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廣東涼茶》
作者:施旭光/主審、蔡華文/主編
尺寸:寬15cmx高21cm 大卅二開
國際書號(ISBN):9789621464729
出版社:萬里機構.得利書局
頁數:272
裝幀:平裝
印刷用色:四色
出版日期:2017-07-01
語種: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
本書圖文並茂地講解了飲用涼茶的常識、廣東涼茶的淵源、傳統製作工藝和現代生產情況。
重點介紹針對85個病症近300種實用保健涼茶方,每種涼茶方都從【功效】【配方】【製法】【主治】【用法】【禁忌】【方解】七個方面作闡釋,不僅提供藥廠批量製藥的大劑量比例,也提供了一般家庭自行煎煮的用量,還有茶劑及沖劑的用法用量。
作者簡介
施旭光/主審
醫學博士,廣州中醫藥大學方劑學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導師;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內科門診主任醫師;廣東省高校“千百十”人才工程校級培養對象。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方劑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現代中醫學雜誌》編委。長期從事中醫方劑學、中醫內科學的教學、科研和臨床工作。善於用中醫方法治療內料常見病和疑難雜症,在中醫養生保健、藥膳食療、中醫治未病等方面有較深入的研究。
蔡華文/主編
嶺南文化研究者。
目錄
前言
章 何謂廣東涼茶
第二章 飲用涼茶的常識
(一)飲用涼茶的理論指導
(二)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
1.平和質(A型)
2.氣虛質(B型)
3.陽虛質(C型)
4.陰虛質(D型)
5.痰濕質(E型)
6.濕熱質(F型)
7.血瘀質(G型)
8.氣鬱質(H型)
9.特稟質(I型)
(三) 飲用涼茶的注意事項
第三章 廣東涼茶的製作工藝
(一) 廣東涼茶的傳統製作工藝
(二) 廣東涼茶的現代加工工藝
(三) 廣東涼茶現代製作工藝流程
(四)廣東涼茶國際標準研究
第四章 涼茶的實用方
呼吸系統病
涼茶
病毒性流感茶
感暑中暑涼茶
痰多咳嗽涼茶
支氣管擴張涼茶
肺結核涼茶
消化系統病
肝炎涼茶
急性胃腸炎涼茶
通便涼茶
循環系統病
降血壓涼茶
高脂血症涼茶
降糖涼茶
消脂減肥涼茶
甲狀腺腫涼茶
治療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涼茶
痛風涼茶
小兒病
小兒出水痘涼茶
治麻疹涼茶
流行性腮腺炎涼茶
嬰幼兒夏季熱涼茶
百日咳涼茶
小兒肺炎涼茶
嬰幼兒夜啼涼茶
小兒疳積涼茶
小兒厭食涼茶
小兒傷食症涼茶
小兒盜汗涼茶
急驚風涼茶
治鵝口瘡涼茶
小兒腹瀉涼茶
治遺尿涼茶
幼兒急疹涼茶
兒童多動症涼茶
婦科病
經前期緊張涼茶
治經行先期涼茶
月經過多涼茶
痛經涼茶
閉經涼茶
崩漏涼茶
治帶下病涼茶
產褥感染涼茶
催乳涼茶
回乳涼茶
急性乳腺炎涼茶
乳頭溢液涼茶
治夢交涼茶
外陰瘙癢涼茶
盆腔炎涼茶
子宮肌瘤涼茶
更年期綜合症涼茶
男科病
治陽痿涼茶
固精涼茶
強中涼茶
治血精涼茶
急、慢性炎涼茶
增生涼茶
陰囊濕疹涼茶
囊癰涼茶
耳鼻喉齒科病
急性結膜炎涼茶
麥粒腫涼茶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涼茶
口腔潰瘍涼茶
牙痛涼茶
牙齦出血涼茶
急、慢性咽炎涼茶
聲嘶與失音涼茶
急性扁桃體炎涼茶
鼻出血涼茶
鼻竇炎涼茶
排泄系統病
膽囊炎、膽石症涼茶
泌尿系感染涼茶
泌尿系結石涼茶
痔瘡涼茶
皮膚病
黃褐斑涼茶
濕疹涼茶
帶狀皰疹涼茶
蕁麻疹涼茶
治藥疹涼茶
化妝品皮炎涼茶
銀屑病涼茶
痤瘡涼茶
酒渣鼻涼茶
其他
煙酒過多涼茶
案桌疲勞涼茶
用「腦」過度茶
我必须强调一下这本书在“系统性”上的出色表现。它不是零散的知识点罗列,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从凉茶的历史源头讲起,逐步过渡到药材的辨识、配方的组成逻辑,再到具体的应用场景(如暑湿、燥热、内火旺盛等),最后探讨了现代凉茶的发展和挑战。这种层层递进的结构,使得读者可以非常顺畅地吸收知识,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蔡华文先生在梳理这些复杂脉络时,展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使得即便是对中医理论不甚了解的读者,也能清晰地把握住核心概念。我尤其赞赏它对一些常见误区的澄清,比如“凉茶并非人人可饮”的忠告,体现了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了解广东凉茶文化、历史、药理的一部不可多得的权威参考书,实用性与学术性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值得反复研读。
评分作为一个从小在北方长大的人,对岭南湿热气候的调理方式一直充满好奇,这本书完美地解答了我的疑惑。书中对于“湿”和“热”在人体内如何作祟,以及凉茶如何针对性地进行清热祛湿,讲解得非常清晰有力。作者施旭光先生的文字功底深厚,逻辑性极强,他没有回避凉茶的“苦”,而是深入分析了这种苦味背后的药效和口感平衡之道,让人对这种传统饮品油然而生敬意。特别是关于“药食同源”的理念在凉茶中的体现,书里举了好多实例,比如如何用一些食材来中和药材的寒性,使得药性更温和。我原本以为凉茶就是一味药,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它其实是一门关于气候、地域、体质相互作用的精妙科学。读完后,我不仅对广东凉茶有了更深的理解,甚至开始重新审视我们北方一些传统的药膳和汤水,这种跨地域的文化借鉴和启发是非常宝贵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真的让人眼前一亮,看得出香港万里机构在出版制作上的用心。纸张的质感很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不像有些学术书籍那样轻飘飘的。更让我惊喜的是,那些“图说”的部分,色彩还原度极高,无论是药材的纹理还是老照片中的场景,都仿佛触手可及。我特地对比了书里一些早期凉茶铺的影像资料和现在的对比,那种历史的变迁感非常强烈。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就像是跟着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在岭南的街巷里穿梭,听他娓娓道来每一味草药的故事,以及它们如何融入广东人的日常生活中。它并非一本高冷的学术专著,而更像是一本精致的“生活美学指南”,成功地将复杂的药理知识用一种非常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即便是初次接触中医养生的人,也能轻松上手。这本书绝对值得放在书架上细细品味,时不时翻阅一下,总会有新的感悟。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仅仅介绍“凉茶配方”的范畴,它深入挖掘了凉茶背后的社会文化生态。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凉茶铺的变迁、凉茶师傅的传承方式的描述,我看到了一个鲜活的、与时俱进的民间医疗体系。书中提到的那些老字号凉茶铺,不仅仅是卖饮品的店铺,更是社区信息交流的中心,是老广们情感寄托的地方。这种“烟火气”的描述,让冰冷的药材一下子有了人情味。尤其欣赏作者对“非遗”传承的关注,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保持凉茶的本真味道和核心价值,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议题。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思考,我们现代社会过度依赖速效化学药物,是否错失了这种慢工细活、注重整体调理的传统智慧?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去反思我们对待自身健康和传统文化的态度。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以前对广东凉茶的认知就停留在“苦口良药”这个层面,看完之后才发现里面蕴含了多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作者们对各种药材的性味、归经讲解得非常透彻,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理论堆砌,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尤其是那些图文并茂的部分,清晰地展示了不同药材的形态,对于我这种只认识几味常见药材的“门外汉”来说,简直是救星。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不同凉茶配方差异的探讨,同一个“五花茶”,在不同地区、不同师傅手里,配方和功效都会有细微的变化,这种“一地一味,一人一方”的精妙之处,体现了传统智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书里不仅仅是教你怎么“治病”,更多的是在引导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顺应自然,调和阴阳,这种理念对于现代快节奏生活下的人们来说,太有指导意义了。我甚至开始尝试自己去了解和搭配一些温和的草本饮品,体验那种回归本源的宁静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