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二战经典战役纪实 拾叁 血战阿拉曼
定价:26.00元
售价:15.6元,便宜10.4元,折扣60
作者:二战经典战役编委会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11321646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古老而贫瘠的北非大地上,烈日炎炎,风暴肆虐。怀揣“新罗马帝国”梦的墨索里尼,其麾下装备精良的意大利军队为何总与被俘和失败的字眼相关联?千里驰援的“沙漠之狐”隆美尔,是如何想到用高射炮对抗英国的装甲部队的?临危受命的蒙哥马利,又是怎样击败狡猾的“非洲军团”而一雪前耻的?……
内容提要
本书通过恢弘壮阔的场面描写,细腻深刻的内心独白,独特鲜活的人物个性,还原了冷酷的战争真相,揭露了人物鲜为人知的内心世界。这一切无不让读者身临其境般感受战场的紧张惨烈,引发读者对历史的思考,对战争的反思。
目录
章战争阴霾中的北非大漠
古老贫瘠的北非,因其优越而敏感的地理位置备受历代战略家们的垂青。“二战”期间,围绕着这块不毛之地,轴心国和同盟国的军队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殊死搏杀……
No.1 “新罗马帝国梦”/11
No.2 骁勇的不列颠骑士 /17
No.3 “非洲军团”初见端倪/24
第二章 隆美尔横空出世
希特勒一直以厌恶和不安的心情关注着他的盟友在北非的一举一动,面对眼前的不利形势,他终于决定派出自己信任的将军去收拾残局……
No.1 “沙漠之狐”隆美尔 / 30
No.2 进攻就是好的防守 / 36
No.3 “非洲军团”重夺哈尔法牙关 / 41
第三章 英军打了败仗
为了夺取一次决定性的胜利,韦维尔将军精心策划了代号为“战斧”的进攻战。英军虽实力占优,但终因指挥不得力而难逃失败的命运,韦维尔也告别了在北非的军旅生涯……
No.1 韦维尔泪别北非 / 48
No.2“十字军战士行动” / 54
No.3 托布鲁克争夺战 / 59
第四章 托布鲁克沦陷
经过多次激战,隆美尔的“非洲军团”损失惨重。就在英国人自信地等待着隆美尔离去时,希特勒给了他更大的指挥权,要他大胆地向英军采取行动……
No.1 来自元首的大鼓励 / 66
No.2 在加扎拉的殊死战斗 / 71
No.3“一切为了托布鲁克”/ 76
第五章 誓死守卫阿拉曼防线
托布鲁克大捷后,已荣升为陆军元帅的隆美尔趁热打铁,又顺势取得了梅沙马特鲁战役的胜利。奥钦莱克将军率领英军在阿拉曼筑起了一道绵延40公里长的坚固防线……
No.1 梅沙马特鲁战役 / 82
No.2 阿拉曼防线阻敌前进 / 88
No.3 非洲军团的喘息之机 / 94
第六章 蒙哥马利临危受命
得以喘息的隆美尔再次选择了主动出击,他计划采用“闪电战”的推进方式直接进攻阿拉曼防线。一时间,冲锋与倒退在同盟国和轴心国军队之间来回转换……
No.1 奥钦莱克的伤感报告 / 100
No.2 第8集团军的新指挥 / 106
No.3 意志支撑下的隆美尔 / 113
第七章 第8集团军旗开得胜
蒙哥马利命令英军要坚决守住阿拉曼防线,并伺机发起进攻。英国皇家海军利用“超级机密”得到的信息,轻而易举地破坏了德军的供应线,造成了“非洲军团”物资上的极度短缺……
No.1“超级机密”显神威 / 120
No.2“沙漠之狐”的赌注 / 126
No.3 阿兰哈尔法战役大捷 / 131
第八章 盟军取得压倒性优势
久经沙场的隆美尔决意要打一场步兵防御战。德军在主要的防御地带建造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网,也被称作“魔鬼的花园”,英军屡次进攻均遭败绩……
No.1 魔鬼的花园 / 138
No.2 不打无准备之仗 / 144
No.3 蒙哥马利的月亮 / 150
第九章 决战阿拉曼
英军在阿拉曼战线展开了全面进攻,希特勒命令正在休假的隆美尔火速赶赴前线。蒙哥马利采取“增压行动”,英军数百门火炮和成群的轰炸机对“非洲军团”展开了地毯式轰炸……
No.1“非洲军团”后的疯狂 / 158
No.2 英军采取“增压行动” / 164
No.3 为了生存的撤退 / 168
第十章“沙漠之狐”败走北非
为了不给隆美尔喘息之机,蒙哥马利率领士气正旺的第8集团军对其展开了猛烈追击。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狡猾的隆美尔每次都能找到机会奇迹般地逃脱……
No.1“逐次抵抗大师” / 176
No.2 告别的黎波里 / 182
No.3“非洲军团”退出历史舞台 / 186
作者介绍
二战经典战役编委会
文摘
序言
我向来对宏大叙事中的个体命运尤为关注,而《二战经典战役纪实 拾叁 血战阿拉曼》这个书名,恰好触动了我对此类题材的兴趣点。我设想,在阿拉曼这片残酷的战场上,除了战略家们的高明博弈,一定还涌现了无数平凡人的不平凡事迹。想象一下,在漫天黄沙的掩映下,一个年轻的英军士兵,怀揣着对家人的思念,却必须和战友们一起,在炮火连天中坚守阵地,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道防线;或者,一个身处隆美尔麾下的德军装甲兵,在烈日下驾驶着坦克,与敌军展开殊死搏斗,每一次炮击都可能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每一次前进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我渴望书中能够深入挖掘这些细节,通过鲜活的个体故事,来展现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光辉。比如,那些在物资匮乏、补给艰难的情况下,士兵们是如何克服困难,保持战斗意志的?当战争的阴影笼罩,他们之间又是如何相互扶持,共同面对死亡的威胁?我希望这不仅仅是一部军事史的记录,更是一部关于勇气、牺牲、信念和人性尊严的挽歌。这本书,或许能让我看到,在宏大的历史洪流中,每一个渺小的生命是如何闪耀出独特的光芒。
评分《二战经典战役纪实 拾叁 血战阿拉曼》——光是这个名字,就足以让人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阿拉曼,这个地名本身就承载着太多二战的风云变幻。我脑海中勾勒出的场景是,茫茫的沙漠,炙热的阳光,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死亡的气息。而在这片严酷的环境下,两支强大的军队,无数的士兵,为了各自的信念和目标,展开了一场决定命运的生死决斗。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这场战役的战略层面的博弈。丘吉尔对这场战役寄予厚望,蒙哥马利又是如何背负着这样的压力,制定出能够战胜“沙漠之狐”隆美尔的战略?而隆美尔,这位战术大师,又是否因为后勤补给的不足,而错失了最后的胜利机会?我想看到关于“命运之轮”是如何在阿拉曼被转动的,是如何通过这场战役,彻底改变了二战在北非战场的走向,进而影响了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格局。这本书,应该能为我提供一个了解二战关键转折点的重要视角,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历史的进程往往是由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而成,而一场关键的战役,足以掀起惊涛骇浪,改写历史的篇章。
评分“血战阿拉曼”,这个词组本身就充满了一种不屈不挠、殊死搏斗的悲壮意味。我猜想,《二战经典战役纪实 拾叁 血战阿拉曼》这本书,定然不会是那种平静的叙述,而是充满了紧张、刺激和戏剧性的笔触。我期望书中能够详细描绘出战役中的一些经典瞬间,比如,某个关键时刻的突破,一次惊心动魄的坦克对决,抑或是某个关键阵地的争夺战。我想要体会那种在绝境中奋起反击的勇气,以及在胜利曙光出现前,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同时,我也对这场战役中的一些技术层面的细节很感兴趣,比如,双方的武器装备,战术运用,以及后勤保障是如何在恶劣的沙漠环境中发挥作用的。沙漠作战的独特挑战,如何影响了士兵们的战斗方式?书中是否会提及一些鲜为人知的战术创新,或者是一些令人扼腕叹息的失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身临其境,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也能从中学习到一些关于军事策略和战术运用的智慧,而不仅仅是了解一场战役的胜败。
评分《二战经典战役纪实 拾叁 血战阿拉曼》这本书,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翻开它,但仅仅从书名和其系列“二战经典战役纪实”的定位来看,我脑海中已经浮现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阿拉曼,这个在沙漠深处响亮的名字,瞬间就勾起了我对二战北非战场那段激荡人心的记忆。我脑海中首先闪过的,是蒙哥马利和隆美尔两位名将的对决,两位截然不同的军事风格,在广袤的埃及沙漠中碰撞出了怎样的火花?是英军的坚韧防守,还是德军的闪电突击?我期待书中能详尽地描绘出双方的战略部署,战术细节,以及最关键的,那些指挥官们在生死关头所做的每一个决策。要知道,一场战役的胜败,往往就在毫厘之间,关键人物的智慧和勇气,能够扭转乾坤。同时,我也很好奇,这场战役对整个二战格局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它是否真的如历史学家所言,是北非战场的转折点,为盟军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我希望书中不仅仅是冰冷的数据和枯燥的战况分析,更能通过生动的笔触,将那些身处战火中的普通士兵的视角也呈现出来,他们的恐惧,他们的希望,他们的牺牲,他们的战友情,这些才是构成战争的血肉,也是最能打动人心的部分。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探索欲望。
评分《二战经典战役纪实 拾叁 血战阿拉曼》——听到这个名字,我立刻联想到了一片广袤无垠的沙漠,以及在这片土地上,人类与自然、人类与人类之间展开的殊死搏斗。我一直对战争的“非人化”一面感到好奇,即在极端环境下,个体是如何在群体意志和个人生存欲望之间挣扎的。我设想,这本书会描绘出阿拉曼战役中,那种漫长而艰苦的消耗战,士兵们在酷暑、缺水、以及无休止的炮火轰炸下,如何维持着最后的体能和精神。这本书或许能揭示出,在如此残酷的战役背后,是否存在一些不为人知的决策失误,或者是在极度压力下,人性中那些最原始的反应。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不仅仅是军事指挥官们的宏图伟略,更有那些在炮火硝烟中,为生存而战的普通士兵的真实写照。他们或许是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背景的年轻人,却因为战争的洪流,被卷入了这场血腥的漩涡。这本书,应该能让我更深刻地理解,战争对个体生命造成的巨大创伤,以及在绝望中,人类所展现出的顽强生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