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適閤傢庭自我保健愛好者、保健服務行業從業者、中醫初學者閱讀,也可作為基層醫務工作者等的參考。 足部按摩是我國傳統療法的精華,安全可靠,無任何不良反應,而且方法簡單,經濟有效,適閤任何人群操作,可以治病防病、強身健體。《圖解足部按摩療法》用通俗的文字和簡明的手繪圖,講解瞭中醫中極為重要的經絡穴位防病治病保健原理。
《圖解足部按摩療法》將主要穴位和主要操作方法以圖解的方式標注齣來,方法簡便易行,操作性非常強,讀者隻要按照書中的方法和操作步驟,就能進行實踐,做到“一看就會,會瞭就能用”。
內容簡介
本書從實用的角度齣發,為瞭方便讀者學習與使用,對足部按摩的取穴和按摩方法做瞭詳細的闡述,並將穴位和操作方法以圖解的方式標注齣來,方法簡便易行,操作性強,讀者隻要按照書中的方法和操作步驟,就能進行實踐,做到“一看就會,會瞭就能用”。
本書適閤傢庭自我保健愛好者、保健服務行業從業者、中醫初學者閱讀,也可作為基層醫務工作者等的參考。
作者簡介
李戈,大連市中醫醫院,碩士生導師,畢業於長春中醫藥大學,就職於大連市中醫醫院,從事中醫及中西醫結閤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20年,遼寜省中醫腫瘤重點專科的學術帶頭人。先後主持或參與研究瞭國傢中醫藥管理局、國傢“十五”攻關等課題。2007年獲得1項大連市科技進步二等奬、2004年獲得1項大連市科技進步三等奬、2004年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奬學術著作奬(副主編)。1997-1998年度被大連市衛生局、團市委評為“大連市青年崗位能手”,1999-2000年度被衛生部、團中央評為“全國青年崗位能手”榮譽稱號。齣版主編及參編專著8部。承擔中醫腫瘤碩士研究生導師工作,在國傢、省、市多個學術團體任職。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足部按摩基礎知識
第一節 認識足部按摩
一、關於足部按摩的基本概念 /2
二、足部按摩對人體的益處 /2
三、足部的基本結構 /4
四、足部與全身的密切關係 /5
第二節 足部按摩手法及姿勢
一、常用足部按摩手法 /6
二、足部反射區按摩手法 /11
三、足部按摩姿勢 /14
第三節 足部按摩相關事項
一、看足識健康 /16
二、足部按摩注意事項 /18
三、足部按摩前的準備工作 /19
四、足部按摩適應證與禁忌證 /21
五、足部按摩遵循的原則 /22
六、足部按摩的正常反應與異常反應 /23
七、足部按摩後的護理與養護 /25
第二章 足部按摩常用穴位及反射區
第一節 足部穴位
一、足陽明胃經穴 /27
二、足少陽膽經穴 /28
三、足太陽膀胱經穴 /29
四、足厥陰肝經穴 /31
五、足太陰脾經穴 /32
六、足少陰腎經穴 /33
第二節 足部反射區
一、足部反射區的定義 /35
二、足部反射區分布特點 /36
三、按摩足部反射區的作用 /37
四、足背部常用反射區 /37
五、足底部常用反射區 /40
六、足內外側常用反射區 /55
第三章 足部按摩對癥診療法
第一節 呼吸係統疾病的足部按摩療法
一、哮喘 /64
二、慢性支氣管炎 /65
三、肺炎 /67
四、肺結核 /69
五、肺癌 /70
第二節 心血管係統疾病的足部按摩療法
一、冠心病 /71
二、肺心病 /73
三、高血壓 /75
四、低血壓 /76
五、高脂血癥 /78
六、心髒病 /79
七、心悸 /81
八、心絞痛 /83
九、中風後遺癥 /84
十、動脈硬化 /86
第三節 消化係統疾病的足部按摩療法
一、吐酸 /87
二、呃逆 /89
三、嘔吐 /90
四、腹瀉 /91
五、便秘 /92
六、消化不良 /93
七、慢性胃炎 /94
八、慢性腸炎 /96
九、胃脘痛 /98
十、胃下垂 /99
第四節 泌尿生殖係統疾病的足部按摩療法
一、尿失禁 /100
二、泌尿係統感染 /102
三、慢性腎炎 /103
四、前列腺炎 /105
五、糖尿病 /106
六、陽痿 /107
七、遺精 /109
八、男性不育 /111
第五節 神經係統疾病的足部按摩療法
一、三叉神經痛 /112
二、麵癱 /113
三、癲癇 /115
四、神經衰弱 /116
五、失眠 /118
六、睡眠障礙 /119
第六節 婦産科疾病的足部按摩療法
一、痛經 /121
二、閉經 /123
三、月經不調 /124
四、白帶異常 /126
五、乳腺增生 /128
六、經行頭痛 /129
七、經行乳脹 /130
八、經前緊張徵 /131
九、更年期綜閤徵 /133
十、胎位不正 /134
十一、妊娠嘔吐 /135
十二、産後腹痛 /137
十三、盆腔炎 /139
十四、不孕癥 /140
第七節 五官科疾病的足部按摩療法
一、耳鳴 /142
二、鼻炎 /144
三、中耳炎 /145
四、近視 /147
五、視疲勞 /148
六、牙痛 /150
七、慢性咽炎 /151
八、扁桃體炎 /152
九、瞼腺炎 /153
第八節 外科疾病的足部按摩療法
一、闌尾炎 /155
二、膽囊炎 /156
三、膽結石 /157
四、痔瘡 /159
五、頸椎病 /160
六、腰痛 /162
七、足跟痛 /163
八、急性腰扭傷 /164
九、關節疼痛 /166
十、坐骨神經痛 /168
十一、骨質疏鬆 /169
十二、肩周炎 /171
十三、頸部不適 /172
十四、脫發、白發 /174
十五、落枕 /176
第九節 內科疾病的足部按摩療法
一、感冒 /177
二、咳嗽 /179
三、頭痛 /180
四、中暑 /182
五、眩暈 /183
六、貧血 /184
七、盜汗 /186
八、肥胖癥 /187
九、食欲缺乏 /188
十、記憶力衰退 /190
十一、暈車暈船 /192
十二、急性酒精中毒 /194
第十節 皮膚科疾病的足部按摩療法
一、丹毒 /195
二、濕疹 /196
三、神經性皮炎 /198
四、手足癬 /199
五、牛皮癬 /201
六、凍瘡 /202
第四章 美容養生足部按摩療法
第一節 美容及健美足部按摩療法
一、祛青春痘 /206
二、祛黃褐斑 /207
三、祛酒糟鼻 /208
四、延緩衰老 /209
五、瘦身健美 /210
六、改善皮膚 /211
七、祛黑頭 /212
八、嫩唇護唇 /213
第二節 日常養生足部按摩療法
一、消除疲勞 /214
二、緩解壓力 /214
三、提神醒腦 /216
四、安神催眠 /217
五、調理脾胃 /219
六、養腎延年 /220
第三節 其他足部按摩療法
一、頭部保健 /220
二、眼部保健 /221
三、耳部保健 /222
四、鼻部保健 /223
參考文獻 /224
前言/序言
當今社會,人們共同關注的話題之一就是健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尋求提高生存質量的方法,人們對保健知識的渴求越來越強烈,特彆是非藥物保健方法,諸如颳痧、拔罐、按摩等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因為自然的方法,能夠激發人體的抗病修復潛能,但大多數讀者不知如何操作。我們按照這個思路,將中國國粹——傳統醫學中的“中醫外治療法”部分進行整理歸納,以“用圖說話”的方式,通過大量的圖示配以文字說明逐步介紹傳統療法操作,此種方法從實用的角度齣發,內容通俗易懂,科學實用,方法簡便易行,操作性非常強,讀者隻要按照書中的方法和操作步驟,就能進行實踐,做到“一看就會,會瞭就能用”。
足部作為人類的行走運動器官,無時無刻不在陪伴著人們的生命活動,因此很多人將足部比作人的“第二心髒”。同時,我們的雙足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在人們不斷的活動中,足部很容易産生疲勞感,久而久之就會給人們的健康造成威脅。
足部按摩是我國傳統療法的精華,安全可靠,無任何不良反應,而且方法簡單,經濟有效,適閤任何人群、傢庭操作,不僅可以治病防病、強身健體,而且不需要多少費用就可以祛除疾病。足部按摩已廣泛走進傢庭,受到無數人士的青睞。足部按摩雖然方法簡單,卻與其他保健方法一樣,如果沒有專業性的指導,很容易齣現偏差,因此學習和掌握足部按摩知識是必不可少的。
由於筆者的學識和經驗所限,雖盡心盡力,但仍難免存在疏漏或未盡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6年10月
圖解中醫外治療法係列——圖解足部按摩療法 內容簡介 本書係“圖解中醫外治療法係列”中的重要一環,專注於係統、詳盡地闡釋中醫足部按摩療法的理論精髓與實踐應用。全書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力求將博大精深的中醫足部按摩技術,以最直觀、最易懂的方式呈現給讀者。本書不僅適閤中醫愛好者、按摩從業者,也同樣適用於希望通過自我保健來改善健康的廣大讀者。 一、 足部按摩療法的中醫理論基礎 在深入講解按摩手法之前,本書首先為讀者建立起堅實的理論根基。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麵展開: 1. 中醫整體觀與經絡學說在足部的體現: 詳細介紹中醫“天人閤一”、“形神閤一”的整體觀念,以及經絡學說如何貫通人體氣血、髒腑。特彆強調足部作為人體“第二心髒”的重要性,以及其與全身各髒腑、組織的密切聯係。我們將通過精美的經絡穴位圖,清晰展示足部十二條經絡的循行路綫,以及關鍵穴位的分布特點。 2. 足部反射區理論的起源與發展: 介紹足部反射區理論在中醫學中的曆史淵源,以及其在中醫整體觀念下的獨特理解。我們將詳細解析足部反射區的概念,即足部特定區域對應著人體的特定器官、組織或生理功能。通過生動的示意圖,將足部足弓、腳趾、腳跟等區域與頭部、頸部、胸部、腹部、盆腔以及四肢等身體部位一一對應,使讀者能夠直觀理解“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原理。 3. 氣血運行與病理機製的關聯: 闡述中醫關於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物質基礎的觀點,以及氣血運行不暢如何導緻疾病的發生。重點講解足部經絡淤滯、反射區失衡與體內髒腑功能紊亂之間的病理傳導機製。通過對常見病癥的分析,說明為何通過足部按摩能夠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從而達到治病保健的目的。 4. 陰陽五行學說與足部按摩的配伍: 講解陰陽平衡是人體健康的重要標誌,以及五行學說(金、木、水、火、土)如何與人體的髒腑、情誌、季節等相對應。本書將引導讀者理解,足部按摩並非簡單的手法刺激,而是要結閤陰陽五行的理論,針對不同體質、不同病癥,選擇相應的穴位和手法,達到補益、瀉火、調和等多種治療目的。 二、 足部按摩的臨床實踐指南 理論先行,實踐為重。本書將以大量高清、規範的圖片和示意圖,引導讀者掌握足部按摩的實際操作技巧。 1. 足部按摩前的準備工作: 按摩環境的布置: 強調選擇安靜、舒適、溫暖的環境,為按摩提供良好的基礎。 按摩工具的選擇與使用: 詳細介紹常用的按摩工具,如按摩油、按摩膏、按摩球、颳痧闆等,並講解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個人衛生與禁忌癥: 強調按摩前後的清潔衛生,以及告知讀者哪些人群不適閤進行足部按摩,例如有嚴重皮膚病、齣血傾嚮、急性傳染病、孕婦(特定穴位)等,確保按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常用足部按摩手法詳解: 基礎手法: 詳細講解揉、按、捏、推、摩、點、拍、擊等八種基礎按摩手法,並配以真人示範圖,力求動作規範,力道適中。每種手法都將說明其作用機理和適用範圍。 特定手法: 針對足部反射區和穴位,介紹更精細化的手法,如指尖點按、拇指指腹推揉、掌根揉摩、叩擊等,並提示操作時的力度、頻率和方嚮。 3. 足部重要反射區與穴位的詳細講解: 全足反射區圖譜: 提供高清、精準的足部反射區分布圖,將足部劃分為頭、頸、胸、腹、盆腔、脊柱、四肢等區域,清晰標示各個反射區對應的身體部位。 重點反射區與相關病癥的對應關係: 針對常見的健康問題,例如頭痛、失眠、消化不良、頸肩痛、腰腿痛、月經不調等,詳細列齣對應的足部反射區,並說明按摩該反射區的具體手法和注意事項。 常用足部穴位及其功效: 選取足部重要的經絡穴位,如太衝、湧泉、足三裏、三陰交、昆侖、丘墟等,詳細介紹其定位方法、按摩手法、主治病癥以及配穴建議。例如,針對失眠,會重點介紹太衝穴、湧泉穴的按摩方法及其疏肝解鬱、安神定誌的功效。 4. 常見病癥的足部按摩療法: 針對不同病癥的按摩方案設計: 本部分是本書的重點和亮點。我們將針對以下常見病癥,提供詳細的足部按摩療法方案: 頭部疾病: 如頭痛、眩暈、失眠、健忘等,指導讀者按摩頭部反射區、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等。 消化係統疾病: 如胃痛、腹脹、便秘、腹瀉等,指導讀者按摩胃、腸、脾、胰等反射區,以及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等。 呼吸係統疾病: 如感冒、咳嗽、鼻炎等,指導讀者按摩肺、支氣管、鼻、喉等反射區,以及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等。 婦科常見病: 如月經不調、痛經、更年期綜閤徵等,指導讀者按摩生殖係統反射區、三陰交穴等。 泌尿係統疾病: 如尿頻、尿急、腎虛等,指導讀者按摩腎、輸尿管、膀胱等反射區,以及足少陰腎經等。 頸肩腰腿痛: 指導讀者按摩脊柱反射區、頸部反射區、腰部反射區、腿部反射區等,以及相關經絡穴位。 按摩療程與注意事項: 針對每種病癥,提供建議的按摩頻率、時長以及在按摩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細節,如力度輕重、按摩方嚮、是否需要配閤其他療法等。 三、 足部按摩的保健與養生應用 足部按摩不僅是治療疾病的手段,更是日常保健、延緩衰老的有效途徑。 1. 日常足部保健按摩: 介紹一套簡便易行的日常足部保健按摩方法,幫助讀者在忙碌的生活中,通過每日幾分鍾的足部按摩,達到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身體免疫力的目的。 2. 不同人群的足部按摩調理: 兒童足部按摩: 介紹適閤兒童的足部按摩手法,如推拿、捏脊等,用於增強兒童體質,預防疾病。 老年人足部按摩: 針對老年人常見的身體不適,如關節疼痛、腿腳不靈便、消化不良等,提供適宜的足部按摩方案,以達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目的。 特定職業人群的足部按摩: 例如,針對長時間站立或行走的人群,提供緩解足部疲勞、改善血液循環的按摩方法;針對長時間伏案工作的人群,提供改善腰頸酸痛的按摩方法。 3. 足部按摩與情誌養生: 闡述中醫“情誌緻病”的觀點,以及足部按摩如何通過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來調節情緒,緩解壓力,達到身心和諧。 4. 足部按摩與季節養生: 結閤中醫四季養生的理念,指導讀者在不同季節,針對身體易齣現的健康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足部按摩調理。例如,在鼕季,注重溫補腎陽;在夏季,注重清熱解暑。 四、 圖解優勢與讀者互動 本書最大的特點在於其“圖解”的教學方式。 高清實拍與精美綫條圖結閤: 每一步按摩手法,每個穴位、反射區的定位,都配以高清的實拍照片和規範的綫條示意圖,力求準確無誤,讓讀者能夠輕鬆模仿。 流程化教學: 針對不同的病癥和保健需求,提供清晰的按摩流程圖,讓讀者按照步驟進行操作,避免遺漏。 “常見問題解答”闆塊: 針對讀者在學習和實踐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疑問,提供專業的解答,幫助讀者剋服睏難,更好地掌握足部按摩療法。 本書旨在成為您案頭必備的足部按摩指導手冊,幫助您開啓一段健康、和諧的養生之旅。通過學習和實踐本書內容,您將深刻體會到中醫足部按摩療法的神奇效果,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自我保健方法,從而提升生活品質,擁抱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