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色彩的基本原理
第一節 光與色
第二節 色彩的分類
一、無彩色係和有彩色係
二、冷色和暖色
第三節 色彩的屬性
一、色相
二、明度
三、純度
第四節 色彩混閤
一、色光混閤
二、顔料混閤
三、中性混閤
(一)鏇轉混閤
(二)空間混閤
第五節 色彩的調和
一、類似色調和
二、對比色調和
第二章 色彩構成創意原理
第一節 色彩構圖
第二節 色與形
第三節 色彩肌理
第三章 色彩構成創意訓練
第一節 工具與材料
第二節 色彩對比
一、色相對比
(一)色相推移構成訓練
(二)色相對比構成訓練
二、明度對比
(一)明度基調
(二)明度對比訓練
三、純度對比
(一)純度對比的方法
(二)純度基調與純度對比
(三)單一色相、不同純度的對比構成創意訓練
(四)不同色相、不同純度的對比構成創意訓練
第三節 冷暖對比
一、以暖色(或冷色)為主,輔以冷色(或暖色)的對比構成訓練
二、同一畫麵,暖色與冷色等量的構成訓練
第四節 麵積對比
一、相同色組,改變各色相的麵積比例和位置的構成訓練
二、互補色彩力量平衡構成訓練
第五節 色彩心理
一、共性感應
二、聽覺心理
三、味覺心理
四、嗅覺心理
第六節 情感心理
第四章 色彩創意設計的源泉
第一節 色彩重構創意訓練方法
一、整體色彩按比例重構
二、整體色彩不按比例重構
三、部分色彩重構
四、形與色同時重構
五、色彩情調的重構
第二節 來自自然界的創意
一、自然物象色彩采集與重構訓練
(一)自然景色
(二)動物色彩
(三)植物色彩
(四)昆蟲色彩
二、人文景觀色彩采集與重構訓練
三、宇宙景觀色彩采集與重構訓練
第三節 來自傳統藝術的創意
一、彩陶色彩
二、青銅器色彩
三、漆器色彩
四、唐三彩色彩
五、織錦色彩
六、敦煌壁畫色彩
七、青花瓷色彩
八、建築彩畫色彩
第四節 來自民間藝術的創意
一、民族服飾色彩
二、民間木版年畫色彩
三、儺戲麵具色彩
第五節 來自文字語言意境的創意
一、淡雅
二、快樂
三、溫馨
四、華麗
五、樸素
六、古香古色
七、金碧輝煌
八、雪夜
第五章 色彩構成創意與應用
一、色彩構成創意在裝飾藝術設計中的應用
二、色彩構成創意在平麵設計中的應用
三、色彩構成創意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
四、色彩構成創意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後記
這本厚重的《色彩構成創意設計》簡直是視覺工作者的“聖經”,我是在朋友的強烈推薦下入手的,原本還擔心它會像市麵上很多理論書那樣晦澀難懂,但翻開第一頁就被其精妙的編排吸引住瞭。書裏對色彩的物理學基礎和心理學影響的闡述簡直是深入骨髓,它不僅僅停留在“紅配綠不好看”這種淺層認知上,而是帶你追溯到光綫摺射、人眼成像的底層邏輯。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關於“動態色彩平衡”的章節,作者用一係列非常直觀的圖例展示瞭在不同光照環境下,同一組色彩如何産生情緒上的巨大轉變。我記得書裏提到一個案例,關於如何在極簡主義空間中運用“高飽和度低明度”的色彩來營造戲劇性的焦點,那張用灰階和一抹深寶石藍對比的圖片,我對著看瞭半個下午,那種震撼感是看再多綫上教程也無法體會的。這本書的排版設計本身就是對“構成”二字最好的詮釋,字體、留白、色彩塊之間的相互作用,都在無聲地嚮讀者傳達設計語言。對於想要從“會用顔色”跨越到“駕馭顔色”的設計師來說,這本絕對是案頭必備的“工具箱+靈感庫”。
評分我最近在嘗試將一些傳統手工藝品的數字化設計與現代審美結閤起來,遇到最大的瓶頸就是如何在保持文化韻味的同時,避免視覺上的“老氣橫鞦”。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買瞭《色彩構成創意設計》,沒想到它提供瞭一個極其現代和國際化的視角來解構色彩。書中對於非西方文化中的色彩象徵意義有專門的探討,比如北歐的極簡色彩哲學,以及亞洲傳統水墨畫中的“留白”與“墨色”是如何構成色彩體係的。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情緒光譜”的部分,作者巧妙地將畢加達(畢加索的藍色時期)和梵高的後印象派色彩並置對比,清晰地分析齣不同時期藝術傢的創作心境是如何被他們的色彩選擇所固化的。這對我啓發很大,讓我意識到色彩不僅僅是裝飾,它是一種深層的文化敘事載體。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色彩的理解從二維平麵提升到瞭三維立體的空間維度,不再是被動地選擇顔色,而是主動地構建色彩的“場域”。
評分說實話,我對這類“構成學”的書籍一直持保留態度,總覺得它們太學院派,脫離實際應用場景。然而,《色彩構成創意設計》成功地顛覆瞭我的看法。這本書最牛的地方在於它對“商業應用”的深刻洞察。它不是空談理論,而是將色彩理論與市場營銷、品牌識彆緊密結閤。例如,書中有一章專門分析瞭過去十年間快消品行業(FMCG)的色彩趨勢變化,並歸納齣瞭一套可復製的“品牌色彩記憶錨點”構建方法。我最近在給一個初創科技公司做VI係統,正好卡在主色調的選擇上,參考瞭書裏關於“信任感”和“創新感”色彩組閤的討論,最終確定瞭一個帶有科技藍和少量活力橙的方案,反饋非常好。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把那些看似玄乎的“美學直覺”用清晰的邏輯鏈條給拆解、量化瞭,讓你知道為什麼這個顔色組閤在目標群體中會産生預期的商業效果。
評分我很少會為一本設計書寫如此詳細的評價,但《色彩構成創意設計》的某些部分確實讓我醍醐灌頂。這本書的創新之處在於它大膽地引入瞭“非視覺色彩感知”的概念。它探討瞭色彩如何與聲音、觸覺甚至氣味産生交叉聯覺(Synesthesia)的影響,雖然這聽起來有點“玄乎”,但作者通過引用神經科學的初步研究和大量藝術傢的創作筆記,構建瞭一個非常嚴謹的論證體係。例如,它分析瞭為何某些“暖色調”的音樂會讓人感覺溫度升高,而“冷色調”的視覺界麵會讓人感到更有效率。這本書真正做到瞭“打破邊界”,它不再將色彩視為孤立的視覺元素,而是將其視為連接人類多重感官體驗的橋梁。對於那些想做沉浸式體驗設計、交互界麵設計或者空間裝置藝術的同行們,這本書提供瞭極為前瞻性的思考工具,是拓寬設計視野的絕佳讀物。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獨特,因為它更像是一本設計工作坊的記錄而非教科書。作者的敘事風格非常口語化,充滿瞭設計師之間的“行話”和“經驗之談”。我尤其喜歡它在每一章末尾設置的“色彩挑戰”環節,那些要求讀者使用特定限製條件(比如隻用三原色和黑白灰,或模擬特定年代的印刷效果)來完成設計任務的練習,逼著你跳齣舒適區。我在嘗試“無彩色係氛圍營造”的挑戰時,發現以前自己總是依賴於明度的差異,但書裏引導我更多地去關注材料質感和光澤度對“灰”的微妙影響。這本書的實操性極強,如果你是剛畢業的助理設計師,這本書能幫你迅速建立起紮實的技術框架;如果你是資深設計師,它也能幫你激活那些被日常工作磨鈍的“色彩敏感度”。它是一本需要動手去“做”的書,而不是隻需“看”的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