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學點實用心理學

每天學點實用心理學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米蘇 著
圖書標籤:
  • 心理學
  • 實用心理學
  • 自我提升
  • 情緒管理
  • 人際關係
  • 行為心理學
  • 認知心理學
  • 生活技巧
  • 心理健康
  • 成長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紡織齣版社
ISBN:9787518033133
版次:1
商品編碼:12171912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88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1.《每天學點實用心理學》這本心理學入門書寫給每個希望瞭解心理學、更好地理解人性、全麵提升自身素質的人
2.心理學是一種思考方式,一種生活態度,掌握瞭它,就等於找到瞭一把開啓智慧之門的鑰匙,讓我們打開一個全新的天地,找到人生的一盞明燈,引導著我們奮力前行。

內容簡介

《每天學點實用心理學》人的心理很微妙,摸不著、看不到,卻充斥在生活的各個角落。瞭解心理學,讓我們更清楚地認識自己,知道某些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機,通過他人的言行推斷其內心的想法,能夠更好地與自己和他人相處,有效地調控自己的情感和行為。本書引用瞭大量的心理學概念,運用豐富的案例、幽默的解說,為讀者提供瞭一本碎片化閱讀模式的輕鬆讀物,幫助讀者輕鬆入門心理學。

作者簡介

米蘇,心靈療愈係暢銷書作傢,長期緻力於自我提升、心靈成長方麵的研究。她堅信,當一個人把問題從外部世界轉嚮內心的時候,就是成長與蛻變的開始;用心理學的眼光檢視自己和周圍,就找到瞭“我為什麼是我”“現在為什麼是這樣”的答案。

目錄

Chapte 1 入門篇:告彆誤解,走進真實的心理學
心理學是僞科學?誰告訴你的 002
拜托!心理學知識不是一般常識 004
彆再把算命和心理學扯一起瞭 007
對心理學傢撒謊,會不會被識破 010
隻有變態的人纔去做心理谘詢? 012
你是心理學傢?給我催眠吧 015
心理學不就是解夢分析嗎 018

Chapte 2 認知篇:從零開始,瞭解心理學常識
心理學發展史:聊聊心理學的前世今生 022
派係之爭:聽起來都有道理耶 024
心理學大咖:他們的名字值得一記 027
感覺剝奪:人喪失感覺會怎麼樣 032
感覺適應:再聽一遍溫水煮青蛙的故事 034
感覺障礙:自測一下你有“問題”嗎 036
聽覺:有瞭對比,纔會印象深刻 038
黑暗效應:喜歡她,就帶她去咖啡館 039
知覺選擇性:總有你注意不到的東西 040
錯覺:你看見的不一定是真的喔 042
幻覺:咦,我怎麼還幻聽瞭呢 043
意識和潛意識:一個是主人,一個是僕人 044
習得性無助:被拐賣的人,為何會認命 046
記憶:偷偷告訴你,它是一個大騙子 048
本能:說實話,你管得住自己嗎 051
智商:是與生俱來,還是後天培養 053
學習:其實,我們都能變得更聰明 056

Chapte 3 自我篇:顛覆思維,重新認識你自己
自我知覺:認識自己,是世界上最難的事 060
思維定式:天纔也會犯常識性的錯誤 062
自我意識:彆人口中的你,是真實的你嗎 064
認知失調:為什麼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 067
人格麵具:我們都想錶現理想化的自己 069
角色深化:戲如人生,可入戲太深也會齣問題 072
周哈裏窗:到底哪一個“我”纔是真的 074
角色效應:你們是孿生姐妹,怎麼性格完全不同 076
自我欺騙:管它呢!眼不見為淨 078
自我寬恕:犯錯的時候,有沒有覺得是被逼的 080
皮爾斯定理:真聰明的人,從來都說自己不知道 082
自我實現: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瞭呢 083
不值得定律:選擇你所愛的,愛你所選擇的 085
羞恥感:世界上沒有天生的“厚臉皮” 087
控製錯覺:自己選的彩票,比彆人選的好 088
心理投射:外麵沒有彆人,隻有你自己 090

Chapte 4 行為篇:透過現象,看到背後的心理
從眾心理:彆人都這麼做,我也這麼做 096
狄德羅效應:買瞭件上衣,又覺得沒閤適的褲子配 098
囚徒睏境:自私的選擇,真的能利己嗎 100
競爭優勢定律:閤作的誘惑,總也敵不過競爭 102
幻醜癥:看起來挺好的,乾嗎非要去整形 104
路徑依賴:一旦作齣選擇,就像踏上瞭不歸路 106
身份障礙:同性戀到底是怎麼一迴事 108
認知錯誤:人有時為什麼會無視道德 109
認知偏差:主動搭訕,是不是圖謀不軌 111
英雄主義情結:險情麵前,為何有人不怕死 114
禁果定律:越不允許的東西,人們越感興趣 116
心理代償:自從失戀後,他就成瞭事業狂 118
社會懈怠:三個和尚為什麼會沒水喝 120
逆反情結:讓他往東,他偏要往西 122
皮膚飢餓:有奶便是娘?你真的想錯瞭 124
私人空間:坐電梯時,你敢直視旁邊的人嗎 127

Chapte 5 情緒篇:掌控平衡,身心靈的三部麯
情緒共鳴:軍心渙散,竟是因為一首麯子 132
厭惡心理:有討厭的東西,不都是壞事兒 134
安慰劑效應:我進瞭牙科診所,就覺得牙痛好多瞭 136
寂寞情緒:找個人來陪我,我害怕孤獨 137
霍桑效應:難受彆憋著,人都得學會發泄 139
葉剋斯-多德森定律:動機太強瞭,往往事與願違 141
心理擺效應:情緒是個善變狂,你得學會控製它 143
精神勝利法:生活那麼難,要懂得自我安慰 145
詹森效應:不是比賽太難,是你太恐懼 147
瓦倫達效應:彆想太多,該做什麼就做什麼 150
身體與情緒:為什麼假裝生氣,最後會真生氣 152
海格力斯效應:誰跟我過不去,我也不讓他好過 154
眼淚法則: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 157
齊加尼剋效應:完不成工作,亞曆山大啊 159
興趣定律:想活得開心,你得有點兒興趣愛好 161
傾訴效應:為什麼把痛苦說齣來會感到輕鬆 163
好心情定律:人逢喜事不僅精神爽,還愛學雷鋒 165

Chapte 6 社交篇:洞察人心,做人際關係的贏傢
首因效應:第一次見麵,韆萬不要搞砸瞭 168
親和效應:嘿,他給人的感覺真親切 170
互惠法則:得瞭彆人的好處,要記得迴報 172
交往適度定律:我對他那麼好,他為什麼疏遠我 174
刺蝟效應:恰當的距離,纔能産生美 176
犯錯誤效應:你這麼完美,會沒朋友的 179
相似定律:俞伯牙和鍾子期為何能成為知己 181
鄰裏定律:為什麼說孟母是懂心理學的 183
多看效應:刷臉的好處,你一定要知道 185
改宗效應:為何“好好先生”會被人瞧不起 187
暈輪效應:她那麼漂亮,想必也很有智慧 189
刻闆效應:早和你說過瞭,人跟人不一樣 191
古德曼定律:不懂沉默的人,就不懂溝通 193
史密斯原則: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遠的利益 195
焦點效應:人人都想得到他人的關注 197
獵奇心理:適當滿足一下彆人的好奇心 199
傳播扭麯:清醒一點,遠離小道消息 201

Chapte 7 成功篇:積極一點,人生會變得更絢爛
吉格勒定理:你是一個有目標的人嗎 204
帕金森定律:問問自己,時間都去哪兒瞭 207
最後通牒效應:為什麼總是拖拖拉拉 210
自我激勵:每個人都是一座寶藏 212
瓦拉赫效應:你找對自己的位置瞭嗎 214
壓力認知:沒有壓力,未必是一件好事 216
約拿情結:夢想觸手可及時,人會不會害怕 218
跨欄定律:成功和遇到的睏難是對等的 220
蘑菇定律:在陰暗裏的角落裏努力生長 222
拆屋效應:燙手的山芋裏,往往藏著機遇 224
飛輪效應:最艱難的時刻,就是改變的臨界點 226
手錶定律:一件事情不能同時製定兩個標準 228
老鷹效應:彆害怕,大膽地迎接競爭 230
塔瑪拉效應:管得住嘴,纔守得住未來 232
高原效應:彆太看重結果,多享受過程 233

Chapte 8 婚戀篇:愛不迷茫,擁有美好的親密關係
擇偶心理:你理想中的另一半是什麼樣 236
心理寜靜期:警惕移情彆戀的發生 238
猜疑心理:猜猜猜的摺磨,誰也受不瞭 240
嫉妒心理:吃醋也要吃得恰到好處 242
麥穗定律:世上有沒有最大最好的麥穗 244
依賴心理:你究竟是在愛,還是在寄生 246
超限效應:不作無謂的犧牲,感情無法勉強 248
皮格馬利翁效應:一萬句指責,敵不過一句贊美 250
自我選擇效應:你是自己愛情生活的導演 252
布裏丹毛驢效應:愛需要選擇的勇氣和能力 254
秘密效應:保留隱私,親密也要有間 256

Chapte 9 調適篇:掃除陰霾,讓美好的生活迴歸
焦慮:究竟是什麼讓你不快樂 260
抑鬱:當心這隻可怕的“大黑狗” 262
孤僻:不要把自己活成一座孤島 264
虛榮:扔掉扭麯的自尊心吧 266
自卑:其實你很好,你自己卻不知道 268
悲觀:為什麼人生處處不如意 270
衝動:一失足成韆古恨的緣由 272
抱怨:世界上最沒有用的語言 275
浮躁:為什麼離成功越來越遠 277

精彩書摘

01心理學是僞科學?誰告訴你的
心理學的英文是“psychology”,源於古希臘語,意思是“靈魂之科學”。靈魂在希臘文中也有氣體或呼吸的意思,因為古代人們認為生命依賴於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結瞭。隨著科學的發展,心理學的對象由靈魂改為心靈,心理學也就變成瞭心靈哲學。
中國人習慣性地認為,思想和感情是源自於“心”,又把調理和規則稱為“理”,所以就用“心理”來總稱心思、思想、感情等,而心理學則是研究心理活動及其發生、發展規律的學科。
心理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很多人卻並不認可心理學。一是覺得“科學”就得有嚴格的實驗操作和嚴密的邏輯推理,比如物理學、數學等。心理學摸不著、看不見,且人的心理變幻莫測,是難以控製的變量,要對它進行操作和研究,似乎有點不靠譜;二是認為齣現心理問題後,經過谘詢治療很快就能痊愈,結果卻失望瞭。鑒於此,就給心理學扣上瞭一個“僞科學”的帽子。
這對心理學來說是很不公平的!
心理學是一門正在走嚮成熟的科學。1982年,國際心理科學聯閤會正式成為國際科學聯閤會的會員,這證明瞭心理學的學術地位。心理學中的不少研究領域的研究方法,都跟自然學科的研究方法相似,如今,心理學的各個領域,從實驗控製、統計學分析,直至結論的提齣,都已經采取瞭嚴格的科學設計,製定瞭統一的科學標準。
世界上不存在瞬間愈病的藥,任何治療都需要時間和過程,心理谘詢也是一樣的。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融化三尺冰塊不可能一蹴而就。
心理谘詢想要收獲好的效果,不僅需要谘詢師具備豐富的經驗技能,還需要來訪者的積極配閤。所以,對於心理谘詢這件事,我們要有正確的理解和現實的期望,不能急於求成,更不能因為短期未見到效果,就否定心理谘詢,否定整個心理學。
02拜托!心理學知識不是一般常識
提到心理學研究,有些人會撇撇嘴,不以為然地說:“心理學傢天天琢磨,搞齣來的也不過是一些人盡皆知的常識,沒什麼新鮮的!”
聽到這樣的話,不知多少心理學傢會瞬間“石化”。心理學知識確實來源於生活,但它絕對不是一般常識,它所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也不是一般常識能解決和理解的。是不是有點兒不相信?沒關係,這裏有幾個從《心理學與你》中摘錄的常識性問題,你可以試著迴答一下。
1.牛奶一樣多嗎?
5歲的女孩瑤瑤看見媽媽在廚房乾活,就走瞭進去。廚房的桌子上放著完全相同的兩瓶牛奶。媽媽打開瞭其中一瓶,把裏麵的牛奶倒進瞭一個大玻璃壇子裏。瑤瑤的眼睛不停地轉動,看看那隻仍然裝滿牛奶的瓶子,再看看那隻玻璃壇子。這時,媽媽突然想起她在一本心理學書上讀到的內容,就問:瑤瑤,是瓶子裏的牛奶多,還是壇子裏的牛奶多?
瑤瑤的迴答可能是:A.瓶子裏的多  B.壇子裏的多  C.一樣多
2.做夢需要多長時間?
莎士比亞的《仲夏夢之夜》裏,來桑德爾說真正的愛情是“簡單”又“短暫”的,就像做夢一樣。那麼,夢真的是一瞬間的事情嗎?你認為做一個夢大約需要多長時間?
A.一秒鍾的幾分之一B.幾秒鍾C.一兩分鍾D.若乾分鍾E.幾個小時
看完題目,想必你心裏已經有答案瞭。現在,請對照心理學的答案,看看有無差彆:
1.瑤瑤會認為,瓶子裏的牛奶比壇子裏的多。一般來說,兒童到瞭7歲左右纔會明白同一瓶牛奶無論倒在什麼樣的容器裏,體積都是不變的。瑤瑤隻有5歲,當她看見瓶子裏的牛奶比壇子裏的牛奶液麵高很多時,就會認為瓶子裏的牛奶多。如果你問瑤瑤,一斤棉花和一斤鐵相比,哪一個更重?這樣的問題,5歲的瑤瑤也是容易答錯的。想知道得更詳細,那就去翻看發展心理學的知識吧!
2.做一個夢需要若乾分鍾,每個人每天夜裏都會做好幾次夢。看到這裏,你可能會說:我沒覺得自己做夢啊!或者是沒覺得做瞭那麼多夢!彆急,這是因為你將夢忘記瞭,或隻記住瞭醒來之前的那個夢的一些片段。研究夢的心理學傢們做過實驗,證明夢中所發生事情的持續時間,幾乎和這種事情現實所發生的持續時間相等。
怎麼樣?現在,你還對心理學知識不以為然嗎?
03彆再把算命和心理學扯一起瞭
有一句古話說得好:“窮算命,富燒香。”這裏說的窮富代指的是形勢和境遇,窮是山窮水盡的窮,算命為的是找到走齣睏境的齣口,希望有人給自己指條明路;富指的是暫時達到瞭自己的預期,祈禱佛祖保佑能夠平安順利,彆齣什麼災難。
陷入窮睏窘地,算一卦真的就能解決問題嗎?顯然,這沒有什麼科學依據,就算有些人覺得算卦之後靈驗瞭,多半也是心理引導著行動帶來的改變,而不是所謂的“破災”起的作用。看到這裏,有人可能會覺得:照此說來,算命就是心理學瞭?
在此,我們必須為心理學正個名: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或動物的心理狀態、心理過程和心理特徵及其行為的學科,絕非研究命理的。至於算命先生為什麼總能說到人心裏,這裏涉及一個心理學名詞:巴納姆效應。
肖曼?巴納姆是一個有名的雜技師,他在評價自己的錶演時說,自己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節目中包含瞭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人們都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覺著它精準地反映瞭自己的人格麵貌。其實呢?這些描述是很模糊的,通常也具有普遍性,能在很多人身上獲得驗證,因而也適用於很多人。
求助算命的人,往往都是迷失自我的人,容易受到外界暗示。當他們處於情緒低落、失意的時候,對生活喪失瞭控製感,安全感也受到瞭影響,心理依賴性增加,受暗示性也比平時更強。算命先生藉助巴納姆效應,揣摩瞭人的內心感受,很有講究地拋齣那些聽起來很有道理、實則適用於絕大多數人的話,稍微給予求助者一些理解和共情,求助者立刻就會得到一種精神安慰。算命先生接下來說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話,求助者自然就會深信不疑。
算命這件事運用瞭心理學方麵的內容,但絕不能把兩者等同起來。心理學是研究人類的生活起居、工作習慣、心理變化和發展的學科,最終的目的是治療和改善人性的弱點;而算命卻是運用心理學中一部分內容作推演,斷章取義,沒有科學依據,最終利用人性的弱點為自己謀利。生活遭遇滑鐵盧、情緒低落的時候,不必急著去找算命先生,讓他幫忙預測你的未來。命運是掌控在自己手裏的,轉換一下思維,去看看事情的另一麵,也許就能跳齣固有的模式,靠自己的力量去扭轉睏境,改寫人生。
看完這個,你還會對星座深信不疑嗎?
法國研究人員曾把臭名昭著的殺人狂馬塞爾?貝迪德的齣生日期等資料寄給一傢自稱能藉助高科技軟件得齣精準星座報告的公司,並支付瞭一筆不菲的費用。3天後,研究人員拿到瞭這樣的分析結果:他適應能力很好,可塑性很強,這些能力通過訓練就能發揮齣來。他在生活中充滿瞭活力,社交舉止得當。他富有智慧,具有創造性,非常具有道德感,未來生活會很富足,是思想健全的中産階級。預測在1970年至1972年間會考慮到感情生活並作齣承諾。
看完報告,研究人員笑瞭。這個被報告誇贊得“道德感很強”的貝迪,犯下瞭19條命案,在1946年就已經被處以死刑瞭!接著,他們又把希特勒的生日資料發送給其他星座研究公司,還招來50多位不知道希特勒具體生日的星座愛好者參與討論。結果,星座公司並沒有準確地概括齣希特勒的性格,還非常“不準確”地預測齣希特勒“非常喜歡動物,富有愛心,熱愛和平”。
看到這兒,你是不是似乎也明白點兒什麼瞭?
04對心理學傢撒謊,會不會被識破
當你對心理學沒有任何瞭解的時候,讓你突然麵對一位資深的心理學傢,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會不會覺得對方目光深邃、心靈敏感?會不會擔心自己某一個不經意的錶情或動作,就被對方看穿瞭心思?會不會說瞭謊言瞬間被拆穿,並被猜透此行為背後的動機?有這樣的想法不足為奇,畢竟很多人對心理學傢的認識,都是從影視中獲得的。比如《沉默的羔羊》裏的漢尼拔博士,沉著冷靜、足智多謀,精通心理學,可以輕而易舉地準確分析每個人的想法和意願;再如《LIE TO ME》裏的Lightman,能夠瞬間讀臉,即便一個犯罪嫌疑人不吭不響地坐著,他也可以透過微錶情發現真相。
看到這些情節,確實會讓人對心理學傢産生一種誤解,認為他們可以透視眼前人的內心活動。其實,這些都是影片渲染齣來的,有誇張的成分。你隻看到瞭Lightman可以瞬間讀懂微錶情的能力,卻不知道瞬間讀臉還需要重要的前提條件,那就是“問對問題”,用專業術語來講就是“有效刺激源”,以此突破對方的心理防備。
心理學傢通常都是依據人的情緒錶現和外在行為等,來研究人的心理。或許,他們可以根據某個人的外在特徵或測驗結果,來推測這個人的內部心理特徵,但除非他具備超感知能力,否則的話,任憑他的經驗有多豐富,也不可能一眼就看穿他人的內心世界,更無法迅速判斷一個人是否在說謊。
所以說,麵對麵坐著就能把人心看穿,這樣的事情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也不存在如此超能的心理學傢。今後,跟學心理學的人在一起聊天,或是麵對資深的心理專傢時,韆萬彆傻到去問:“你是心理學傢,你知道我在想什麼嗎?”
彆不相信,識謊專傢可能還不如你呢!
美國有研究顯示,一個普通人分辨謊言與真話的平均正確率大概是54%。事實上,判斷正確或失誤,各占50%的機會。這也就是說,人們對說謊行為的識彆準確率並不顯著高於隨機判斷的概率。至於警察、偵探、心理學傢等對識謊能力要求較高的職業人群,雖然他們自認為識彆謊言的能力高於普通人,但其實他們跟普通人沒什麼明顯的差異,甚至還有可能低於後者,因為他們更傾嚮於對自己所持懷疑的證實,並相信自己的主觀經驗。

前言/序言

為什麼算命先生說的話,聽起來總是挺有道理的?為什麼我們會不自覺喜歡一個人,或是討厭一個人?為什麼被拐賣已久的人,往往會選擇認命?為什麼犯錯的時候,總覺得自己是被逼的?……
生活中,似乎總有一些難以解釋的問題和行為,說不清楚原因,卻總是延續同樣的處理方式。事實上,這都與人的心理有關。如果你知道巴納姆效應,就會明白算命師的話適用於多數人;如果你知道投射心理,就會懂得眼中的一切都是內心世界的投射……
心理學摸不著、看不見,卻時刻縈繞在生活中。人的行為都是由心理支配和指導的,許多現象的背後,都反映著心理學法則,也藏著深層的心理動機,而這些東西我們自己很多時候都渾然不知。正因為此,我們纔有必要去瞭解心理學。
學習心理學的目的,隻是為瞭享受心理分析的過程嗎?當然不是。真正目的在於,獲得積極的、健康的人生,更好地處理和解決生活中問題。
無論是衣食住行、人情世故,還是職場商場,都會涉及心理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講,心理學是一種思考方式,一種生活態度,掌握瞭它,就等於找到瞭一把開啓智慧之門的鑰匙,讓我們打開一個全新的天地,找到人生的一盞明燈,引導著我們奮力前行。
《潛能覺醒:探索心靈的無限可能》 簡介: 在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我們常常感到被生活裹挾,疲於奔命,卻又不知所措。內心的聲音被外界的喧囂所掩蓋,潛藏的能量被日常瑣碎所消耗。我們渴望成長,渴望突破,渴望找到那個更強大、更清晰的自己,卻往往迷失在自我懷疑和外界的期待之中。《潛能覺醒:探索心靈的無限可能》並非一本簡單的“心靈雞湯”,它是一次深入心靈的探索之旅,一次喚醒沉睡力量的實踐指南。這本書旨在幫助你撥開迷霧,看見自己內心深處的力量,解鎖那些未被發掘的潛能,從而活齣更加充實、有意義的人生。 本書從心理學的多個維度齣發,為你提供一套係統而實用的方法論,讓你在理解自我、理解他人、理解世界的基礎上,逐步構建強大的內心力量。我們不會停留於理論的層麵,而是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深刻的反思練習以及切實可行的行動建議,引導你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切實可見的改變。 核心內容概覽: 第一部分:認識你的內在地圖——深層自我探索 在踏上潛能覺醒的旅程之前,我們首先需要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這一部分將帶領你深入探索自己最核心的部分,理解你的思維模式、情感反應以及行為習慣是如何形成的。 構建你的“自我模型”: 我們將探討“自我概念”的重要性,以及它是如何在童年經曆、社會互動和文化影響下逐漸形成的。通過一係列引導性的問題和練習,你會開始識彆那些限製你發展的固有觀念和負麵自我評價。例如,我們會分析“我是不夠好的”這樣的核心信念是如何影響你的決策和人際關係的,並提供方法去審視和重塑這些信念。 情緒的語言:解鎖情感的智慧: 情緒並非敵人,而是傳遞重要信息的信號。本書將幫助你理解情緒産生的機製,區分不同類型的情緒,並學會以健康的方式處理和錶達它們。你將學會識彆那些隱藏在憤怒、焦慮、悲傷背後的真實需求,並找到有效的應對策略,而不是被情緒所吞噬。我們會介紹情緒調節的科學方法,例如正念呼吸、身體掃描以及認知重構技術,讓你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 挖掘你的價值係統: 你的核心價值觀是你行為的指南針,也是你做齣選擇時內在的驅動力。我們將幫助你清晰地識彆齣對你而言真正重要的價值觀,例如誠信、勇氣、創造力、成長等。理解這些價值觀不僅能幫助你做齣更符閤內心期望的決定,還能為你提供麵對挑戰時的堅定支撐。你會學習如何區分“我應該做什麼”和“我真正想要做什麼”,並找到這兩者之間的和諧。 第二部分:重塑思維的基石——認知與信念的轉變 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很大程度上決定瞭我們體驗世界的方式。這一部分將專注於認知科學和行為心理學的原理,幫助你識彆並改變那些阻礙你成長的消極思維模式和不閤理信念。 打破思維的“自動駕駛”: 我們的許多思維模式是無意識的,如同“自動駕駛”一般,將我們帶往我們不一定想要去的地方。本書將揭示常見的認知偏差,例如“災難化思維”、“非黑即白思維”、“讀心術”等,並提供具體的工具來識彆它們在你的日常思考中的齣現。你將學會如何捕捉這些自動化思維,並對其進行審視和質疑。 重新構建你的信念係統: 我們的信念影響著我們的期望,而期望又會影響我們的行為和結果。本書將指導你如何係統性地審視和挑戰那些限製性的信念,例如“我不可能成功”、“我永遠學不會新東西”等。我們會介紹“證據搜集”和“反證法”等方法,讓你能夠用更客觀的視角來評估你的信念,並用更積極、更有建設性的信念取而代之。 培養成長型思維模式: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傢卡羅爾·德韋剋的“成長型思維模式”理論是本書的重要支撐。我們將深入探討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區彆,並提供實踐方法來培養你的成長型思維。你將學會如何將挑戰視為學習的機會,將失敗看作是通往成功的墊腳石,並在睏難麵前保持韌性。 第三部分:連接與共鳴——高效人際關係的藝術 人是社會性動物,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幸福感的重要來源。這一部分將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為你提供構建和諧、健康人際關係的實用策略。 同理心:理解他人世界的鑰匙: 同理心並非簡單的“感同身受”,而是一種積極的傾聽和理解能力。本書將教你如何真正地傾聽,如何通過非語言信號捕捉他人的情感,以及如何以不評判的態度去理解他人的觀點和感受,即使這些觀點與你不同。你會學習如何提問,如何進行積極的反饋,從而建立更深層次的連接。 溝通的藝術:清晰錶達與有效傾聽: 有效的溝通是建立良好關係的基礎。我們將探討清晰錶達自己需求和感受的技巧,例如使用“我”信息而非“你”信息。同時,我們也會強調積極傾聽的重要性,讓你能夠真正理解對方的意圖,避免誤解和衝突。你會學習如何處理分歧,如何在衝突中找到共同點。 界限的智慧:保護你的能量與空間: 在人際交往中,清晰的界限是維護個人能量和心理健康的關鍵。本書將幫助你識彆那些模糊或被侵犯的界限,並學會如何以尊重而堅定的方式設定和維護自己的界限。你將瞭解如何在給予他人支持的同時,不犧牲自己的需求,如何在關係中保持獨立和自主。 第四部分:行動的引擎——潛能的激發與實現 瞭解自己、重塑思維、優化關係,最終都將導嚮一個目的:將內在的潛能轉化為現實的行動和成果。 目標設定的科學與藝術: 模糊的目標隻會帶來迷茫,清晰且可實現的目標則是邁嚮成功的基石。本書將介紹 SMART 原則以及更高級的目標設定技巧,幫助你將宏大的夢想分解為可執行的步驟。你會學會如何設定有挑戰性又切閤實際的目標,並保持持續的動力。 剋服拖延與建立習慣: 拖延是潛能的殺手,而良好的習慣則是通往成功的助推器。我們將深入剖析拖延的心理根源,並提供一係列剋服拖延的實用策略,例如“番茄工作法”、“任務分解”等。同時,你會學習如何建立並維持能夠支持你目標實現的積極習慣,讓改變成為自然而然的發生。 韌性與復原力:在風浪中前行: 生活並非一帆風順,麵對挫摺和失敗是成長的必經之路。本書將重點闡述“心理韌性”和“復原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積極的應對機製、強大的社會支持係統和樂觀的心態來培養這些品質。你將學會如何在逆境中保持積極,如何從失敗中汲取經驗,並重新振作,繼續前行。 持續成長與自我超越: 潛能的覺醒並非終點,而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本書的最後一章將引導你思考如何將本書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內化,並將其融入你的生活,形成一種持續學習、不斷進步的自我發展模式。你會學習如何保持對生活的好奇心,如何擁抱變化,以及如何不斷地挑戰自我,去探索生命更深層次的意義和可能性。 《潛能覺醒:探索心靈的無限可能》 是一份為你量身定製的心靈指南。它不是讓你變成另一個人,而是幫助你成為那個最好、最真實的自己。無論你是想在職業生涯上更進一步,改善你的人際關係,還是僅僅想在這個紛繁的世界中找到內心的平靜與力量,這本書都將為你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切實可行的行動方案。 準備好瞭嗎?讓我們一起踏上這場激動人心的心靈探索之旅,發掘你內在隱藏的無限可能!

用戶評價

評分

坦白說,一開始我拿到《每天學點實用心理學》的時候,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我以為又是一本充斥著專業術語、讓人讀起來昏昏欲睡的心理學讀物。然而,當我翻開第一頁,我的想法就徹底改變瞭。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活潑有趣,讀起來一點也不費勁,仿佛在和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聊天。它沒有那些枯燥的理論框架,而是用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一個小小的實驗,就把復雜的心理學原理講得明明白白。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習慣養成”和“行為改變”的部分。我一直想改掉一些壞習慣,但總是半途而廢。這本書給瞭我一套係統的方法,讓我知道如何從小的改變開始,如何利用奬勵機製來激勵自己,如何應對復發。我試著去運用這些方法,發現堅持下去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睏難。而且,這本書還讓我學會瞭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不再被瑣事淹沒。總而言之,《每天學點實用心理學》是一本非常實在的書,它沒有空洞的理論,隻有真正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實用方法。

評分

終於讀完瞭這本《每天學點實用心理學》!這本書真的太棒瞭,內容非常接地氣,一點也不枯燥。我一直對心理學很感興趣,但總覺得書本上的理論太遙遠,不夠實用。這本《每天學點實用心理學》完全顛覆瞭我的看法。它不是那種晦澀難懂的學術著作,而是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語言,結閤生活中的各種實例,講解瞭很多實用的心理學知識。比如,書中關於溝通的技巧,我試著運用到和傢人的相處中,效果立竿見影。以前我經常因為一些小事和傢人鬧得不愉快,讀瞭這本書後,我學會瞭如何更好地傾聽,如何更有效地錶達自己的想法,避免瞭很多不必要的誤會。還有關於情緒管理的章節,也給瞭我很大的啓發。我以前是個容易焦慮的人,常常因為一些小事而心煩意亂。這本書教瞭我很多放鬆身心的方法,比如深呼吸、冥想等等。現在,我感覺自己能夠更好地控製自己的情緒,不再被負麵情緒睏擾。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的講解,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引導。它讓我學會瞭如何認識自己,如何與他人相處,如何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我強烈推薦這本書給所有想要提升自我,改善人際關係,或僅僅是想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人。這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並且在生活中不斷實踐的好書!

評分

《每天學點實用心理學》這本書,簡直就是我近期生活中遇到的“及時雨”。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比較“社恐”的人,在社交場閤總是感到拘謹和不自在,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也不知道如何與人建立聯係。這本書裏關於社交心理的章節,簡直是為我量身定製的。它 not only 講解瞭社交焦慮的原因,更提供瞭非常具體可行的解決方案。我學會瞭如何主動開啓話題,如何做一個好的傾聽者,如何通過肢體語言來展現自信。最近參加瞭一些聚會,我嘗試著運用書中的技巧,發現自己真的能夠更自然地和彆人交流瞭,甚至還認識瞭一些新朋友,這讓我感到非常驚喜和鼓舞。而且,書中關於“積極心理學”的部分,也讓我受益匪淺。它教會瞭我如何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如何培養感恩之心,如何設定並實現有意義的目標。我之前總是習慣性地關注那些不好的事情,導緻心情低落。現在,我開始有意識地去尋找生活中的閃光點,我的心情也變得開朗瞭很多。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位溫柔的心理嚮導,在我迷茫的時候,給我指引方嚮,在我低落的時候,給我注入力量。

評分

《每天學點實用心理學》帶給我的,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改變。我一直以為自己對情緒的理解已經足夠深刻,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更深層次的東西。它 not only 解釋瞭情緒的産生機製,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來看待和處理負麵情緒。我不再把它們視為敵人,而是理解為一種信號,一種需要被關注和理解的內心需求。書中關於“同理心”的講解,更是讓我受益匪淺。我開始嘗試去站在彆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去理解他們的感受,這讓我與周圍人的關係變得更加融洽,也減少瞭很多不必要的衝突。我發現,當我們能夠真正地去理解他人時,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這本書還涉及瞭關於“學習心理學”的內容,讓我意識到學習本身也可以是一件更有效率、更有趣的事情。我之前一直覺得學習很枯燥,但現在我找到瞭更適閤自己的學習方法,也對學習本身産生瞭濃厚的興趣。總的來說,這本書就像是一麵鏡子,讓我更清晰地看到瞭自己,也讓我有勇氣去麵對和改變那些不夠好的地方。

評分

讀完《每天學點實用心理學》,我感覺自己像打開瞭一個全新的世界。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像是一把鑰匙,幫助我解鎖瞭內心深處的一些睏惑。我一直以來都對“為什麼人會這樣做”感到好奇,特彆是當彆人做齣一些讓我覺得不可思議的行為時。這本書用科學的視角,揭示瞭人類行為背後的一些深層原因,讓我對很多事情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學會瞭不再輕易地去評判彆人。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認知偏差”的講解。我這纔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事情並不是真相,而是我們大腦加工後的結果。這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思維模式,嘗試去挑戰自己固有的看法,變得更加開放和包容。書中還講到瞭很多關於如何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方法,比如如何識彆並應對“煤氣燈效應”,如何建立健康的邊界等等。這些內容對我來說非常及時,因為我正麵臨著一些復雜的人際關係挑戰。通過學習書中的原則,我找到瞭更有效的方法來處理這些棘手的問題,不再感到那麼無助和迷茫。這本書讓我明白,心理學並非隻存在於心理谘詢室,它就藏在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隻要我們用心去觀察,去體會,就能發現其中的奧秘。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