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哈默手稿
定价:88.00元
作者:(意)达.芬奇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56407072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迄今为止不超过5个人有幸读过的达·芬奇手稿;·全世界*昂贵的图书,比尔·盖茨以3 080万美元天价收入囊中;比尔·盖茨创立微软帝国的**智慧来源。原稿每年在世界仅做一次公开展览;·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7版)》当中,重点推荐;大英图书馆解读,全球公开发行;绘画、天文、地理、水利、机械、军事 ……舍此之外,达·芬奇别无密码。
内容提要
达·芬奇一生勤于记录,写下了数以万计页的手稿,而现存的手稿则有5000 多页。
在他那卷帙浩繁但疏于整理的手稿里,达·芬奇就像一个被神秘的欲望激动得左冲右突而终无所斩获的孩子。这些经过诸多波折分散于世界各地的草稿很少注明日期,事实上人们已经习惯于将达·芬奇手稿称作“含义模糊的纸片”。它不仅包括未寄出的信件、各式表格、不同语言的读书笔记、机械和工程草图等,而且即使同一张纸上也往往会有其不同研究领域的痕迹,一篇关于光学的文章旁边可能是一幅人脸素描、一种关于特别颜料的配制方法或者是关于某篇医药配方的论文。
鉴于此,他的米兰时书写的连续72页的《哈默手稿》则更见得弥足珍贵。手稿当中包含大量对水力学、天文学、建筑学、岩石和化石的阐述文字和手稿草图。当1994年微软总裁比尔·盖茨以308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哈默手稿》时,传记作家麦克尔·怀特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盖茨苦笑道:“因为我需要它。”并说“《哈默手稿》属于全世界”。
盖茨的这个举动,被认为是这个患有轻度自闭症的科学狂人通过购买行为来向那位生于500年前,个真正思考人和世界运转机理的科学巨匠致。
目录
作者介绍
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Vinci,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负盛名的美术家、雕塑家、建筑家、工程师、机械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和发明家。与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一生创作颇丰,《蒙娜丽莎》、《后的晚餐》是他的旷世名画;他为史佛沙家族雕刻的骑马像被公认为神品;他制定许多引水灌溉计划,设计过飞行器、桥梁,也画了建筑图,遗留下无数绘图手记稿本,创造出艺术完全的表现方式,达到人类精神的高境界。
文摘
序言
最近读了《哈默手稿》,这本书给了我一种意想不到的阅读体验。刚开始翻开,我以为会是那种严谨的学术著作,充满各种引经据典和复杂的分析,但它却以一种相当亲切和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展开。作者似乎有着一种独特的叙事才能,能够将那些看似冰冷的历史事实,编织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让我仿佛置身其中,亲眼见证那些故事的发生。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一些细节描写,比如对某个古籍保存环境的细致描绘,或者对某个历史人物的性格刻画,都非常生动。我感觉作者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更是在传递一种对历史的敬畏和热爱。这本书也让我反思了很多关于“手稿”本身的意义,它们不仅仅是纸张和墨迹的集合,更是承载着人类智慧、情感和过往经历的载体。每一次对古老手稿的解读,都像是一次与先人的对话,一次跨越时空的交流。《哈默手稿》这本书,让我对这种“对话”产生了更深的理解和共鸣。
评分当我收到《哈默手稿》这本书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朴实而又不失厚重的封面设计,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的标记也让我对其内容质量有了初步的信心。我一直认为,一本真正的好书,不应仅仅是信息的堆砌,更应是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共鸣。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时常会有这样的感受:作者似乎在用一种非常温和而有力的方式,与我进行着一场关于历史的对话。他没有刻意去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清晰、流畅的语言,将那些沉睡在过去的故事娓娓道来。我尤其欣赏书中那些能够引发深入思考的篇章,它们不仅仅是对既定事实的呈现,更是在引导读者去探索更深层次的含义,去理解事件发生的必然性以及其背后所折射出的时代精神。我感觉这本书,能够让我对某个历史时期或者某个文化现象,产生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了解。
评分拿到《哈默手稿》这本书,确实被它的份量和装帧所打动。厚实的手感,以及那种沉甸甸的质感,都预示着它不是一本轻易就能读完的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在这本书的制作上,看得出是用心了。书中的排版清晰,字体大小适中,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我更关注的是这本书所蕴含的内容,它能否在我脑海中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历史图景,或者为我揭示一些我过去从未接触过的知识领域。我尤其对那些被历史尘埃掩埋的细节抱有浓厚的兴趣,因为正是这些细微之处,才能真正触碰到历史的脉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给我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能够跳出传统的框架,去审视那些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如果它能让我对某个时期、某个文化产生颠覆性的认识,那将是一次非常宝贵的阅读体验。
评分《哈默手稿》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扇通往过去的窗户,让我得以窥探那些被时间模糊的痕迹。作者的叙述语言,并非那种刻板的学术报告,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故事性。我能感受到作者在研究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热情,他不仅仅是在梳理史料,更是在试图理解那些埋藏在字里行间的生命。书中的一些段落,读起来就像是引人入胜的小说,让我不禁想要一探究竟。我特别喜欢那种能够激发思考的内容,它不仅仅是陈述事实,更是在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去探寻事件背后的逻辑和动机。这本书似乎做到了这一点,它让我不断地在脑海中进行联想和推断,试图去填补那些文字留下的空白。我猜想,这本书可能涉及一些比较偏门的领域,或者是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这恰恰是我所期待的。
评分《哈默手稿》这本书,光听名字就充满了神秘感,让人联想到古老的图书馆、尘封的羊皮纸,以及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惊人秘密。我一直对历史和那些承载着过往记忆的物件充满好奇,所以当我在书店里看到这本书时,立刻就被它吸引住了。封面设计也很巧妙,隐约透露出一种古朴而深邃的气息,仿佛在邀请读者一同踏上一段穿越时空的探索之旅。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的出品,也给了我一份信任,毕竟这是一家在学术出版领域有着深厚底蕴的机构,相信他们出版的书籍质量是值得保证的。我对于这本书能否如我所期待的那样,揭示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碎片,或者以一种全新的视角解读某个时代,充满了期待。我设想它可能会讲述一些关于历史文献的发现过程,或者是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生活细节,甚至是关于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被遗忘的普通人的故事。这种未知与探索的结合,正是吸引我的重要因素。我希望它不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论述,而是能够用生动、引人入胜的方式,将那些沉睡的文字唤醒,让历史的温度重新传递到我们手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