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行為與心理健康》從行為與心理的角度,結閤臨床案例詳細闡述瞭心理健康與行為、情緒之間的關係。它分為上下兩篇,上篇主要圍繞人們最關心的行為和情緒問題,解析瞭問題背後的原因,普及心理學知識;下篇主要講述瞭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睏擾,答疑解惑,對各個年齡階段常齣現的問題給予心理學解釋並提齣相應的建議。
內頁插圖
目錄
上篇 行為和情緒與心理的關係
第一章 心靈的“晴雨錶”——情緒
一、失望
二、憤怒
三、悲傷
四、恐懼
五、憂鬱
六、緊張
七、焦慮
第二章 內心的“泄密人”——行為
一、嫉妒
二、嗜酒
三、病理性賭博
四、同性戀
五、自殺
六、衝突
下篇 各年齡段人群常見的異常行為與心理解析
第一章 學齡前、兒童青少年期
一、寶貝,你彆怕
二、夜不能寐的寶寶
三、小小“膏藥”
四、口吃的小孩,不要驚慌
五、傢有“小倔頭”
六、小“小偷
七、“愛打架”的寶寶
八、被“幼兒園焦慮”綁住的孩子
九、尿床
十、怪異的食譜
十一、指甲上的“美味”
十二、不閤群的孩子怎樣融入集體
十三、傢庭三角
十四、請讓我長大
十五、“小大人”式孩子容易齣現心理問題
十六、怎樣看待中學生“裝酷”
十七、用傷害自己來乞求關愛
十八、當S號遇到M號
十九、女孩為何頻頻轉學
二十、自卑的妙妙
二十一、叛逆的高中生
二十二、是嫉妒,還是自卑
二十三、拒絕治療的男孩
二十四、夢遊重現
二十五、割腕少女
……
精彩書摘
麥剋是教練和隊友們公認的羽毛球隊中身體條件最好的運動員,基本功和技術素養也是超一流。麥剋在各種比賽中都取得瞭非常優異的成績,最終如願地人選瞭國傢隊,代錶祖國徵戰世界杯比賽。比賽前,麥剋做好瞭一切準備,而且幸運的是抽簽分組結果也對晉級決賽十分有利,麥剋不止一次地夢到自己登上最高領奬颱的美妙一刻。
不過,抵達世界杯比賽城市之後,麥剋不明原因地開始齣現胃口不好,什麼都不想吃。接下來進行適應性訓練的幾天裏,麥剋總覺得晚上睡不安穩,第二天沒精打采的。教練發現瞭麥剋的問題並進行瞭溝通,但是麥剋堅持認為自己是時差還沒有倒過來……但是,越臨近比賽,情況變得越嚴重。麥剋開始齣現頭疼,進而一方麵對比賽非常渴望,而另一方麵又覺得自己鬥誌全無。比賽如期而至,可憐的麥剋第一輪就被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選手淘汰,遺憾地結束瞭自己的世界杯之旅。
那麼,麥剋到底齣現什麼問題瞭呢?其實,擊敗他的不是那個實力遠不如他的選手,而是賽前的過度焦慮。
從心理學角度講,焦慮是由緊張、焦急、憂慮、擔心和恐懼等主觀感受交織而成的一種復雜的情緒反應。它可以在人遭受挫摺或麵臨壓力時齣現,也可以在沒有明顯的誘因時發生。焦慮總是與精神打擊以及即將來臨的、可能造成的威脅或危險相聯係,主觀上感到緊張、不愉快,甚至痛苦和難以自製,並經常齣現易疲勞、輕度頭疼、入睡睏難、食欲缺乏、思想混亂、心不在焉、對人態度粗暴、容易發怒,甚至齣現思維缺乏完整性和邏輯性的錶現,進而不願與人交往等。
心理學研究錶明,嚴重的焦慮會乾擾我們正確而清晰的思維能力。正是這一點使麥剋過多地考慮自身錶現,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比賽。同時過度的焦慮還會使麥剋過多地考慮他無法控製的一些因素,比如天氣、場地條件、觀眾反應和比賽當中的運氣等,而忽視瞭他力所能及的方麵,如個人的努力、參加比賽的動機等,最終導緻瞭他敗走滑鐵盧。
其實,在絕大多數時間裏,我們的身心保持著一種動態平衡狀態,軀體與心理處在良好的狀態之中。一旦平衡被打破,或者我們必須用較大的精力來維持這個平衡狀態時,焦慮情緒就會漸漸滋生瞭。比如,睡眠不足、飲食不當、過度疲勞和身體患病等情況,都會要求我們的身心付齣巨大的努力來維持平衡,這時就會引發不同程度的焦慮。
……
前言/序言
這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時代,科技日新月異,物質生活豐富,但是人們卻感覺壓力越來越大,這些壓力常常引發種種不良行為和情緒。
本書從行為與心理的角度,結閤臨床案例詳細闡述瞭心理健康與行為、情緒之間的關係。它分為上下兩篇,上篇主要圍繞人們最關心的行為和情緒問題,解析瞭問題背後的原因,普及心理學知識;下篇主要講述瞭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睏擾,答疑解惑,對各個年齡階段常齣現的問題給予心理學解釋並提齣相應的建議。本書列舉瞭社會上韆奇百態的心酸故事,這些故事讓我們為由於缺乏對心理學知識的認識所釀成的後果而嘆息、心痛。這也正是工作在臨床一綫的精神心理科醫務人員每天麵對著形形色色病人的真實感受。本書的作者們運用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結閤案例講述瞭真實的心理學故事,並用心理學知識給予解析和建議,幫助我們一個個健康的傢庭防患於未然,一個個心酸故事背後的精彩解析和名言警句沁人心脾,令人警醒。
一個人要想對社會作齣貢獻,在事業上有所成就,需要的首先就是健康。而健康不僅僅是身體的健康,更需要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人體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康的心理對生活質量和自身發展都極為重要。提到心理健康,我們首先想到的是良好的心態和閤理的行為反應。心理健康的人要具有健全的人格,能夠正確認識自我和現實,在自我發展中知道自己的長處和不足,竭力發展自我的潛能和價值,努力適應社會的變革和要求。健康的人能夠接納和熟悉自己的情緒體驗,並能夠調節和耐受自己的情緒,控製自己的行為,纔會擁有良好的心態和適應社會環境的行為。
《思維的河流:探索內在世界的航程》 序言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卻又彼此相連。在這無垠的生命之海中,我們都曾駕馭著各自的思維小舟,航行於內心的深邃與廣袤。有時風平浪靜,思緒如流水般舒緩,帶來寜靜與頓悟;有時暗流湧動,情緒的漩渦裹挾著不安與睏惑,讓我們倍感迷失。本書並非一本提供標準答案的導航圖,而是一張邀請你一同齣發的航海日誌,記錄著那些關於思維、情緒、行為以及它們之間錯綜復雜聯係的觀察與思考。我們將一同潛入意識的海洋,探索那些塑造我們內心世界的隱形力量,學習如何辨識風嚮,調整航嚮,最終找到通往內心平靜與生命圓滿的港灣。 第一章:意識的潮汐——思維的運轉機製 我們的意識,宛如一片廣闊的海洋,其中奔騰著無數的思緒、記憶、聯想與判斷。本章將深入剖析思維的根本運作原理。我們將探討“自動思維”的力量,那些不經意間閃現,卻深刻影響我們感受和行為的念頭。它們是如何形成的?又為何如此難以控製?我們將接觸到“認知偏差”的概念,這些思維的“盲點”如何讓我們在解讀信息時産生係統性的錯誤,從而導緻不必要的誤解和衝突。 此外,我們還將審視“思維定勢”的作用。那些根深蒂固的信念和模式,如同看不見的礁石,限製著我們對新事物的接受,也束縛著我們前進的腳步。我們將學習識彆和挑戰這些僵化的思維框架,培養更具彈性和開放性的心態。從“心智模型”的構建到“意象思維”的解析,我們將一層層揭開思維的麵紗,理解我們是如何通過思維來構建和理解現實世界的。本章的目標是讓你成為一個更清醒的思考者,能夠洞察自己思維的潮起潮落,而非被動地捲入其中。 第二章:情緒的洋流——感受的溫度與力量 情緒,是生命最鮮活的色彩,也是我們內在世界的直接錶達。它們如同洋流,或溫柔地拂過,或洶湧地奔騰,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情緒體驗。本章將帶領你走進情緒的海洋,理解情緒的本質,認識到它們並非“好”或“壞”,而是對我們內在和外在環境變化的自然反應。 我們將深入探討幾種核心情緒的構成與影響:從喜悅帶來的活力,到悲傷引發的內省;從憤怒的警示信號,到恐懼的保護機製;從焦慮的預警,到平靜的安寜。瞭解這些情緒的“語言”,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我們將學習辨識情緒的細微之處,理解它們是如何與身體感受、生理反應交織在一起的。同時,我們也將關注情緒的“湧現”與“消退”過程,學習如何允許情緒存在,而非壓抑或逃避,從而實現情緒的健康流動。本章將為你提供一套觀察和體驗情緒的全新視角,讓你能夠更積極地與自己的感受共處。 第三章:行為的潮汐——行動的驅動與模式 行為,是我們內心世界的直接體現,也是我們與外部世界互動的橋梁。本章將聚焦於行為的産生機製,以及那些驅使我們采取行動的內在動力。我們將探討“習慣”的力量,那些日復一日重復的行為模式,它們如何悄無聲息地塑造我們的生活,以及如何通過科學的方法來改變或建立新的習慣。 我們將深入研究“動機”的奧秘。是內在的興趣驅使,還是外在的奬懲吸引?我們是如何設定目標,並為之付齣努力的?本章將解析不同類型的動機,以及它們在驅動行為中的作用。同時,我們還將審視“決策過程”。在麵對選擇時,我們是如何權衡利弊,做齣決定的?那些影響我們決策的因素有哪些?理解決策背後的心理過程,能夠幫助我們做齣更明智的選擇。從“行為塑造”的原理到“習慣迴路”的解析,本章將為你提供一套觀察和理解行為的工具,讓你能夠更有意識地引導自己的行動。 第四章:內在的關聯——思維、情緒與行為的交響 在這個章節,我們將把前三章所探討的內容融會貫通,深入探索思維、情緒與行為之間錯綜復雜的相互作用。它們並非孤立存在,而是如同精密的交響樂章,相互影響,共同譜寫著我們生命的鏇律。我們將理解,一個特定的思維模式(例如,“我總是做不好”)是如何引發負麵情緒(如焦慮、沮喪),進而導緻迴避行為(如拖延、放棄)。反之,一次積極的自我肯定(思維)能夠帶來樂觀的情緒,從而激發我們去嘗試新的挑戰(行為)。 本章將重點闡述“認知——情緒——行為”的循環模型,揭示它們之間是如何形成相互強化的閉環。我們將學習如何識彆這些循環,並從中找到打破負麵模式的切入點。例如,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某個負麵想法正在引發不良情緒和行為時,我們可以嘗試去挑戰那個想法,或者改變我們的行為,從而打破僵局。我們將探討“內在對話”在維係這個循環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過積極的自我對話來引導身心的健康發展。本章的目標是讓你看到,你並非被動的受害者,而是能夠主動地在思維、情緒與行為之間創造更和諧的共振。 第五章:撥開迷霧——洞察與覺察的力量 在這個章節,我們將學習如何培養更強的“洞察力”與“覺察力”,這是理解和影響我們內在世界的關鍵能力。洞察力,是看穿事物本質的能力;覺察力,是感知當下細微之處的能力。本章將為你提供一係列實用的技巧,幫助你提升這兩項重要的內在能力。 我們將學習“正念”(Mindfulness)的實踐。通過將注意力有意識地、不帶評判地導嚮當下,我們可以更好地覺察自己的思維、情緒和身體感受,而不被它們牽著鼻子走。我們將探討“自我反思”的重要性,通過迴顧自己的經曆,分析自己的反應,來加深對自己的理解。同時,我們也將學習如何運用“區分”的技巧,區分事實與解讀,區分錶象與本質,從而避免陷入非黑即白的思維泥沼。 此外,本章還將關注“觀察者視角”。當我們能夠從一個更超然的位置來觀察自己的思維和情緒時,我們就能獲得更大的自由度,不再輕易被內在的風暴所淹沒。我們將通過一係列的練習,幫助你打開“第三隻眼”,以更清晰、更深刻的方式來審視你的內在世界。本章的目標是讓你成為自己內在世界的“智慧導航員”,能夠主動地去理解、去調整、去引領。 第六章:航嚮遠方——構建內心的羅盤 在理解瞭思維、情緒與行為的內在運作機製,以及掌握瞭洞察與覺察的力量之後,本章將引導我們如何將這些認知轉化為實際的行動,構建屬於自己的“內心羅盤”,指引生命前行的方嚮。 我們將探討“價值觀”的重要性。你的核心價值觀是什麼?它們是如何影響你的選擇和行動的?理解並明確自己的價值觀,能為你的生命提供清晰的方嚮和意義。我們將學習如何將價值觀轉化為具體的“生活目標”,並製定可行的“行動計劃”。 此外,本章還將關注“內在力量”的培養。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強大的內在資源,例如 resilience(韌性)、creativity(創造力)、compassion(同情心)。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一係列的實踐,來激活和增強這些內在力量,使我們能夠更從容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 最後,我們將重申“持續學習”與“成長心態”的重要性。生命是一場永無止境的探索之旅,每一次的經曆都是一次學習的機會。擁抱成長的心態,意味著我們願意接受挑戰,從錯誤中學習,並不斷地超越自我。本章的終極目標,是讓你成為一個能夠主動塑造自己人生,擁有內在穩定性和方嚮感的人,無論外麵的世界如何變幻,你都能擁有屬於自己的那片寜靜與力量。 結語 “思維的河流”最終流嚮何方,掌握在你自己手中。本書所提供的,是認識這條河流的地圖,是觀察河流的工具,更是激勵你去探索它的勇氣。願你在這場內在世界的航程中,乘風破浪,發現那些未曾抵達的風景,最終抵達心中那片寜靜而豐饒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