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雖名為「形上學」,
其實是探討道德原則與法律原則在具體生活層面中的落實,
因此是康德實踐哲學的完成。
康德的《道德底形上學》一書包含《法權論之形上學根基》與《德行論之形上學根基》兩部分,在康德生前,這兩部分各分別出版,而未曾合為一書。前者是康德唯一一部完整討論法哲學的著作,探討「法權」的一般概念、公法的三個層面,以及私法的「物權」、「人格權」、「出於物的方式的人格權」等各面。後者有助於我們釐清當代西方「德行倫理學」(virtue ethics)所引發的爭論,並確定「義務」及「德行」皆是康德倫理學中的重要概念。
康德更早期的《道德底形上學之基礎》和《實踐理性批判》兩本著作,突出倫理學之形式主義特徵。在這樣的基礎上,於《道德底形上學》中,康德進一步將道德法則應用於人性上,並涉及實踐人類學底層面。在書中康德強調法權論與德行論之根本差異在於:前者可以維持其形式主義底特色,後者卻必須發展出一套「目的學說」。本書探討「法權」及「德行」等核心概念,因此康德在出版《道德底形上學之基礎》和《實踐理性批判》後,堅持完成本書,以使其道德哲學更臻完善。
##德沃金和范老师是我的康德“居间人”。即使只是研究康德的法哲学,也不应错过后面的德性论部分,因为在我看来在德性论部分更见康德关于实践哲学的基本洞见。
评分##除了几处法律用语的译法,其他的都巨赞,研究型翻译的榜样!康德的法哲学都在这里了,影响了萨维尼的占有理论????
评分##除了几处法律用语的译法,其他的都巨赞,研究型翻译的榜样!康德的法哲学都在这里了,影响了萨维尼的占有理论????
评分##康德写作的黑话风格,加上李明辉的台式翻译腔。读书的体验只能是“苦海,翻起爱恨;在世间,难逃避命运”。//调侃归调侃,这书真不赖,正在阅读,收获体会啥的,未完待续…
评分##译&注很精良。至此,康德实践哲学走到终点,无论是法权论还是德行论,都以人的双重身份为出发点,法权论致力于解决人与人之间的自由之共存问题(实则隐性预设了道德人的多样性,而费希特却将道德人进一步统一到一个单一的意志之中),德性论致力于回答“人应该做什么”的问题,而提出“同时是义务的目的”,比起先前的《奠基》和《实批》,康德首次深入到意志的质料方面。去行动吧,去圆成,去施惠,并且保持对人的永恒敬畏。
评分##李明辉的翻译,自然不在话下。和过去一样高水准,同样地,这本翻译和过去的译本,在书本的背后会有整理德、英、中(台港澳中四地)的相关研究成果汇编,不读郑文,纯粹翻李明辉写的《导读》和附录的《研究书目整理》,也相当实用。
评分目前仅完成了截至法权论部分的内容。在我看来,阅读康德法权论论述要注意几个问题:1. 康德的概念三分法:对先验概念的分析的分类(人的认知之于对象而产生的分类,并不影响概念之本质)通过排他律二分即可完成,但对先验概念的综合的分类则需要依照三段论的形式,分为三种。在法权论中即为:Ulpien的三大法律义务—占有的三种对象—iustitia tutatrix/commutativa/distributiva三种制度—立法、行政、司法等三分概念间的映射。这些概念间的联系往往是理解康德法权论的核心(如衡平法与紧急避险的内涵、ius cosmopoliticum)。2. 法权论最重要的章节是第41、42章的进入公民状态之公设、第2章实践理性许可法则的公设以及Ulpien三原则,从这三个章节出发能搭建起框架
评分##似懂非懂之谓懂????
评分##译&注很精良。至此,康德实践哲学走到终点,无论是法权论还是德行论,都以人的双重身份为出发点,法权论致力于解决人与人之间的自由之共存问题(实则隐性预设了道德人的多样性,而费希特却将道德人进一步统一到一个单一的意志之中),德性论致力于回答“人应该做什么”的问题,而提出“同时是义务的目的”,比起先前的《奠基》和《实批》,康德首次深入到意志的质料方面。去行动吧,去圆成,去施惠,并且保持对人的永恒敬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