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哲学:像哲学家一样去思考

图解哲学:像哲学家一样去思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宇都宫辉夫,坂井昭宏,藤井教公 著,周素 译
图书标签:
  • 哲学
  • 思维方式
  • 逻辑学
  • 批判性思维
  • 西方哲学
  • 思想史
  • 入门
  • 普及
  • 图解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45155
版次:1
商品编码:12099147
包装:平装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想要了解古今中外哲学知识的读者,可做上班族、学生了解哲学的常识性读物

要把先贤们的教诲作为常识储备起来
用漫画和图表形象生动地讲解经典的哲学入门读物

体会古今东西方哲学家的深邃智慧
从观点、思想、行动上予以帮助

沿着哲学的脉络 邂逅智慧的语言和思想

哲学为什么晦涩难懂?
到底什么是哲学的看法和思考方法?
万物之源是水吗?
伊壁鸠鲁所说的“追求精神快乐”指什么?
为什么说“恶是善的欠缺”?
尼采所说的“永恒轮回”怎么理解?
什么是“生命哲学”?
怎样“发现自己的‘良知’”?

内容简介

《图解哲学:像哲学家一样去思考》结构清晰、篇幅短小精悍,适合在上下班途中阅读。作者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生动的漫画和图表向读者介绍了古今中外哲学的发展史。帮助读者了解知名的哲学人物、故事和思想,解答人生难题、尽享人生智慧。

作者简介

宇都宫辉夫
生于1950年,毕业于北海道大学文学部哲学系,并攻读了该大学文学部哲学系研究生,博士退学。现为北海道大学教授。
坂井昭宏
生于1943年,毕业于北海道大学文学部哲学系,并攻读了该大学文学部哲学系研究生,博士退学。现为北海道大学教授。
藤井教公
生于1948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印度哲学系,并攻读了该大学人文科学学部印度哲学系研究生,取得博士学分后退学。现为北海道大学教授。

目录

前言 3

第1章 何谓哲学 9
何谓哲学?◎对原理的穷究钻研 10
哲学为什么难?◎使用语言进行说明的学问 12
哲学诞生的背景◎商业与交通催生了哲学 14
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哲学是所有学问的基础 16
何谓哲学性的看法、思考方法?◎何谓逻各斯 18
何谓哲学性的看法、思考方法?◎演绎法、归纳法 20
专栏 西方哲学与东方哲学的差异与交集 22

第2章 古代 23
西方哲学的起源◎古希腊哲学 24
孕育了哲学的地中海◎哲学始于古希腊殖民城市 26
泰利斯◎“万物之源是水” 28
阿那克西曼德 阿那克西米尼◎世界本源即“无限定”和“空气” 30
毕达哥拉斯◎“世界由数字组成” 32
赫拉克利特◎“万物流转无常” 34
巴门尼德 芝诺
◎“存在之物不会消失无形,不存在之物不会无中生有” 36
恩培多克勒 阿那克萨哥拉 德谟克利特
◎四大元素 努斯 原子 38
针对人的普遍性进行的思考◎在雅典开花的古代哲学 40
雅典的直接民主政治◎诡辩学派传播的辩论术 42
苏格拉底 1 ◎最早视哲学为学问的哲学家 44
苏格拉底 2 ◎苏格拉底因何接受死刑? 46
柏拉图 1 ◎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 48
柏拉图 2 ◎“哲人治国”为柏拉图的理想国家 50
亚里士多德 1 ◎理型到形式的转变 52
亚里士多德 2 ◎何谓形而上学 54
亚里士多德 3 ◎求知欲望与生俱来 56
斯多葛学派及其时代◎生于乱世的哲学 58
伊壁鸠鲁◎追求精神快乐的伊壁鸠鲁 60
专栏 心醉于诗歌的优雅和数字的规则性吗? 62

第3章 中世纪纪 63
中世纪纪哲学◎基督教教义与哲学的融合 64
基督教的普及与时代背景◎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差异 66
奥古斯丁 1 ◎恶是善的欠缺 68
奥古斯丁 2 ◎不犯罪的自由 70
托马斯 阿奎纳◎存在具有各种阶段 72
专栏 风水是哲学?阴阳师是哲学家? 74

第4章 近代 75
近代的哲学思潮◎从“神”转向“人” 76
文艺复兴时期至近代◎个人主义思潮的抬头 78
弗兰西斯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可以支配自然 80
勒奈 笛卡尔 1 ◎普遍怀疑:“我思故我在” 82
勒奈 笛卡尔 2 ◎“物心二元论”:世界由身体与精神组成 84
巴鲁赫 斯宾诺莎◎“一元论”:精神与身体都是神的属性 86
戈特弗里德 莱布尼兹◎“多元论”:世界由无数单子组成 88
约翰 洛克◎“白纸”:通过经验认知 90
乔治 贝克莱 大卫 休谟◎英国经验主义:通过经验认识世界 92
托马斯 霍布斯◎国家是活着的、人工的利维坦 94
让 雅克 卢梭◎“社会契约论” 96
伊曼努尔 康德 1
◎“纯粹理性批判”:唯有通过认识,对象才会作为对象出现 98
伊曼努尔 康德 2
◎“实践理性批判”:人只有在遵循道德行动之时才是自由的 100
德意志观念论◎唯有对自律存在的探索 102
乔治 威廉 弗里德里希 黑格尔 1
◎“绝对精神”:通过人类历史实现本质 104
乔治 威廉 弗里德里希 黑格尔 2
◎“辩证法”:不仅要寻求答案,还要迈向更高阶段 106
专栏 科学进步需要哲学 108

第5章 近代 109
近代哲学◎近代社会中的科学与哲学 110
卡尔 马克思◎主张变革现实的“马克思主义” 112
弗里德里希 威廉 尼采 1 ◎虚无主义 114
弗里德里希 威廉 尼采2 ◎永恒轮回与超人 116
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无意识 118
索伦 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的先驱 120
亨利 柏格森◎实证主义的形而上学 122
威廉 狄尔泰 格奥尔格 齐美尔◎生命哲学 124

第6 章 现代 127
现代哲学与现代思想的差异◎脱离了哲学范畴的现代思想 128
威廉 詹姆斯 约翰 杜威 ◎实用主义 130
埃德蒙德 胡塞尔◎现象学的创始人 132
马丁 海德格尔 1 ◎“存在论”:人是已经存在着的 134
马丁 海德格尔 2 ◎“实存论”:让有限存在活得更好 136
让 保罗 萨特◎“存在主义”:人类受到了自由的惩罚 138
莫里斯 梅洛 庞蒂◎身体论 140
伯特兰 罗素◎《数学原理》 142
路德维希 维特根斯坦 1 ◎分析哲学 144
路德维希 维特根斯坦 2 ◎语言游戏 146
弗迪南 德 索绪尔◎结构主义、符号论、差异 148
现代哲学中的结构主义◎作为存在主义的对立面登场的结构主义 150
列维 斯特劳斯 1 ◎“结构主义”:支配人行为的是无意识的结构 152
列维 斯特劳斯 2 ◎结构主义与人本主义从根本上水火不容 154
雅克 拉康◎三维世界构成人的现实 156
罗兰 巴特◎文本理论与符号论 158
路易 阿尔图塞◎用结构主义解释马克思主义 160
米歇尔 福柯 1 ◎探求时代的认识型 162
米歇尔 福柯 2 ◎“人已死”的真义何在? 164
吉尔 德勒兹◎“各自不同才好” 166
雅克 德里达◎越过结构主义,到达后结构主义 168
继后结构主义之后,后现代的流行及当下◎从怀疑一切开始…… 170
专栏 哲学与女性 172

第7章 东方 173
东西方哲学的差异
◎对世界进行严密细分,还是静观其本来面目? 174
印度哲学◎神话色彩浓厚的哲学要素 176
奥义哲学◎ 如何解脱痛苦 178
《吠陀经》的实践方法及其分流◎修行者思考出来的哲学 180
释迦牟尼 1 ◎原始佛教的形成 182
释迦牟尼 2 ◎为了普度众生 184
释迦牟尼 3 ◎解脱痛苦的方法当中有卓越的哲学性 186
大乘佛教与南传上座部佛教◎形而上还是实践 188
唯识◎主张深层心理的存在 190
何谓中国哲学◎扎根生活的实践哲学 192
孔子◎儒学之祖的“仁与礼” 194
道家◎老庄思想 196
孟子 荀子◎性善说与性恶说 198
朱子学◎儒教的新形态 200
阳明学◎发现自己的“良知” 202
日本思想溯源 1 ◎古代人的包容 204
日本思想溯源 2 ◎佛教的传入 206
日本思想溯源 3 ◎“神道”与“佛教” 208
日本思想溯源 4 ◎镰仓新佛教的登场 210
日本思想溯源 5 ◎江户儒学的发展 212
日本思想溯源 6 ◎国学与洋学 214
日本思想溯源 7 ◎日本的近代化进程 216

译后记——思想挖掘地图 218
索引 220
主要参考文献 224__

精彩书摘

  《图解哲学:像哲学家一样去思考》:
  西方哲学的起源
  古希腊哲学
  哲学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
  一般认为,西方哲学的历史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在公元前6世纪,世界各地都诞生了延续至今的思想。在中国有孔子主张儒教思想;在印度有乔达摩·悉达多(佛陀)开创了佛教。
  古希腊哲学并非单指今天我们所说的哲学,而是包含了自然科学与数学等学术行为的总称,所以早期的哲学家也被称作“贤人”“智者”。按照第欧根尼的说法,最早使用“哲学”“哲学家”这些用语的是公元前6世纪的智者毕达哥拉斯。
  arkhe=万物本源
  古希腊哲学始于对万物本源物质(arkhe)的探求。古希腊人试图通过语言来合理揭示世界的起源及世界是如何构成的这类问题。早期的哲学有些近似神话。神话故事里有水中女神、海神等具体形象,不过哲学却没有将水与具体的神联系在一起,而是直接用“水”这样普通的语言进行思考,这就是哲学的起源。
  世界本源(arkhe)一词在希腊语中的意思是“起源”“原理”“根源”。古希腊人对世界起源的思考各异。有人认为“世界本源是水”;有人认为是“空气”;有人认为是“火”;也有人认为世界的基本元素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好几个;还有人认为基本元素有无数个。总而言之,大家的见解各异。及至苏格拉底的时代,哲学探究的对象就从世界的本源为何这一疑问进化成了对“何谓正义?”“勇气为何物?”这样的真理的探究。
  孕育了哲学的地中海
  哲学始于古希腊殖民城市
  联结文化的语言:哲学
  一般认为,哲学始于古代希腊。然而准确说来,哲学并非始于希腊本土,而是始于现在意大利南部及土耳其沿岸的古希腊殖民城市。正是在这些地方,诞生了哲学思考。
  彼时希腊在整个地中海地区建设殖民城市,贸易活动频繁。在东地中海有希腊的克里特岛、希腊、波斯(伊朗旧称)、埃及、叙利亚等各种文化圈,人与人及文化之间的交流十分活跃。彼时只为一种文化理解的语言已经远远不够,能够联结诸多城市文化的语言成为必需,这门语言就是哲学。
  伊奥尼亚的殖民城市米利都
  这些城市当中就有被视作哲学发祥地的殖民城市米利都。它所在的伊奥尼亚,其位置就是今天的土耳其西海岸。伊奥尼亚地区即小亚细亚,就是因“特洛伊木马”而有名的特洛伊之曾经所在。在伊奥尼亚地区的诸城市当中,米利都从公元前8世纪左右开始,因贸易频繁,成为联结东方与希腊两大文化的都市,并作为贸易与交通枢纽繁荣一时。米利都因接触东方先进文化而游离于西方传统的宗教限制之外,整座城市洋溢着自由精神的氛围。
  米利都诞生了被视作哲学鼻祖的泰利斯及其弟子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米尼。因他们的出生地都是米利都,所以被称作“米利都学派”。在伊奥尼亚,包括米利都学派在内的、一种以自然科学为中心的学问得以盛兴,这一潮流被统称为“伊奥尼亚学派”。伊奥尼亚学派以自然为对象进行研究,被视为自然科学的先驱。
  泰利斯
  “万物之源是水”
  世界是由一种元素构成的
  古希腊哲学始于对万物本源(arkhe)的探求。活跃于公元前6世纪的泰利斯被认为是最早的哲学家。
  出生于古希腊城市米利都的泰利斯是“贤哲”之一,围绕他的逸事传闻颇多。他似乎同时还擅长几何学与天文学等,是个出类拔萃的人物。据说他曾经试图利用影子测量金字塔的高度(在自己的影子与身高等长时测量金字塔影子的长度)。此外,他还是第一个推算出太阳轨道及其大小的人。
  泰利斯认为,世界并非是在神、精灵等的推动下进行运转的,而是根据某些法则在运转。他还认为,世界是由一种基本物质构成的。因他对知识的这种认知态度,人们视其为哲学的鼻祖。
  万物的本源是“水”
  泰利斯认为,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是由水构成的。映现在我们眼中的万物虽然形态各异,实际都是由水变化而来。因泰利斯并未留下任何著作,留存下来的其实只是之后亚里士多德收集的传闻。他似乎因为观察到水会变化成水蒸气,碳化钙加入水会变成火这些现象,由此认为“万物之源是水”。他似乎还观察到,各种东西虽然是从种子当中生长出来,然而要想培育种子,水是不可或缺的。这些观察肯定给了泰利斯极大的启发。
  不过,泰利斯并未通过实验来对“万物之源是水”这一原理进行证明,关于何谓万物本源,也衍生出诸多解释。
  ……
《思维的地图:绘制你的哲学视野》 这是一本邀请你踏上探索之旅的书,不是前往某个遥远国度,而是深入自己思想的深邃疆域。它不是一本提供现成答案的哲学辞典,也不是一份涵盖所有哲学流派的百科全书。相反,《思维的地图》是一份行动指南,旨在帮助你建立自己的哲学思考框架,如同绘制一张属于你自己的思维地图,让你在纷繁芜杂的世界中,找到清晰的路径,辨明方向。 洞察与审视:哲学的基石 哲学的核心在于“爱智慧”,而爱智慧的第一步,是学会洞察和审视。这本书将引导你从日常的观察出发,认识到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哲学问题。例如,我们如何看待“真理”?它是否是客观存在的,还是我们主观构建的?我们是如何认识世界的?我们的感官和理性各自扮演着什么角色?当我们谈论“自由”时,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是摆脱外在束缚的自由,还是内心意志的自由? 《思维的地图》不会直接告诉你笛卡尔、康德或尼采关于这些问题的答案,而是会鼓励你提出这些问题,并教授你分析和分解这些问题的工具。它会介绍一些经典的哲学概念,但并非以说教的方式,而是将其作为思考的切入点。比如,“本体论”这个词听起来可能有些晦涩,但它本质上是在追问“存在”的本质,追问“是什么”和“为什么是”。这本书会帮你理解,当我们审视自己的生活,审视社会现象时,其实已经在进行本体论的思考。 同样,“认识论”关乎我们如何知道我们所知道的。这本书会让你思考,我们获取知识的来源是什么?经验、理性、直觉,还是其他?我们如何区分“相信”和“知道”?当我们的知识与他人的知识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它会鼓励你审视自己的认知偏差,认识到知识的局限性,从而保持一种开放和批判的态度。 逻辑的罗盘:导航思维的海洋 没有逻辑的导航,思维的探索将如同一叶孤舟,在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思维的地图》将逻辑视为你思维旅途中的罗盘,它教你如何辨别有效的推理,如何识别谬误,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书中会介绍一些基本的逻辑原则,例如矛盾律、排中律,以及演绎和归纳推理。但这些介绍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你将学习如何分析一段论证的结构,如何找出其前提和结论,以及前提是否能有效地支持结论。这本书会让你练习识别各种常见的逻辑谬误,例如稻草人谬误(歪曲对方观点然后攻击)、滑坡谬误(声称一个行为会导致一系列不可控的负面后果)、诉诸权威谬误(仅凭权威的说法而无视其他证据)等等。 通过这些练习,你将能够更准确地理解他人的论证,避免被错误的推理所误导,并能更有条理、更有说服力地构建自己的论证。这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必备技能,更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决策、参与讨论、理解新闻报道时不可或缺的能力。逻辑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你思维的路径,让你不至于在错综复杂的论证中迷失。 伦理的指南针:探寻价值的维度 人生不仅仅是认识世界,更是关于如何在世界中行动,如何在社会中与他人相处。伦理学为我们提供了探寻这些问题的指南针。《思维的地图》将引导你走进伦理的思考,帮助你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并理解不同价值体系之间的差异。 这本书不会简单地告诉你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而是会鼓励你深入思考“为什么”是好,以及“为什么”是坏。它会介绍一些经典的伦理学理论,例如功利主义(关注行为带来的最大幸福)、义务论(强调行为本身的道德规则)、德性伦理学(关注个体品格的培养),但同样以启发思考为主。 你会被引导去反思自己在不同情境下的道德判断,例如,在面临两难选择时,你倾向于做出怎样的决策?你的决策依据是什么?你如何看待公平、正义、责任、权利这些概念?这本书会鼓励你认识到,伦理思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审视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并尝试理解他人的视角。通过对伦理问题的深入探讨,你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人性的复杂性,更明智地做出人生选择,并为构建一个更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认识自我:通往内在自由的旅程 哲学的终极目标之一,或许是认识自我,并实现内在的自由。《思维的地图》会将认识自我作为贯穿全书的重要线索。 它会邀请你审视自己的信念是如何形成的,自己的 prejudices(偏见)是如何产生的。你可能会思考,你所坚持的观点,有多少是独立思考的结果,又有多少是受到环境、教育、他人影响的结果?这本书会引导你认识到,自我认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地挑战自己的假设,拥抱新的视角。 你还会被引导去探索“意义”和“目的”的议题。我们为何而活?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这些看似宏大的问题,其实与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本书不会提供普适性的答案,而是会提供思考的框架,让你自己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通过对自我、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你将能够更好地接纳自己,更有勇气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并活出更真实、更充实的自己。 跨越边界:理解多元的哲学景观 世界并非只有一种思考方式。《思维的地图》鼓励你跨越文化、时代和学科的边界,去理解哲学思想的多元性。 你会接触到东方哲学中的一些经典观念,例如“道”的虚无与生机,禅宗的“当下”与“空性”,以及儒家强调的“仁”与“礼”。你会发现,这些思想与西方哲学有着共通之处,又各有其独特的魅力。 这本书也会让你看到,哲学并非只存在于象牙塔中。它与科学、艺术、政治、社会等领域紧密相连。例如,科学的进步如何挑战我们对现实的认知?艺术如何表达我们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情感和思想?政治哲学又如何影响我们对社会结构的理解?通过这种跨越边界的视野,你将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人类思想的丰富性,并能将哲学思考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 《思维的地图》:你的哲学启程 这本书最终的目的,不是让你成为一名哲学家,而是让你成为一个更具思辨能力、更富有洞察力、更懂得如何生活的人。它为你提供了一个地图绘制的工具箱,让你能够自信地绘制出属于你自己的思维地图,并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找到属于你自己的清晰路径。 踏上这本书所指引的旅程,你将不仅仅是在阅读,更是在行动,在思考,在构建。你将学会提问,学会分析,学会审视,学会理解。你将逐渐认识到,哲学不是遥不可及的理论,而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一种关于如何更好地理解世界、理解他人、理解自己的方式。 准备好开启这场思维的探索了吗?你的哲学旅程,从翻开这本书的这一刻开始。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尝试着从目录结构上来审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发现作者在梳理复杂的哲学思想脉络时,展现出极高的清晰度和耐心。它不像某些入门读物那样为了追求通俗易懂而牺牲了概念的精确性,反而是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前提下,巧妙地构建了一条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每部分的过渡都设计得非常自然,仿佛是引导者在为你铺设一块块坚实的阶梯,让你能够稳健地攀登到更高远的思考层面。这种结构上的匠心独运,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面对宏大哲学体系时的畏惧感。我个人特别喜欢它在引入新概念时所采用的类比手法,那些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例子,一下子就点亮了抽象的理论,让那些原本高高在上的概念变得触手可及,真正体会到了“活的哲学”是如何运作的。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吸引人,那种厚重又不失雅致的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立刻感受到它内容的份量。封面那简洁有力的排版,加上略带复古的字体选择,透露出一种对知识的敬畏感。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书脊的烫金工艺,在光线下闪烁着低调的光芒,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阅读。拿到手的时候,那种油墨的清香混合着纸张的微涩感,是电子阅读永远无法替代的体验。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它就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让人愿意花时间去品味和珍藏。我甚至花了好一阵子才舍得把它放进书架,总觉得应该把它摆在最显眼的位置,随时都能感受到它带来的精神力量。这种实体书的魅力,在于它能提供一种仪式感,让你在翻开扉页的瞬间,就做好与深邃思想对话的准备,而不是被屏幕上的各种通知打断。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既有学术著作的深沉内敛,又融合了一种近乎文学散文的流畅与韵律感。我曾尝试去对比阅读几本同主题的译著,发现这本书的文字没有那种生硬的“翻译腔”,读起来非常顺口,仿佛就是用中文的思维方式直接构建起来的思想体系。作者在描述那些古老而艰深的辩论时,笔触异常生动,仿佛能让人“看见”柏拉图在学园中踱步,或者康德在沉思中紧锁眉头。这种将严肃内容与优美文笔完美结合的能力,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一种享受,而不是枯燥的啃读。它成功地避开了大众哲学读物常见的肤浅化倾向,同时又具备了极高的可读性,这对作者的功力是极大的考验。

评分

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本书最宝贵的价值在于其提供的“工具箱”而非“成品”。它没有试图将读者塑造成某个特定学派的信徒,而是提供了一套分析世界、解构问题的方法论。例如,书中对逻辑谬误的细致剖析,以及对认识论基础的探讨,这些都是可以立即投入实践的思维利器。我开始将书中学到的概念,比如“先验性”和“现象/本体”的区分,应用到我的工作决策中,结果发现处理复杂人际关系和项目规划的效率都有显著提升。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哲学家在想什么”的书,更是一本关于“我应该如何更清晰、更有力地思考”的实操手册。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像是完成了一次高级的智力健身,身体里充满了那种清晰思考带来的强大自信。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在吸收知识,不如说是在经历一场思维的重塑训练。它很少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更多地引导你进入“提问”的状态。我发现自己开始不自觉地用一种更审慎、更具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日常的判断和接收到的信息。原本那些深信不疑的常识,在经过作者提供的哲学工具箱的打磨后,开始显露出其内在的裂痕和假设。这种阅读体验是极其酣畅淋漓的,它激发了潜藏已久的求知欲和辩论的冲动。我甚至在阅读一些篇章时,会合上书本,走到窗边,对着夜空开始进行内心的“苏格拉底式”对话,试图找出自己论证的薄弱环节。这本书真正教会我的,是如何构建一个坚固的、自洽的认知框架,而不是简单地记住几个哲学家的名字和他们的主要观点。

评分

习习国学历史

评分

图解版的,让哲学这么深奥的知识也变得有趣多了

评分

能引起极大的兴趣,以生动有趣的漫画讲解了什么是哲学,看起来很轻松

评分

形象易懂,系统讲了哲学历史和区分,不错

评分

内容严谨有趣,开卷有益,值得一读!

评分

图书质量很好!纸张质量很好!包装也好!内容也很不错!是正品!

评分

图解版的,让哲学这么深奥的知识也变得有趣多了

评分

图书质量很好!纸张质量很好!包装也好!内容也很不错!是正品!

评分

可以看看,闲暇的时候了解一下哲学也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