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总结了小龙虾养殖发展较快的先进养殖经验,以“专塘繁育、计数下塘,彻底清塘、环境再造,制度调整,适时销售”为主线,详细地介绍了小龙虾繁殖、养殖技术等成果。内容翔实,注重实用;文字简练,通俗易懂。是小龙虾养殖户较为理想的生产指导用书,也可以作为教学、推广及职业培训教材。
本书主要介绍了小龙虾的生物学特征、小龙虾繁殖技术、小龙虾苗种培育技术、小龙虾池塘生态养殖技术、小龙虾稻田生态养殖技术、小龙虾疾病防治技术、小龙虾的捕捞与运输等内容,为小龙虾生态养殖专业户提供技术指导。
钟文英 湖南畜牧水产局水产推广站 ,站长,长期工作在生产一线,并经常参加水产推广培训,从事水产养殖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小龙虾的价值
第二节小龙虾的来源与分布
第三节小龙虾的市场前景
第二章小龙虾的生物学特性
第一节小龙虾的形态特征
第二节小龙虾的栖息习性与生活习性
第三节小龙虾的生长习性
第三章小龙虾繁殖技术
第一节小龙虾的生理学特征
第二节小龙虾的自然繁殖
第三节小龙虾的人工繁殖技术
第四章小龙虾苗种培育技术
第一节小龙虾苗种在水泥池培育技术
第二节小龙虾苗种在土池培育技术
第三节质量鉴别及提高成活率的措施
第五章小龙虾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第一节小龙虾池塘养殖条件
第二节苗种放养前的准备
第三节种苗放养
第四节投饲管理
第五节水质管理
第六节日常管理
第六章小龙虾稻田生态养殖技术
第一节养虾稻田的改造
第二节养殖模式
第三节小龙虾放养
第七章小龙虾疾病防治技术
第一节致病因素
第二节疾病预防
第三节主要病害防治方法
第八章小龙虾的捕捞与运输
第一节小龙虾的捕捞
第二节小龙虾的运输
第九章软壳小龙虾养殖技术
第一节软壳小龙虾的特点
第二节软壳小龙虾的生产方式
第三节软壳小龙虾的生产技术
第四节软壳小龙虾的加工、保存与保鲜技术
一、人工繁殖前的准备
(一)繁殖池的选择
对于专池繁育淡水小龙虾苗种的苗种池,要求选择的面积一般在1~3亩,不宜过大,具体大小视生产规模而灵活掌握。池底的淤泥厚度小于10厘米,既有深水区,也有浅水区。根据淡水小龙虾的穴居习性,池中最好有自然的土堆,有利于亲虾掘穴交配、产卵。深水区的水深要达1米以上,池埂宽1.5米以上,不渗水,土质要求为黏土,淡水小龙虾打洞后洞口不会坍塌,有方便的进排水系统,交通便利。
(二)亲虾放养前的准备
选好苗种池后,首先要进行整修,抽干池水,加固池埂,清除多余的淤泥,人工开挖深水区的沟渠,建造浅水区及必要的土堆,为淡水小龙虾的穴居提供条件。安装好防逃设施,防逃材料可以用石棉瓦、硬塑料板、水泥瓦等,因地制宜,只要能起到防逃效果即可。在亲虾入池前15天,每亩用100千克左右生石灰对水全池泼洒消毒、清野,清除敌害生物及竞争生物,杀灭病原体,同时每亩施放300~500千克的腐熟有机物堆于四角用于培养水质,然后进水。进出水口要安装过滤设施,进出水口的过滤网的网目必须在60目以上,防止敌害生物、野杂鱼苗及鱼卵的进入。淡水小龙虾具有地盘性与相互残杀的习性,为了防止相互残杀,进水后必须向池中投放一定量供淡水小龙虾攀援、栖息、躲藏的隐蔽物。隐蔽物的种类可以是茶树枝、柳树根、大树叶、竹筒、黑PVC管等,原则上是取材方便,价格便宜,能起到隐蔽的效果。进水后要向池中移植一定量的水生植物,尤其在池四周必须有水生植物,最好是挺水植物。池埂上的杂草不必除去,可以起到固土、保护洞穴的作用。水生植物的面积不超过繁育池的1/2,移植水生植物时要注意其品种,有选择地进行移植,浮水植物、沉水植物、挺水植物三者均要兼顾,目前主要移植的水生植物有下列几种:水浮莲、水葫芦、槐叶萍、水芹菜、黄花水龙等浮水植物;芦苇、野茭白、慈菇、香蒲、藕等挺水植物;马来眼子菜、伊乐藻、金鱼藻、苦草、聚藻等沉水植物。必要时可在水底平铺少量的稻草、芦苇等植物的秸秆,有利于仔虾的蜕壳与躲藏。
二、亲虾的选择与配组
淡水小龙虾的性成熟年龄在9月龄以上,体重一般为每尾25~30克,雌、雄极易区别,从外观就可以辨别出来。雄虾的螯足相对比较粗壮有力,棘突长而明显(也有的雌虾螯足比较发达),关键是在第5对步足后部雄虾有2对钙质化硬棒,而雌虾是软条状;雄虾的生殖孔开口在第5步足的基部,不明显,雌虾生殖孔开口于第3步足的基部,是一对明显的暗色圆孔。亲虾的选择既可在当年的8~9月份进行,也可在翌年的4~5月份进行,选择前要对亲虾(主要是雌虾)成熟情况进行抽查,尽可能选择性腺发育丰满、成熟度好、腹部饱满有肉的雌虾作为亲虾。
选择亲虾的标准如下:
(1)颜色暗红或黑红色,有光泽,体表光滑无附着物。
(2)个体大,体重都要在40克以上,雄性个体最好大于雌性个体。
(3)雌、雄性亲虾都要求附肢齐全、无损伤,体格健壮,活动能力强。
对于外购亲虾,必须摸清它的来源、原生存环境、捕捞方法、离水时间等,运输方法要得当,在运输过程中注意不要挤压,并一直保持潮湿,避免阳光直射,尽量缩短运输时间,一般不要超过4小时,最好是就近购买。到达塘边后,先洒水,后连同包装一起浸入池中1~2分钟,取出静放1~2分钟,反复2~3次后,让亲虾充分吸水,排出鳃中的空气,然后才把亲虾放入繁育池中。放养时多点放养,不可集中一点放养。亲虾的放养量控制在每亩100千克左右,雌雄亲虾配比以1.5∶1为宜。
三、亲虾的饲养管理
(一)亲虾培育
放养亲虾后,要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定期加注新水,定期更换部分池水,有条件的可以采用微流水的方式保持水质清新。由于亲虾的性腺发育对动物性饲料的需求量较大,喂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怀卵量及产卵量、产苗量,因此,在亲虾的喂养过程中必须增加动物性、高营养性饲料的投入,一般每天投喂2次,上午一次,喂养量占全天喂养量的30%左右,傍晚一次,占全天喂养量的70%左右,全天总喂养量占存塘亲虾总重量的4%~5%,喂养量还应根据天气、摄食情况及时调整。饲料品种以新鲜的螺蚬蚌肉、小杂鱼、屠宰场的下脚料为主,适当搭配一些玉米、麸皮、小麦等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要切碎,对植物性饲料要浸泡,然后沿池塘四周撒喂。各个放养点适当多喂。
在亲虾培育过程中,除控制水质、加强投喂外,还必须加强管理,每天坚持巡塘数次,检查摄食、水质、交配、产卵、防逃设施等情况,及时捞出剩余的饵料,修补破损的防逃设施,确定加水或换水时间、数量,及时补充水草及活螺蛳。对交配与产卵情况必须了如指掌,做好塘口生产的各项记录。
由于亲虾的放养时间不同,在后期管理上也有一定的差别,若是6月底7月初放养的亲虾,在8月下旬就应开始用虾笼捕捞部分雄虾,并同时检查雌虾的抱卵情况,逐步把雄虾捕捞完毕,到了9月份当幼虾离开母体后,继续用虾笼捕捉雌虾,捕到有抱卵或抱仔的雌虾要放回池中继续饲养,同时加强对幼虾的培养管理,也可捕出幼虾进行高密度、单独培养或出售或放入成虾养殖池中。若是8~9月份放养的亲虾,必须考虑亲虾的越冬管理,确保其安全交配、产卵、孵化,安全越冬。
(二)亲虾越冬管理
在整个越冬期间亲虾基本不摄食,消耗很大,因此越冬前必须加强投喂,增强亲虾的体质,为安全越冬储备必需的营养,提高越冬的成活率。当水温降至10℃以下,亲虾基本入洞穴越冬,很少出洞活动,此时应适当加深水位,保证洞中有水或潮湿,但水深不可超过洞口,比洞口略低,否则亲虾会出洞重新选择地方打洞。当亲虾基本入洞后,沿池塘四周水边铺一层薄薄的植物秸秆,如稻草、芦苇、香蒲等,一是为了保暖,二是为在亲虾越冬前产下的仔虾提供隐蔽、越冬的场所。
当水加满后,要施放肥料,保持水质的一定肥度,一般每亩施放腐熟有机肥100千克左右,堆于池塘四角或四周的水中。冬季水质由于受天气的影响极易变清,根据实际情况,必要时还需追施肥料,力保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原因是水肥不易结冰,水中的浮游生物会多,尤其到春天,浮游生物会很快大量繁殖,仔虾一出洞就容易得到营养丰富、大小适口的天然饵料,提高仔虾的成活率。
亲虾的洞穴有两种:一种是洞口有堆宝塔状泥土封住,这种洞穴俗称“封口洞”,虾在洞中一直到春季才会出洞;另一种洞口是开放式的,虾会在洞口洞底间游弋,当天气晴好、气温升高时,虾会出洞,在洞口附近活动。越冬期间遇到天气晴好、气温回升时,中午时分要在开放式洞口附近适当投喂一定量的饵料,供出洞活动的淡水小龙虾摄食,这对提高越冬的成活率十分必要。坚持每天多次巡池,观察亲虾的活动情况,在寒冷天气要及时破冰,同时要做好各项记录工作,尤其是死亡情况,对雌雄虾的个数、大小和重量等必须统计清楚,这有利于以后的喂养及对苗种量的估算。
这本书的包装设计实在是太吸引人了,封面那几只活蹦乱跳的小龙虾配上那种自然的绿色调,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勃勃生机。我本来只是对水产养殖有点模糊的概念,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精美的插图和图表,清晰地展示了不同生长阶段的虾体结构,连我这个完全的门外汉都能大致摸到头绪。它没有那种枯燥的教科书腔调,更像是经验丰富的老把式在跟你拉家常,把复杂的生态概念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解释清楚。比如,书中对水质调控那部分的描述,简直是手把手教你如何“听懂”水的声音,从颜色、气味到微观指标的变化,都给出了非常实用的应对策略。我特别喜欢它强调的“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而不是一味追求高产量的化学干预。读完前几章,我感觉自己对养殖环境的理解上升了一个维度,不再是简单的“喂食换水”,而是真正开始思考如何构建一个健康的微型生态系统。对于想要入门或者正在进行初级养殖的朋友来说,这本书的引导性极强,能有效避免很多新手常犯的低级错误,让人读起来信心倍增,迫不及待想去实践一下。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的实用性超乎我的想象,简直可以作为工具书放在案头随时翻阅。特别是那些关于“种源选择与繁育管理”的章节,信息量巨大却又条理清晰。它没有笼统地说要选“好种”,而是细致地对比了不同品系在抗逆性、生长速度和商品规格上的差异,甚至给出了如何进行简单的群体遗传学评估的方法。我过去在购买种虾时总是凭感觉,这次对照书中的标准,才发现自己错过了多少关键点。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作者多年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非主流”但极其有效的操作技巧,比如在特定季节如何利用光照强度来调控亲虾的性腺成熟,这种细节的分享,是纯理论书籍无法提供的宝贵财富。它不仅告诉我“应该做什么”,更教我“如何在具体情境下灵活变通地做”。读完这一部分,我立刻着手调整了我的暂养池配置和投喂计划,效果立竿见影,这可比花冤枉钱买一堆不适合我当地条件的“高级饲料”要强得多。
评分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具有人文关怀,读起来完全没有压力,甚至带有一种探索自然的乐趣。它不像那种冰冷的农业技术手册,而是充满了对水生生物生活习性的细致观察和尊重。比如,书中对小龙虾栖息地构建的探讨,简直像是在设计一个五星级的“虾宫殿”。它不只是关注产量的最大化,更强调为小龙虾提供足够的遮蔽、适宜的钻洞材料和安全的越冬场所,这种对动物福利的关注,使得养殖出来的产品本身也带上了更高的品质光环。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生态平衡时所使用的比喻,比如将养殖系统比作一个精密的钟表,任何一个齿轮的失衡都会影响整体的运行。这种富有画面感的描述,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趣味性,让我不再觉得养殖是一件辛苦的体力活,而是一门结合了生物学、环境科学和一点点艺术的综合学科。对于那些想做高附加值、追求绿色有机认证的养殖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坚实的理念基础和操作蓝图。
评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我的阅读感受,那就是“系统性”。这本书的结构非常完整,从宏观的市场分析、选址规划,到微观的饲料配方、水质参数的每日监测,再到后期的捕捞与加工流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最让我感到踏实的是,它对风险管理的论述非常到位。作者坦诚地指出了当前小龙虾养殖业面临的瓶颈和潜在的金融风险,并提供了一系列保守稳健的应对策略,这在许多只报喜不报忧的指南中是很少见的。它教会我们如何构建“冗余备份”系统,比如不同水体的轮换利用、多种水生植物的搭配种植等,以应对突发事件。这使得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技术指南,更是一份全面的商业风险规避手册。每次翻到某个章节,都能感觉到作者在背后默默地为我的投资决策加上了一道保险锁,让我对未来投入时间和金钱变得更有把握,因为它提供的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脚踏实地的可行路径。
评分这本书的叙述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严谨与流畅并存,让人佩服作者的深厚功力。它不像市面上很多速成手册那样只停留在操作层面,而是非常深入地探讨了小龙虾在特定水域环境下的生理特性和行为模式。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病害预警与生态防控”的那几章。作者并没有直接罗列一大堆抗生素和化学药剂的名称,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如何通过环境优化和生物拮抗作用来建立一个“免疫屏障”。比如,它详细分析了几种常见有益微生物的筛选和培育方法,以及它们在抑制病原菌方面的协同作用机制,这套理论体系构建得非常扎实。我曾尝试过用其他资料来解决我的养殖难题,但总感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这本书真正做到了从分子层面到宏观环境的全面解析。阅读过程中,我不得不经常停下来,对照着自己目前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反思和对照,发现很多之前认为是“运气不好”的问题,其实都是可以预见和规避的系统性缺陷。对于追求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中高级养殖户来说,这本书的深度绝对值得反复研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