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征著的《与女儿谈管理》的谈话对象是上初中的女儿,所以任何的对话,不仅需要让女儿能听得懂,参与到对话中来;*要通过对话的方式,实现与女儿的交流,了解女儿每日的生活和内心的世界,提升女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帮助女儿成长。 书中,爸爸在女儿思考和对话中的引导方式,让女儿逐渐意识到其自己不仅是被教育的主体,*是教育的主体,因为任何教育的*终目的,都应该是“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赵征著的《与女儿谈管理》是在大学里当老师的 爸爸与上初中的女儿,围绕着日常生活,通过父女间 的交流,提高孩子管理思维能力的系列文章。
全书从孩子的视角提出家庭教育、教育学习、社 会认识等方面的问题,通过成人的“管理思维”方式 ,引导孩子对这些问题进行延伸、分析,并“寻找” 合理的解决办法,*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
赵征: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组织管理创新、成长管理、知识管理等研究。具有企业实际管理运作经验,井辅导多个创业团队成功运作,同时曾兼任安徽广播电视台多个栏目特约评论员。
序
前言
1.目标的排序
2.值日的流程
3.认识流程
4.流程的优化
5.能*早回家了
6.人气餐厅的预约
7.晚餐吃披萨
8.超市购物
9.平均分的烦恼
10.变速器的道理
11.爷爷家的老冰箱
12.想买新手机
13.爬山的节奏
14.新开的洗车店
15.家教的任务
16.拼图游戏
17.创新的起点
18.成长的路径
19.便利店的生意经
20.倒闭的蛋糕店
21.成功的秘诀
22.消息的好坏
23.参赛的
24.桃树的嫁接
25.“图书角“的激励
26.评估点的设置
27.谁来造车
28.数据的用途
29.晚会的问题
30.打牌的配合
31.增加书籍
32. 班级目标
33. 与你谈谈我老爸
《与女儿谈管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触动,在于它对“目标感”的解读。作者并没有将目标设定描绘成一个充满压力的任务,反而将其塑造成一种激发潜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工具。我一直认为,人生需要有方向,但如何让孩子从小就建立清晰的目标感,并为之努力,却是个不小的挑战。书中关于“拆解目标”和“可视化进度”的建议,让我茅塞顿开。它不再是让孩子对着遥远的目标望而却步,而是通过将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可执行的小步骤,让孩子在完成每一个小步骤的过程中,都能感受到成就感,从而建立起持续的动力。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复盘”的讨论,它不是为了追究责任,而是为了从每一次的经历中提炼经验,不断优化方法,让孩子学会总结和反思,成为一个更懂得学习和进步的人。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管理不仅仅是规划时间,更是规划人生,而这种规划,应该从小就开始,而且是充满乐趣和成就感的。
评分《与女儿谈管理》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对我而言更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我对“规则”的理解和实践。我一直认为,规则是成长的基石,但如何让孩子在遵守规则的同时,又能保有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我一直在探索的难题。这本书并没有将规则描绘成冰冷的束缚,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引导孩子行为、保护自身权益的“赋能工具”。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协商式规则”的探讨,它打破了我以往单方面制定规则的模式,让我意识到,让孩子参与规则的制定过程,能极大地提升她们对规则的认同感和执行力。书中也提及了“灵活调整规则”的重要性,在不同的情境下,规则也需要适时地做出调整,这让我看到了规则的生命力,也让我理解了,真正的管理,并非僵化不变,而是因时制宜,不断优化。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和构建家庭中的规则体系,让规则不再是负担,而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导航仪”。
评分当我翻开《与女儿谈管理》这本书时,并没有预料到自己会如此沉浸其中。我原以为会是枯燥的理论堆砌,或者是生硬的成功学鸡汤,但事实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作者的笔触充满了智慧与幽默,行文流畅自然,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娓娓道来自己的人生感悟和育儿心得。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授权”的阐述,它并非简单的放任不管,而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赋能,让孩子有机会尝试、犯错,并在错误中学习。这一点,在我日常与孩子相处时,常常会因为急于求成或担心她走弯路而忽略。书中描绘的许多场景,都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些曾经的困惑、挣扎,以及由此带来的成长,都被作者精准地捕捉并升华。我从中学习到,真正的管理,是将“责任”转化为“能力”,将“规则”转化为“习惯”。它不应是强加的命令,而是润物细无声的引导,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自我管理的真谛。这本书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过去的一些教养方式,也为我提供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法,去鼓励女儿独立思考,勇于承担。
评分我读《与女儿谈管理》这本书,更多的是被其中对“沟通”的独到见解所吸引。我一直觉得,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是育儿中最具挑战性但也最重要的一环。而这本书,则将“沟通”升华到了“管理”的高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女儿的对话方式。作者强调,有效的沟通并非单方面的说教,而是建立在理解和尊重的双向互动。书中关于“倾听的艺术”以及“如何引导孩子表达”的章节,让我受益匪浅。我常常会因为担心女儿“不懂事”而直接替她做决定,或者在她表达时打断她,但这本书提醒我,真正的管理,是通过沟通,让孩子学会自我表达,理解他人的观点,并最终形成自己的判断。书中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示了如何将“冲突”转化为“理解”,将“抱怨”转化为“解决问题”,这些方法都非常实用。这本书让我明白,父母不仅仅是孩子的引导者,更是他们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沟通伙伴”,而良好的沟通,是实现一切“管理”的基础。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让我眼前一亮,那是一种温暖而坚定的感觉,仿佛作者正坐在我对面,用亲切的语调开启一场关于成长的对话。我一直认为,管理不仅仅是办公室里的术语,更是渗透在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艺术。这本书的名字《与女儿谈管理》更是让我好奇,因为我本身也是一位母亲,正在摸索如何引导我的孩子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并在未来的道路上游刃有余。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独特的视角,帮助我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以一种更具启发性的方式来与女儿沟通“管理”这个看似严肃却又无比重要的概念。我猜想,这本书或许会从女儿的视角出发,去解读那些发生在家庭、学校,乃至未来职场中的各种“管理”场景,让那些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而 relatable。我非常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让女儿理解责任、如何培养她的规划能力,以及最重要的,如何在爱与规则之间找到平衡,让她在自由探索的同时,也能明白成长的底线。这本书带给我的初步印象,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管理”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父母,并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