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房市 古人安心成家方案 港台原版 李开周
作者:李开周
出版社:猫头鹰
出版日期:2017/02/09
语言:繁体中文
ISBN:9789862623206
规格:平装 / 400页 / 17 x 23 cm / 普通级 / 单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湾
本书分类:人文史地> 中国史地> 文化史
内容简介
现代人搞不定的「房」事,古代人就搞得定?
◎和李开周吃过了宋朝饭局,这回我们将穿越时空去古代买房子。
你以为古代人都是过鸡犬相闻的田园生活吗?当然不是,从西周到民国,上自皇帝下到平民,为「房子的事」产生过多少苦恼!皇帝想扩建内城,还得考虑如何安置百姓,平民为求得一处安身立命之所,努力打拼。而为了让人民安心成家,让房子运作顺畅,政府便于管理,大小规章管束房市的交易,更衍伸出居间仲介的古代经理人。
本书带领读者穿越古今,观看古代与居家有关的大小事情。从土地开发、房屋买卖、租赁、政策、居家环境、家居生活到装潢整修。从官书到笔记,从书信到墓志铭,多元史料见证千年房市如何运作和转变。
买不起房子只能玩大富翁吗?还是想学古人练气功断绝买房子的「贪欲」?不妨先看看古代人是如何处理这等人生大事:
东坡弟弟为何六十岁才买房
不同时代对房屋需求不同,据说苏辙当了数十年的官,年近六十都还没置产。因为宋代家长不好当,有义务替儿孙买房,只好忍痛卖掉多年藏书,拿出存了大半辈子的工资,购屋安置全家。再不处理,儿孙可会群起抗议。
史上强房东会是谁
历史上强房东是皇帝,第二恐非五代人郑建中莫属。其人光在一县就有数千处房产,每个月缴租金时,家门口被房客挤得水洩不通,收钱收到手软,还得请到官府来维持秩序。因为「厝脚」人数太多,他也不敢随便涨房租,以免引发群起抗议。
安心成家政策有哪些
从西周时代起,房屋买卖就得签合同。虽古代也有牙人居中仲介,但要如何避免遭受欺骗?在清朝雍正年间,已有官方版本的合同问世,经过政府审核过的条文,让一般平民百姓也能使用这些「定型化合约」安心成家。
全能住宅改造王在清朝
清人李渔,生平得意之事便是居家装潢。在那牆上挂幅松树画,在树干的位置连牆壁一起挖个洞,放隻活鹦鹉,宾客每至,无不惊奇连连。为了人生三急,他又在牆壁上挖个洞,伸出一根管子,想撒尿时就往管子那儿一凑,舒服的是自己,苦的就是路过的行人!
如果武大郎没有死
当年潘金莲曾变卖首饰让武大典房,可说是让他从租房身分上升了一个层次,假以时日,或许有机会晋身为有房阶级,只可惜他早早就被老婆给毒死,没机会翻身。
林黛玉为何红颜薄命
《红楼梦》中依照个人量身打造的个性住宅,令人钦羡。但若从风水一瞧,住在房子中轴线上的人似乎注定都不长命。凤姐病逝、黛玉早夭,或许便是风水惹的祸?
我们从历史中观察古人生活,但同时也看见「现在」,《民法》中的「典权」和「买卖不破租赁」都可以在过去找到相似的例子,古人也和我们一样有「居住正义」问题,一样有「房奴」困扰。
每个时代都有居住需求,不论是房奴、房地产经纪人、还是风水师都存在不只千年,早于南北朝嵇康就已经和人争辩风水效用之有无,可说是风水师辩术的祖师爷。至于一般小民如何避税也不是近代才有人「鑽研」。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且看古人如何在政策夹攻下生存,在高房价之下求得一席之地。
热情推荐
李开周先生在台湾出版的作品,从古人一个月赚多少钱开始,到宋代的饭局与新年;这次则引领我们穿梭时空,透过文字感受古人「住」的问题。一则则故事,让我们认识到课本「标准答桉」以外的历史纪录裡,古人也有着跟「都更」、「钉子户」等一样的「居住正义」问题!──李彦龙/台北市立中山女高历史教师
历史之所以迷人,在于人奇与关心的是人类本身,且从认识别人的故事中,好像可以找出自己未来的方向。所以,一位善于说故事的人,不要只是会说发生于过去的事情,还要从现在人的关心处,找出过去能满足现在人需要的故事。李开周的书之所以迷人,就在这裡。──庄德仁/台湾师大历史所博士,建国中学历史教师
谈的是房市,讲的是品味;条列的是当时房价,剖析的却是亘古人性;而千年沿传的楼起楼塌,更见市井的血泪真章。我们总以为谈房市,多的是等的现实与功利,哪知道有了千年来作调料,这房市分析,硬是酝酿出发人深省的醍醐关怀。这是一本上佳的好书!总在行文谈笑中隽永风生,但在感慨落笔处,却无不令人惊心动魄。──陈启鹏/历史作家、补教名师
作者简介
李开周
1980年生,河南开封人,青年学者,《南方都市报》专栏作家,曾在《新京报》、《中国经营报》、《世界新闻报》、《羊城晚报》、《中国烹饪》和《万科周刊》等媒体开设专栏。
着有《过一个欢乐的宋朝新年》、《吃一场有趣的宋朝饭局》、《历史课本闻不到的铜臭味》等。
这本书的标题《千年房市:古人安心成家方案》听起来就充满了吸引力。我一直对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关于安居乐业的观念非常好奇。我们现代人买房压力山大,各种贷款、利率、学区房,简直让人喘不过气。所以,我很想知道在古代,一个普通人是如何实现“安居”的梦想的。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去探索那些流传千年的智慧。我期待能看到作者如何将历史考据和现实问题结合起来,或许能从中找到一些能启发我们当下的灵感。比如,古代的土地制度、家族观念对住房分配的影响,这些都会是很有意思的切入点。读完之后,我希望不仅仅是满足了我的历史好奇心,更能对我们眼前的住房困境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这一代人买房越来越难,而古人似乎有一种更自然、更从容的方式来解决住房问题?这本书的名字正好切中了我的痛点。我猜想,作者一定花费了大量精力去研究古代的建筑规范、乡土社会结构乃至风水观念,这些元素共同构筑了古人的“安居”哲学。我希望能看到一些非常具体的案例,比如某个朝代的普通农户是如何通过继承、置换或者集体的力量来实现住房的。我可不希望看到大段大段的官方政策解读,我更想了解那些鲜活的、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如果能描绘出古代人那种对土地的依恋和对家庭的责任感如何体现在他们的居住选择上,那就太棒了。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主要是冲着“港台原版”这几个字去的。我对大陆出版的通俗历史读物已经看腻了,很多时候总觉得少了点原汁原味的东西。港台那边的学者在解读传统文化时,往往有一种更细腻、更注重文本原意的味道。我希望这本书能在对古代房产和婚姻观念的探讨中,展现出一种不同于大陆主流叙事的深度。尤其是“安心成家方案”这个说法,听起来就比我们现在说的“买房攻略”要高明得多,它暗示了一种精神层面的满足感,而不是单纯的物质占有。我特别想知道,古人是如何平衡家庭责任和社会期望,在有限的资源下构建稳定居所的。如果作者能把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和现实的紧迫感结合起来,那这本书就真的值回票价了。
评分我对李开周这个作者并不陌生,他以前的一些作品在历史细节的把控上做得非常到位,经常能发现一些冷门但关键的史料。所以,这本书的专业性应该是有保证的。我尤其关注他如何处理“千年”这个时间跨度。从先秦到明清,不同时代的经济基础和伦理规范对住房的影响肯定是大不相同的。我希望这本书不是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能提炼出一个贯穿始终的“核心逻辑”,即在变动的历史洪流中,中国人对“家”的本质需求是如何不变的。如果能通过对比古代与现代,让我们反思现在过度强调房产金融属性是否扭曲了居住的初衷,那这本书的价值就超越了一般的历史科普。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是有点碰运气的,但标题的冲击力实在太强了。“千年房市”四个字,让我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古代房产的书,它更像是一部关于中国人集体焦虑史的缩影。我希望作者能保持他一贯的犀利和洞察力,不要写成一本枯燥的学术论文。我期待的“安心成家方案”,应该是一种充满生活智慧的叙事,能让我们感受到古人那种踏实和安定的力量。我甚至想看看,在信息传播不发达的古代,邻里关系、地方习俗是如何充当了现代社会中“房产中介”和“金融顾问”角色的。如果能挖掘出那种深植于文化土壤中的居住智慧,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一定会非常独特和令人回味无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