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2012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年度展
定价:198.00元
作者:李晓峰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2-01
ISBN:978756710599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1.06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作为当代美院艺术精神的审视,“对视”的眼睛有神、自信,所以首届年度展我们首先下大决心完成了上大美院的展厅改造,改建成一个更加适合艺术展览的专业性展厅,美院的展厅不仅是个展示空间,更是一个专业的媒介,回归学术的殿堂,藉此建立美院人的学术自尊、艺术自信、文化自觉,并通过策展人机制的运用,以及明确的展览主题、学术框架,艺术倾向和整体形态予以呈现。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对于我这样一个艺术爱好者来说,这本画册无疑是一场视觉盛宴。我非常欣赏它整体的排版和设计风格,简洁而不失大气,留白的处理恰到好处,让每一件作品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示,不会显得拥挤。而且,文字部分的编排也很有匠心,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从目前的浏览来看,那些导语和艺术家介绍的字体选择和行距都非常舒适,让人愿意静下心来慢慢品味。我尤其对那些油画作品印象深刻,色彩的运用大胆而富有层次,笔触的痕迹清晰可见,传递出强烈的生命力。有些作品的构图非常巧妙,视觉冲击力很强,让人过目难忘。还有一些作品则以其细腻的情感表达打动人心,仿佛能听到艺术家内心的低语。这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风格的呈现,让我看到了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学生们多元化的艺术探索和创新能力,也让我对当代艺术的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一种沉静却又充满力量的蓝色为主调,搭配着烫金的校徽和展览名称,透露出一种学院派的严谨和艺术的精致。翻开书页,我首先被那些精美的摄影作品所震撼。每一张照片都仿佛捕捉到了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灵光乍现,或者是完成后的那一刻的宁静与庄重。我尤其喜欢其中一张作品,黑白影调的处理极为出色,光影的交错勾勒出艺术家专注的神情,背景的画室细节也处理得一丝不苟,让我仿佛置身其中,能感受到那种创作的氛围。摄影师的视角非常独特,他没有选择流水线式的全景展示,而是聚焦于那些能传递情感和细节的瞬间,无论是沾满颜料的画笔,还是散落在桌面上的草稿纸,都充满了故事感。这不仅仅是一本展览画册,更像是一次视觉的深度探索,引导读者去感受艺术的温度和生命的脉动。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发现更多隐藏在画面背后的故事和情感。
评分作为一名对设计领域充满兴趣的读者,这本书中的设计类作品让我眼前一亮。从海报设计到产品设计,再到空间装置,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创意和思考。我注意到其中一些海报设计,排版大胆,色彩运用新颖,信息传达清晰有力,充分展现了设计的美学和功能性。而那些产品设计模型,则展示了学生们对于现实生活问题的洞察力和解决能力,它们的造型流畅,细节考究,让人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想象。更令我惊叹的是一些空间装置艺术,它们通过独特的材料和结构,营造出一种沉浸式的体验,引导观众去思考空间、环境与人的关系。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设计作为一种跨学科的艺术形式,其无限的可能性,也让我对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在培养具有前瞻性设计人才方面的努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让我有机会一窥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年轻一代艺术家的创作面貌,这一点就足以让我感到兴奋。书中的插画作品尤其吸引我,它们的风格各异,从写实到抽象,从细腻到奔放,都展现了学生们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特别欣赏其中几幅漫画式的作品,线条勾勒出的形象生动有趣,充满了故事性和幽默感,让我忍不住会心一笑。同时,那些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水墨画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传统技法在他们手中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无论是写意的水墨晕染,还是工笔的精细描绘,都各具特色。我喜欢那种在传统中寻找突破,在继承中注入新意的艺术表达方式。这本书不仅仅是展示作品,更像是搭建了一个平台,让这些有才华的学生们能够将自己的艺术理念和情感传递给更广阔的观众,这对于他们的成长和艺术的传播都非常有意义。
评分这本书不仅仅是艺术作品的集合,更是一本关于成长和梦想的记录。我从那些作品中看到了学生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执着,以及他们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里的独特思考。有些作品可能还略显稚嫩,但正是这种青涩和真诚,才显得尤为可贵。它们代表着一种初生的力量,一种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我尤其喜欢其中一些概念性的作品,它们可能没有具体的形象,但却能引发深刻的思考,触及到更深层次的哲学和人文关怀。这本书就像是一个窗口,让我们看到了这些年轻艺术家们的心灵世界,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世界,去表达自己。我深信,这本书中的每一位艺术家,都将是未来艺术领域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他们的作品也将继续触动和启发更多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