客体还是主体;客观事物是永久保持自己的存在,还是能被人类的思想,比如某种愿望所改变。
依据不同的认识标准,对个体行为的本质、个人理想的性质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这类思想都属于形而上学,是对存在的研究,或者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说,是“作为存在的存在”(beingquabeing),也是哲学的基础。
无论你对第一个问题得出什么结论,你都会觉得有必要继续追问:我是怎么知道这些的。因为人类不是万能的、永远正确的,所以人类一直在探索新的知识,同时人类还要验证思想正确与否。人类通过推理获得知识,还是通过超自然力量的启示得到知识?推理思辨是人类鉴别和综合感性知识的一种机能吗?或者说人类具有天生的理念,在人类出生之前就深深植根在头脑中?推理思辨就足以使人类认识现实,或是人类还拥有强于推理的认识机能?人类的认识能获得确定性吗,或是人类天生注定要永远处在疑惑状态中?根据你设定的标准不同,你拥有的自信和对成功的概念是全然不同的。对这类事情的答案,属于认识论(epistemology)的范畴,是关于知识的理论,即主要是研究人类的认知途径。
形而上学和认识论,是哲学两个主要的理论基础。除此以外,伦理学(ethics)也是哲学的分支,可以被看作是哲学的工具。伦理学并不适用于所有事物,只是规范人类的行为,但是它对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影响:性格、行为、价值观以及人际关系。伦理和道德形成一套价值体系,指引人类的选择和行动——这也是人类生活的组成部分。
我开头讲述的故事中,宇航员在陌生的星球上无所适从,是因为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方,也不晓得如何去求证。所以只有具备世界观,认识论,对自身本质有清醒的认识,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在深入研究伦理学之前,你必须回答形而上学和认识论的问题:人类是一种理性的动物,可以理性地对待现实,还是一种非理性的动物,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无能为力,随波逐流?人类能够实现不断的进步,并分享进步的欢乐,还是人类注定要面对失败和灾难?回答了这些问题后,你可以进入伦理学的问题:对于人类而言,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原因何在?人类首要的考虑是追求幸福,还是逃避痛苦?人类应该以自我实现,还是自我毁灭作为人生目标?人们应该追求自己的价值,还是把别人的利益凌驾于个人利益之上?人们应该追求幸福,还是自我牺牲?对上述问题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我在此没有必要再一一指出。你们在自己身上和周围人们身上,都可以看到。
伦理学对上面的问题的回答,决定了人们在生活中如何处事,这又引向哲学的第四个分支学科——政治学,即关注社会体系中的规则。作为哲学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政治哲学不会直接告诉你具体在一周的哪一天获得多少天然气供应,而只是让每个公民都清楚,政府有权力对任何事情施加限量供应。
……
安·兰德丛书:谁需要哲学 [Philosophy:Who Needs It]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安·兰德丛书:谁需要哲学 [Philosophy:Who Needs It]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