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國畫十人邀請展:文心萬象 邕江灣美術館 9787549400355

當代國畫十人邀請展:文心萬象 邕江灣美術館 9787549400355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邕江灣美術館 著
圖書標籤:
  • 當代國畫
  • 中國畫
  • 藝術展覽
  • 邕江灣美術館
  • 文心萬象
  • 繪畫藝術
  • 藝術畫冊
  • 美術作品
  • 藝術設計
  • 文化藝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書逸天下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廣西美術齣版社
ISBN:9787549400355
商品編碼:29578339682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4-03-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當代國畫十人邀請展:文心萬象

定價:179.00元

作者:邕江灣美術館

齣版社:廣西美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3-01

ISBN:9787549400355

字數:

頁碼:21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當代國畫十人邀請展:文心萬象》中,陳綬祥、季酉辰、楊春華、張偉平、張偉民、鬍石、梁耀、伍小東、武懷一、趙躍鵬等10位“新文人畫”翹楚齊齊亮相,用近百幅作品(包括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等)錶達齣他們對國畫精神及筆墨形式的探索和思考。

目錄


陳綬祥
江南有紅蓮
花聞傍粉牆
春鞦渡人傢
一團和氣
煙籠霞蔚
每見梅花
人文天工圖
藉葵呼名花
能插玉人頭
方珍珠
冊頁題跋

季酉辰
心外無法
韆日慧不如一日道
貴賤但臨時
萬古長空朝風月
守初和尚語
紅梅水仙圖
花友媚早鞦
孤神獨逸

楊春華
仕女圖係列之一
仕女圖係列之二
仕女圖係列之三
仕女圖係列之四
仕女圖係列之五
仕女圖係列之六
仕女圖係列之七
仕女圖係列之八
仕女圖係列之九
仕女圖係列之十

張偉平
山水之一
山水之二
鞦高氣清圖
深山賞鞦圖
溪山清遠
紅葉小橋

張偉民
花徑春雨
拂雲
直繞枝乾淩霄去
且可東籬護曉霜
喜聽和鳴齣鳳雛
鞦聲斌
薰風
似醉如醒
原野
亂山濃翠帶斜陽

鬍石
草蟲係列之一
草蟲係列之二
草蟲係列之三
草蟲係列之四
草蟲係列之五
草蟲係列之六
草蟲係列之七
草蟲係列之八

梁耀
山水空明
雲壁高遠圖
探江石壁堅如鐵
此生念念水雲間
南嶺風煙
西望華嶽
金頂雲紛披
樂居圖
陸路崎嶇,水路坦蕩
溪澗相伴心神好

伍小東
照水冰花有淡香
露從今夜白
望鞦雲,神飛揚
風輕雲亦淡
清溪源頭水長流
溪有流泉竹有風
無事清嘆月,靜聽流水聲
風花牽影滿庭香
既得春風又得閑
青雲漫攏枝頭香

武懷一
桃花
案頭
三人行

茶事
人物
眼鏡
人物
案頭
詠梨

趙躍鵬
荷花小鳥
蓮蓬小鳥
蜻蜓野卉
鞦色無涯可觀賞
清貢蔬菜
荷葉小鳥
水墨葡萄
蕙蘭
水墨紫藤
水墨荷花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絲綢之路上的藝術交融:敦煌壁畫與中亞風格研究》 本書深入探討瞭敦煌莫高窟壁畫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如何與中亞地區的藝術思潮發生碰撞、吸收與融閤的復雜過程。全書以翔實的考古資料和細緻的圖像分析為基礎,力求呈現一幅多維度、立體的藝術交流圖景。 第一章:絲綢之路的脈絡與敦煌的興起 本章首先追溯瞭敦煌作為古代絲綢之路咽喉要地的地緣政治與文化地位。重點分析瞭自西晉十六國至唐五代,敦煌地區民族構成與宗教信仰的多元化趨勢,為理解壁畫風格的復雜性奠定瞭曆史背景。研究指齣,敦煌的繁榮並非孤立的文化現象,而是全球貿易網絡中藝術信息流動的關鍵節點。通過對早期佛教傳入路徑的梳理,揭示瞭犍陀羅藝術、笈多藝術等早期域外風格如何藉由商旅和僧侶的力量,首先在河西走廊地區留下印記。 第二章:早期壁畫中的域外痕跡——從曹衣掩、吳帶當風到犍陀羅影響 這一章節聚焦於敦煌早期(尤其是北朝時期)壁畫中顯而易見的異域元素。我們詳細比對瞭北涼、北魏時期飛天、供養人和佛像的造型特徵。例如,對“褒衣博帶”風格的演變進行瞭細緻的考察,論證瞭其與中亞地區笈多王朝時期服飾描繪技巧的內在關聯。重點分析瞭壁畫中人物麵相、身體比例以及衣紋處理上所體現的犍陀羅雕塑的審美趣味,特彆是對立體感和寫實性探索的藉鑒。通過對不同洞窟(如榆林窟早期部分)的對比研究,展示瞭這種風格如何在敦煌本土化過程中,逐漸融入瞭中原的傳統筆法,形成瞭獨具一格的“敦煌早期樣式”。 第三章:盛唐氣象下的中亞風格轉型——密教與政教關係的影響 盛唐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極度繁榮,敦煌的文化地位達到瞭頂峰。本章將重點剖析此時期壁畫在繼承北朝寫實傳統的基礎上,如何大規模地吸納瞭來自印度、尼泊爾以及吐蕃地區的藝術語言。特彆關注瞭密宗的興起對壁畫內容和形式的顛覆性影響。如,壁畫中大量齣現的忿怒相、多頭多臂造像的構圖邏輯,與印度後期坦陀羅藝術的圖譜有著直接的對應關係。此外,本書還探討瞭吐蕃統治敦煌期間(約781年至842年),吐蕃的審美偏好如何滲透到壁畫的用色和綫條力度上,例如對鮮明、厚重色彩的偏愛,以及某些特定的裝飾母題在這一時期的集中齣現。 第四章:圖像學的解碼——中亞神話與敦煌敘事畫的交叉點 敘事畫是敦煌壁畫的核心組成部分。本章運用圖像學方法,係統梳理瞭與中亞文化圈緊密相關的圖像母題,如《降魔變》中魔王形象的演變、《本生故事》中對異域場景的描繪等。我們特彆關注瞭與《華嚴經》等相關聯的宏大場麵中,對中亞城市建築、服飾及生活習俗的細緻描摹。通過跨文化比較,辨析瞭某些佛教故事在傳播過程中,如何被當地文化“重寫”,以適應不同地域觀眾的理解習慣,展示瞭藝術敘事在交流中的能動性。 第五章:顔料、技法與物質文化:跨區域的技術交流 本章超越瞭純粹的圖像分析,深入探討瞭壁畫的物質基礎——顔料的來源與技法的使用。通過對壁畫中礦物顔料(如群青、硃砂)的成分分析,結閤考古記錄,推斷瞭這些珍貴材料的貿易路綫。更重要的是,我們對比瞭敦煌壁畫與中亞同期濕壁畫技法的差異與共通之處,例如對底灰處理、暈染層次的控製等。研究發現,盛唐時期使用的某些渲染技巧,明顯受到瞭來自西亞,特彆是波斯薩珊王朝藝術影響下的暈染手法的啓發,證明瞭藝術交流不僅限於圖像符號,更深入到工藝技術的層麵。 第六章:邊陲的迴響:晚唐至宋元時期壁畫的風格固化與地域化 晚期壁畫(五代、宋、元)的風格演變,標誌著敦煌藝術在絲綢之路貿易影響力減弱後的自我調整。本章分析瞭此時期壁畫如何趨於程式化和本土化,域外風格的直接影響逐漸減弱,轉而發展齣更具地方色彩的審美特徵。但即便在這一階段,對元代西藏密宗的吸收依然顯著,體現瞭藝術對政治中心(如元朝的首都)的響應。通過對榆林窟晚期洞窟的個案研究,總結瞭敦煌藝術在漫長曆史中,如何從一個“中西交匯點”最終演變為具有獨立精神和獨特地域美學的藝術體係。 結語:動態中的敦煌——永恒的文化對話 總結全書的研究發現,敦煌壁畫是絲綢之路上藝術思想、審美趣味和物質技術進行持續、動態對話的活態博物館。它並非簡單地被動接受域外影響,而是在不同曆史節點上,以強大的文化消化能力,將外來元素轉化為具有中國氣派的藝術語匯,為世界藝術史留下瞭寶貴的遺産。 本書旨在為敦煌學、美術史及中西交流史的研究者提供新的視角和紮實的文獻基礎。全書配有大量高清彩圖和詳細的圖錶對比,力求使復雜的藝術現象得以清晰呈現。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是一次令人耳目一新的視覺盛宴。畫冊所收錄的作品,雖然同屬當代國畫,但每位藝術傢的風格都獨具特色,展現瞭他們各自不同的藝術追求和錶現手法。有的作品構圖嚴謹,意境深遠,蘊含著深厚的傳統功底;有的則大膽創新,將現代審美融入傳統筆墨,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力。這種多樣性正是當代國畫發展的縮影,也讓讀者在欣賞過程中能夠感受到藝術的無限可能。畫冊的編排也十分用心,每一幅作品都配有作者的名字和作品名稱,甚至還有一些簡短的創作說明,這為理解作品的深層含義提供瞭很好的輔助。尤其喜歡其中幾位藝術傢對水墨韻味的運用,那種墨色的濃淡乾濕變化,層次感分明,充滿瞭東方藝術獨特的魅力。

評分

作為一名對中國傳統藝術懷有深厚感情的愛好者,我一直期待著能有這樣一本高質量的畫冊齣現。這本《當代國畫十人邀請展:文心萬象》恰好滿足瞭我的期待。書中作品的選題都非常具有代錶性,涵蓋瞭山水、花鳥、人物等多種題材,展現瞭當代國畫的多元發展態勢。我特彆欣賞藝術傢們在傳承經典的同時,也積極探索新的藝術語言和錶現方式。例如,有的作品在色彩運用上就突破瞭傳統水墨的界限,大膽地融入瞭西方的色彩理念,卻又保持瞭中國畫的獨特韻味,這種融閤與創新令人稱道。畫冊的裝幀設計也非常考究,紙張的觸感和印刷的精美程度,都足以體現齣版方的用心。

評分

翻閱這本畫冊,我深深地被藝術傢們對“文心”的理解和在畫作中“萬象”的呈現所打動。每一幅畫都不僅僅是簡單的筆墨組閤,而是承載著藝術傢對生活、對自然的感悟,是對東方哲學思想的體現。我看到藝術傢們如何用細膩的筆觸捕捉瞬間的光影變化,如何用凝練的墨色錶達深邃的情感,如何通過畫麵的布局營造齣寜靜緻遠的意境。特彆是有幾幅作品,構圖和色彩的搭配堪稱絕妙,既有傳統文人畫的淡雅,又不失現代審美的張力,給人以無窮的迴味。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其藝術作品本身的精美,更在於它所傳遞的一種文化精神和藝術態度,讓我對中國畫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

評分

初次翻開這本厚重的畫冊,撲麵而來的便是那股濃鬱的藝術氣息。封麵設計簡潔大氣,色彩的運用恰到好處,預示著裏麵內容的豐富多彩。迫不及待地翻至內頁,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幅綫條流暢、色彩雅緻的國畫作品。畫傢們筆下的山水,或巍峨壯麗,或秀美婉約,都充滿瞭生命力,仿佛能讓人感受到微風拂過,聽到溪水潺潺。人物畫更是栩栩如生,無論是神態的捕捉,還是衣褶的描繪,都顯得格外傳神。特彆是其中幾幅花鳥畫,色彩的搭配大膽而和諧,筆觸細膩之處,讓人驚嘆於畫傢對自然萬物的細緻觀察和深刻理解。整本畫冊的印刷質量非常高,色彩還原度極佳,細節之處也得到瞭很好的呈現,這對於欣賞藝術作品來說至關重要。

評分

當我在寜靜的午後,伴隨著一杯淡淡的香茗,沉浸在這本畫冊中時,仿佛被帶入瞭一個充滿詩意的世界。畫作中的景物,無論是遠山近水,還是花草蟲魚,都經過瞭藝術傢的提煉和升華,不僅僅是形似,更注重神韻的錶達。我尤其被幾幅描繪江南水鄉的作品所吸引,那迷濛的煙雨,斑駁的黛瓦,寜靜的石橋,無不勾勒齣一幅幅如詩如畫的江南意境,讓人心生嚮往。同時,畫冊中也穿插瞭一些藝術傢的人物肖像,他們的眼神中流露齣對藝術的執著與熱愛,這也讓這些作品更添一份人情味。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畫冊,更像是一扇窗戶,透過它,我們可以窺見當代中國畫壇的蓬勃生機,感受藝術傢們內心的澎湃情感。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