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曝光聖經 UNDERSTANDING EXPOSURE, Fourth Edition
作者:布萊恩·彼得森
语言:中文
出版:旗标
ISBN:9789863124368
出版日期:2017/07/05
想拍出動人的作品,就從掌握『曝光』開始吧!
對於初學攝影的人來說,『曝光』是個既專業又難懂的專有名詞,但布萊恩,以淺顯易懂的用語及幽默風趣的表達方式,帶你從攝影經驗談,學會如何拍出正確曝光的作品!
閱讀本書時,就像是『聽故事』般的輕鬆,你不必死背光圈、快門、ISO、…等數據,從布萊恩淺顯的描述就能理解在什麼場合下該用什麼光圈、快門、ISO 組合,什麼樣的天候環境下適合拍攝什麼主題。每張示範照片除了描述當時的拍攝情形,還傳達了布萊恩為什麼拍下這張照片,當時的想法是什麼?
大多數人拍照的習慣,都是看到美景先拍了再說,布萊恩則是先有想法、構思好畫面,決定好要使用的光圈、快門、鏡頭焦段、…後才按下快門。本書要教授給您的不只是學會正確曝光的方法,也希望您能拍下富有故事性的作品!
本書特色
正確曝光不能只依賴天氣,也不能只靠運氣,當然更不能完全依賴相機的『自動』模式,而是要靠攝影者的判斷與操控,才能拍出好作品!看完本書,你將學會:
○ 想獲得zui清晰的銳利度、zuiju細節的對比度時,『該在什麼時候、選擇什麼樣的光圈?』
○ 什麼樣的光圈值可以讓主體跳脫背景,使背景模糊成一片失焦的散景?
○ 想拍出從前景到背景都清晰銳利的影像, 該用什麼樣的光圈?
○ 想將動態景物以凍結的畫面來表現,該用什麼樣的快門速度來表現?
○ 想創造主體清楚,背景模糊的效果,快門又該怎麼選擇呢?
○ 在拍攝晨昏、雪景、星光以及都會夜景時,該如何從測光讀數來判斷曝光結果?
○ 不同光線適合拍攝什麼題材,雖然沒有絕對,但你能從布萊恩的照片得到新的啟發及構想!
作者簡介
布萊恩·彼得森 (Bryan Peterson)
布萊恩是一位專業攝影師,也是國際知名的暢銷作家,其攝影作品更多次榮獲無數的攝影獎項,也是 BPSOP 線上攝影學院的創始人(bpsop.com),他以獨特、風趣的教學風格,徹底打破以往複雜又令人混淆的攝影觀念。即使您是攝影初學者,也能一看就懂,並為之著迷。 Ch00前言
Ch01初探曝光
.什麼是『曝光』?
.攝影金三角
.測光表:攝影金三角的核心
.白平衡
.創意曝光vs. 6 種正確的曝光選擇
.找尋創意曝光選擇
Ch02光圈
.光圈與景深
.敘事光圈
.隔離/ 單一主題光圈
.「誰在乎」光圈?
.光圈與微距攝影
Ch03快門速度
.快門速度的重要性
.選擇正確的快門速度
.凍結動作
.搖鏡
.暗示動作的存在
.用快門速度作畫
.造雨
Ch04光線
.光vs. 曝光的重要性
.zuijia的光線
.順光
.陰天下的順光
.側光
.逆光
.測光表
.18% 反射率
.灰卡
.天空兄弟
.綠褲子先生(天空兄弟們的堂弟)
.夜間與低光源攝影
.星光
.以光作畫
Ch05特殊技巧
.偏光鏡
.漸層減光鏡
.多重曝光
Ch06閃光燈
.攝影金三角與閃光燈
.讓閃燈正確曝光的三個法則
.小心變成閃燈狂熱者
.內建閃燈的侷限
.降低閃燈出力
.以閃燈作為補光
.無線閃燈
.色溫燈片
.後簾同步
与其他同类书籍相比,这本书在深度上展现出了一种罕见的平衡感,它既能满足资深专业人士对细节的挑剔,又能让初学者找到清晰的路径。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争议性话题时的公正和全面性,他没有偏袒任何一家流派或技术栈,而是将各种观点的优劣势都摊开来供读者自行判断。书中对未来趋势的预测部分,也显得非常审慎和有根据,没有一味地鼓吹“未来已来”,而是基于现有的技术瓶颈和市场动态,给出了非常务实的展望。这种成熟稳重的态度,使得这本书的参考价值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不会因为一两年内技术的快速迭代而迅速过时。它提供的底层逻辑和思考框架,是跨越技术版本的恒定资产,这才是真正大师级的作品所具备的特质。
评分我之前接触过几本关于这个领域的入门读物,大多是浮于表面,讲概念多于实操,读完后总感觉像是隔着一层毛玻璃看世界。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它仿佛是一把精密的瑞士军刀,每一页都藏着可以立即投入实践的干货。我尤其欣赏它在案例分析部分的深度和广度,它不仅仅是罗列成功案例,更深入地剖析了失败的原因,并且提供了非常具体、可量化的调整步骤。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老练,他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专家说教,而是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耐心地为你拆解那些行业内人尽皆知的“潜规则”和技术壁垒。当我对照自己手头的一些项目数据来审视书中的建议时,立即就能找到可以改进的地方。这种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知识,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这本书的实用性,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更像是一本案头必备的“操作手册”,而非单纯的理论教科书。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真是让我耳目一新,它成功地避开了传统技术书籍那种枯燥乏味、充斥着晦涩行话的窠臼。作者的文笔流畅且富有洞察力,即便是涉及到一些前沿或高度专业化的理论时,他也能用一种非常清晰、甚至带点幽默感的方式进行阐述。阅读起来完全没有“在啃硬骨头”的感觉,更像是在听一位学识渊博的朋友进行深度对话。特别是他对于历史脉络的梳理,将那些看似分散的技术发展节点,串联成了一部完整且逻辑严密的演进史,这极大地帮助我建立起全局观。我常常会停下来,回味某一段描述,因为那里面蕴含的不仅仅是知识点,更是一种思考角度的转变。这种富有启发性的文字魅力,让原本可能枯燥的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智力上的愉悦体验,大大降低了学习曲线的陡峭程度。
评分这本书的编辑工作做得堪称教科书级别,没有任何一处显得多余或者仓促。从目录的层级划分,到索引的详尽程度,无不体现出对读者便利性的极致追求。我发现它在组织材料时,采用了多维度的检索方式,不仅仅是传统的页码索引,还包含了关键词对照表和关键概念的快速定位功能,这对于需要频繁查阅特定信息的专业人士来说,简直是效率的倍增器。每次我需要快速确认一个术语的精确定义或回顾某个公式的推导过程时,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定位到准确位置,这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这种对细节的精雕细琢,不仅仅体现在内容的准确性上,更体现在如何让读者最便捷地获取和使用这些信息上,这体现了作者和出版方对知识传播责任感的深刻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太引人注目了,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封面,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下了功夫的。光是看着书脊上的烫金字体,就觉得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专业书籍。内页的纸张选择也相当考究,印刷的清晰度一流,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我特别喜欢它在章节排版上的用心,图文比例拿捏得恰到好处,那些复杂的理论概念总能通过精美的插图或图表得到直观的展示,这对于理解那些抽象的专业术语至关重要。而且,这本书的尺寸设计非常适合放在书架上,既有分量感,又不显得笨重,随便抽出一本来翻阅,都能立刻被它散发出的专业气息所吸引。光是翻阅目录和前言,我就能感受到作者试图构建一个极其严谨和系统的知识体系,那种对细节的执着,让人对即将展开的阅读内容充满了期待。这本书的实体质感,无疑为它的内容增添了不少价值,让人在阅读之外,也获得了一种视觉和触觉上的享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