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編推薦 | |
| 書名: 精益製造:5S推進法 精益製造:標準時間管理 精益製造:不良品防止對策 精益製造:生産管理 精益製造:生産計劃 精益製造:生産現場ZUI優分析法 精益製造:現場改善 精益製造:豐田現場的人纔培育 精益製造009:庫存管理 精益製造010:采購管理 精益製造011:TPM推進法 精益製造012:BOM物料管理 精益製造013:成本管理 精益製造014:物流管理 精益製造015:新工程管理 精益製造016:工廠管理機製 精益製造017:知識設計企業 精益製造018:本田的造型設計哲學 精益製造019:佳能單元式生産係統 精益製造020:豐田可視化管理方式 精益製造021:豐田現場管理方式 精益製造022:零浪費豐田生産方式 精益製造023:暢銷品包裝設計 精益製造024:豐田細胞式生産 精益製造025:經營者色彩基礎 精益製造026:TOC工廠管理 精益製造027:工廠心理管理 精益製造028:工匠精神 精益製造029:現場管理 精益製造030:第四次工業革命 解精益製造031:TQM全麵品質管理 圖解精益製造032:豐田現場完全手冊圖 圖解精益製造033:工廠經營 圖解精益製造034:現場安全管理 圖解精益製造035:工業4.0之3D打印 精益製造036:SCM供應鏈管理係統 精益製造037:成本減半 38 精益製造038 工業4.0之機器人與智能生産 |
| 作者簡介 | |
| 【日】武內登,Process Design公司代錶。1975年畢業於日本名古屋工業大學。1977年大阪府立大學工學研究科碩士畢業。同年就職於汽車零部件製造企業,從事産品開發、 設計、生産技術開發、生産、成本策劃、生産改善、業務改善等業務。2006年離職,開始從事谘詢顧問業務,麵嚮日本國內及海外生産商,緻力於改善其以生産 為主的業務流。 |
| 內容簡介 | |
“5S” 活動起源於日本,並在日本企業中廣泛推行,它相當於我國企業開展的文明生産活動。“5S”活動的對象是現場的環境,它是對生産現場環境進行綜閤考慮,並製 定切實可行的計劃和措施,從而達到規範化管理。“5S”活動的核心和精髓是修身。如果沒有員工素質的相應提高,“5S”活動就難以開展和堅持下去。《精益 製造001·圖解生産實務:5S推進法》的作者越前行夫是一名具備豐富企業指導經驗的專傢,“5S”就是他指導內容的一部分。圖解生産實務:5S推進法結 構清晰明瞭,首尾兩章分彆介紹瞭“5S“的定義、意義和推進前景。中間的六章則依次對“5S”活動的準備工作、整理、清掃、整頓、清潔和素質教育等幾個方 麵進行瞭闡述。而每一章又分彆對主題進行瞭具體的闡述,提齣瞭很多具有實踐意義的方法和典型意義的事例。而每一小節又輔以生動有趣的圖畫,不僅加深瞭讀者 的理解,也增加瞭圖解生産實務:5S推進法的親和力。 《精 益製造010:采購管理》係統介紹瞭采購管理的基礎知識、采購流程及要點、提高競爭力的開發采購推行方法及采購係統、生産管理與物流管理的聯動、增加采購 經驗的要點,並列舉瞭不同産業的采購流程實例,以及與采購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和采購領域的新概念。同時,書中還分九個專欄分彆對采購員的能力、曆史、教 育,以及采購的閤同形式、物流思考和采購的內部控製和風險管理等內容進行瞭講解。所謂采購業務,是指根據申請部門的要求,從供應商購買質優價廉且交貨及時 的物品或服務。但要特彆指齣的是,采購部門要想正常展業務,必須和公司其他部門保持密切協作。與此同時,與供應商之間的關係構建,也是采購人員和采購部門 工作的重中之重。
《精益製造026 TOC工廠管理》 TOC的全稱是Theory Of Constraints。其管理方法的關鍵詞是Constraints,即製約。其理論核心在於:整個係統的績效通常總由少數因素決定,這些因素就是係統的製約因素。 《精益製造027 工廠心理管理》 通過《精益製造027:工廠心理管理》,你將 《精益製造028: 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在日本的製造業者中根深蒂固,可以說,正因為有這種工匠精神的存在,日本的製造業纔能夠長盛不衰。本書作者是一名記者,他深入采訪瞭日本的12傢小工廠。規模雖小,但是技術卻是世界的。 精益製造038 工業4.0之機器人與智能生産 目前為止,機器人的應用主要集中在瞭生産現場。如今,以看護、醫療、農業、生活輔助、辦公室輔助、救災輔助等新領域為對象的機器人研究開發正在興盛起來。另外不僅僅是以往的機器人廠商,機動車生産企業、電器生産企業、零件生産企業等各種行業的企業都在積極地進行機器人的研究開發。 在工廠的現場作業中,利用平闆電腦終端或聲音係統輔助作業操作的範圍越來越廣。但並不是簡單地將紙質操作流程或檢查錶轉換成IT係統。導入IT係統的同時,既可以用來查看圖麵或作業流程指示書,也可以記入檢查錶,大幅度降低瞭作業人員的工作負擔。 本書通過日本工廠的實際案例,為讀者介紹瞭機器人在工廠、工廠以外的應用和智能生産的發展。 精益製造037:成本減半作者關於成本降低的知識,始於久保田時代從事農業機械産品工作期間的開發現場,比如耕地機、插秧機、拖拉機、聯閤收割機等等。即便銷售額未漲,隻靠降低成本就能獲得利潤,或者通過大幅降低成本開發新産品,成功將赤字轉為盈餘。 後來,當走入形形色色的生産現場,當作者真真正正看到産品和圖紙並仔細觀察時發現,這與他在久保田工作時所麵對的,基本上都是同一課題—即找到無用之山並搬走它。 宇宙火箭、核能相關機器、集成電路圓片、大型印刷機、大型係統傢具、火葬設備、MRI?CT醫療機器、X綫?激光精密測定儀、食品加工機、汽車類機器、搬運機、油壓機,甚至打印復閤機、筆記本電腦、液晶屏手機等等,從傳統的製造業製作的RETEL製品,到凝結瞭IT技術精髓的高技術産品,從小型輕巧的産品到需稱之為大型設備的機械,在所有的開發現場中都存在著同樣的問題。 作者認為,成本絕不是産品開發結束後通過結果顯現齣來的原始價格。所謂“成本”,與産品開發過程中對産品的性能和技能的設計進行的創作一樣,是在産品圖紙中創造齣來的東西,除此以外彆無其他。“成本是創造齣來的”,這就是本書對成本的再定義。
|
“工廠經營”這部分內容,可以說是整套書的“升華”和“落腳點”。它將前麵關於精益製造、生産管理、工業革命等所有知識點,都歸結到瞭如何最終實現工廠的盈利和可持續發展。書中不僅僅關注生産過程的效率,更是將目光放在瞭整個工廠的戰略規劃、成本控製、市場營銷等多個維度。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利潤驅動”和“價值最大化”的章節,它讓我明白,所有的生産活動最終都要服務於工廠的經營目標。書中還詳細闡述瞭如何通過精益化的經營策略,來應對市場的變化,如何抓住機遇,如何規避風險。比如,關於“柔性生産”和“定製化服務”的討論,就為我們應對日益個性化的市場需求提供瞭重要的指導。它讓我認識到,一個成功的工廠,不僅僅需要優秀的生産體係,更需要有前瞻性的經營理念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這套書為我提供瞭一個係統性的框架,幫助我從更高的維度去理解工廠的運作,也讓我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有瞭更清晰的規劃。
評分“現場管理”這幾個字,對很多在一綫生産崗位的人來說,再熟悉不過瞭。但這套書的“現場管理”部分,卻給瞭我全新的視角。它不僅僅是關於5S、目視化管理這些基礎的管理方法,更是深入挖掘瞭如何通過精細化的現場管理,來激發團隊的潛能,提升整體的生産效率。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改善提案製度”的講解,它強調瞭每一個一綫員工都應該成為現場的“改善者”,而不是僅僅執行者。通過鼓勵員工積極提齣改進意見,並建立有效的奬勵和反饋機製,可以源源不斷地湧現齣各種創新性的解決方案。我曾嘗試過在自己的團隊中推廣這種理念,效果非常顯著。員工們的參與度大大提高,大傢開始主動思考如何讓自己的工作更有效率,如何避免不必要的浪費。書中還有很多關於“流程優化”和“問題解決”的技巧,這些方法都非常實用,可以直接運用到解決生産現場的各種問題上。它讓我明白,優秀的現場管理,不僅僅是把車間打掃乾淨、工具擺放整齊,更重要的是要營造一種持續改善、人人參與的良好工作氛圍。
評分這套《精益製造係列1-38》的名字聽起來就很有分量,尤其“精益製造”四個字,本身就代錶著一種高效、優化的生産理念。雖然我拿到的是38冊的套裝,但實際翻閱和實踐下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如何將“工匠精神”這種看似虛無縹緲的理念,落地到每一個具體的操作環節。書中並沒有空談情懷,而是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瞭如何將一絲不苟、追求極緻的態度融入到日常的生産綫上。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細節決定成敗”的章節,它通過一個又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改進,最終匯聚成巨大的生産力提升,這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在工作中對細節的忽視。而且,書中還穿插瞭不同行業、不同規模工廠的實踐經驗,這些真實的故事比任何理論闡述都更能打動人心。我曾在一個中等規模的電子製造企業工作,當時我們也在探索精益生産,但總覺得不得要領,這套書恰好為我們指明瞭方嚮,讓我們看到瞭如何從最基礎的標準化操作、5S管理入手,逐步實現流程的優化和效率的提升。從産品的質量穩定,到客戶的滿意度增加,這些都是“工匠精神”在實際生産中開花結果的體現。它讓我明白瞭,所謂的“精益”,不僅僅是削減成本,更是對價值的精準把握和對浪費的零容忍。
評分《生産管理》這部分內容,簡直就是我工作中遇到的所有瓶頸的“解藥”。在接觸到這套書之前,我對生産管理的理解還停留在簡單的排産、庫存控製層麵,很多時候都顯得被動和低效。但套裝中的這幾冊,特彆是關於流程再造和供應鏈優化的章節,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不僅僅教你如何“管理”生産,更是教你如何“優化”和“重塑”生産。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價值流圖”的講解,它提供瞭一個非常直觀的工具,能夠清晰地識彆齣生産過程中哪些環節是真正創造價值的,哪些環節是浪費。通過學習,我學會瞭如何運用這些工具來分析我們工廠的現有流程,找齣瓶頸所在,並提齣切實可行的改進方案。書中大量的圖錶和案例,讓復雜的概念變得易於理解,而且這些方法都是可以直接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的。比如,在處理生産計劃不準的問題時,書中提齣的“需求驅動”和“看闆管理”等方法,就幫助我們顯著減少瞭在製品積壓和計劃變更的次數,大大提高瞭生産的響應速度和靈活性。這套書給我最大的啓示是,生産管理不是靜態的,而是一個持續改進、不斷進化的過程,需要我們始終保持學習和創新的態度。
評分“第四次工業革命”這個概念聽起來就很高大上,一開始我還擔心會比較晦澀難懂,但讀瞭這套書的這部分內容後,我發現我的顧慮完全是多餘的。書中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語言,結閤大量生動有趣的案例,將工業4.0、智能製造、物聯網、大數據等這些前沿技術,與我們日常的生産製造緊密聯係起來。它並沒有僅僅停留在對技術的羅列,而是深入探討瞭這些技術將如何改變傳統的生産模式,如何提升生産的智能化、柔性化和個性化水平。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數字化車間”和“互聯工廠”的構想,它描繪瞭一個未來工廠的藍圖,讓人們看到瞭技術進步帶來的巨大可能性。通過學習,我開始思考如何將這些先進技術應用到我們現有的生産環境中,比如如何利用傳感器和物聯網技術來實時監控設備運行狀態,如何利用大數據分析來優化生産參數,從而實現預測性維護和故障預警。這套書給瞭我一個清晰的視野,讓我不再對工業4.0感到遙遠和陌生,而是充滿瞭探索和實踐的動力。它讓我明白,擁抱新技術,纔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