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 苏芩推荐阅读版本。
★ 国际心理学家卡伦·霍妮极其畅销、广具影响力、非常通俗易懂的心理自助读物。
★ 如何处置我们心中的孤独、迷失、疯狂和热爱?了解自我内心冲突,重建人生自信的心理学。
霍妮在本书中对现代人内心冲突的研究与分类,涵盖了所有的人格类型,不管是哪个阶层、年龄和职业的人,都可以在书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重要的是,她不仅从心理学层面帮助你分析问题,让你看清自己,还从心理治疗的角度提出行之有效的办法。
目录:
前言
导论
部分
神经症冲突和试着去解决
章
激烈的神经症冲突 002
第二章
基本冲突 015
第三章
近他人 032
第四章
抗拒他人 051
第五章
疏远他人 064
第六章
理想化形象 092
第七章
外化作用 113
第八章
和谐假象和辅助手段 132
第二部分
冲突得不到解决的后果
第九章
畏 惧 146
第十章
人格衰竭 159
第十一章
绝 望 189
第十二章
施虐倾向 203
结论:如何解决神经症冲突 203
在线试读:
爱的读者,很高兴你翻开了这本经久不衰的心理学著作《我们内心的冲突》。
这是一本将人的内心世界描写得入木三分的精神分析著作,“一面读,一面分析和自省,有背脊发凉、醍醐灌顶的感觉”。人的心理都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所在。那些内心的彷徨失序、冲突挣扎可能无法为外人所见,却真实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过度热情却小心翼翼地近他人,下意识地与他人保持距离,用表面的强大掩饰内心的虚弱,用幻想的理想化形象取代真实的自己……这一切的背后可能是恐惧、不安全感、失望、讨厌自己等我们没有意识到的问题。
通过阅读,我们能更清晰地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观察自己、分析自己,从而尝试改变自己。虽然本书仅用一章提纲挈领地写了心理疗愈的可行性,但能认识到本身问题的存在,就已经是一种治疗;而心理学家证实,人们可以在带有一些心理问题的情况下,依然正常地生活。
作为卡伦·霍妮的成熟之作,这本书不仅在理论上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而且达到了心理学著作中鲜有的哲学高度。
这是一场发现自我的心灵之旅,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多么希望在路的尽头,
能轻轻地对自己唱一句:
那些伤我终于为你都一一抚平。
献给对未来怀有期待的你们。
愿你不虚此行。
你是真的喜欢某人,还是觉得应该喜欢他就自以为喜欢上了他?
看到人离世,你是真的感到悲伤,抑或只是习惯性地表达哀悼?
你是真的希望成为某种人,还是仅仅因为这种人受人尊敬且收入丰厚?
……
本书指出,由于深受生活环境的影响,我们总是与我们想成为的人背道而驰,于是产生了这些足以主宰我们人生的内心冲突。为了解决这些冲突,我们不但自欺欺人地虚构了各种“理想化意象”,通过“外化”把责任推给他人,还基于不同的性格倾向发展出一系列各不相同的防御策略:顺从型选择了近他人、对抗型选择了抗拒他人、疏离型选择了疏远他人。但这些策略更像是精致的代偿与逃避,不但没有消除冲突,反而使我们深感恐惧、焦虑和绝望,无法真诚地投入任何关系或者工作中,觉得一切已经定型,再也不会有所好转,在糟糕的道路上越陷越深。
作为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卡伦霍妮相信,人都有成长的愿望,会一直愿意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因此,她认为,只要改变了产生冲突的条件,就能真正解决它们。本书指出了我们在被内心冲突困扰时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冲突的切实方法,让我们学会处置内心的孤独、疯狂、迷失和热爱,收获内心的完整、成熟和安宁,重建人生自信,更加勇敢而健康地活下去。
......作者简介:
20世纪重要的精神分析思想家之一,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霍妮是社会心理学批的倡导者之一,主张以文化决定论取代弗洛伊德的生物决定论。卡伦·霍妮一生著作颇丰,《我们内心的冲突》和《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是她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在这本书里,霍妮展示了对人心理活动与矛盾惊人的洞察力,使读者很容易把自己和身边的人“对号入座”。
01234567890123456789这本书最让我着迷的是它对“理想化自我”的剖析。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一个关于“理想的自己”的画面,这个画面可能来自于童年的期盼,也可能来自于外界的投射。我们努力地去靠近这个理想化的自我,甚至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牺牲了真实的自我。书里详细地描述了这种“理想化自我”是如何形成,又是如何成为我们内心的牢笼。我开始对照自己的经历,发现自己确实一直在扮演着一个“应该成为”的角色,而忘记了“我本来的样子”。这种觉察让我感到一阵心悸,同时也燃起了重新找回真实自我的渴望。这本书并非鼓励我们彻底放弃追求,而是引导我们区分,什么是源自内心的真实召唤,什么是被外界强加的枷锁。
评分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一场自我疗愈的旅程。它并没有提供简单的“治愈”方法,而是通过深入的剖析,让我理解了许多曾经困扰我的心结。我开始明白,那些让我感到痛苦的习惯,那些让我难以释怀的情绪,都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源于内心深处某种未被满足的需求,或者某种被压抑的情感。书中的一些论述,直击我多年来不愿触碰的伤口,但正是这种直击,才让我有机会去清理和修复。我不再试图逃避内心的冲突,而是开始学着与之共处,学着去理解它,甚至学着从中汲取力量。这是一种缓慢而深刻的改变,让我对人生的理解,对自己的认知,都上升到了一个新的维度。
评分读完一本让我灵魂震颤的书,感觉像是被剥开了层层伪装,直面内心最深处的挣扎。这本书不是那种轻松易读的读物,它要求你停下来,认真地审视自己,去剖析那些让你感到焦虑、不安、甚至痛苦的根源。我一直以为自己对自己的了解已经足够,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更多隐藏在表面之下的东西。它没有提供现成的解决方案,而是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引导我一步步去探索。我开始反思自己那些看似合理的行为模式,原来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用一种看似安全的方式,来逃避那些我们不愿面对的脆弱。书中的某些章节,简直就像是在描绘我自己的内心独白,那种被深刻理解的感觉,既让人心疼,又充满了力量。它让我明白,内心的冲突并非一种缺陷,而是成长中必经的阵痛。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在于它对“人际关系”的解读。我一直以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无非是付出与回报,是得与失的计算。然而,这本书却揭示了更深层的原因:我们很多时候,是在试图通过他人的认可来填补内心的空虚,是在用一种病态的方式去寻求“被爱”。我回想自己过往的许多经历,那些为了迎合别人而压抑自己,那些因为得不到期待的回应而备感失落的时刻,原来都源于一种内心深处的匮乏。作者并没有简单地指责,而是用充满同情和理解的笔触,去剖析那些看似合理的“防御机制”。我开始意识到,真正的关系,是建立在自我接纳的基础之上,是能够允许自己不完美,也能接纳他人不完美。这种觉醒,让我对未来的交往方式有了全新的期待。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自我实现”部分,触及了我内心最柔软也最坚硬的部分。我们常常被社会灌输各种成功的定义,被要求成为某个“标准”的模样。然而,我们内心的声音,却可能一直在低语着另一种可能性。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曾经为了迎合外界而放弃的那些微小的愿望,那些被我深埋起来的才华。它让我开始审视,我所谓的“追求”,究竟是为了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内在需求,还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赞许?这种反思的过程是痛苦的,因为意味着我可能需要放弃一些我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东西,去拥抱那些更真实、但也可能更艰难的道路。但同时,它也带来了一种解放感,一种重新掌控自己人生的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