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近现代文化思想学术文丛:中国画学全史
定价:55.00元
作者:郑昶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2-01
ISBN:9787506853187
字数:
页码:424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十九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学术思想来到中国,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长期束缚国人的思想禁锢得到解放;至二十世纪初,随着清帝逊位,二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彻底宣告结束,中国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社会历史的新时代,也是思想学术的新时代。
在这个新的时代,随着海外留学的大力拓进、新学堂的纷纷建立、西学学理的广泛传播,国内各学术领域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时期,同时也造就了一批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大师。这些学术大师秉承“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后世学人表率”之旨,撰著了一批对当时及后世的中国学术发展与演进均产生巨大影响的经典学术著作。这些著作反映了中国近现代的学术研究成果,全面展示了中国现代学术体系建立及发展过程。这些大师级学人的经典著述,虽经岁月的磨洗,至今仍然璀璨生辉,在诸多学术领域发挥着广泛影响。
民国初叶处于历史激变时期的大师级学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既受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洗礼,国学功底深厚;同时又接受过西方先进学术思想的熏陶,能够熟练运用所学西方先进的学术理念和科学方法,研究国是,探求真知;更重要的一点,他们有着严谨治学的态度,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他们令人叹为观止的学术成,正是建基于这种种主客观因素之上的。
目录
序
自序
篇 实用时期
章 画之起源与成立
节 画之起源
第二节 画之成立
第二篇 礼教时期
第二章 夏商周秦之画学
第三节 图画应用与三代政教
第四节 周秦间之画家
第三章 汉之画学
第五节 概况
第六节 画迹
第七节 画家
第八节 画论
第三篇 宗教化时期
第四章 魏晋之画学
第九节 概况
第十节 画迹
第十一节 画家
第十二节 画论
第五章 南北朝之画学
第十三节 概况
第十四节 画迹
第十五节 画家
第十六节 画论
第六章 隋之画学
第十七节 概况
第十八节 画迹
第十九节 画家
第二十节 画论
第七章 唐之画学
第二十一节 概况
第二十二节 画迹
第二十三节 画家
第二十四节 画论
第八章 五代之画学
第二十五节 概况
第二十六节 画迹
第二十七节 画家
第二十八节 画论
第四篇 文学化时期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序
自序
篇 实用时期
章 画之起源与成立
节 画之起源
第二节 画之成立
第二篇 礼教时期
第二章 夏商周秦之画学
第三节 图画应用与三代政教
第四节 周秦间之画家
第三章 汉之画学
第五节 概况
第六节 画迹
第七节 画家
第八节 画论
第三篇 宗教化时期
第四章 魏晋之画学
第九节 概况
第十节 画迹
第十一节 画家
第十二节 画论
第五章 南北朝之画学
第十三节 概况
第十四节 画迹
第十五节 画家
第十六节 画论
第六章 隋之画学
第十七节 概况
第十八节 画迹
第十九节 画家
第二十节 画论
第七章 唐之画学
第二十一节 概况
第二十二节 画迹
第二十三节 画家
第二十四节 画论
第八章 五代之画学
第二十五节 概况
第二十六节 画迹
第二十七节 画家
第二十八节 画论
第四篇 文学化时期
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都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能够展现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气质的艺术形式。这本《中国画学全史》以其宏大的视野和深入的剖析,满足了我对中国绘画艺术的求知欲。书中不仅仅是对画作的介绍,更是对中国绘画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文化价值观、审美情趣的深刻挖掘。我看到了中国画家如何在笔墨之间寄托情怀,如何在山水之间寻找精神寄托,如何在人物画中展现人性的光辉。书中的论述逻辑严谨,史料翔实,语言也颇具学术深度,但又不失可读性。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梳理,例如“笔墨”、“意境”、“神似”等概念的演变和发展,这有助于我理解中国绘画的独特魅力和超越西方绘画的之处。它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绘画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一种对生命、对自然的深刻体悟。
评分这套《中国近现代文化思想学术文丛》实在太厚重了,刚拿到手里就感觉沉甸甸的,尤其是《中国画学全史》这一本,感觉翻遍了中国数千年的绘画史。我一直对中国传统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但零散地看过一些绘画史的资料,总觉得像是在看一部部断代的电影,缺乏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这本《中国画学全史》似乎就弥补了这一遗憾。从早期的岩画、陶器纹饰,到汉代的帛画、墓室壁画,再到魏晋南北朝的佛教绘画,唐宋的辉煌,元明的文人画,清代的程式化,直到近现代的革新与融合,每一阶段都详述得相当到位。我尤其喜欢它在梳理绘画流派、分析各时期代表画家及其风格的同时,还能将绘画艺术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哲学思想、政治经济紧密结合起来,让我明白绘画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深深植根于时代土壤之中。读这本书,就像是在穿越时空,亲历中国绘画艺术的演变过程,感受那种古老而又充满生命力的东方美学。它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是一部浓缩的中国文化史。
评分作为一名艺术爱好者,我经常会浏览一些绘画相关的书籍,但很多时候,它们要么过于碎片化,要么流于表面。这本《中国画学全史》给我的感觉是,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完整的知识体系。从对史前时期艺术痕迹的追溯,到历代绘画大师的艺术成就,再到近现代绘画的转型与发展,作者都进行了非常系统性的梳理。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不同时期绘画风格的对比分析,以及对各个流派代表作品的精辟解读。例如,在讲述唐代山水画时,书中不仅提到了李思训、王维的风格差异,还深入探讨了当时社会背景如何影响了他们的创作。对于宋代院体画的精细与士大夫画的写意,书中也有非常清晰的阐释。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画廊里漫步,每一个展厅都有不同的主题和风格,而导览员则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智者,为我一一讲解,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这套《中国近现代文化思想学术文丛》中的《中国画学全史》,给我的阅读体验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沉浸感。它并非那种只停留在“看图说话”的浅层介绍,而是真正地带我进入了中国绘画的历史长河。从远古的萌芽,到各个朝代的蓬勃发展,再到近代社会的变革与挑战,作者都以一种史诗般的叙事方式,将中国绘画艺术的演进脉络娓娓道来。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各个时期绘画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分析,让我能够理解,为什么在某个时代会出现某种风格的绘画,以及这种风格又是如何影响了后世。书中的学术性很强,但并没有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反而通过详实的论据和清晰的逻辑,将复杂的艺术史问题变得生动有趣。每一次翻开这本书,都像是进行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对中国绘画的理解又深入了一层。
评分我一直是个对艺术史有执念的读者,尤其是对那些能够提供宏观视野和深度解读的作品。这本《中国画学全史》给我带来的惊喜,在于它不仅仅罗列了历代画家的姓名和作品,而是着力于“画学”这一概念的构建和梳理。它不仅仅是关于“画”的历史,更是关于“学”的历史,即中国绘画理论、审美观念、创作技法以及其背后所承载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精神的演进。作者在书中对不同时期“画学”的特点、核心理念、争论焦点都有细致的探讨,这使得阅读体验远超一般的绘画史著作。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意境”、“气韵生动”等中国画核心美学范畴的深入剖析,以及不同时代如何理解和实践这些理念。这种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反哺理论的互动,是理解中国绘画独特魅力的关键。它让我看到了中国绘画如何从最初的记录功能,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高度精神化、哲学化的艺术形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