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PIE國際出版編輯部
语言:繁体中文
装帧:平裝
页数:192
出版:積木文化
尺寸: 17cm×23cm
ISBN:9789864590902
出版日期:2017-05-02漢、日、歐文字體排版原則與案例,全數網羅在本書中!以成為獨當一面的設計師而努力吧!
★設計師必備的印刷知識★
1 文字與排版 2 色彩與配色 3 影像 4 多頁印刷品的製作
5 廣告文宣的製作 6 制式印刷品的製作 7 印刷和裝訂
印刷品集結了各領域專業人士的心血,諸如編輯、撰稿、攝影師、插畫家、修圖師及印刷廠師傅等等,並結合眾多工序才得以完成。
書籍、雜誌、出版物和廣告之間的細部流程雖有所差異,但是基本流程皆為「企劃→編輯→設計.製作→印刷.加工」。
原則上,設計師負責的是其中的設計、頁面版型製作和視覺選擇,以及文字和圖片編排等等。設計師要設計到什麼地步因案而異,然而,為了能順利地製作,預先瞭解各工序的流程和基本知識非常重要。
不論你想成為平面設計師,或是已經在從事設計方面的工作,這本書都是專門為你量身訂做。除了基礎知識之外,還包含各種疑難雜症的解答。
希望能在你感到疑惑時,助你一臂之力,請讓這本書和其中的可愛角色常伴你左右吧~
【本書特色】
◎以大量一目瞭然的圖表和插圖講解,是一本實戰性百分百的工具書。
◎所有和平面設計印刷品相關的問題,都可以在這本書中得到解答。
1 設計師的工作有哪些?設計、製作的工作流程概述 ……………………082 設計師的工作環境1:必備的基本硬體………………………………… 10
3 設計師的工作環境2:必備的基本軟體 …………………………………12
※ 製作團隊由哪些人組成?…………………………………………………………14
1 文字與排版
4 認識文字以成就好設計:字體的幾種基本種類…………………………16
5 規則比漢文字體更嚴謹?:歐文字體的種類 …………………………18
6 粗?細?系列?何謂字體粗細和字體系列 …………………………… 20
7 級數?點?瞭解文字大小及換算方法 …………………………………22
8 設計的重要組成元素:易於閱讀的精美文字編排 …………………… 24
9 字體和文字排版會影響內文觀感及易讀性 ……………………………34
10 追求更加完美的文字排版:理解中歐文字併用的方法 …………… 38
11 渡辺、渡邊及渡邉??認識異體字 …………………………………… 40
12 「細線」、「粗線」?線條的樣式名稱 …………………………… 42
13 種類繁多的符號:各種符號的名稱和用法……………………………44
2 色彩與配色
14 何謂三原色:瞭解色彩的基礎知識 ………………………………… 50
15 認識色彩給人的感覺:瞭解色彩運用在設計上的效果 ……………54
16 熟記配色基本規則 ……………………………………………………56
17 認識彩色印刷 …………………………………………………………58
3 影像
18 點陣圖?向量圖?數位影像的基礎知識 ……………………………66
19 何時要交?工作職掌怎麼分?影像的各種處理流程 …………………72
20 首先,學習應事先熟稔的基本修圖法 ………………………………… 78
21 正片?負片?何謂4×5 ?傳統相片的基礎知識 …………………… 80
22 瞭解剪裁、去背、出血??相片的活用方法 ……………………………82
23 直接交給印刷廠製版也沒問題!認識超級便利的PDF …………………… 84
※ 影像相關副檔名列表 …………………………………………………………………88
4 多頁印刷品的製作
24 首先,牢記書籍構成元素及其名稱 ………………………………………90
25 認識雜誌的組成元素及其名稱 ……………………………………………94
26 A 版、B 版、四六版、菊版??包羅萬象的書刊大小和紙張規格 ………96
27 裝幀設計的必要元素以及各部分的尺寸細節 ……………………………98
28 設計完稿時一定要設定的裁切線和出血 …………………………………102
29 瞭解版型設計中最重要的版心配置 ………………………………………104
30 利用InDesign 製作版型 …………………………………………………108
31 如何產生視覺動線及節奏?打造充滿魅力的版面設計 …………………114
32 以精確修正文字為目標:文字校對的流程與實例 ………………………118
5 廣告文宣的製作
33 生活周遭常見的廣告媒體:夾頁廣告的製作要點 ……………………122
34 紙張的千變風貌!折頁廣告的摺法和製作要點 ………………………126
35 傳統而值得信賴的廣告媒體:報紙廣告的細節與尺寸 ………………130
36 極其搶眼,吸睛度爆表!車廂內廣告的名稱與製作要點 ……………132
※ 關於素材使用的著作權問題 ………………………………………………………134
6 制式印刷品的製作
37 DM、問候卡、邀請函??明信片和信封的製作要點 ……………………136
38 CD、DVD 的設計和包裝:相關製作物的尺寸和細節 ………………140
39 決定你給人的第一印象:名片的製作要點 ……………………………142
※ 檢驗設計優缺點的方法!……………………………………………………………144
7 印刷和裝訂
40 熟悉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從交付原稿到印製完成 ……………………146
41 如何區分CMYK:彩色印刷、雙色印刷的原理 …………………………148
42 以印版類型分類:簡單介紹4 種印刷方式 ………………………………150
43 閃亮、凹凸、富有手感??透過實例,瞭解印刷加工! …………………152
44 香香的、亮亮的,而且還能吃?透過圖解,學習印刷加工 ……………154
45 你想不到的都有!瞭解特殊油墨及印後加工 ……………………………156
46 正式印刷前的試印:顏色校正的種類和檢查重點 ………………………158
47 頁面順序編排錯亂?印刷中不可或缺的拼版 ……………………………162
48 對書刊品質和成本影響重大!瞭解印刷用紙的絲向和利用率 …………164
49 種類太多,不知從何下手?印刷用紙的種類及用途 ……………………166
50 質感、價格、顯色:如何挑選印刷用紙 …………………………………168
51 書帖如何變成一本書:瞭解基礎裝訂工序 ………………………………170
※ 看懂印刷報價表! ………………………………………………………………………174
附錄
交稿不出錯 ………………………………………………………………………176
檔案管理不出錯 ………………………………………………………………180
疑問、疑難雜症:Q&A; 問答集 …………………………………182
副檔名一覽表 ……………………………………………………………………186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感十足,那种沉稳的色彩搭配和清晰的字体选择,让人一眼就能感觉到这是一本专业又实用的书籍。我拿起它的时候,首先就被那种纸张的质感吸引了,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觉作者在制作这本书的时候也是下了不少功夫的。内容上,它似乎没有过多地纠缠于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名词,而是非常接地气地从设计师日常会遇到的实际问题入手。比如,关于色彩模式的转换,那种从RGB到CMYK的转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色差”问题,书中是不是提供了很多案例和直观的图示来解释?我特别期待它能详细讲解不同印刷工艺对最终效果的影响,比如UV、烫金、模切这些“加分项”技术,它们在设计阶段需要注意哪些预留和规范,而不是等到打样或大货出来才发现效果与预期相去甚远。如果它能提供一套标准化的文件检查清单(Preflight Checklist),那就太棒了,这样每次交付前都能心中有数,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沟通成本。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包装和初步印象,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手把手教你如何避开那些看似微小却能致命的印刷“坑”。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本身,也是检验其内容质量的一个隐性标准。如果一本讲印刷排版的书,其自身的版式、字距、行距处理得杂乱无章,那无疑是一种讽刺。我希望这本书的内页设计是极简而高效的,信息层级分明,重点突出。比如,在讲解不同纸张的特性时,如果能配上不同纸张纹理的实际照片,哪怕是黑白照片,也能帮助读者建立起对“纸感”的初步认知。此外,关于出血线(Bleed)和安全区域(Trim/Safe Area)的界定,书中是否提供了一个通用的、可以快速套用的模板结构?毕竟,每一次设计项目,这些基础设置都得重复操作一遍。更进一步说,如果作者能结合一些具体的设计案例,比如一张名片、一个折页、一本画册,从设计稿的诞生到最终成品的全过程进行拆解分析,对比“正确做法”和“错误做法”的最终效果图,那样的对比冲击力会非常强。这种“犯错成本”的直观展示,远比空泛的理论说教来得有效得多,能让读者立刻明白“为什么必须这么做”。
评分我个人对印前准备环节的复杂性感到头疼,尤其是那些与软件设置相关的技术细节。我推测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能将那些原本需要多年经验积累才能掌握的“行业潜规则”或“操作窍门”系统地整理出来。例如,关于渐变网点的处理,如何设置才能避免出现“阶梯状”的横纹(Banding)?在设计带有透明度效果的元素时,PDF预检时常会报错,这本书有没有提供针对性的预检报告解读和解决方案?我尤其关注关于异形裁切和特殊工艺的交接规范,比如,如果设计中需要用到模切线,这个线条应该用什么颜色、什么线型来定义,以及在导出文件时需要注意什么通道的设置,这些都需要极度细致的说明。如果作者能够深入到软件(如Adobe InDesign或Acrobat Pro)的具体操作界面,用“傻瓜式”的步骤来指导读者完成高标准的印前预检设置,那就太棒了。这本书,我希望它能成为我工作流程中的一个“质量把关人”。
评分说实话,我对技术类书籍的要求一直很高,它们必须要有深度,但又不能让人望而却步。这本书的定价虽然不算便宜,但从它能提供的价值来看,绝对是物超所值的投资。我猜想,它一定花费了大量篇幅来剖析DTP(桌面出版)环节中的那些“陷阱”。很多新手设计师,甚至是一些有点经验的设计师,在处理图层叠套、文字转曲、矢量与位图的混用时,常常会踩到雷区。比如,涉及到专色油墨(Spot Color)的设置,如何正确地在设计软件中指定潘通色号(Pantone),以及在导出PDF/X文件时,对陷印(Trapping)的处理,这些都是决定最终印刷品成败的关键细节。我希望这本书能用大量的截图和步骤分解,将这些复杂的流程“流程化”,让读者可以像操作说明书一样去遵循。特别是关于不同分辨率的图片在印刷中的应用,如果能清晰界定“多少DPI才够用”以及“放大到多少倍会模糊”的黄金标准,那就太贴心了。期待它能成为我案头必备的“避坑圣经”,让我在面对挑剔的客户和严格的印刷厂时,能够自信地拿出专业水准。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强调了“避开陷阱,完美呈现设计效果”,这暗示了它不仅仅是讲“如何做”,更重要的是讲“如何不犯错”。对于我这种需要与不同印刷厂合作的设计师来说,不同厂家的设备和标准可能存在细微差异,这本书是否提供了一个通用的、可以作为与供应商沟通的“技术基准”?例如,关于油墨的覆盖率(Ink Coverage)的限制,如果总墨量超过了某个百分比,印品可能会出现干燥慢、背面蹭脏等问题,书中应该给出了明确的百分比范围和调整建议。此外,关于文件交付的命名规范和文件格式的选择(比如PDF/X-1a, PDF/X-3等),哪种最保险?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与印刷厂沟通的“话术”和“标准问询清单”,帮助设计师在初期就将所有可能产生误解的地方提前规避掉。这本书如果能让读者在面对任何印刷要求时,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底气十足,那它就成功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