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雖名為「形上學」,
其實是探討道德原則與法律原則在具體生活層麵中的落實,
因此是康德實踐哲學的完成。
康德的《道德底形上學》一書包含《法權論之形上學根基》與《德行論之形上學根基》兩部分,在康德生前,這兩部分各分別齣版,而未曾閤為一書。前者是康德唯一一部完整討論法哲學的著作,探討「法權」的一般概念、公法的三個層麵,以及私法的「物權」、「人格權」、「齣於物的方式的人格權」等各麵。後者有助於我們釐清當代西方「德行倫理學」(virtue ethics)所引發的爭論,並確定「義務」及「德行」皆是康德倫理學中的重要概念。
康德更早期的《道德底形上學之基礎》和《實踐理性批判》兩本著作,突齣倫理學之形式主義特徵。在這樣的基礎上,於《道德底形上學》中,康德進一步將道德法則應用於人性上,並涉及實踐人類學底層麵。在書中康德強調法權論與德行論之根本差異在於:前者可以維持其形式主義底特色,後者卻必須發展齣一套「目的學說」。本書探討「法權」及「德行」等核心概念,因此康德在齣版《道德底形上學之基礎》和《實踐理性批判》後,堅持完成本書,以使其道德哲學更臻完善。
目前僅完成瞭截至法權論部分的內容。在我看來,閱讀康德法權論論述要注意幾個問題:1. 康德的概念三分法:對先驗概念的分析的分類(人的認知之於對象而産生的分類,並不影響概念之本質)通過排他律二分即可完成,但對先驗概念的綜閤的分類則需要依照三段論的形式,分為三種。在法權論中即為:Ulpien的三大法律義務—占有的三種對象—iustitia tutatrix/commutativa/distributiva三種製度—立法、行政、司法等三分概念間的映射。這些概念間的聯係往往是理解康德法權論的核心(如衡平法與緊急避險的內涵、ius cosmopoliticum)。2. 法權論最重要的章節是第41、42章的進入公民狀態之公設、第2章實踐理性許可法則的公設以及Ulpien三原則,從這三個章節齣發能搭建起框架
評分##康德寫作的黑話風格,加上李明輝的颱式翻譯腔。讀書的體驗隻能是“苦海,翻起愛恨;在世間,難逃避命運”。//調侃歸調侃,這書真不賴,正在閱讀,收獲體會啥的,未完待續…
評分##譯&注很精良。至此,康德實踐哲學走到終點,無論是法權論還是德行論,都以人的雙重身份為齣發點,法權論緻力於解決人與人之間的自由之共存問題(實則隱性預設瞭道德人的多樣性,而費希特卻將道德人進一步統一到一個單一的意誌之中),德性論緻力於迴答“人應該做什麼”的問題,而提齣“同時是義務的目的”,比起先前的《奠基》和《實批》,康德首次深入到意誌的質料方麵。去行動吧,去圓成,去施惠,並且保持對人的永恒敬畏。
評分##康德寫作的黑話風格,加上李明輝的颱式翻譯腔。讀書的體驗隻能是“苦海,翻起愛恨;在世間,難逃避命運”。//調侃歸調侃,這書真不賴,正在閱讀,收獲體會啥的,未完待續…
評分##李明輝的翻譯,自然不在話下。和過去一樣高水準,同樣地,這本翻譯和過去的譯本,在書本的背後會有整理德、英、中(颱港澳中四地)的相關研究成果匯編,不讀鄭文,純粹翻李明輝寫的《導讀》和附錄的《研究書目整理》,也相當實用。
評分##李明輝的翻譯,自然不在話下。和過去一樣高水準,同樣地,這本翻譯和過去的譯本,在書本的背後會有整理德、英、中(颱港澳中四地)的相關研究成果匯編,不讀鄭文,純粹翻李明輝寫的《導讀》和附錄的《研究書目整理》,也相當實用。
評分##譯&注很精良。至此,康德實踐哲學走到終點,無論是法權論還是德行論,都以人的雙重身份為齣發點,法權論緻力於解決人與人之間的自由之共存問題(實則隱性預設瞭道德人的多樣性,而費希特卻將道德人進一步統一到一個單一的意誌之中),德性論緻力於迴答“人應該做什麼”的問題,而提齣“同時是義務的目的”,比起先前的《奠基》和《實批》,康德首次深入到意誌的質料方麵。去行動吧,去圓成,去施惠,並且保持對人的永恒敬畏。
評分##譯&注很精良。至此,康德實踐哲學走到終點,無論是法權論還是德行論,都以人的雙重身份為齣發點,法權論緻力於解決人與人之間的自由之共存問題(實則隱性預設瞭道德人的多樣性,而費希特卻將道德人進一步統一到一個單一的意誌之中),德性論緻力於迴答“人應該做什麼”的問題,而提齣“同時是義務的目的”,比起先前的《奠基》和《實批》,康德首次深入到意誌的質料方麵。去行動吧,去圓成,去施惠,並且保持對人的永恒敬畏。
評分##似懂非懂之謂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