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尼爾.藍道/著,馬修.佛瑞德列剋/繪
齣版:原點齣版
語種:繁體中文
頁數:220
裝幀:平裝
尺寸:15 cm * 20 cm
ISBN:9789866408694
齣版日期:2013-01-17作者序01、開場要強
02、起述要晚
03、用演的,別用說的
04、電影製作三階段
05、電影行話
06、線上支齣VS.線下支齣
07、跟緊動作
08、隱藏動作
09、發現動作
10、用視覺手法呈現心理狀態
11、掌握背景故事
12、有缺點的主角比完美更具說服力
13、用反派來推翻真理
14、開始,中間,結尾
15、劇本一頁=銀幕一秒
16、什麼東西岌岌可危?
17、創造明確具體的追求目標
18、執行完美簡報
19、高概念電影可以用一句話解釋清楚
20、安排強而有力的「轉摺」
21、好片名要能道齣電影的精髓
22、情節是真實事件;故事是情感事件
23、故事和電影裡的某個角色有關;主題和普遍的人類境況有關
24、這是誰的故事?
25、打造難以忘懷的進場印象
26、創造情境
27、用不同的鏡頭說故事
28、別讓主角變成被動式人物
29、用道具透露性格
30、眼睛每秒約可接收20個影像
31、結構不佳,到瞭第二幕就會掛掉
32、最好的故事結構要融於無形
33、每一場戲都必須透露新訊息
34、每一場戲都必須有衝突點
35、奇幻故事片要盡早設定規則
36、動畫片讓你有機會「揮灑」想像力,但非「揮霍」想像力
37、把場景化為角色
38、在黑色電影,每個人都是墮落鬼
39、第四道牆
40、對白和真正的講話不同
41、幫你的角色進行匿名測試
42、場麵調度
43、小心童星、動物和液體!
44、節省時間—和金錢
45、攝影棚或外景?
46、燈光
47、清理視線
48、根據每場戲的氣氛喊「ACTION」
49、再拍一次
50、要有計畫,但請享受意外
51、做好準備,等待意外發生
52、電影新手的幾個特徵
53、180度假想線
54、三等分法則
55、保留喘息空間
56、讓角色靠近一點
57、電影是三度空間
58、確認所有人員在做同一部電影
59、要有讓觀眾鼓掌叫好的精采高潮
60、每部電影都是懸疑片
61、隨機假設
62、把衝突拉高到存在層次
63、協助觀眾牢記你的角色
64、挖深一點
65、電影、小說、電視,或舞颱劇?
66、電影重導演;電視重編劇
67、電影是化無形為有形的小說
68、喜劇不隻是開玩笑
69、好劇本都是令人滿意的改寫本
70、把退件視為一種過程
71、誰是交會點?
72、濛太奇
73、不同鏡頭訴說不同故事
74、用單一主題貫串多段式情節
75、量身打造視覺主圖像
76、節奏和拍子
77、用剪接說故事
78、用切齣鏡頭強化動作場麵
79、好配樂
80、讓角色展現破釜沉舟的決心
81、好角色
82、設定倒數時鐘
83、大聲讀齣來
84、選角不能隻看長相
85、排練不隻是為瞭演員
86、讓演員有事可做
87、行為比話語更響亮
88、想拍電影,就看電影
89、埋頭挖壕溝
90、過去就讓它過去
91、和別人打成一片
92、短一點
93、刪的重要
94、碰巧 VS. 不巧
95、掛燈籠
96、別過度濫用觀眾的好意
97、機器神
98、真我就是高潮
99、高潮之後,盡快走人
100、淨化
101、你就是自己的主角 這些課程,孕育瞭107座金像獎278座艾美獎80座金球獎62座電影獨立精神獎
◎最受歡迎的UCLA電影課,逾60年的電影精英授課菁華
◎電影大師柯波拉、導演Tim Robbins、金獎紀錄片導演Gibney、金獎剪接師Scalia等人入行啟濛的第一課
◎不去好萊塢,就能學到美國電影工業的行規與實務經驗法則
◎從行話、預算、導演、編劇到運鏡,101堂融閤大師經驗法則、職場座右銘的好電影入手關鍵
◎第一本傳授用「影像」說好故事的基本常識,看懂好電影寫給專業工作者,也適閤影評及愛好者。
二十年前UCLA的一堂《十誡》鏡頭賞析課,開啟瞭作者人生的電影之路。從UCLA畢業生到教師,作者尼爾˙藍道的電影知識承襲瞭逾60年歷史的UCLA授課精華。這些課程曾孕育齣大導演柯波拉、金獎紀錄片導演Gibney、金獎剪接師Scalia、《繼承人生》導演Payne、《Stand by me》導演Reiner、《班傑明的奇幻旅程》、《驚爆內幕》編劇Roth、《侏羅紀公園》、《不可能的任務》、《蜘蛛人》、《印第安納瓊斯》、《星際戰警 》王牌編劇Koepp、《自由大道》導演Lance Black、《慾望城市》催生人Darren Star、《越過死亡線》編導Tim Robbins等人……。
身為國際性編劇顧問,藍道教學之餘,也與20世紀福斯、迪士尼、環球和哥倫比亞等公司閤作劇情片,並為華納兄弟、Touchstone、時代生活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拍過電視試播帶。為瞭讓大傢不必像他當年茫然摸索,更快上手,看齣電影好壞,他將UCLA電影授課精華濃縮為101堂課,與所有愛好者與從業人員分享,揭露好電影,如何好的關鍵。
不論廣告、微電影、劇情片、紀錄片,好故事該如何開場?哪十三種電影手法一齣招,立刻曝露你是電影菜鳥?劇本一頁等於銀幕幾秒?好鏡頭,如何善用三等分法則?好主角,如何有缺點而非比完美?好片名,如何一語雙關,又好聽好記?好故事,如何用演的,不用說的? 如何簡報,是美國電影工業認可的有效方式?敘事結構不佳,為何第二幕就見真章?動畫片的重點是「揮灑」想像力,而非「揮霍」想像力?拍片過程如何省下時間又省下金錢?為何大導演說,偉大的作品是因為準備好等待意外發生?所有電影人都該把退件視為一種過程?
說好故事,既睏難又容易,從youtube上po影片、廣告、產品行銷到微電影,從紀錄片到劇情片,麵對影像無遠弗屆的強大溝通力和敘事力,如何說個好故事,讓觀眾起立鼓掌?這些你原本以為的專業力,現在已廣泛運用在自我行銷和產品行銷上瞭,如何充實基本影像力,拍齣好片,看懂好片,就看這一本。
關於好電影,你明白這些事嗎?
◎用演的,別用說的!
◎把內心世界視覺化
◎有缺陷比完美的主角更具魅力
◎開始要強而有力
◎創造吊人胃口的慾望之物
◎用一句話道齣一部片的精髓
◎善用「但是」的爆發力
◎情節是肢體的事件,故事是情緒的事件
◎故事關心的是角色,主題關心的是人性
作者簡介
尼爾.藍道(Neil Landau)
美國編劇,代錶性的電影和電視劇本包括:《打工淑女》(Don’t Tell Mom the Babysitter’s Dead)、《新飛越情海》(Melrose Place)、《天纔小醫生》(Doogie Howser, M.D.)、《豪勇七蛟龍》(The Magnificent Seven)、《一生兩次》(Twice in a Lifetime)等。曾為20世紀福斯、迪士尼、環球和哥倫比亞等公司閤作劇情片,並為華納兄弟、正金石影片(Touchstone)、時代生活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拍過電視試播帶。他是國際性的編劇顧問,並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電影、電視和數位媒體學院任教。居住於洛杉磯。
繪者簡介
馬修.佛德烈剋(Matthew Frederick)
為建築師、城市設計師、教師,著有《建築的法則:101個看懂建築,讓生活空間更好的黃金法則》(原點齣版),和「我學到的101件事」(101 Things I Learned)係列的創造者、編輯和插畫傢。住在麻州康橋。
譯者簡介
吳莉君
國立颱灣師範大學歷史係畢業,譯有《觀看的方式》、《觀看的視界》、《我們在此相遇》、《霍布斯邦看21世紀:全球化,民主與恐怖主義》、《建築的法則》、《包浩斯人》、《設計是什麼?》、《光與影》、《建築的危險》、《設計的方法》等書。任職齣版社多年,現為自由工作者。
坦白講,我購入這本書是抱著一種“朝聖”的心態。我們這些業餘愛好者,總是在尋找那種能瞬間點亮思維的“靈光一閃”的時刻。UCLA的電影課程,那可是全球電影人纔的搖籃啊,能把那一套嚴謹的、經過無數次市場檢驗的教學體係濃縮成冊,其價值不言而喻。我希望看到的,是那種直擊痛點的分析——比如,為什麼有些劇本在初稿時平平無奇,卻能在經過幾次“大咖”的指點後脫胎換骨?那些所謂的“電影大師”的經驗,絕非空穴來風,而是無數次試錯後沉澱下來的寶貴財富。我希望能找到那些教科書上不會寫的“潛規則”,瞭解敘事節奏的微調如何能瞬間提升觀眾的代入感,或者燈光角度的細微變化如何能影響人物的情緒張力。如果這本書能讓我明白,那些看似信手拈來的精彩橋段,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縝密的邏輯和計算,那它就值迴票價瞭。我期待的,是一種係統性的、可復製的創作思維模型,而不是零散的感悟。
評分市麵上那些關於編劇技巧的書籍,很多都停留在“三幕劇”的框架內打轉。我對這本匯集瞭UCLA精髓的教材抱有更高的期待,即它是否能提供更具前瞻性的視角。電影藝術在不斷進化,新技術層齣不窮,如今的“法則”必然需要融入對新媒體敘事、跨平颱體驗的思考。我想知道,在如今觀眾注意力極度分散的環境下,如何通過更具顛覆性的開場、更緊湊的情節設置,來“鎖定”觀眾。更重要的是,我關注“101堂課”這個數字,它暗示著內容的全麵性和深度。我希望它不僅僅是關於“寫什麼”,更是關於“如何做”——如何管理創作團隊的預期,如何在預算限製下做齣最佳的美學決策,甚至是如何與發行方進行一場高水平的、基於藝術價值的博弈。這是一本實戰手冊,而非空洞的理論說教,這纔是它真正的價值所在。
評分這本厚厚的書,光是名字就讓人心潮澎湃,仿佛已經聞到瞭好萊塢的空氣。《預售》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神秘和期待感,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一直對電影製作背後的“硬核”知識充滿好奇,市麵上很多書要麼過於理論化,要麼就是蜻蜓點水般介紹一些花邊新聞。但這本據說匯集瞭UCLA電影課精華的著作,似乎提供瞭一條直達行業核心的捷徑。我期待它能像一位資深製片人坐在我旁邊,手把手教我如何將一個模糊的想法,打磨成能震撼人心的劇本,再到如何與導演、攝影師進行有效溝通,確保最終成片能精準地傳達齣最初的藝術意圖。我尤其關注那些關於“如何預售”的部分,這不僅僅是商業技巧,更是對故事市場潛力的精準預判,是藝術與商業完美結閤的體現。我希望能從中學到如何構建一個“必看”的故事結構,讓觀眾在走齣影院後,還能久久迴味其中的精妙之處。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張通往專業殿堂的入場券,讓我對電影製作的敬畏之心更添瞭一份實操的信心。
評分閱讀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種對“工匠精神”的緻敬。電影製作是集體智慧的結晶,而這本書似乎試圖揭示隱藏在這背後,那些精英們共同遵循的職業操守和美學標準。我特彆好奇,那些在好萊塢叱吒風雲的導師們,是如何定義“成功”的?是票房數字,還是評論界的認可,抑或是對電影史産生的影響?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種成熟的視角,讓人理解藝術的價值往往需要時間來沉澱。如果能從中捕捉到一絲絲關於如何保持創作初心的探討,那將是非常寶貴的收獲。我們總是在談論技術和敘事,但最終支撐起一部偉大作品的,是創作者的品格和對媒介的熱愛。我期待從這些大師的經驗中,學習到如何在高壓的商業環境中,依然能夠守護好自己內心深處那個對“完美鏡頭”的執著追求。
評分最近看瞭太多被流量裹挾的“快餐式”影視作品,心中難免有些失落。所以,我更傾嚮於從這本書中汲取一些關於“永恒價值”的養分。《預售》這個概念,在我看來,遠超齣瞭簡單的資金迴籠,它代錶著對作品生命力的信心。真正的“好電影的法則”,不應該僅僅關注如何迎閤當下的熱點,而更應該關注如何構建能跨越時間、跨越文化的普適性主題。我希望這本書能深入探討人性深處的衝突、道德睏境的復雜性,以及如何通過視覺語言來錶達那些難以言喻的情感。我設想中的大師課程,會教導如何從最平凡的生活中提煉齣史詩感,如何用最簡潔的畫麵講述最宏大的故事。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套對抗短期潮流的“內功心法”,幫助創作者建立起堅實的藝術內核,那麼它對我的吸引力將是巨大的。我希望讀完後,我的審美標準能夠被重新校準,不再輕易被浮華的特效或短暫的爭議所迷惑。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