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周易》是我国*古老的占筮书,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剖析社会现象。其内容悠远玄奥,几乎囊括了我国古代天文、地理、人伦、政治、军事等诸多方面,直接影响和滋养了后来的许多学说,因而自西汉以后即被尊为“群经之首”。 本书从“题解”、“原文”、“注释”、“译文”、“解析”等方面,对《周易》进行详细阐述,帮助读者从整体上把握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及思想内涵,并结合当下现实生活进行解读,引导读者理解易学的博大精深,并从《周易》丰富的智慧中获益。
作者简介
唐品,本名唐建福1964年11月18号生于湖南临澧县。1984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即进入江西人民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1996年调入广东旅游出版社。编辑策划有季羡林、周一良等主编的《东方文化丛书》30余种,余秋雨著作全集22种《秋雨合集》。策划出版了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胡平先生代表作《禅机》。另有于丹教授畅销书《于丹重温*美古诗词》发行151余万册。现为自由出版策划人、北京唐品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策划。
内页插图
目录
上经
⊙ 乾第一
⊙ 坤第二
⊙ 屯第三
⊙ 蒙第四
⊙ 需第五
⊙ 讼第六
⊙ 师第七
⊙ 比第八
⊙ 小畜第九
⊙ 履第十
⊙ 泰第十一
⊙ 否第十二
⊙ 同人第十三
⊙ 大有第十四
⊙ 谦第十五
⊙ 豫第十六
⊙ 随第十七
⊙ 蛊第十八
⊙ 临第十九
⊙ 观第二十
⊙ 噬嗑第二十一
⊙ 贲第二十二
⊙ 剥第二十三
⊙ 复第二十四
⊙ 无妄第二十五
⊙ 大畜第二十六
⊙ 颐第二十七
⊙ 大过第二十八
⊙ 习坎第二十九
⊙ 离第三十
下经
⊙ 咸第三十一
⊙ 恒第三十二
⊙ 遁第三十三
⊙ 大壮第三十四
⊙ 晋第三十五
⊙ 明夷第三十六
⊙ 家人第三十七
⊙ 睽第三十八
⊙ 蹇第三十九
⊙ 解第四十
⊙ 损第四十一
⊙ 益第四十二
⊙ 夬第四十三
⊙ 姤四十四
⊙ 萃第四十五
⊙ 升第四十六
⊙ 困第四十七
⊙ 井第四十八
⊙ 革第四十九
⊙ 鼎第五十
⊙ 震第五十一
⊙ 艮第五十二
⊙ 渐第五十三
⊙ 归妹第五十四
⊙ 丰第五十五
⊙ 旅第五十六
⊙ 巽第五十七
⊙ 兑第五十八
⊙ 涣第五十九
⊙ 节第六十
⊙ 中孚第六十一
⊙ 小过第六十二
⊙ 既济第六十三
⊙ 未济第六十四
易传
⊙ 系辞
⊙ 说卦传
⊙ 序卦
⊙ 杂卦
附录
精彩书摘
《中华传统文化核心读本:周易全集》:
《文言》是对卦辞、爻辞意蕴的进一步阐释。在解释卦辞“元亨利贞”时,侧重点与《彖辞》有所不同。《彖辞》侧重于天道运行的规律阐释,《文言》则侧重于社会人事的具体应用,并把它们归结为从事社会政治管理的四个道德范畴。“元”的含义是万物之生,应用于人事层面,就是恻隐爱人、众善之长的“仁”。“亨”的含义是万物之通,应用于人事层面,就是嘉美荟萃、井然有序的“礼”。“利”的含义是万物之遂,应用于人事,就是促使事物各得其所的“义”。“贞”的含义是万物之成,应用于人事,就是成就事务、通达事理的“智”。因此,作为天道规律的“乾之四德”就是社会人事上的“君子之四德”。
【原文】初九日:“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日:“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逐世无闷①,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注释】①逐(dun):通“遁”,逃遁。闷:烦闷。
【译文】初九爻辞说:“潜藏的龙无法施展才能。”这是为什么呢?孔子说:“龙是形容有才德而隐居的君子。行为坚定,不为世风转移,不追求虚名,隐居避世而没有苦闷,言行不为众人所欣赏却没有烦恼。开心的事就施行,忧患的事就避让,坚定而不可动摇,这就是潜龙的品质。”【评析】所谓“潜龙”,从内在素质来看,具有阳刚的品质;就外在处境来看,却暂居于下位。真正的“潜龙”应当把这种处境视为对自己的特殊磨炼,保持平常的心态,做到自尊、自信、自强,不去迎合世俗时尚而改变原则,也不迷恋浮华虚名。遁世并非逃避人世,只是时运不济,不为人知,暂时隐遁于下层民间。
尽管如此,却不感到苦闷烦躁,不会牢骚满腹。即使自己特立独行的表现不被人们认可,甚至受到排斥打击,也无怨无悔,心平气和。碰到高兴的事就去做,碰到违心的事就坚决拒绝。所以,尽管外在的环境限制了自己,暂时难有作为,却获得了一个磨炼人格素质的宝贵时机。只有通过这种磨炼树立“确乎其不可拔”的坚强人格,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潜龙”。
【原文】九二日:“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日:“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①之信,庸行②之谨,闲邪③存其诚,善世而不伐④,德博而化。《易》日:‘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注释】①庸言:平常的言论。②庸行:平常的行为。③闲邪:防止邪僻。④善世:引导众人向善。伐:炫耀。
【译文】九二爻辞说:“龙出现在地面上,有利于会见德才兼备的人。”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龙是形容有品德而秉性中正的君子。平日行动讲究诚信,日常行为讲究谨慎,更要随时防止邪恶情意的冲动,始终保存真诚的心意。引导众人向善而不炫耀,品德博大而能影响人民。《易经》上说:‘龙出现在地面上,有利于会见德才兼备的人。’这是指德才兼备的人应当具备的德性。”【评析】九二之位为下卦之中,居于此位谓之得中。这是一个固定的模式,表示凡居于此位者,其行为、德性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得其中道。从人才素质和外在表现来看,已经具备领导众人的为君之德了。德性合乎正中之道,平常的言论诚实可信,平常的行为谨慎严密,防止邪僻,保持真诚,引导众人向善而从不自夸,受到众人的广泛赞誉,产生了感化和教化的效应。所有这些都是为君之德的必备素质。但是,在一卦六爻的位次排列中,“五”为君位、“二”为臣位。九二虽有为君之德,却无九五那样的为君之位。
……
前言/序言
前言 《周易》又称《易经》,这个“经”是指经典的著作。儒家奉《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为“五经”。这个“经”是后来对这五部著作的尊称。有人认为,《易经》流行于周朝,故称《周易》。《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占筮书,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剖析社会现象,即所谓“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实际上,《周易》也是建立在中国古代阴阳二元理论基础上的一部哲学书,是古人用来描述和论证万事万物运行规律的。 《周易》的主要内容 《周易》的内容主要包括 “经”和“传”两部分。“经”这一部分主要是“六十四卦”的卦形符号与卦爻辞。 所谓“六十四卦”,是由“八卦”两两相重而得,“八卦”则是由 “阴”、“阳”二爻三叠而成。《周易》的“阴”、“阳”分别呈中断的与相连的线条形状,即“--”与“——”。在“阴”与“阳”的基础上,圣人将其符号三叠而成八种不同形状,分别确定不同的卦名并拟取相应的象征,称为“八卦”(也称“经卦”)。 接着,圣人再将“八卦”两两相叠,构成六十四个不同的六层组合体,即“六十四卦”。每卦中的两个“八卦”符号,居下者称为“下卦”,居上者称为“上卦”。 所谓卦爻辞,即系于卦形符号下的文辞。其中,卦辞每卦一则,总括全卦大意;爻辞每爻一则,分指各爻旨趣。《周易》共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因而有六十四则卦辞和三百八十四则爻辞。由于“乾”、“坤”两卦各有“用九”和“用六”的文辞,故将其并入爻辞之中,总计三百八十六则爻辞。 “传”是阐释《周易》经文的专著,有《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计七种十篇。因其阐发经文大义,如本经之羽翼,故汉人称之为“十翼”,后世统称《易传》。 彖传:随上下经分为上下两篇,共六十四节,分释“六十四卦”的卦名、卦辞和一卦大旨。王弼曰:“夫彖者何也?统论一卦之体,明其所由之主者也。” 象传:随上下经分为上下两篇,阐释各卦的卦象及各爻的爻象,释卦象者称为《大象传》,释爻象者称为《小象传》。 文言:共两节,分别解说“乾”、“坤”两卦的意旨,也称《乾文言》、《坤文言》。主要是在《彖传》和《象传》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与拓展。 系辞传:分为上下两篇,主要申说经文要领,贯彻卦爻辞的基本义理。文中对《周易》经文进行全面的辨析与阐发,既抒发《易》理之精微,又展示读《易》之要例。 说卦传:专门阐述八卦取象大例,也是探讨《易》象产生与推展的重要依据。 序卦传:《周易》“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的推衍纲要,揭示各卦之间的相承相受。前半段经“乾”至“离”共三十卦,主说天道;后半段自“咸”至“未济”三十四卦,主说人伦。 杂卦传:犹言“杂糅众卦,错综其义”。将“六十四卦”重新编为三十二对“错综卦”,旨在阐发事物的发展在正反相对因素中体现出来的变化规律。 《周易》的独特价值 《周易》是我国古代先人的集体创作,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堪称华夏文明的源头,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或是《黄帝内经》,无不和《周易》有着密切的联系。唐代医家孙思邈曾经说过:“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一言以蔽之,没有《周易》,就没有华夏文明。 《周易》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尽管很多人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孔子就说过,人们“日用而不知”。时至今日,我们还经常说某某人“阴阳怪气”,说某某人“又变卦了”,或者引用“扭转乾坤”、“否极泰来”之类的说法。其实,这些语汇都源于《周易》。 《周易》在西汉时期就被列为“六经之首”,在我国文化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周易》研究被称为“易学”,早就成为一门高深的学问。《汉书 ·儒林传》记载:“孔子读易,韦编三绝,而为之传。”上下五千年,《周易》代代相传,释家林立。众多学者皓首穷经,考证训诂,留下三千多部专著,蔚为大观。 如今,《周易》的科学内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承认和推崇。中国独有的古老的太极八卦图,蕴涵着宏奥的哲理。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古老的太极八卦图对今天的人来说,仍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谜。太极八卦图最初是受了什么启发而创造出来的?太极八卦图到底有哪些作用?创造出它来究竟是为了什么目的?对这些疑问,至今只有一些传说和不确切的猜想,并无确凿的实证。 《周易》对世界文明也有着重要的贡献。首先,《周易》确立了二进制和十进制,而这两者堪称世界现代科技的根基。其次,《周易》首次确立了客观世界的数学模型,并对除法和余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最后,《周易》启蒙了中国古代生命哲学,“天一生水,地六成之”,《黄帝内经》把这里的数字清晰地表达为对万物生成的描述。 《周易》对现代社会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易学思想可为中国化的企业管理提供有益的价值理念。易学的自然法则、结构决定功能定律和全息结构模型,至今仍然具有高度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它不但包含了丰富的人文科学精神和价值伦理原则,而且包含了先进的管理理念,蕴涵着丰富的管理方法、管理工具、管理模型。易学思想对现代管理学研究的领导、计划、预测、决策、组织、平衡、沟通、变革、控制等管理元素和企业资源,具有系统分析、科学诊断、统筹优化和战略构架的功能。 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当下一些权威的注译版本。全书从“题解”、“原文”、“注释”、“译文”、“解析”等方面,对《周易》进行详细阐述。“题解”对每一部分进行精要的介绍,帮助读者从整体上把握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及思想内涵。“原文”采用的是权威版本。“注释”部分主要针对一些难懂和有争议的字词,博采各种注译本,潜心甄别之后,作出最合理的解释。“译文”以直译为主,力求不背离《周易》的思想精神。“解析”部分以简短有力的文字,或对相关背景进行分析,或就其思想内容进行阐释,或结合当下现实生活进行发挥,引导读者理解易学的博大精深。由于水平有限,本书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大道之始,万象之源:周易精义与人生智慧》 引言: 在浩瀚的中华文明长河中,有一部古籍,它历经千年风霜,依旧闪耀着不朽的光辉,为我们揭示了宇宙人生的基本规律,提供了洞察世事万象的智慧钥匙。它,就是《周易》。《周易》,又称《易经》,它并非一本单纯的占卜之书,而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哲学巨著,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重要源头,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艺术乃至日常生活。 本书《大道之始,万象之源:周易精义与人生智慧》,并非直接摘录《周易》原文,而是秉持着去芜存菁、化繁为简的原则,深入浅出地解读《周易》的核心思想,旨在帮助读者跨越古籍的语言障碍,体悟其精妙的哲理,并将其蕴含的深刻智慧应用于现代生活,从而提升个人修养,洞悉事物发展规律,做出更明智的人生抉择。我们力求呈现一个立体、生动、可触碰的《周易》,让这部古老经典的智慧,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 第一部分:周易的宇宙观与哲学基石 《周易》的精髓,在于其独特的宇宙观。《周易》认为,宇宙万物皆由阴阳二气交织而成,阴阳变化是万物生生不息、永恒运动的根本动力。这种“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奠定了《周易》的哲学基础。 太极与两仪: 我们将详细阐释“太极”作为万物本源的概念,它是一种浑然一体、无形无象的整体,包含了所有可能性。而“两仪”——阴阳,则是太极分裂后产生的最基本的力量。阳代表动、刚、进取、光明,阴则代表静、柔、退守、幽暗。这两种对立统一的力量,构成了世界万象的基础。 四象与八卦: 两仪的进一步组合,便产生了“四象”(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阴阳组合状态。四象再两两相重,便形成了“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是《周易》的核心符号系统,每一卦都代表着一种特定的自然现象、社会状态或人生情境,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我们将对每一卦的卦象、卦德、卦辞进行详尽的解读,揭示其所代表的深层含义。 象、数、理的统一: 《周易》的理解离不开“象、数、理”的结合。卦象是具体的图形符号,它们以象喻事;卦数则是与卦象相对应的数字,它们反映了事物的量变;而“理”则是隐藏在象与数背后的普遍规律。本书将重点梳理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周易》并非一套僵化的图式,而是一种动态的、充满辩证思维的认识世界的方法。 第二部分:周易的辩证智慧与人生哲理 《周易》的伟大之处,还在于它所蕴含的深刻辩证智慧,这套智慧体系对于理解人生的曲折起伏,应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阴阳转化的辩证法: 《周易》的每一卦都蕴含着阴阳转化的规律。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祸福相倚,否极泰来。我们将通过具体的卦例,深入剖析这种动态的辩证关系,例如,我们从“乾卦”(代表天、创造、刚健)的纯阳,到“坤卦”(代表地、承载、柔顺)的纯阴,再到“泰卦”(天地交泰,吉祥)和“否卦”(天地不交,不通)的对比,充分展现事物发展到极致必然发生转化的道理。这种转化并非简单的循环,而是螺旋式上升的演进。 事物的变动与发展: 《周易》的核心是“易”,即变化。它告诉我们,世间万物没有永恒不变的状态,一切都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便能以更从容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变化,不因暂时的顺利而骄傲自满,也不因暂时的困境而灰心丧气。我们将探讨《周易》如何通过六十四卦的顺序,描绘出事物从萌生、发展、壮大、衰退直至复兴的完整过程,揭示“变”是宇宙的常态,而“通”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 “中庸”之道与适度原则: 《周易》强调“中庸”的重要性,即做事要适度,过犹不及。过度的刚强可能导致折断,过度的柔弱则可能被欺凌。适度的刚柔并济,才是长久之道。我们将结合“损卦”(过度的索取会导致损失)和“益卦”(适度的给予会带来益处)等卦象,阐释“中庸”在个人修养、人际交往、乃至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意义。 顺势而为与因时而变: 《周易》并非教导人们被动接受命运,而是强调要洞察事物发展的趋势,顺势而为,同时也要根据时机的变化而调整策略。在不利的时机,要学会隐忍和积蓄力量;在有利的时机,则要果断出击。我们将通过“观卦”(审察形势)和“豫卦”(预知、准备)等卦例,说明如何理解“时”与“势”的重要性,从而做出更符合实际的决策。 第三部分:周易的实践应用与人生智慧 《周易》的智慧,并非只停留在抽象的哲学层面,它更是一套指导我们如何生活的实用方法论。 个人修养的指南: 《周易》的许多卦都蕴含着关于个人品德修养的深刻教诲。例如,“乾卦”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告诫我们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坤卦”的“君子以厚德载物”,强调我们要有宽广的胸怀和包容万物的品德。我们将精选与个人修养相关的卦例,如“颐卦”(养身养德)、“家人卦”(家庭的和谐)、“比卦”(团结互助),来阐述《周易》如何帮助我们塑造完善的人格。 决策与判断的智慧: 在复杂的现代社会,我们每天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决策。《周易》所揭示的阴阳变化、事物发展规律,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问题的本质,预见事物可能的发展走向,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判断。我们将分析“噬嗑卦”(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临卦”(亲临指导,负责任)等,讲解如何在关键时刻运用《周易》的智慧来审时度势,规避风险。 人际关系的艺术: 《周易》中的许多卦,如“谦卦”(谦虚谨慎,受人尊敬)、“蛊卦”(清理弊端,革新求变)、“升卦”(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等,都蕴含着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理解这些原则,有助于我们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化解矛盾,实现共赢。 对事业发展的启示: 从创业到管理,从职业发展到人生规划,《周易》的智慧都能提供深刻的启示。《周易》强调“时”与“势”的结合,告诫我们要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情。它也提醒我们,任何事业的发展都存在周期性,要懂得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我们将结合“鼎卦”(事业的稳固与发展)、“革卦”(改革创新)等,来探讨《周易》在现代商业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结语: 《大道之始,万象之源:周易精义与人生智慧》一书,正是希望能够搭建一座连接古老智慧与现代生活的桥梁。我们不求读者成为《周易》专家,但求读者能够从中汲取养分,提升认知,丰富人生。通过对《周易》核心思想的深入浅出解读,我们希望能引导读者: 认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洞悉“变”是永恒,理解阴阳转化的辩证力量。 提升人生决策的智慧: 学会顺势而为,适度原则,在复杂环境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塑造积极的人生观: 以豁达的心态面对挑战,以坚韧的精神追求目标。 丰富个人精神世界: 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获得精神上的滋养。 《周易》的智慧,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愿本书能够点燃您对《周易》的兴趣,助您在探索这部伟大经典的道路上,获得属于自己的智慧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