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走进清宫学养生》内容涉及笔者结合清代宫廷医疗经验调治头晕、心慌、胸痹(胸闷、胸痛)、脾胃病、妇科痛经的实践体会,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养生方法、清宫代茶饮调理和宫廷膏方滋补。笔者愿意将上述内容结合自己多年研究清代宫廷医药档案的工作基础,汇集成书。相信通过《走进清宫学养生》的出版,将使宝贵的清宫医疗经验得以更为广泛的流传,在提高医者疗效、满足广大读者保健养生需求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简介
     张京春,女,医学博士,博士后,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北京中医药学会宫廷医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创会主任委员,北京宫廷医学养生研究会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女性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擅长运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心血管及其他内科杂病,并运用清代宫廷方药及茶饮膏方进行调理。主持“基于原始医药档案的清宫医派研究”、“清官医案方药与病证的关联性研究”及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相关国家及省部级课题8项,主编《清官医案精选》《陈可冀学术思想及医案实录》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近年受邀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北京卫视《养生堂》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健康中国》等进行了宫廷医学养生与心血管等常见病防治的系列讲座(20集);并受邀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首届面向20余家主流媒体记者的中医药素养培训班授课;曾受邀前往美国加州地区多所大学及旧金山当地电台、电视台做宫廷医学养生讲座。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作为主要参加人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多项。系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医大师陈可冀教授学术传承人及首届中国中医科学院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博士后,并获全国优秀继承人称号。曾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秘书长。曾获北京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篇  养生保健篇
第一章  古稀天子养生有术
一、乾隆皇帝养生秘诀
1.吐纳肺腑——乾隆帝喜欢在清新空气下的腹式呼吸
2.活动筋骨——乾隆沿袭祖制,骑马善射;游历名山大川
3.十常四勿——古稀天子日常按摩术及生活中的节制
4.适时进补——从乾隆帝的一日早膳说起
二、乾隆皇帝常用养生医方
1.龟龄集——明清帝王们用于养生延寿之经典医方
2.松龄太平春酒方——乾隆帝喜饮的养肾安神滋补药酒
3.椿龄益寿药酒方——乾隆帝喜饮的养血清热通便滋补药酒
4.秘授固本仙方——乾隆帝服用的益肾补脾速效固本滋补膏方
5.八珍糕——御医给帝后常吃的补脾固肾调胃糕
6.平安丸——清宫日常调理脾胃最常用的药丸
第二章  慈禧太后驻颜有方
一、慈禧的膳食讲究就在你我身边
1.太后除百病、和百药、制膏方——蜂蜜
2.太后说自己不显老,它的保健功劳不可没,补肾益智——核桃
3.太后喜吃的宫廷糕点就常夹有长寿果——松子仁
4.太后明目延寿内服外用——枸杞子
5.满汉全席中原来也有它,天然维生素丸——晒干枣
6.不只是做菜调味,宫廷中还用之补血润肠——香油
7.“老佛爷”也喜欢喝它,补虚美容——牛奶
二、从慈禧的月经病看女性如何疏肝调经
三、慈禧太后的内服保健医方
1.兼顾五脏气血阴阳的太后滋补方——长春益寿丹
2.太后经常脾胃不好又头晕服什么——五芝地仙金髓丹
3.太后也用药酒抗老驻颜——玉容葆春酒
4.御医擅用膏方给太后调理身体——扶元益阴膏
5.噙化人参是个补益抗疲劳的好习惯,乾隆、慈禧都喜欢
四、慈禧太后的外用医方
1.患有面肌抽搐症的慈禧如何美容护肤
2.梳头掉一根头发都在意的慈禧如何护发
3.把洗脚看成重要事的慈禧如何护脚
五、太后精神旺,顺时养生很重要
六、喜欢新鲜事,太后青春不易老
第三章  清宫茶饮话养生
一、清官茶饮文化
1.茶舍
2.茶宴
3.贡茶
二、清宫茶饮应用
1.乾隆、道光朝全贵妃、慈禧喜欢的代茶饮
2.病后调理促康复代茶饮
3.多种疾病的清宫代茶饮
三、清宫茶疗方式
1.以茶代药:龙井与花茶,乾隆、慈禧的最爱
2.茶药结合
……
第二篇  疾病调理篇      
前言/序言
     清代宫廷医疗经验来源于对医疗品质要求极高的帝后嫔妃,积聚了不只是宫廷自己培养的御医还包含从各地征召的国医圣手的中医药精英的集体智慧,可以说引领了有清以来中医药学的发展方向,始终代表着当时最高的医学水平。
  围绕清官原始医药档案的研究,陈可冀老师等前辈们已经出版了系列专业著作。笔者集数十年中西医的医学临床背景和所主持的“基于原始医药档案的清官医派研究”“清官医案方药与病证的关联性研究”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研究成果,首次将清官医疗经验与现代中西医诊疗知识结合在一起,选用百姓通俗易懂的语言,普及健康人群的养生保健知识及心血管和其他常见病、多发病的日常调理知识,特别将清代著名的长寿皇帝乾隆及慈禧太后的养生经验介绍给大家,使深藏于宫闱的清代宫廷医疗经验惠及百姓,真正使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笔者近年多次受邀在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北京卫视《养生堂》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健康中国》等节目进行系列讲座,受到广大观众及病患的热烈欢迎;并受邀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面向20余家主流媒体记者的中医药素养培训班授课;曾受邀至美国就传播宫廷医学进行国际交流;围绕以清官医案为主的宫廷医学,相继在新华网、国内外核心期刊、SCI收录杂志及《中国中医药报》等发表了十余篇文章,内容涉及笔者结合清代宫廷医疗经验调治头晕、心慌、胸痹(胸闷、胸痛)、脾胃病、妇科痛经的实践体会,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养生方法、清官代茶饮调理和宫廷膏方滋补。笔者愿意将上述内容结合自己多年研究清代宫廷医药档案的工作基础,汇集成书。相信通过本书的出版,将使宝贵的清官医疗经验得以更为广泛的流传,在提高医者疗效、满足广大读者保健养生需求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北京卫视《养生堂》编导王曼、王淑美老师,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编导许峰老师,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给予了很大帮助,谨致谢意;并感谢我的学生吕长霞、赵莹科、马林沁、雷舒雁、张惠、郑乔仙给予的帮助和支持。    
				
 
				
				
					《宫廷养生秘籍:从起居到饮食的全方位颐养指南》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宫廷,尤其是清代宫廷,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最璀璨的明珠之一。那里不仅是权力的中心,更是中华养生智慧的集大成之地。无数代帝王、后妃、宫廷御医,在深宫大院中,结合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精妙的辨证论治理论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探索出了一套独具特色、体系完善的养生之道。这套养生之道,不仅关乎身体的健康,更渗透着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生活品质的极致追求。《宫廷养生秘籍》正是这样一本深入探索清代宫廷养生文化的著作,它并非简单罗列零散的养生方法,而是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系统、可操作的宫廷养生体系,带领读者一同走进那段尘封的历史,感受古人对健康与生命的深刻理解。  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其系统性与全面性。它不局限于某一方面的养生技巧,而是从清宫生活的方方面面,刨析其内在的养生逻辑。从早晨的“梳洗更衣”到夜晚的“安寝调息”,从日常的“起居作息”到节气的“应时养生”,从膳食的“精烹细调”到运动的“劳逸结合”,从精神的“情志调养”到外界环境的“顺应自然”,本书都进行了深入的挖掘与阐述。每一个环节,都被置于清宫特有的生活背景下,赋予了历史的厚重感与文化的独特性。  第一章 饮食养生:舌尖上的宫廷智慧  饮食是养生之本,清宫的饮食更是中国烹饪艺术的巅峰体现。本书将详细介绍清宫在饮食方面的独特原则与实践。     膳食结构与搭配的奥秘: 分析清宫主食、副食、汤品、饮品的构成,以及君臣佐使般的食材搭配原则。例如,为何某些食材会被视为“补品”?不同季节、不同体质的宫廷成员,在膳食上有着怎样的差异?本书将揭示这些背后隐藏的营养学与中医理论。    时令食材的精选与运用: 清宫非常注重“不时不食”的原则,即根据时令节气选择当季的食材。我们将探讨不同季节,如春季的“生发之味”,夏季的“清暑滋润”,秋季的“敛肺滋燥”,冬季的“温补养藏”,在宫廷膳食中的具体体现。    御膳烹饪的技艺与考究: 详细介绍宫廷御膳在烹饪方法上的精益求精,如炖、煮、蒸、煨、焖等技法,以及对火候、调味、火候的极致追求。本书将通过一些具体的食谱举例,让读者领略到“色香味”俱全的宫廷佳肴,同时分析这些烹饪方式对食材营养价值的影响。    药食同源的智慧: 深入挖掘清宫膳食中大量运用药食同源食材的现象,如人参、枸杞、燕窝、阿胶等,并分析它们在滋补身体、防治疾病方面的作用。本书会解析这些“补品”的性味归经,以及在宫廷中如何根据不同需求进行合理配伍。    茶饮与酒的养生之道: 清宫贵族对茶的品饮有着极高的讲究,不同的茶叶、不同的冲泡方式,都蕴含着养生之道。本书将介绍宫廷流行的各类养生茶饮,以及适度饮酒在养生方面的考量。  第二章 起居养生:顺应四时的生活哲学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古人顺应自然的基本法则,在清宫,这一法则被演绎得更加精细与科学。     作息规律的制定与执行: 详细阐述清宫成员每日的作息时间表,从拂晓起床到夜晚就寝,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精心的安排。我们将分析这种规律性作息对身体内分泌、新陈代谢的积极影响。    环境调养的智慧: 宫殿的布局、家具的选择、室内的陈设、香料的运用,甚至窗外的花草树木,都可能与养生息息相关。本书将探讨清宫如何在居住环境中,通过通风、采光、温度、湿度等方面的调节,营造出最适宜养生的环境。    四季起居的应时之法: 详细解读不同季节,清宫成员在起居方面的具体要求。例如,春季如何“舒展筋骨”,夏季如何“避暑纳凉”,秋季如何“早睡早起,避免秋燥”,冬季如何“保暖御寒”。    盥洗沐浴的养生之道: 宫廷贵族的盥洗不仅仅是为了清洁,更蕴含着养生之道。本书将介绍宫廷中常用的沐浴方法,如药浴、香薰浴,以及不同季节、不同体质的人群,在沐浴水温、时间、用料等方面的讲究。  第三章 运动养生:筋骨之道与身心和谐  “生命在于运动”,清宫贵族并非只知享乐,他们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运动养生方式。     肢体舒展与气功导引: 详细介绍宫廷中流传的各种养生操、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功法,分析其动作要领、呼吸方法以及对身体各部位的锻炼效果。    劳逸结合的实践: 探讨清宫成员在紧张政务或社交活动之余,如何通过适度的体力活动来放松身心,如散步、垂钓、射箭、骑马(部分时期)等,并分析这些活动对缓解压力、增强体质的作用。    太极拳等内家拳的传承与应用: 如果历史上有相关记载,本书将探讨太极拳等内家拳在清宫的演练情况,分析其“以柔克刚”、“内外兼修”的养生理念。    运动与时节、体质的结合: 分析清宫成员如何根据时令节气和自身体质,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避免运动损伤,达到最佳的养生效果。  第四章 精神养生:情志调养与心境平和  “情志致病”,清宫作为权力的漩涡,更需要一套有效的精神养生方法来应对。     “喜、怒、忧、思、悲、恐、惊”的疏导: 深入分析清宫成员可能面临的各种复杂情绪,以及他们如何通过各种方式来调节,如听戏、观赏书画、品茶、与宠物的互动、与信任之人的交流等。    读书写字与艺术鉴赏的宁心作用: 探讨清宫贵族如何通过读书、写字、绘画、书法等艺术活动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达到“静心凝神”的效果。    信仰与宗教的慰藉: 分析佛教、道教等宗教信仰在清宫中的影响,以及宗教仪式、冥想等活动如何为宫廷成员提供精神上的慰藉和寄托。    人际关系与社交的智慧: 即使在高墙之内,宫廷成员也需要维系一定的人际关系。本书将探讨宫廷中的社交礼仪,以及如何在这种环境中保持适度的情感交流,避免孤立与压抑。  第五章 药事养生:御医的智慧与草本的瑰宝  清宫的药事养生,离不开一代代御医的精湛医术与对中医药的深刻理解。     御医制度与宫廷用药: 介绍清宫御医的选拔、培训以及在宫廷中的职责,重点分析他们如何为帝王后妃提供个性化的医疗与养生方案。    经典方剂的传承与创新: 探讨一些在清宫被广泛应用的经典方剂,如六味地黄丸、逍遥散等,分析其药物组成、功效主治,以及在宫廷中的应用变迁。    名贵药材的考察与运用: 详细介绍人参、燕窝、鹿茸、灵芝等宫廷常用名贵药材的来源、鉴别、炮制方法,以及它们在不同病症和养生保健中的具体应用。    外用与内服的养生方法: 除了内服的汤剂、丸散膏丹,本书还将介绍清宫中一些独特的外用养生方法,如药枕、药浴、香薰、足浴等。    节令与病证的用药考量: 分析清宫御医如何根据节令变化、季节气候以及个体的体质、病证,灵活调整用药策略,达到“治未病”与“养病”并重的目的。  第六章 养生哲学与传承:天人合一的东方智慧  本书的最后,将升华至对清宫养生背后所蕴含的深邃哲学思想的探讨。     天人合一的思想: 深入解析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核心理念,以及这种理念如何贯穿于清宫养生的方方面面,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阴阳五行的理论: 阐述阴阳五行学说在清宫养生中的应用,如如何通过调理饮食、起居、情志来平衡体内的阴阳,以及如何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来防治疾病。    “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 重点探讨清宫养生“未雨绸缪”的预防医学思想,强调通过日常的调养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宫廷养生智慧的现代启示: 在梳理了清宫养生体系之后,本书将尝试将其中的精华提炼出来,为现代人提供可借鉴的养生理念和实践方法,如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学习古人的智慧,追求健康、和谐、高质量的生活。  《宫廷养生秘籍》不仅是一部关于清代宫廷养生文化的百科全书,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它将带领读者走进那个神秘而辉煌的时代,感受古人对生命的敬畏,对健康的追求,以及那份流传千古的东方智慧。本书旨在让读者在了解历史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养分,应用于自身的生活,开启一段属于自己的养生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