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形陌路──葉錦添的創意美學》
作者:葉錦添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7年07月
語言版本:中文(繁)
頁數:392 頁
版次:第 1 版
裝幀:平裝
ISBN:9789620441943
分類:藝術及音樂 > 電影 > 電影藝術家及其作品
內容簡介
本書是葉錦添三十餘年美學實踐和美學思考的整體呈現,集中談及他多年來在電影、舞台、裝置、影像等各領域的傑出的藝術作品。從較早的大家熟知的影視作品《大明宮詞》、《臥虎藏龍》、《風聲》、《1942》,到舞台作品、攝影作品、當代藝術人偶Lili,葉錦添與包括雲門舞集、當代傳奇劇場、漢唐樂府、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Wilson)、楊麗萍、弗蘭克.德貢(Franco Dragone)、賴聲川、阿庫.漢姆(Akram Khan)的眾多知名導演、藝術家及藝術團體多次合作。他所提出並踐行的「新東方主義」美學,更影響着對東方藝術之美的理解。
書中另以感性和思辨的筆觸,寫到了滋養他豐沛藝術創作的哲學、美學、地理、歷史文化之源,並以豐富而具體的藝術創作案例,來闡釋他的美學實踐和理念。
本書圖文並茂,非常精美,以大量美輪美奐的圖片展示出這位大師的傑出創作。書中近二十萬字的豐富內容,多角度展示葉錦添藝術的文化源頭和創作的心路歷程。
名人推薦
葉錦添的創作是感覺的藝術,也是人的藝術。許多時候他都是從人的角度來思考、感受,然後付諸設計。故他的作品每每能從精雕細琢之中令觀者欣賞到美的喜悅,從實感之中讓人感受到人性的溫馨。
──吳宇森
葉錦添的舞台服裝與造型極出色,艷麗奪目。基本上是「加法」,布料頭飾富麗細緻地疊上去,大處小節充滿精心巧思,他為漢唐樂府設計的服裝,為《醮》和《樓蘭女》設計的造型都是台灣舞台的經典。
──林懷民
與我合作的美術指導中,他是ZUI勤於跟我作抽象溝通的一位,這對導演有時是一種挑戰,卻又是很大的啟發。這種特質使他成為我良好的切磋對象,尤其是通過困苦的《臥虎藏龍》一片的製作,他成為我少數「務虛」的知交。
──李安
葉錦添帶給我的衝擊不只是所謂唯美的服飾,而是一種欣賞習慣。一個開放的美學思想。因為他的思想就是狂放的,無拘無束的。
──李少紅
跟葉錦添合作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看到自己的戲劇理想,通過服裝就能夠展示出來,感到神奇!我們合作的《如夢之夢》中,葉老師幫戲設計了四百多套服裝,除了主角ZUI絢麗的旗袍、洋裝、燕尾服,還有一般路人所穿的一切服裝。這讓我驚訝,也讓我敬佩。敬佩的不只是敬業精神和工作能量,更是他對不同時代的瞭解,對每一個角色的瞭解,對人性的瞭解,更重要的是,對作品本身的深度理解。
──賴聲川
搭建橋樑是葉錦添的使命:他憑借對世界的遠見及對本土文化的深刻理解,醞釀出「新東方主義」,以強大的融合性在昔時和之間搭建橋樑;他也通過將時尚、設計、平面藝術、舞台藝術等門類互相關聯,在不同藝術之間搭建橋樑。在人與人之間,他同樣搭建橋樑。
──弗蘭克.德貢
葉錦添敢於挑戰宏大,又專注細節。他對空間的理解開放、空靈,給觀眾自由賦意的餘地。用這樣的創作理念,他既打造出讓觀眾重返亞洲歷史的設計,又引領大家進入未經想象的未來。這樣的鮮明風格令他在螢幕和舞台上的作品具有極高辨識度,深受藝術界和好萊塢影壇等多方厚愛。
──米拉.奈爾
作者簡介
葉錦添
遊走於當代藝術創作、電影美術、服裝設計等多個領域的藝術家。他曾憑藉電影《臥虎藏龍》獲得奧斯卡「ZUI佳藝術指導」和英國電影學院「ZUI佳服裝設計」,是獲此殊榮的華人藝術家。他所提出並踐行的「新東方主義」美學,更影響着對東方藝術之美的理解。近年來,葉錦添在創作上打破了多重邊界,橫跨攝影、錄像、雕塑、裝置等多種藝術形式。
曾以多種語言出版多部作品集:《不確定時間》、《繁花》、《流白》、《中容》、《ROUGE--L’ART DE TIM YIP》、《寂靜 幻像》、《神行陌路》、《神思陌路》等。
这本书的内容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但从目录的布局和章节的标题来看,就能感受到它横跨多个领域、触及文化深处的野心。它似乎不满足于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美学展示”,而是试图去挖掘那些隐藏在创作肌理之下的哲学思辨和时代背景。我预感,读进去之后,会像潜入深海一样,需要极大的专注力和思考的勇气。这可能不是一本可以轻松消遣的书,更像是一份邀请函,邀请读者一同进入一个复杂、多维度的创意宇宙。我期待它能揭示出那些隐藏在光鲜作品背后的挣扎、取舍和最终的顿悟,那种从“神”到“形”的转化过程,一定充满了令人着迷的张力。
评分我更关注的是,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种“可操作性”的启发。很多关于美学和设计的书籍,常常停留在理论的云端,让人看了心潮澎湃,却不知如何落地。我非常好奇,叶锦添先生是如何将那些抽象的灵感,转化为具体可感的视觉语言的。如果书中能穿插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比如某个舞台布景或者电影场景的构思过程,那就太棒了。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套思考的框架,帮助我们这些在各自领域努力的人,学会如何从零散的火花中提炼出属于自己的“神形”。与其说是学习一种风格,不如说是学习一种看世界、解构世界的方法论,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原版”智慧。
评分从港台原版这个标签来看,我立刻联想到了那个特定年代的文化土壤。那个时期,香港和台湾的艺术界正处于一个极其活跃和多元的交汇点,既吸收了西方先锋思潮,又深深植根于本土的传统文化。这本书作为“原版”,想必保留了最原始、最未经修饰的表达方式和思考脉络。我期待它能捕捉到那种独特的时代气息,那种在快速变迁中对身份认同、对传统重塑的迫切感。相比于后来的精修版本,我更愿意直接面对那个创作现场的声音,哪怕有些直接到近乎粗粝,也比被过度包装后的“安全”版本要来得鲜活和震撼。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那种纸张的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透着一股子时间的厚重感,不像现在很多轻飘飘的印刷品。封面设计更是巧妙,那种留白和色彩的搭配,透露出一种深邃的思考,让人还没翻开内页,就已经能感受到创作者试图构建的那个“陌路”的世界。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上处理的那些微妙之处,比如字体选择的粗细和间距,都仿佛在无声地讲述着故事。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和一位老匠人对话,能从中体会到那种对手工艺的执着和对美学边界的不断探索。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经过精心打磨的艺术品,光是放在书架上,都能为整个空间增添一份沉静而有力量的气息。
评分对我来说,购买这样一本关于“创意美学”的书,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激发自身的想象力,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我希望它能像一面棱镜,将光线分解成绚烂的色彩,照亮我平时可能忽略的创作盲区。我期待在阅读过程中,能被那些大胆的、甚至是有些“离经叛道”的观点所震撼,从而激发自身的反叛精神和实验欲望。一本真正好的美学书籍,不应该只是提供答案,而应该提出更好的问题,引导读者自己去探索那些尚未命名的领域。我已经准备好迎接一场智力上的挑战,去理解这位大师眼中,形与神之间那微妙而永恒的张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