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可幫助讀者在掌握中醫基本理論之後,掌握在臨床上如何運用辨證論治的方法,來診治疾病。本書以內科為基礎,擇要地結閤瞭婦科、兒科、外科和眼、喉等科,並以方藥為主要療法,斟酌附入瞭針灸和推拿等些治法,僅備臨證上一般參考。
本書主要是幫助讀者在掌握中醫基本理淪之後,在臨床上如何運用辨證 論治的方法來診治疾病的。為瞭便於臨床參考,本書就形體部位分為全身證 狀、頭麵證狀、目證狀、耳證狀等20類,分彆介紹臨床常見證狀400多種。
每個證狀各就病因、病機,結閤四診和其他兼證,分析其不同性質,從而詳 列相適應的治法。篇後附有“辨證論治淺說”,結閤實際病例,說明在臨證 時,如何抓住主證,探討病因,確定證候,進行治疔。因此,本書雖從辨析 證狀著手,但是仍以體現理、法、方、藥相結閤的辨證論治的特點為主。
本書所包括的病證,以內科為主,兼及婦科、兒科、外科和眼、喉等科 ,由於內容比較切閤臨床實際,具有臨床手冊的作用。本次齣版,為保持原 貌,對書中“證狀”等術語未作改動,以供參考之用。
一、全身證狀
1.惡寒
2.惡寒戰栗
3.發熱
4.發熱定時
5.寒熱往來
6.外熱內寒
7.外寒內熱
8.上熱下寒
9.身熱足寒
10.半側寒冷
11.身痛
12.身重
13.身癢
14.自汗
15.盜汗
16.汗齣不止
17.半身汗齣
18.汗斑
19.發紅斑
20.發紅疹
21.發白痦
22.麻疹
23.風疹
24.痱子
25.天花
26.皮膚發黃
27.皮膚發黑
28.皮膚發赤
29.浮腫
30.消瘦
31.疲乏
32.肌肉跳動
33.肌膚麻木
34.肌膚枯糙
35.小兒五遲
……
二、頭麵證狀
三、目證狀
四、耳證狀
五、鼻證狀
六、口唇證狀
七、舌證狀
八、牙證狀
九、咽喉證
十、頸項證狀
十一、肩背證狀
十二、胸脅腋乳證狀
十三、腰證狀
十四、腹臍證狀
十五、四肢證狀
十六、手足證狀
十七、前陰證狀
十八、後陰證狀
十九、內髒證狀
二十、婦科證狀
附錄:辨證論治淺說
索引
這本《現代老中醫名著重刊叢書》我纔剛開始接觸,但已經能感受到它非同尋常的價值。它不像一些市麵上浮於錶麵的中醫科普讀物,而是充滿瞭實踐經驗和深刻的見解。書中的一些章節,尤其是在討論“望聞問切”四診閤參時,我感覺作者非常注重細節,將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臨床觀察,上升到辨彆病機的重要依據。比如,對於某些脈象的變化,作者給齣瞭非常具體和生動的描述,並且結閤瞭大量的臨床案例,讓我深刻理解瞭“脈隨證變”的道理。我個人比較關注的是書中關於“補法”和“瀉法”的運用,這在很多治療中都至關重要。看到書中對不同體質、不同病程的患者,如何精妙地運用這些方法,讓我受益匪淺。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教會我更細緻地觀察病情,更精準地辨證,從而在實際應用中,能夠做齣更符閤中醫精髓的判斷和治療。
評分我最近收到瞭一本《現代老中醫名著重刊叢書》中的書,這本書的內容真的讓我眼前一亮。它給我最深的感受是,中醫的智慧是如何在實踐中被不斷打磨和升華的。書中的一些論述,比如關於“情誌緻病”的深入分析,讓我認識到人的情緒對身體健康的影響是多麼巨大,以及老中醫們如何將心理疏導融入到治療過程中。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一些疑難雜癥的論述,作者能夠從一個獨特的視角,解讀齣隱藏在復雜癥狀背後的病機,並且給齣一些非常具有創新性的治療思路。這種不拘泥於成法,又遵循中醫根本原則的治療方式,讓我非常佩服。我一直認為,真正的中醫大師,不僅要有紮實的理論基礎,更要有“觸類旁通”的悟性。我相信通過閱讀這本書,我能夠從中汲取更多寶貴的臨床經驗,拓展自己的中醫思維,在未來的學習和實踐中,能夠有更大的進步。
評分終於拿到這套《現代老中醫名著重刊叢書》瞭,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很典雅,透著一股沉甸甸的曆史感,讓人一拿到手裏就覺得分量十足。我一直對傳統中醫的精髓非常感興趣,尤其是那些經過時間考驗、被老一輩中醫大師們傳承下來的寶貴經驗。這套叢書的齣現,無疑為我們這些晚輩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學習機會。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翻閱,但僅僅是看到目錄和前言,就已經被深深吸引。書中的一些篇章標題,比如“辨證施治的藝術”或是“脈象的細微之處”,都充滿瞭引人入勝的智慧光芒。我特彆期待裏麵能夠詳細闡述一些經典的醫案,從中學習大傢是如何憑藉深厚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臨床實踐,將復雜的病情辨得清清楚楚,然後對癥下藥,取得令人嘆為觀止的療效。現代醫學日新月異,但我始終認為,中醫的整體觀和辨證論治思想,在很多時候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希望這套書能夠幫助我打開一扇通往中醫智慧殿堂的大門,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中醫的理論,為自己和傢人的健康保駕護航。
評分我最近入手瞭一本《現代老中醫名著重刊叢書》中的一本,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厚重且嚴謹。書的紙張質量很好,印刷清晰,排版也十分舒服,讀起來不會感到疲勞。雖然我還沒有完全掌握裏麵的所有知識,但從中獲得的啓發已經不少。書中的一些論述,比如關於“陰陽五行在疾病發生中的作用”的解讀,寫得非常深入淺齣,將抽象的理論與具體的臨床錶現聯係起來,讓我對中醫的認識又上瞭一個颱階。我還注意到書中有不少關於經典方劑的解析,不僅解釋瞭藥物的配伍原理,還探討瞭劑量和炮製方法對療效的影響,這對於理解方劑的精妙之處非常有幫助。我尤其欣賞的是作者在描述一些復雜病癥時,那種條分縷析、層層深入的邏輯思維方式,讓人能夠清晰地把握病機的關鍵。我希望能通過這本書,提升自己對中醫疾病認識的深度和廣度,學習那些曆久彌新的診斷和治療方法,真正領略老中醫們“以不變應萬變”的智慧。
評分終於拿到《現代老中醫名著重刊叢書》瞭,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感覺是一種迴歸本源的寜靜。在如今快節奏的時代,我們常常會迷失方嚮,而這本書就像是一盞明燈,指引著我迴到中醫最根本的哲學思考。書中的一些關於“天人閤一”、“形神閤一”的論述,讓我對中醫的認識又深瞭一個層次。我尤其欣賞的是,作者在闡述一些復雜的理論時,始終能夠緊密結閤臨床實踐,用大量生動的醫案來說明問題,讓那些枯燥的理論變得鮮活起來。我對手術後的調理,或者一些慢性病的康復治療特彆感興趣,這本書在這方麵的內容,讓我看到瞭中醫在輔助治療和提高生活質量方麵的獨特優勢。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好地理解中醫的整體治療理念,並將其應用於實際生活中,為保持身心健康提供更堅實的保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