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為響應消防部隊隊伍管理和人纔培養的需要,《消防部隊心理工作教程/高等學校消防指揮專業規劃教材》依托心理科學的發展,匯集豐富的研究資料,總結近十年的教學經驗和研究成果,比較全麵地將消防部隊心理工作在教學實踐和理論研究方麵的主要內容呈現給廣大的消防官兵。本書以消防部隊心理工作為重點,詳細介紹瞭消防官兵需要掌握和瞭解的基礎心理知識,以及如何培養健康心理和在應急救援滅火戰鬥前、中、後期對施救者和被施救對象進行危機乾預。本書的突破點和創新性還在於涵蓋瞭消防部隊近年齣現的安全事故的理論分析和其預防措施、心理行為訓練的具體操作方法,以及消防官兵的職業生涯規劃等內容。本書不僅可以作為消防院校心理學課程的教材,也可作為消防部隊官兵瞭解和掌握心理科學、開展心理工作的參考資料。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第一篇 心理基礎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節 心理學研究的對象、任務、方法和原則
第二節 心理的生物學基礎
第三節 心理學發展簡史
第二章 心理過程
第一節 感覺、知覺與記憶
第二節 思維、言語與想象
第三節 情緒與情感
第四節 意識與意誌
第三章 個性心理
第一節 需要與動機
第二節 能力、氣質和性格
第二篇 心理健康
第四章 消防官兵的心理健康
第一節 心理健康概述
第二節 心理健康水平的評定
第三節 消防官兵的心理健康調適
第五章 消防官兵的人際關係
第一節 人際關係概述
第二節 人際關係的形成與發展
第三節 影響人際關係走嚮的因素
第四節 消防官兵人際交往
第六章 消防官兵的情緒調節
第一節 情緒概述
第二節 消防官兵不良情緒
第三節 消防官兵情緒的調節
第七章 消防官兵的挫摺與
壓力應對
第一節 挫摺概述
第二節 消防官兵挫摺分析
第三節 消防官兵挫摺反應
第四節 消防官兵抗挫力的培養
第五節 消防官兵的壓力與應對
第三篇 危機乾預與心理訓練
第八章 消防官兵與心理危機
第一節 心理危機概述
第二節 心理危機的應對風格
第三節 消防官兵的心理危機
第九章 消防官兵危機乾預策略
第一節 齣警心理危機乾預
第二節 自殺心理危機乾預
第三節 職業心理危機乾預
第十章 消防官兵心理行為訓練
第一節 心理行為訓練概述
第二節 消防官兵心理行為訓練概述
第三節 消防官兵心理行為訓練的
計劃部署
第四節 消防官兵心理行為訓練實務
第四篇 職業生涯規劃與開發
第十一章 消防官兵職業生涯的
規劃與開發
第一節 職業生涯規劃概述
第二節 職業生涯探索
第三節 消防官兵職業生涯規劃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二、心理健康概述(一)心理健康的定義
1929年,美國舉行第三次兒童健康與保護會議,會上達成瞭對“心理健康”含義的共識,即“心理健康是指個人在其適應過程中能發揮其最高的智能,從而獲得滿足、感覺愉悅的心理狀態,同時,在其社會中能謹慎其行為,敢於麵對現實人生的能力”。
心理學傢英格裏希(H_B.English)認為,“心理健康是一種持續的心理狀態,當事人在那種狀態下能作齣良好的適應,具有生命的活力,且能充分發展其身心潛能,這是一種積極的豐富的情況,而不僅是免於心理疾病。”
社會工作者波孟(W.W.Boehm)認為,“心理健康就是閤乎某一水準的社會行為,一方麵能為社會所接受,另一方麵能為本身帶來快樂。”
國內學者陳傢麟認為,“心理健康是指旨在充分發揮個體潛能的內部心理協調與外部行為適應相統一的良好狀態”。
樊富瑉認為,“心理健康可以從廣義與狹義的角度去理解。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能作齣良好的反應,具有生命的活力,而且能充分發揮其身心潛能;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心理活動的基本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緻,即認識、感情、意誌、人格、行為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
綜閤各心理學傢的觀點,本書認為,所謂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生理、心理和社會性等方麵達到瞭協調一緻,保持著一種良好的心理功能狀態。
(二)心理健康的標準
對於心理健康評價,有沒有一個統一的、具體的標準呢?這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當人的軀體齣現瞭疾病癥狀,可以通過測量體溫、脈搏、血壓或檢查肝功能、心血管功能等途徑來科學地判定其是否存在軀體健康問題,而對心理健康的評估則顯得睏難許多。迄今為止,人們所瞭解、掌握的心理現象及其規律還十分有限,尚有許多領域處於未知或知之不多的階段。此外,一個人或者一個群體的心理健康狀況如何,還會受到其社會文化背景、區域特徵、民族特點、經濟水平、意識形態以及學術思想、認知體係、價值觀念等的影響。因此,時至今日,還沒有得齣一個能夠被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所共同認可的心理健康評價標準。對於人類心理健康的科學評價標準,諸多心理學流派和心理學專傢從不同層麵開展瞭大量的研究,其中,以下三類評價標準得到瞭國內外心理學界的廣泛認同。
1.馬斯洛和米特爾曼的心理健康標準
美國心理學傢馬斯洛(Maslow)和米特爾曼(Mittleman)提齣的心理健康標準曾被人們認為是“最經典的標準”,它包括以下十個方麵的內容。
(1)充分的安全感。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它涉及人們生活的方方麵麵,例如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傢庭結構、人際關係等等。當人們遭遇挫摺性事件(如親人離世、解除婚姻關係、失戀等)時,就有可能導緻安全感的缺失,並由此引發心理健康問題的齣現。
(2)充分瞭解自己,並對自己的能力作適當的估價。能否對自己以及自身的能力作齣客觀正確的判斷,對自身的心理狀況會産生很大的影響。如果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勉強去做超越瞭自己能力的事情,常常會得不到想象中預期的結果,而使自己遭受失敗的打擊;如果過低地估計自己的能力,自我評價過低,會導緻自信心不足,有時還會誘發抑鬱情緒。
(3)生活目標切閤實際。生活的目的要閤理,無論在什麼樣的工作崗位或生活環境下,都要樹立積極、閤理又符閤實際的生活目標。
(4)與現實環境保持接觸。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夠麵對現實,接受現實;可以做到去能動地適應現實進而改造現實,而不是選擇逃避現實;能客觀地認識和評價周圍的事物與環境,並能與現實環境保持良好的接觸;懷有“高”於現實、“遠”於現實的理想,不會沉湎於不切實際的幻想與奢望。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會用幻想來代替現實,沒有足夠的勇氣去接受現實的挑戰;總是抱怨自己“生不逢時”,責怪社會環境對自己不公而怨天尤人,無法認識和適應現實環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心理健康的人,其人格結構所涵蓋的氣質、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動機、興趣、人生觀等各個方麵能實現平衡地發展。他們思考問題的方式是適中且閤理的,待人接物常常采取恰當靈活的態度,對外界刺激不會齣現極其偏激的情緒或行為反應,能夠與社會發展的步調保持一緻,並與身處的集體積極地融為一體。
(6)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現代社會知識更新的速度非常快,為瞭適應社會發展,實現個人抱負,人們必須不斷學習和汲取新知識、新技術以及新視點。心理健康狀態下,人能理性地思考、總結過去的經驗和教訓,重拾信心與熱情,積極、樂觀地工作和生活。
(7)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人際交往活動能反映齣個體的心理健康狀況,和諧的人際關係是衡量心理健康的重要標準之一。人際交往中,和諧的人際關係一般具有以下特點:心理相容,互相接納、尊重,而不會互相排斥或貶低;對他人情感真摯、善良,而不會冷漠無情、傷害彆人;懂得奉獻,以集體利益為重,而不會損人利己。
(8)適度的情緒錶達與控製。心理健康還包括一個重要的方麵——善於協調、控製自己的情緒和情感。當感受到不愉快的情緒時,適度地釋放或宣泄是絕對必要的,但不能發泄過分,否則,既可能影響自己的生活,又可能使原有的人際關係衝突進一步加劇。
(9)在不違背社會規範的條件下,對個人的基本需要給予恰當的滿足。當個人的需求得到瞭一定程度的滿足時,會産生愉快感和幸福感。但“滿足”的前提很重要,即必須在法律與道德的規範下來實現個人需求的滿足。
(10)在不違背集體利益的前提下,能實現有限的個性發揮。
2.郭念峰的心理健康標準
(1)心理活動強度。指對於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
(2)心理活動耐受力。指長期經受精神刺激的能力。
(3)周期節律性。人的心理活動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著自己內在的節律性。如果一個人心理活動的固有節律經常處於紊亂狀態,他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的可能性會比較大。
(4)意識水平。思想不能集中的程度越高,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由此還可能造成其他方麵的影響,例如記憶水平的持續下降。
(5)暗示性。易受暗示的人,有時會錶現為意誌力薄弱。
……
前言/序言
教材建設是院校建設的一項基礎性、長期性工作。配套、適用、體係化的專業教材不但能滿足教學工作的需要,還對深化教學改革、提高人纔培養質量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學校黨委和各級領導十分重視教材建設,專門成立瞭教材編審委員會,加強對學校教材建設工作的領導,保證教材編寫質量。根據2013版“消防指揮專業專科人纔培養方案”,學校組織有經驗的教師編寫消防指揮專業的套係教材,並在全國範圍內聘請瞭來自公安部消防局、部分消防總隊、消防科研所及軍隊院校和普通院校的24名專傢和教授分彆對教材編寫情況進行審查。
本次教材編寫工作,認真貫徹“教為戰”的辦學思想,滿足當前消防工作和消防部隊人纔培養的新需要,立足教學實際,注重學科專業體係化建設,注重對各學科知識內容的更新,特彆是對前沿消防科學技術、消防理論研究成果的吸納和應用;教材結構安排和編寫體例緊緊圍繞基礎理論知識學習和基本操作訓練,突齣案例教學和實踐教學,著重提高學生的專業理論水平和實際工作技能。本教材適用於消防指揮專業人纔培養教學需要,也可用作企業專職消防員培訓和消防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本書由王曉丹擔任主編,張丹丹、李佳任副主編。具體的編寫分工如下:第一章,陳靜;第二章,張京;第三章,陳慶;第四章,李佳;第五章,張丹丹;第六章,李佳;第七章,郭浩;第八章,張丹丹;第九章,但浩;第十章,王曉丹;第十一章,張睿。王曉丹負責全書統稿。雲南師範大學李輝教授、宋誌一高級工程師對本書的編寫提齣瞭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在此對她們錶示衷心的謝意!
鑒於編寫人員學識水平和實踐經驗有限,本教材難免存在疏漏和錯誤之處,敬請讀者和同行批評指正。
編者
《烈焰中的堅韌:消防員心理健康與應對策略》 本書簡介 烈焰熊熊,警笛呼嘯,在那生死一綫之間,有一群身影,他們以血肉之軀築起生命的堤壩,用汗水澆築平安的基石。他們是消防員,肩負著守護人民生命財産安全的重任。然而,在每一次撲滅的烈焰背後,在每一次營救的驚心動魄之後,他們的心靈也承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壓力與創傷。本書《烈焰中的堅韌:消防員心理健康與應對策略》旨在深入探討消防員職業的特殊性所帶來的心理挑戰,並提供一套係統、實用的心理健康維護與危機乾預指南。我們拒絕以功利性的視角審視這一職業,而是以人文的關懷齣發,關注每一個在火焰中錘煉的靈魂,幫助他們建立強大的內心力量,以更健康、更積極的狀態應對職業生涯中的種種考驗。 本書並非針對某一特定專業領域的高等教育教材,而是一本麵嚮廣大消防員群體,以及關注消防員身心健康的社會各界人士的科普與指導讀物。我們力求語言通俗易懂,內容貼近實際,避免過度學術化和程式化的錶達。我們的目標是讓每一位消防員都能從中獲得啓發,找到適閤自己的心理調適方法,讓每一次齣警都成為一次意誌的磨礪,而非心靈的重創。 第一章:火焰中的陰影——消防員職業心理挑戰的根源 本章將從消防員職業的內在屬性齣發,深入剖析導緻其心理健康麵臨嚴峻挑戰的多重因素。我們將細緻描繪消防員工作的極端環境: 持續的壓力與危險暴露: 消防員的工作場所是高度危險和不可預測的。他們必須在充滿濃煙、烈焰、有毒氣體、結構坍塌和潛在爆炸的環境中迅速做齣決策並采取行動。這種持續的生命威脅和高度緊張的狀態,會引發長期的應激反應,導緻焦慮、失眠、易怒等情緒問題。我們並非僅僅提及“危險”,而是會生動描繪火場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具體危險場景,如高樓火災中的墜落風險、化工廠爆炸時的化學物質暴露、地震救援時的餘震威脅等,讓讀者真切體會到其心理壓力之大。 目睹創傷性事件: 消防員是目擊者,更是參與者,他們經常麵對死亡、重傷、傢園被毀等令人心碎的場景。每一次救援,都可能是一場生離死彆的演繹。這種持續暴露於創傷性事件,極易導緻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抑鬱癥、焦慮癥等心理疾病。本章將深入探討PTSD的具體錶現,例如閃迴、噩夢、迴避行為、情緒麻木等,並分析這些癥狀對消防員個人生活和職業生涯可能造成的深遠影響。我們會引用一些 anonymized 的案例,用感性而真實的方式展現這些經曆的沉重。 救援中的道德睏境與心理負擔: 在一些極端情況下,消防員可能麵臨艱難的道德抉擇,例如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優先營救哪一類受睏人員,或者在麵對無法挽救的生命時的無力感。這些情況會給他們的內心帶來沉重的道德負擔和自我懷疑。我們將探討這些“無聲的犧牲”,即消防員在情感上所承受的巨大壓力,以及如何在睏境中保持職業道德和心理平衡。 不規律的工作時間與傢庭生活衝突: 消防員的工作往往伴隨著高強度的輪班、不規律的作息以及隨時可能被召集的緊急任務。這嚴重影響瞭他們的休息、睡眠以及與傢人朋友的相處時間,容易導緻傢庭關係緊張、社會支持係統減弱,進一步加劇心理壓力。本書將詳細闡述這種生活方式如何悄無聲息地侵蝕個體的心理健康,並分析其長期後果。 職業汙名化與求助障礙: 盡管消防員是備受尊敬的職業,但在心理健康方麵,尤其是在男性占比較高的消防隊伍中,可能存在一種“堅強”、“不怕苦”的職業文化,使得一些消防員不願意或羞於承認自己存在心理睏擾,從而延誤瞭尋求專業幫助的時機。本章將直麵這一現實,探討如何打破這種“求助睏境”,倡導一種更加開放和支持性的心理健康文化。 第二章:心靈的防火牆——個體心理韌性與自我調適 本章將聚焦於如何構建和強化消防員個體的心理韌性,即麵對逆境、壓力和創傷時,能夠有效應對並從中恢復的能力。我們將提供一係列切實可行、易於實踐的自我調適策略: 認知重構與積極思維: 探討如何識彆和挑戰消極的思維模式,例如災難化思維、過度概括等,學習用更積極、現實的角度看待問題。我們將介紹一些認知行為療法的基本原理,並提供一些具體的練習方法,如“思維日誌”的記錄與分析,幫助消防員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 情緒管理與錶達: 教授識彆、理解和接納自身情緒的方法。學會健康的情緒錶達方式,避免壓抑或爆發。我們將介紹一些放鬆技巧,如深呼吸、漸進式肌肉放鬆、冥想和正念練習,幫助消防員在緊張的工作之餘,能夠快速地緩解身心壓力。 壓力管理技巧: 提供多樣化的壓力緩解策略,包括規律的體育鍛煉、健康的飲食習慣、充足的睡眠、發展興趣愛好等。我們將強調這些生活方式的改變對於維持長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並鼓勵消防員將這些“小習慣”融入日常生活。 建立健康的社交支持係統: 強調與傢人、朋友、同事建立良好溝通和情感連接的重要性。分享個人感受、尋求傾聽和理解,能夠有效減輕心理負擔。本書將深入探討如何主動維係和拓展自己的社會支持網絡,並提供一些有效的溝通技巧。 培養內在的價值感與意義感: 幫助消防員重新審視和肯定自身工作的價值和意義,從服務社會、拯救生命的成就感中獲得力量。我們將分享一些方法,幫助消防員在日常工作中發現和體驗到積極的情感,從而提升幸福感和職業滿意度。 第三章:團隊的力量——集體心理支持與互助機製 消防部隊是一個緊密的集體,個體心理健康與團隊的整體狀態息息相關。本章將探討如何構建強大的團隊心理支持網絡,促進隊員之間的互助與關懷: 建立開放的溝通文化: 鼓勵隊員之間坦誠交流,分享工作中的挑戰和個人感受,營造一個安全、包容的心理環境。我們將提供一些促進團隊溝通的活動建議,如定期的心理分享會、主題討論等。 領導者的心理關懷角色: 強調各級領導者在關注隊員心理健康方麵的重要作用。通過日常的觀察、溝通和支持,及時發現並介入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本書將為領導者提供一些實用的指導,例如如何進行有效的心理訪談,如何識彆隊員的求助信號,以及如何在需要時推薦專業幫助。 同伴支持與互助小組: 鼓勵隊員之間相互支持、鼓勵和幫助,形成“戰友”之間的特殊情感連接。我們可以藉鑒一些成熟的同伴支持模式,並為消防隊伍量身定製適閤的互助機製。 團隊心理危機乾預: 探討在發生重大事故或災難後,如何對受影響的隊員進行集體心理疏導和支持,以防止群體性心理創傷的發生。我們將介紹一些團體心理輔導的基本原則和實踐方法。 減少職業汙名,鼓勵求助: 通過團隊內部的教育和宣傳,逐步打破對心理健康問題的刻闆印象,讓隊員們認識到尋求幫助是勇敢和負責任的錶現。 第四章:專業的援助——尋求與利用心理健康服務 當個體的自我調適和團隊支持不足以應對心理挑戰時,尋求專業的心理健康服務是至關重要的。本章將指導消防員如何有效地尋求和利用這些資源: 認識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 詳細介紹PTSD、抑鬱癥、焦慮癥、燃盡綜閤徵等與消防員職業密切相關的心理健康問題,幫助讀者更好地識彆自己或他人的早期癥狀。 心理谘詢與治療: 介紹不同類型的心理谘詢和治療方法,如認知行為療法(CBT)、眼動脫敏再加工療法(EMDR)等,並解釋它們如何幫助消防員處理創傷、緩解焦慮和改善情緒。 精神藥物治療: 在必要時,介紹精神藥物治療的作用和局限性,強調其必須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 如何尋找閤格的心理健康專業人士: 提供選擇心理谘詢師或治療師的實用建議,例如瞭解其資質、經驗、擅長領域等,並指導如何建立良好的治療關係。 利用部隊內部的心理支持資源: 介紹部隊內部可能存在的心理谘詢師、心理健康服務中心等資源,並指導如何有效利用這些資源。 心理健康篩查與預警機製: 探討建立定期心理健康篩查機製的重要性,以及早期預警和乾預的必要性。 第五章:重燃希望——危機乾預與康復之路 本章將重點關注心理危機事件的應對,以及創傷後的康復與成長。 識彆心理危機信號: 詳細闡述可能齣現的心理危機信號,例如自殺意念、極端的抑鬱情緒、失控的行為等,並強調及時識彆的重要性。 危機乾預的基本原則與步驟: 提供一套清晰的危機乾預流程,包括評估風險、提供支持、製定安全計劃等,並強調在危機時刻保持冷靜和專業的重要性。 創傷後的康復與適應: 探討如何幫助經曆過嚴重創傷的消防員逐步恢復,重新融入生活和工作。我們將分享一些成功的康復案例,並強調這是一個漫長而充滿希望的過程。 “鳳凰涅槃”:從創傷中學習與成長: 介紹“創傷後成長”的概念,即一些人在經曆重大創傷後,能夠發展齣更強的心理韌性、更深刻的人生體悟和更強的社會聯係。本書將引導讀者思考如何在挑戰中發現新的意義和力量。 建立長期的心理健康維護計劃: 強調心理健康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長期的關注和維護。鼓勵消防員將心理健康視為一種生活方式,持續實踐有效的調適策略。 結語 《烈焰中的堅韌:消防員心理健康與應對策略》是一本真誠的緻敬,也是一份深切的關懷。我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讓每一位消防員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與支持,幫助他們建立起堅不可摧的心理“防火牆”。願每一位英雄都能在保障人民安全的同時,也守護好自己的心靈,在每一次逆火而行的背後,都有溫暖與希望相伴。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對所有在烈焰中守護生命的勇士們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摯的祝福。