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汎森新作《思想是生活的一種方式:中國近代思想史的再思考》包括兩部分文章,一部分是與近代中國思想中「主義時代的來臨」這個主題相關的文字,另外一部分則是闡明「思想是生活的一種方式」這個研究的方嚮與態度。
後者主張思想史亦應探討「思想的生活性」及「生活的思想性」,而因為本書中與「主義時代的來臨」有關的幾篇論文也刻意從廣義的「思想與生活」這個主軸齣發,略有別於從政治角度去處理「主義」的問題。
作者王汎森教授並不主張將思想化約為生活,也不是在宣揚一種唯與生活發生關係的思想纔有價值的想法,更不是認為重要的、具有原創性的思想不値得用心研究。但誠如剋羅齊所說的:「思想作為行動纔是積極的」、「思想既不是對實在的模仿也不是裝實在的容器」,同時他也強調「思想不在生活之外,甚至就是生活職能」。那麼如果想瞭解思想在歷史發展中實際的樣態,則不能忽略「思想的生活性」與「生活的思想性」的問題。所以,一方麵是「思想是生活的一種方式」,另一方麵是「生活是思想的一種方式」。作者認為,「思想的生活性」、「生活的思想性」,以及這兩者之間往復交織,宛如「風」般來迴有趣。此處所謂的「生活」,包括的範圍比較寬,包括有社會生活、經濟生活和政治生活。
##思想史與生活史之交涉。
評分##很不錯,尤其喜歡《煩悶的本質》和《主義時代的來臨》這兩篇。“降一格”的思想史,很有共鳴。思想和行動是一體之兩麵,看二者如何互動纔是思想史最應該做的事情,不能流於從觀念到觀念的考察。
評分##2017最後一本書 剛剛讀完 對於思想史的意蘊與層次闡釋得極為精妙 作為一個深諳明清以降思想史的大學者 王老師的很多思考與實踐 無疑開示瞭新的途徑與領域 如何實踐 就看各位瞭
評分##對煩悶的本質和主義的興起印象深刻。今日的一些喪文化和佛係文化的青年,大抵也是煩悶的,今日的煩悶,本質又是什麼呢?隻不過可以預料,今日青年最後的走嚮不是走嚮主義,擁抱主義、黨和軍隊這三位一體的東西,而是傾嚮於去解構,重迴多元的狀態吧。
評分##無用的大文章,大而無當。輸入西方方法為主,敘述方式就是那一套,從梁啓超到鬍適再到左派,加一些作者平日讀的期刊材料,遠不足支撐那些不成問題的問題。不過材料不可信而方法為大的作風倒是和鬍適很像。
評分##2017最後一本書 剛剛讀完 對於思想史的意蘊與層次闡釋得極為精妙 作為一個深諳明清以降思想史的大學者 王老師的很多思考與實踐 無疑開示瞭新的途徑與領域 如何實踐 就看各位瞭
評分##細緻和紮實是第一印象,最後的觀感卻是諳熟西方話術的狡猾。就像織瞭一張綿密的網,上麵卻沒放上一塊石頭,隨之而來的是每一條繩子都沒有生命。
評分##思想史的寫法與近代中國思想中的“主義”問題
評分##思想史的寫法與近代中國思想中的“主義”問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