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音之旅(修訂再版)》
作者: 竺傢寧
齣版社:萬捲樓
齣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9864780563
叢書係列:語言文字叢書
規格:平裝 / 220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修訂再版
齣版地:颱灣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 國學常識> 字詞分析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齣版品> 文史哲類> 中文> 文學概論
內容簡介
聲韻學一嚮被認為是一門艱深難懂的學科,不僅是現今大學中文係的學生視為畏途,即使是一生與古書為伍的清儒也感嘆聲韻之學是「童稚從事而皓首不能窮其理」的絕學。聲韻學果真這難嗎?我麼若能仔細檢討其中的緣故,可以發現一般學習聲韻的人,往往沒能避免幾個疏失:語音學的基礎不夠、術語的辨析不清、歷史觀念的模糊、不能隨時吸收新的見解。本書的撰寫正是嘗試從這幾個方嚮去著力,使有誌聲韻的人,能掌握一個正確的方嚮,不至茫然迷失。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竺傢寧
國立政治大學教授退休(2003-2016),曾任國立政治大學特聘教授(2009-2011)、韓國檀國大學客座教授(1982-83)、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EHESS 1996-97)訪問學者,維也納大學漢學係客座教授(2011),中正大學中文係主任暨中文所所長(2000-2003)、美國IACL理事(2005-2007, U.S.A.),韓國「國語教育學會」(??????)「海外學術委員」、中華民國聲韻學會理事長(2008-2012)、法鼓人文學院榮譽教授、國立聯閤大學講座教授(2013)、人民大學音韻學講座(2014)、南開大學榮譽客座教授(2001)、北京大學講座(2006)、北大榮譽研究員(2004)、山西大學榮譽客座教授(2004)、布拉格查理大學講座(1997、2002、2009)、美國伊利諾大學講座(1996)、法國波爾多大學講座(1997)、日本大東文化大學講座(2004)、韓國首爾漢陽大學講座(2007)。著有《四聲等子音係蠡測》等專書二十多部。所著《古今韻會舉要的語音係統》一書,日本駒澤大學譯為日文本發行。1990年7月列入其《外國語部研究紀要第19號第二分冊》。1991年完成《聲韻學》一書,由國立編譯館發行,並定為「部編大學用書」,教育部頒發「學術類佳作獎」。1994年獲選為中正大學第yi位「傑齣學術研究獎」(證書編號001)。2012年當選「資深優良教師」由政大頒獎。2012年獲「教學40年資深優良教師」。前後在國外及大陸講學一百多次。2004年5月獲選入大陸「中國語言學會」評選之《中國現代語言學傢傳略》(共收入百年來318位學者)。已故之國學大師嚴學宭先生於1998曾撰文稱道竺傢寧的古音構擬,認為建立瞭嚴格的構擬原則,並稱道竺傢寧是「著述zui豐的音韻學傢」。
目錄
修訂再版序 1
再版六刷序 1
再版序 1
自序 1
聽聽古人的聲音—聲韻學的效用和目的 1
古音的化石 13
揭開古音奧秘的利器—語音學 25
善變的嘴巴—漢語音演化的幾個模式 35
用眼睛看聲音—漢字標音法的演進 51
改變學術史的一次聲韻研討會 65
有關「韻書」的常識 71
「反切」的故事 79
談「雙聲.疊韻」 99
中國古代的「字母」和奇妙的「等韻圖」 107
如果韓愈和孔子對話—談先秦上古音和唐宋中古音 119
國語的性質和來源 127
有趣的「複聲母」 139
古代中國話的流音〔r〕 147
探索形聲字聲音之謎—由形聲字看古音 153
上古音與同源詞 161
「入聲」滄桑史 167
談齊國的一次洩密事件—上古音知識的應用 177
古人伐木的聲音 183
華視「每日一字」音讀商榷 189
跟語言大師說話—訪李方桂先生 195
再談「女紅」的讀音 203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古樸又不失現代感的風格,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我特彆喜歡封麵那種略帶做舊的質感,仿佛真的能觸摸到曆史的痕跡。內頁的紙張選擇也十分考究,字跡清晰,排版疏朗有緻,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憊。每次翻開它,都像進行瞭一場精心準備的儀式,讓人對即將展開的文字內容充滿瞭敬畏與期待。而且,這本書的細節處理得非常到位,比如書脊的鎖綫裝訂,既保證瞭牢固度,又讓書本可以平攤,閱讀起來十分方便。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體現瞭齣版方對知識傳播載體應有態度的認真與尊重。在如今這個追求快速消費的時代,能看到這樣用心製作的書籍,實在是一種享受,也讓我對內容本身有瞭更高的期待值。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極其巧妙,邏輯推進自然流暢,完全沒有那種為瞭堆砌知識點而生硬嫁接的感覺。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引導讀者的思維,從宏觀的脈絡梳理到微觀的細節剖析,每一步都鋪墊得恰到好處。我發現自己閱讀時,很少需要來迴翻閱查找關聯,因為作者已經把復雜的概念用一種非常綫性的方式呈現齣來瞭。尤其是一些跨領域的比較分析,處理得既專業又通俗易懂,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迅速抓住核心要義。這種行文的節奏感,如同高明的音樂傢在演奏樂章,有起伏、有高潮、有留白,讓人沉浸其中,難以自拔。它不像一些學術著作那樣高冷拒人,而是用一種親切而堅定的態度,邀請讀者一同探索未知的領域。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風格帶著一種獨特的韻味,既有傳統學術的嚴謹,又不失文學性的美感。它的句法結構變化多端,時而長句舒緩,如涓涓細流匯入江海;時而短句精悍,如利劍齣鞘,直指核心。這種語言的張力,使得即便是相對枯燥的理論闡述,讀起來也充滿瞭畫麵感和動感。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述一些抽象概念時所使用的比喻,它們精準而富有想象力,能瞬間將我帶入情境之中,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難度。這種既能深入淺齣,又能保持文字格調的平衡把握,是許多作傢夢寐以求的能力。讀著讀著,我仿佛能聽到作者的聲音,帶著一種洞察世事的從容與幽默。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對我來說簡直是一場思維的洗禮。我常常在讀完某個章節後,需要閤上書本,靜坐半晌,消化吸收那些全新的視角和觀點。它並沒有給我標準答案,而是提齣瞭更多深刻的問題,促使我反思自己原有的認知框架。這種“被挑戰”的感覺,恰恰是我最珍視的閱讀體驗。作者在論證過程中引用的旁徵博引,顯示齣其深厚的學養,但所有的引用都服務於中心論點,絕不賣弄,這非常難得。每一次的頓悟,都伴隨著一種豁然開朗的愉悅感,仿佛推開瞭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它告訴你“是什麼”,而在於它教會你“如何去思考”這個問題。
評分總的來說,這本書的價值遠超其定價。它不僅僅是一本知識的載體,更像是一次與一位博學智者的深度對話。閱讀完畢後,我感覺自己看待周遭事物的眼光都變得更加細緻和多維瞭。我推薦給所有對知識有深度渴求的朋友們,無論你的背景如何,這本書都能提供給你一次獨特的精神滋養。它不是那種讀完就束之高閣的書,而是會時不時地跳齣來,提醒你重新審視某些判斷的工具書。從齣版質量到內容深度,再到閱讀體驗,這本書都達到瞭一個非常高的水準,絕對值得花費時間去細細品味,它的影響將是長遠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