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克尔凯郭尔文集》的第七卷。全书论述了基督教的爱为研究对象,对基督教的“爱的隐秘生活以及它在它的果实之上的可辨性”、我们的“去爱我们所见到的人们”的义务、爱是律法之圆满、爱是良心的事情、我们的“去驻留在相互所亏欠的爱之债务中”的义务等。本书写作体现了作者作为基督教神学信仰者对基督教的批判。,也体现了基督教学者对基督教的反思精神。
##这将只是一位神 这几乎是一种物 我拒绝把你变成一个客体 甚至当它是一个被爱的客体
评分##这将只是一位神 这几乎是一种物 我拒绝把你变成一个客体 甚至当它是一个被爱的客体
评分##1 当你在比较爱,计算着谁爱谁更多些,你也就没在爱了。2 若要爱他人,得先预设或坚信他人是爱自己的。我们无法真正爱一个心里认为不爱自己的人。
评分##喜欢
评分##人们对爱有一种观念,认为它是“钦敬”的张开的眼睛,它寻找各种优越和完美。所以人们抱怨自己寻找得徒劳。因为爱其实倒是“容忍”和“宽厚”的闭着的眼睛,它不去看缺陷和不完美。
评分##“真正的献身则是放弃所有对生活的要求”
评分##以前不理解C·S路易斯的“寻找自我,最终只会找到仇恨、孤独、绝望、愤怒、毁灭,只有寻找基督才能找到上帝”,在克尔凯郭尔从信、望、爱的讲述中有了感触。人之所以背离上帝,是因为上帝给了人自由意志,它是精神无根性的起因,是人走出乐园的开始,一旦人有一渴望这世上万事万物都不能满足,那精神就将陷入孤绝无依,飘零不定的状态,回望乐园便是接下来失落和恐惧中的信靠,这也许就是他在《恐惧与战栗》里说的精神考验“隐秘的人的伦理任务是走出这种隐秘,从精神上的考验中走出,成为在普遍性中开敞自己的存在”。上帝的儿子成为人,为的是更多的人成为上帝的儿子。如果没有经过这艰难痛苦(在隐秘精神中)的过程,便不会有重生,更不会成为上帝的子民。对这类人而言,生活的目的是不断向那故乡行进,可回归上帝的路需要道德上多少且持续的努力啊
评分##克氏的书每一本书都是他天才思想发出的“尖利闪电”,都是在开辟新的疆土,且环环相扣。《致死的疾病》讲了人的存在状态是绝望。本书马上开出药方:爱,基督教的爱。开篇写道:爱是从哪里来的?爱是从哪里获得它的本原和它的渊源?这对于人来说,真的是一个极好的问题,是应该被列为最高优先级的问题啊!记得克尔凯郭尔有一句话:所有“理解”的共同秘密在于,去理解意味着你要高于那被理解的东西。从这个角度来说,一种比人类高的存在:上帝,就是说的通了。而爱只能是来自或者等于——克氏认为是等于,上帝。话说,读本书时,读到流眼泪竟然有两次,克尔凯郭尔可以说是最好的牧师了。
评分##1 当你在比较爱,计算着谁爱谁更多些,你也就没在爱了。2 若要爱他人,得先预设或坚信他人是爱自己的。我们无法真正爱一个心里认为不爱自己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