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现代农业综合体: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平台》主要阐述了当前我国“三农”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问题,党中央对“三农”的新认识、新描述、新政策,未来我国“三农”发展所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新发展。同时,基于对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与农业科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的基本认识和实践研判,《现代农业综合体: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平台》用工业化发展理念,借鉴城市综合体概念,提出了构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平台——现代农业综合体。
《现代农业综合体: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平台》系统研究了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新理念、新平台、新路径的现代农业综合体的科学内涵、理论基础、目标定位、建设任务、运行机制与政策举措等。
内页插图
目录
序言
前言
摘要
总论 现代农业综合体的研究背景与战略概述
一、中国农业发展宏观背景
(一)中国农业存在的问题
(二)中国农业政策环境
(三)中国农业发展的瓶颈
(四)工商资本投资农业面临的问题
(五)目标导向:践行总书记提出的“三农梦”
二、我国农业正在发生的变化和发展使命
(一)我国农业正在发生的新变化
(二)未来30年农业发展赋予的新使命
三、现代农业综合体战略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农业综合体概念与基本内涵
(二)农业综合体主要特征
(三)农业综合体建设路径
(四)农业综合体建设内容
参考文献
专题一 现代农业综合体建设中“多元融合”产业体系的构建
一、“多元融合”产业体系的基本内涵及国内外研究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关政策解读
(二)农村产业融合的产生背景和实践意义
(三)农村产业融合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类型
(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重点问题研究进展
(五)现代农业综合体“多元融合”产业体系构成
二、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演进与国内外经验借鉴
(一)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成效
(二)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突出问题
(三)国内外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借鉴
三、现代农业综合体“多元融合”产业体系内涵
(一)现代农业综合体“多元融合”产业体系的驱动机制
(二)现代农业综合体“多元融合”产业体系的扩展机制
(三)现代农业综合体“多元融合”产业体系的运行机制
四、现代农业综合体“多元融合”产业体系构建思路
(一)综合体“多元融合”产业体系构建的目标定位
(二)综合体“多元融合”产业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三)综合体“多元融合”产业体系构建的重点问题
(四)综合体“多元融合”产业体系构建的基本路径
五、综合体“多元融合”产业体系的运行保障
(一)提升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夯实产业融合发展基础
(二)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强化产业融合发展支撑
(三)拓展主体培育途径,挖掘产业融合发展潜力
(四)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共享产业融合发展成果
(五)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优化产业融合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专题二 现代农业综合体建设中“支撑引领”科技体系的构建
一、农业科技体系的相关理论及发展演进
(一)农业科技体系的内涵界定及基本构成
(二)我国农业科技体系的发展演进及机遇挑战
(三)现代农业综合体“支撑引领”科技体系的地位与作用
二、国内外现代农业科技体系发展经验借鉴
(一)荷兰模式'
……
专题三 现代农业综合体建设中“创新创业”经营体系的构建
专题四 现代农业综合体建设中“安全可控”质量体系的构建
专题五 现代农业综合体建设中“互联网+”流通体系的构建
专题六 现代农业综合体建设中“多重组合”投融资体系的构建
专题七 基于现代农业综合体的特色农业小镇建设
专题八 现代农业综合体实践案例——蓝城农业综合体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我从事植物病毒研究32年,一直沉浸在微观科学世界里,后来怎么做起学科跨度大且不擅长的宏观农业发展战略研究与探索实践?许多同事和朋友都有疑问。
此事我得从2012年参加一次山区扶贫活动受到的教育说起。我中年喜得爱女,自然视为掌上明珠。但因为平时工作太多太忙,很少时间陪玩,心存愧疚。2012年一次赴种有大量山核桃的浙江淳安山区扶贫时,遇到一位与我女儿一般大的小女孩,我很有兴致与她攀谈了起来,其中一问一答道:“小朋友,你最向往的是什么?”“我最向往的是山核桃成熟。”“你喜欢吃山核桃?‘’”我才不喜欢吃呐!“”那你为什么喜欢山核桃成熟?“”因为山核桃成熟时我爸爸妈妈就可以回家了。“说完,小女孩眼泪夺眶而出。我即时意识到这是一位留守儿童,她的幸福指数远比我女儿低。此刻我又联想到我国有3.7亿农民在外打工,有6000万这样的留守儿童!我们能否为他(她)们多做点努力,助推这个局面的改变。
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得到巨大提升,”三农“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农村面貌日新月异。但从总体上看,农业不够强、农民不够富、农村不够美的问题依然存在,与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的目标要求还有很大距离。我国是一个小农众多的农业大国,以小规模家庭经营为基本生产经营单元的基本国情农情将会持续,如何提高小农户的农业经营水平和效率,如何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连接,如何把中国小农引入现代化发展轨道,努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走出一条习总书记强调的高效生态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探索解决的重大课题。
现代农业综合体: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平台 引言 在飞速发展的时代浪潮中,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传统农业的粗放模式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和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安全、可持续性的高期待。与此同时,科技进步、市场变化以及全球化进程,共同塑造着现代农业发展的崭新格局。在这样的背景下,“现代农业综合体”应运而生,它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集聚了现代科技、先进理念、多元主体以及创新模式的有机整体,正成为驱动区域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 本书《现代农业综合体: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平台》旨在深入剖析现代农业综合体的内涵、外延、构建路径及其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我们将跳出单一的农业生产环节,以系统性、集成性的视角,审视现代农业综合体如何整合资源、优化要素配置、提升整体效能,进而引领区域农业迈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阶段。 第一章:现代农业综合体的概念解析 本章将对“现代农业综合体”这一核心概念进行多维度、深层次的解读。我们将追溯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其区别于传统农业的根本性特征。 概念的界定与演进: 现代农业综合体并非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本章将梳理其概念的演变过程,从最初的农业产业园、农业示范区等概念,到如今强调的“综合体”模式,探讨其内涵的深化和外延的拓展。我们将重点解析“综合体”所蕴含的“整合”、“集成”、“协同”等核心要义。 核心构成要素: 一个成熟的现代农业综合体,绝非仅仅是土地和作物的简单叠加。它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的关键要素有机组合而成。我们将详细阐述这些要素,包括但不限于: 先进的生产要素: 现代化的农业机械、智能化灌溉系统、精准施肥技术、生物育种技术、绿色防控技术等。 科技创新支撑: 引入科研院校、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研发中心、试验示范基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多元的市场主体: 涵盖大型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村电商平台、休闲农业经营者等,形成多元化、有活力的市场主体格局。 完善的产业链条: 不仅包含种植、养殖等初级生产环节,更向上游延伸至良种繁育、投入品供应,向下游拓展至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品牌营销、休闲旅游、科技服务等全产业链。 高效的组织模式: 探索订单农业、股份合作、利益联结等新型农业经营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可持续的生态环境: 强调绿色生产、生态循环、资源节约,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发展模式。 良好的政策与制度保障: 包括政府的扶持政策、金融支持、土地流转制度、人才引进机制等,为综合体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综合体的特征与优势: 相较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综合体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本章将重点阐述这些优势,例如: 规模效应与集约化经营: 通过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产业链延伸与价值链提升: 打破环节分割,实现产加销一体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科技赋能与创新驱动: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提升农产品品质、产量和安全性,培育新品种、新技术。 市场导向与品牌塑造: 紧密对接市场需求,发展品牌农业,提升区域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资源整合与绿色发展: 有效整合农业、农村、农民等各类资源,推动农业与生态、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现代农业综合体的发展逻辑与构建路径 本章将深入探讨现代农业综合体之所以能够成为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新平台的内在逻辑,并提供一套可行的构建路径。 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市场需求的升级: 消费者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安全、绿色、健康、个性化等需求日益增长,对传统农业形成了倒逼机制。 科技进步的支撑: 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产业融合的趋势: 农业与其他产业(如旅游、文化、电商、康养等)的深度融合,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和增长点。 要素集聚的必然: 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土地、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的有效集聚和优化配置,综合体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 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 现代农业综合体能够有效整合区域资源,带动周边区域农业协同发展,形成区域竞争优势。 构建现代农业综合体的路径探索: 顶层设计与科学规划: 明确区域农业发展定位,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体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产业布局、功能分区等。 资源要素的整合与优化配置: 土地流转与规模化经营: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引导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集中,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资本的引入与引导: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产业资本等投入现代农业,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技术的集成与推广: 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引进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为综合体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产业链条的延伸与完善: 向上游延伸: 发展优质种源、绿色投入品、农机装备等产业,保障生产环节的需求。 向下游拓展: 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品牌营销、电子商务、休闲观光、体验农业、文化创意等,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拓展市场空间。 产业融合与多元发展: “农+旅”: 发展观光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将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相融合,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 “农+商”: 发展农村电商、直销渠道,打通农产品流通环节,提升品牌影响力。 “农+文”: 挖掘和传承地域特色农耕文化,发展乡村文化创意产业。 “农+康”: 发展健康农业、生态康养,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生活需求。 主体培育与利益联结: 壮大新型经营主体: 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股份制农业企业等,提升其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 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探索订单农业、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将小农户有机嵌入综合体产业链,确保农民分享发展红利。 平台建设与服务体系: 建立综合性的信息服务平台、技术推广平台、金融服务平台、市场营销平台等,为综合体提供全方位的支撑和服务。 第三章:现代农业综合体对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贡献与影响 本章将深入分析现代农业综合体在推动区域现代农业发展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以及其对区域经济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 提升区域农业的整体竞争力: 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通过土地整合和规模化经营,实现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 技术创新与应用: 汇聚先进农业科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区域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 品牌塑造与市场拓展: 统一品牌形象,整合营销渠道,提升区域农产品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产业链协同与价值链提升: 促进产加销各环节的有机衔接,打通价值链,实现全产业链增值。 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与农民增收: 创造就业岗位: 综合体的建设和运营,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劳动力。 带动农民创业: 为农民提供了创业的平台和机会,鼓励农民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加工、服务等。 实现多元化收入: 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参与股份合作、经营副业等多种方式,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 激活农村经济活力: 促进城乡要素流动,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激活农村经济的内生动力。 推动区域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推广绿色生产方式: 鼓励有机种植、生态循环农业、节水灌溉等绿色生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构建生态循环体系: 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形成“种养结合、废弃物还田”的良性循环。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通过科学的农业布局和生产管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发展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农业: 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农业,促进可持续发展。 优化区域经济结构与城乡融合发展: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推动农业从传统第一产业向“接二连三”的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 加速城乡要素双向流动: 吸引城市资本、技术、人才下乡,同时引导农产品、乡村特色产品进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提升区域整体发展水平: 现代农业综合体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升区域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案例分析与经验借鉴: 本章还将选取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农业综合体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总结其成功经验、面临的挑战以及可借鉴的推广模式。 结论 现代农业综合体不仅是一种新的农业组织形式,更是推动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性平台。它以系统性思维,整合了现代科技、市场需求、多元主体和绿色理念,打破了传统农业的瓶颈,为区域农业的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视角,理解现代农业综合体的核心价值,掌握其构建的关键路径,并认识其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意义。我们相信,随着现代农业综合体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区域农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为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富裕、农村繁荣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